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张亚红

关键词:心力衰竭, B型利钠肽,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HF)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接诊的心衰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将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皆进行血浆BNP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定研究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并与治疗前相较,同时随访>0.5年,统计随访心脏事件复发情况,并对比分析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研究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根据心功能分级水平测定结果可知,心功能越差的患者其BNP水平越高(P<0.01);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有所下降,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随访复发25例,未复发95例,其中未复发组患者BNP水平要明显低于复发组(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BNP水平明显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指标,同时治疗后BNP水平会明显下降,而且随访复发时又会显著升高,故而能作为治疗及预后的指标,值得重视。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早产儿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凝血时间监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对早产儿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凝血时间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方法通过对我院2013年不同胎龄、体重出生的早产儿400例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出生后24h 内抽取股静脉防凝血,检测TT、APTT、PT、Fbg。按照胎龄分组,分为胎龄33、34、35w以后三组;按体重分组,1500g以下为极低体重儿,1500~2000g为低体重儿,2000~2500g为稍低体重儿。两次分组,分析数据。结果按胎龄分组,胎龄33、34、35w以后早产儿的四项凝血检测发现TT、APTT、PT呈递增延长趋势,而Fbg呈递减趋势,与足月新生儿标准值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按体重分组,随着体重的递减,早产儿的PT、APTT、TT延长,Fbg递减趋势,与足月新生儿标准值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的胎龄、体重越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越长,纤维蛋白原降低越明显,极易引起一系列出血性疾病。

    作者:李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洛铂联合碘油介入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从我院2012年6月~2014年3月接收并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选取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对照组使用表柔比星+碘油,观察组使用洛铂+碘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3%,对照组为74.67%,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F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3%,对照组为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行TACE介入治疗时加入洛铂,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表柔比星化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毅斌;汤日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耳穴贴压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胆石症是指在肝内胆管、胆囊以及胆总管产生结石并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疾病。现阶段,胆石症的发病率高达8%~1l%,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其创伤大、复发率高。有研究表明,采用传统祖国医学中的耳穴贴压对胆石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就耳穴贴压治疗胆石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戈阳华;胡著云;戈思;王招玲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我院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管理情况的分析,来评估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器械完好率均显著高于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器械准备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外来器械收费明确率、器械验收标准有效把关率、术后器械遗失率、术后器械去向明确率、用去的植入物付款明确率情况均较实施前有显著地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医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地提高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质量,从而确保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取得患者与医生的满意。

    作者:金晓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西拉普利与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QT间期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影响的比较研究

    将2012年5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接受西拉普利联合常规降压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氨氯地平联合常规降压治疗的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QT间期和心律失常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QT间期、校正QT间期、QT间期离散度低于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分级优于对照组。西拉普利治疗有助于降低QT间期离散度、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理想方法。

    作者:宋振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内镜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技术治疗垂体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和总结内镜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8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的患者共42例,纳入内镜组;使用显微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的患者共36例,纳入显微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等各项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例数及全切率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显微镜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肿瘤可获得较高的疗效,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一种新的术式选择,临床上可加以应用和推广。

    作者:余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沐舒坦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方法,观察组在一般疗法基础上加之沐舒坦联合中药疗法治疗,1w为一个疗程,观察记录两周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通气恢复情况、动脉血气变化结果。结果两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咳嗽、气喘和发热情况改善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呼吸状况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较明显,但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病例。沐舒坦联合中药可有效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明显,副作用小,做作为临床治疗该病的疗法。

    作者:谷香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选取老年性原发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与观察组,分别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与两者联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收缩压(130.7±11.1)mmHg、(85.2±11.1) mmHg优于对照组(1144.6±11.5)mmHg、(95.2±5.1)mmHg与对照组2(142.6±9.9)mmHg、(93.9±10.1)mmHg;联合组显效率47.50%高于对照组1的22.50%与对照组2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对照组2及联合组分别发生1、1、3次不良反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联合用药可能提高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调整增加剂量时应慎重,避免同时增加两种药物使用剂量。

    作者:张国琼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氟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疗效比较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2组各100例,其中氟伐他汀组采取氟伐他汀进行治疗,瑞舒伐他汀组采取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水平差别。结果在接受治疗半个月后,两组患者的LDL ̄C、TC、TG、hs ̄CRP均有所下降,而HDL ̄C均有升高,且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但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效果优于氟伐他汀组,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陆碧秀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行择期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使用静脉注射托咪定,对照组34例,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通过神经功能检测项目,对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测量。结果所有患者均采取神经功能测试,术后1w内,观察组出现认知功能障碍20.6%,对照组52.9%,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T1~T5在各时间点中的血清IL ̄1、IL ̄6、TNF ̄α水平差异显著(P<0.05)。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右美托咪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静药物,能显著改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可减低炎性反应。

    作者:杨田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并对其实用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配对血浆滤过吸附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方法(CPFA+HVHF)。对照组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方法(HVHF)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脂、肝肾功能、白细胞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包括呼吸、心率、氧合指数等),并对患者脏器功能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指标改善情况更加明显。治疗组三酰甘油下降明显(P<0.05),且治疗组血液净化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小板减少、过敏、出血、凝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CPFA与HVHF联合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够有效控制炎症,降低患者血脂,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朱晓琼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消渴丸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

    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给予消渴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有下降,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渴丸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血糖,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乐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4例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给予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给予常规胸腔穿刺引流,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控制情况,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胸、胸膜反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置入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韦干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协同护理模式(CCM)在直肠癌Miles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将101例直肠癌Miles术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病人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进行健康宣教;试验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出院前两组病人或家属填写出院调查表,对病人进行效果评价,出院后一周、一个月电话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况、住院天数、护理知识、操作技能、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非常显著(P<0.01),会阴部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造口狭窄、发热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护理模式可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丽;黄春英;袁慧华;李丽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0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对两组患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为96%,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麻木、疼痛、腹泻、心悸等情况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应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症状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炼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更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更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2013年住院的65例EB病毒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对照组单用更昔洛韦,两组其他辅助治疗相同,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热程,淋巴结缩小时间,异型淋巴细胞<10%时间,转氨酶正常时间及EBV ̄DNA拷贝量<1×103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EB病毒感染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显著。

    作者:郑少娟;林志;杨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青光眼视野损害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青光眼的视野受损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63例,均为单眼患病,根据其发病类型进行分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6例为POAG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7例为PACG组,分析两组患者视野损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SF、MD值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POAG组的CPSD、PSD值较PACG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AG和PACG的发病机制不同,其视野损害情况也存在明显差异,可将其作为疾病分型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月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9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98例胃癌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低钾血症,静脉营养支持,并常规予以化疗,同时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胃复安)肌内注射,多潘立酮或西沙比利胃管注入,红霉素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并配以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7%,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2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1.63%,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胃瘫既有宽肠理气、荡涤胃肠积滞、温中下气、行气消积、下气消食、补养脾胃等之功效,又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瘫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余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血液标本溶血程度对常用肝肾功能指标测定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溶血程度对常用肝肾功能指标测定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从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集到的6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全自动血常规仪器检测血液样本中的血红蛋白(Hb)含量、分析样本中的溶血情况和患者肝肾质变测定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结果样品中血红蛋白为3.0g/L的溶血情况下,患者的G值、TP值和AST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并随着溶血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与不溶血样本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样品中血红蛋白为6.0g/L的溶血情况下,TP值和AST数值均较前一组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与前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余的肝肾功能指标在溶血的情况下组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标本溶血程度中对常用肝肾功能指标中的G值、TP值和AST数值测定有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王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的临床护理分析

    选取我院62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整体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各为31例,对采用不同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对采用不同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整体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同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患者临床上整体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其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莉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