杨红涛
普外科的患者,例如剖腹探查术后、胰腺炎、肠梗阻的患者均要求禁食水,这就需要大量的补液来维持人的身体所需.但是所补液体里面有对血管刺激性强、高渗性的药液,如10%氯化钾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等,因为钾离子本身也是一种致痛因子,进入组织后作用于神经末梢感受器,使其去极化,引起疼痛.用药不久之后血管就会出现红肿,发生痉挛,输液局部疼痛或放射痛,严重者补钾时间过长,组织坏死或出现静脉炎.一些患者拒绝使用此类药物,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对治疗造成不利影响[1].为了保护患者的血管,防止静脉炎的发生,现有几个既经济又方便的小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周玲玲;冯淼;乔明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采取科主任领导下的手术室、麻醉科每日联合晨会的方式,促进手术室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手术病人的安全.方法 将医生和护士统一在一起进行交接班,综合访视交流、病情讨论和业务学习.结果 通过新的交接班形式,大家更熟悉手术室的综合情况以及病人的病情;更好地拓展了业务领域;沟通协调能力加强,更有利于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结论 通过联合晨会,将有利于医护工作的协调统一,确保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性,加强了管理人员的计划性,提高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效能,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手术患者的安全也能得到更高的保障.
作者:朱慧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癌围手术期采取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 对本院2008年至2010年80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采取的护理措施采用描述性的分析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胃癌手术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结论 对胃癌围手术期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助于改善胃癌患者预后,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转变服务模式成立入院、出院接待处护理单元,将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通过对服务流程的集中整合,为病人提供专人指引、专人协助办理或代办理入院、出院的服务,从而缩短病人的办理等候时间,改变以往排长队等候办理的现象,提高医院住院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杨媛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乳腺癌病人的心理状态,探讨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 对不同的心理时期、心理状态,针对性施以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 消除乳腺癌患者的各种不良心理反应,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加强与病人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息,更好地配合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小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针对老年病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心理护理护患交流角度分别就交流的态度、交流的声音、交流的语言等三个角度谈了和谐护患关系应达到的标准.
作者:董艳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顽固性自发性老年气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选择,以提高对该疾病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胸外科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37例的顽固性自发性老年气胸的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经持续负压排气引流后治愈,3例1年内复发,再次行持续负压排气引流后痊愈无复发.19例经过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其中9例术中合并行肺容积减少术,术后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术后18例患者症状均缓解,肺功能提升,活动能力增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手术患者随访1例气胸复发.10例行胸膜粘连术治疗,其中7例治愈;2例带胸腔引流管出院,门诊行换药、换管,1~2个月自行愈合;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心脏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顽固性自发性老年气胸患者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办法,充分评估患者心肺功能,预测风险,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行积极心肺功能锻炼,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以获得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忠诚;梁雄斌;陈建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否有效降低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并总结其应用体会.方法 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186例行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92)和对照组(n=94),治疗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及指导.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急性血栓发生率、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发生率、假性动脉瘤发生率、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及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心内科护士应充分了解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常见因素,客观分析患者的病情,对于术后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作者:计颖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家属的家庭护理能力.方法 将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做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加延续性护理.结果 两组哮喘患儿在遵医行为、自我管理、复发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出院后进行延续性护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降低患儿的再住院率.
作者:宋恩艳;毛培红;闫丽丽;孙秀艳;邢萌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作者:刘鹏;王吉丽;戴春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医院引进聘用机制是在人事制度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打破了以往护士工作终身制,以保证被聘用护士尽职尽责地搞好本职工作.但聘用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如护理队伍的不稳定,被聘用护士缺少主人翁的责任感,被动地完成各项工作,护士之间、病区之间缺少协作,护士应有的工作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等.根据上述情况,两年来我院在聘用护士管理工作中推行人本原理的管理模式,探索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使被聘用护士明确个人的职责,积极主动并有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现介绍如下.
作者:袁海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女性妊娠、分娩属于正常生理规律,但因许多因素影响,有着许多不可预测风险,因此产科护理风险比其它科室明显要高.助产士在产科护理工作时,要承担脑力劳动、体力劳动,若稍有不慎,则严重影响产妇与新生儿,极易导致医疗纠纷.国家大力倡导优生优育,产妇对于助产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加上产科精度、工作节奏较快,助产士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受着双重压力、风险情况下,为降低产科纠纷率,更有效履行职责,保证产妇、新生儿平安的前提下,确保自身健康,助产工作应加强安全防护.
作者:郑丽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11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医疗护理.结果 11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其中只有3例临床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但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在临床上均能取得很好的治愈效果.
作者:尹春艳;张璐;刘馨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胫骨平台骨折时由于患者受到强大的内翻或外翻应力合并轴向载荷的结果,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膝关节内骨折,常合并内外侧副韧带、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治疗不积极或功能锻炼不当,可致膝关节疼痛、僵硬、不稳定和功能障碍.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41例单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婷敏;钱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凶险的急腹症,其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完全肠外营养(TPN)在保证病人基本营养的基础上避免了食物对胰腺的刺激,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的禁食和静脉营养增加了感染机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延缓了病人的康复[1],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适时肠内营养(EN)能够减少细菌移位和胰腺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朱咏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中要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拓展非护理空间,护士就必须首先掌握好语言沟通技巧,因此,加强语言修养,正确运用语言艺术,是做一个合格护士的重要前提,语言技巧应用得体,不但会让护士在工作中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心情愉悦,利于疾病的治疗.
作者:赵娜;杨晶;张艳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并发育,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生率约为1%,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输卵管妊娠占了95%,而腹腔妊娠的发病率仅为1:15000,母体死亡率为5%[1].2013年1月我院收治1例腹腔妊娠大出血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治愈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周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结肠透析联合中药大黄制剂保留灌肠在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8例分为两组,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全部病例均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联合纠正酸中毒、降压,改善贫血等对症处理,其中实验组采用结肠透析联合中药大黄制剂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单用结肠透析,1次/2d,10次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等指标变化,并观察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BUN、Scr和UA较治疗前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Hb、TP和Alb较治疗前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BUN、Scr、UA较治疗前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Hb,Tp和Alb较治疗前水平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BUN、Scr及UA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结论 结肠透析联合大黄制剂保留灌肠治疗CRF患者安全,疗效显著,是CRF非透析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国波;简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腹部增强CT对直肠癌根治术前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根治术75例,观察其手术病理及CT影像学资料,判定根治术前后淋巴结转移的一致性.结果 同病理结果对照,术前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81.3%(61/75),准确性为64%(48/75).结论 腹部增强CT可以较准确的判定直肠癌根治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徐高亮;陈小娟;胡爱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改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我院2012年度出院的29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病历,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为100.0%,其中全身性用药98.3%,局部用药100%;预防用药开始时间在术前0.5~2h或在麻醉诱导开始时,仅术前0.5~2h给药1次129例(44.5%);术前0.5~2h给药1次,术后<24h给药1次63例(21.7%),术前0.5~2h给药1次,术后应用2d,82例(28.3%);术后应用>2d,11例(3.8%);未全身预防用药者5例(1.7%),而所有患者局部预防用药均在手术前1日开始使用;患者平均住院床日为4.3d.结论 我院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较为合理,但依然存在个别患者全身预防用药选药欠妥、联合用药、过度用药、局部术前用药时间过短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作者:孙慧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