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时期肝硬化中医证候与肝脏剪切波波速的相关性研究

李国焕;舒盼;张均

关键词:肝硬化, 中医征候, 剪切波波速
摘要:46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西医诊断,将46例患者分为:肝硬化代偿前期15例,代偿期15例和16例失代偿期。利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分别定量测定肝脏的剪切波速;对患者进行中医诊断,比较不同时期肝硬化中医证候与剪切波速之间的关系。剪切波速在不同时期肝硬化中的速度存在明显差异(P<0.01),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中,郁证、湿证、瘀证和气虚在肝硬化的不同时期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热证”、“阳虚”和“阴虚”在肝硬化各个时期中无明显差异。中医征候在肝硬化不同时期的变化,导致肝脏中纤维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因此在进行肝脏剪切波测试时,剪切波波速会随着征候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早产儿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凝血时间监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对早产儿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凝血时间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方法通过对我院2013年不同胎龄、体重出生的早产儿400例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出生后24h 内抽取股静脉防凝血,检测TT、APTT、PT、Fbg。按照胎龄分组,分为胎龄33、34、35w以后三组;按体重分组,1500g以下为极低体重儿,1500~2000g为低体重儿,2000~2500g为稍低体重儿。两次分组,分析数据。结果按胎龄分组,胎龄33、34、35w以后早产儿的四项凝血检测发现TT、APTT、PT呈递增延长趋势,而Fbg呈递减趋势,与足月新生儿标准值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按体重分组,随着体重的递减,早产儿的PT、APTT、TT延长,Fbg递减趋势,与足月新生儿标准值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的胎龄、体重越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越长,纤维蛋白原降低越明显,极易引起一系列出血性疾病。

    作者:李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起始时间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与研究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佳时间,为提高营养支持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7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四组,前三组分别为观察一、二、三组,后一组设定为对照组,在手术6、12、24、48h给予组内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对比观察四组患者肠胃恢复情况,记录其排气、恢复蠕动的时间。结果观察各组与对照组比较,肠胃蠕动恢复时间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有所提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术后早期营养支持能够缩短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王彪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妥洛特罗贴剂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选取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妥洛特罗贴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组咳嗽、咳痰、喘息、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妥洛特罗贴剂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有效控制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适合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陆兰翠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集束化护理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的效果观察

    选取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患者100例,按照知情自愿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能够正确掌握雾化吸入技巧的患者例数、雾化吸入依从性良好的患者例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正确掌握雾化吸入技巧和雾化吸入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比例,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袁定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临床疗效,探究其安全性及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即营养疗法以及纤溶酶5 U,静脉给药15d,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纤溶酶。15d后对比分析2组药物作用效果。结果2组临床功能评分存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酶临床作用效果十分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胡云南;沈小琼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查结果及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我院体检中心的6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酶学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以及血糖水平,并分析其血脂异常原因。结果68例糖尿病患者的TG、TC、LDL ̄C以及血糖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 ̄C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糖控制>7.0mmol/L的糖尿病患者高TG及高TC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水平在7.0mmol/L以下者。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为常见现象,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所以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田英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定痫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癫痫患者95例,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定痫汤联合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食纳差及恶心、感觉异常、头痛、嗜睡头晕、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8.0%、2.0%、4.0%、2.0%、0,对照组分别为15.5%、6.0%、11.1%、6.0%、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单纯应用卡马西平相比,定痫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疗效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作者:李秀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两种口腔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两种口腔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口腔科治疗的120例义齿修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预成纤维桩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可塑纤维桩进行修复,对比观察两组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效果为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牙修复成功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成纤维桩口腔修复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夏承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甲状腺微小癌的快速冷冻切片诊断及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快速冷冻切片诊断以及免疫组化诊断效果。方法收集经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诊为TMC患者患者40例,取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探讨病理检查与免疫组化检查的意义。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确诊为TMC,快速冷冻切片的确诊率为85.0%;TMC的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毛玻璃样核、核内包涵体、纤维性间质、核沟以及砂砾体等。经免疫组化检查显示TG及CK19均呈强阳性,癌旁滤泡以及良性增生性乳头CK19呈阴性;有16例(40.0%)患者的EMA呈阳性,8例(20.0%)患者的CEA呈阳性。结论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及免疫组化标记是TMC的主要诊断依据,CK19阳性表达对于临床诊断鉴别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肖永波;苏曙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内镜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技术治疗垂体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和总结内镜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8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的患者共42例,纳入内镜组;使用显微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的患者共36例,纳入显微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等各项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例数及全切率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显微镜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肿瘤可获得较高的疗效,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一种新的术式选择,临床上可加以应用和推广。

    作者:余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浅谈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对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对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在早期食管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讨论。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62例确诊为早期食管癌的患者,对其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影像资料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发病部位为食管上段者12例,占19.3%,发病于食管中段者33例,占53.2%,发病于食管下段者17例,占27.4%。影像资料显示管腔局限性柔软度改变者24例,占38.7%,局部黏膜中断者11例,占17.7%,黏膜迂曲者5例,占8.1%,黏膜增粗者5例,占8.1%,食管壁出现糜烂溃疡者17例,占27.4%。结论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在早期食管炎患者的诊断中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率,并且对患者损伤较小,在临床中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

    作者:戎银松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科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溶栓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再通率94.1%(32/34),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溶栓再通率82.4%(28/34),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瑞替普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较高的安全性,较少的不良反应,同时具有起效快、给药方便等优点,临床可广泛应用。

    作者:陈攀;郭春林;靖颖霞;熊选政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采用复方丹参滴丸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组(观察组,n=40)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组(对照组,n=40)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本次实验过程中,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面红、心悸2例,头晕、头痛2例,未中断治疗,对数据结论未造成影响。结论稳定性心绞痛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保障预后,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沈明锋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中的疗效观察

    选取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护理后治疗组焦虑及郁抑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焦虑及郁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护理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19%,治疗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态,减少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提升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梅利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选取老年性原发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与观察组,分别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与两者联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收缩压(130.7±11.1)mmHg、(85.2±11.1) mmHg优于对照组(1144.6±11.5)mmHg、(95.2±5.1)mmHg与对照组2(142.6±9.9)mmHg、(93.9±10.1)mmHg;联合组显效率47.50%高于对照组1的22.50%与对照组2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对照组2及联合组分别发生1、1、3次不良反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联合用药可能提高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调整增加剂量时应慎重,避免同时增加两种药物使用剂量。

    作者:张国琼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分组,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锁定钢板组)与对照组(解剖钢板组)各43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恢复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够尽可能实现解剖复位,具有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克海;周其佳;孙月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阿魏酸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体会

    将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阿魏酸钠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贝那普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以及24 h 尿微量清蛋白排泄频率(24h UAER)等指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85.3%),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 UAER、SCr、BUN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三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阿魏酸钠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疾病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孙国庆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1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诊治的1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原因。结果160例患者中,生殖器炎症89例(55.6%),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4例(21.2%),恶性肿瘤17例(10.6%),子宫肌瘤7例(4.4%),宫内节育器6例(3.8%),子宫内膜萎缩1例(0.6%),其他疾病6例(3.8%)。阴道出血时间间隔>15年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7.6%,显著高于≤15年患者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生殖器炎症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及早找到出血的原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恶性病变的发生。

    作者:胡萍;胡俊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我院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管理情况的分析,来评估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器械完好率均显著高于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器械准备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外来器械收费明确率、器械验收标准有效把关率、术后器械遗失率、术后器械去向明确率、用去的植入物付款明确率情况均较实施前有显著地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医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地提高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质量,从而确保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取得患者与医生的满意。

    作者:金晓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螺内脂结合中药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56例痤疮患者,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76例,采用纯西医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治疗安全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也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率,减少并发症,使治疗更安全放心。临床上若无禁忌症状可以推荐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曾激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