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琼
将2012年5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接受西拉普利联合常规降压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氨氯地平联合常规降压治疗的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QT间期和心律失常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QT间期、校正QT间期、QT间期离散度低于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分级优于对照组。西拉普利治疗有助于降低QT间期离散度、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理想方法。
作者:宋振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行纤维喉镜下声带肿物摘除术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摘除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着重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干预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00%、96.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75%、8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纤维喉镜下声带肿物摘除术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白雪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疾病控制情况。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结核治愈率、血糖控制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疾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伟贤;麦燕华;莫凤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选取我中心治疗的76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为78.95%,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儿的发热、气喘、肺罗音、咳嗽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能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根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查结果及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我院体检中心的6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酶学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以及血糖水平,并分析其血脂异常原因。结果68例糖尿病患者的TG、TC、LDL ̄C以及血糖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 ̄C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糖控制>7.0mmol/L的糖尿病患者高TG及高TC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水平在7.0mmol/L以下者。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为常见现象,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所以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田英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对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2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6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解剖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优45例,差1例,治疗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优39例,差6例,治疗有效率为8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法方法治疗能够提高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功能的恢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伍华勇;袁昭华;赵斌;唐秀宏;吴庆;谭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0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对两组患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为96%,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麻木、疼痛、腹泻、心悸等情况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应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症状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炼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00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治疗与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检测数据、临床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之后,研究组疾病改善水平比对照组明显要好,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对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实施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玉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脂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高血压、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调节血脂三方面的效果上具有明显差别。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方案,可较为明显地控制病情。
作者:钟立志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平均身高位于同龄儿第三百分位数以下患儿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在采血中的疼痛程度及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采血过程中患儿疼痛程度降低、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芈晓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对早产儿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凝血时间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方法通过对我院2013年不同胎龄、体重出生的早产儿400例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出生后24h 内抽取股静脉防凝血,检测TT、APTT、PT、Fbg。按照胎龄分组,分为胎龄33、34、35w以后三组;按体重分组,1500g以下为极低体重儿,1500~2000g为低体重儿,2000~2500g为稍低体重儿。两次分组,分析数据。结果按胎龄分组,胎龄33、34、35w以后早产儿的四项凝血检测发现TT、APTT、PT呈递增延长趋势,而Fbg呈递减趋势,与足月新生儿标准值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按体重分组,随着体重的递减,早产儿的PT、APTT、TT延长,Fbg递减趋势,与足月新生儿标准值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的胎龄、体重越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越长,纤维蛋白原降低越明显,极易引起一系列出血性疾病。
作者:李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对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探讨。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诊的336例妊娠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临床诊断将其分为妊娠糖尿病组(GDM组,n=132例)、糖耐量受损组(IGT组,n=85例)及正常对照组(n=119例),比较三组糖筛查结果、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及GDM组、IGT组的HbA1c、GSP异常率。结果 GDM组糖筛查结果、HbA1c、GSP水高于IGT、正常对照组,IGT组糖筛查结果、HbA1c、GS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三组糖筛查结果、HbA1c、GS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HbA1c、GSP异常率明显高于IG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IGT组组内HbA1c、GSP异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的正确诊断指数稍高于GSP,GSP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HbA1c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静珊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从我院2012年6月~2014年3月接收并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选取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对照组使用表柔比星+碘油,观察组使用洛铂+碘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3%,对照组为74.67%,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F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3%,对照组为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行TACE介入治疗时加入洛铂,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表柔比星化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毅斌;汤日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讨论及分析尼尔雌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1月1日~2014年2月1日期间治疗的80例更年期综合症妇女作为实验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尼尔雌醇,对照组给予谷维素,尼尔雌醇和谷维素每次都20mg,每日3次口服。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从而分析尼尔雌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结果经过统计和分析,发现两组有明显的差异,试验组的治疗率高于对照组,尼尔雌醇的治疗效果更好。结论尼尔雌醇对于更年期患者治愈效果较好,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史维玲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HF)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接诊的心衰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将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皆进行血浆BNP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定研究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并与治疗前相较,同时随访>0.5年,统计随访心脏事件复发情况,并对比分析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研究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根据心功能分级水平测定结果可知,心功能越差的患者其BNP水平越高(P<0.01);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有所下降,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随访复发25例,未复发95例,其中未复发组患者BNP水平要明显低于复发组(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BNP水平明显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指标,同时治疗后BNP水平会明显下降,而且随访复发时又会显著升高,故而能作为治疗及预后的指标,值得重视。
作者:张亚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曲伏前列素治疗。4w后,评价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眼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眼压明显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可靠,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有效降低眼压,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
作者:周和平;汪银彩;韩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比较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胃上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所收治的130例胃上部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全切组和近切组两组各65例。全切组患者进行全胃切除术,近切组患者则进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1~5年生存率,及术后状况。结果Ⅰ、Ⅱ期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全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2%,近切组为30.8%。结论对胃上部癌采用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的总体差异不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均不大。但由于可提高病情较严重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积极行全胃切除术。
作者:王爱东;谢仁俊;李田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隐裂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隐裂牙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根据隐裂牙的性质、部位给予综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失败原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Ⅰ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隐裂牙临床效果显著,可保留牙体组织,恢复咬合力,为较理想的隐裂牙治疗方法。
作者:曹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分组,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锁定钢板组)与对照组(解剖钢板组)各43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恢复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够尽可能实现解剖复位,具有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克海;周其佳;孙月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青光眼的视野受损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63例,均为单眼患病,根据其发病类型进行分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6例为POAG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7例为PACG组,分析两组患者视野损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SF、MD值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POAG组的CPSD、PSD值较PACG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AG和PACG的发病机制不同,其视野损害情况也存在明显差异,可将其作为疾病分型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月君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