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青光眼视野损害的临床比较研究

刘月君

关键词:原发性, 青光眼, 视野损害, 开角型, 闭角型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青光眼的视野受损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63例,均为单眼患病,根据其发病类型进行分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6例为POAG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7例为PACG组,分析两组患者视野损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SF、MD值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POAG组的CPSD、PSD值较PACG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AG和PACG的发病机制不同,其视野损害情况也存在明显差异,可将其作为疾病分型的参考指标。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分析

    选取本院2012年2~11月收治6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0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处方中,涉及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共512张,主要为单一给药或静脉注射给药。研究本院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居于首位,大环内酯类药物和青霉素类药物次之,抗菌药物的使用,使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偏高。本院的医师采用抗菌药物进行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过于频繁,医院应该加强培训本院医师的抗菌药的知识水平,从而医师在进行治疗时,懂得如何更加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

    作者:郭江淩;刘进开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小儿肺炎患儿8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84.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烦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酚妥拉明能有效的提高对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覃芳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萎缩性阴道炎行雌激素联合甲硝唑阴道给药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雌激素联合甲硝唑阴道给药应用于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92例萎缩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6例予以甲硝唑阴道给药治疗,研究组46例予以雌激素联合甲硝唑阴道给药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表层细胞百分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阴道pH值、阴道清洁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萎缩性阴道炎行雌激素联合甲硝唑阴道给药效果显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何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托吡酯和卡马西平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我院收治的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以卡马西平进行治疗,0.1g/次,3次/d,口服;观察组以托砒酯进行治疗,25mg/次,2次/d,口服。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7%(4/6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1.7%(7/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治疗效果更佳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金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血液标本溶血程度对常用肝肾功能指标测定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溶血程度对常用肝肾功能指标测定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从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集到的6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全自动血常规仪器检测血液样本中的血红蛋白(Hb)含量、分析样本中的溶血情况和患者肝肾质变测定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结果样品中血红蛋白为3.0g/L的溶血情况下,患者的G值、TP值和AST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并随着溶血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与不溶血样本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样品中血红蛋白为6.0g/L的溶血情况下,TP值和AST数值均较前一组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与前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余的肝肾功能指标在溶血的情况下组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标本溶血程度中对常用肝肾功能指标中的G值、TP值和AST数值测定有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王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研究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疾病控制情况。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结核治愈率、血糖控制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疾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伟贤;麦燕华;莫凤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临床疗效,探究其安全性及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即营养疗法以及纤溶酶5 U,静脉给药15d,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纤溶酶。15d后对比分析2组药物作用效果。结果2组临床功能评分存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酶临床作用效果十分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胡云南;沈小琼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盐酸溴己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溴己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COPD发作期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低流量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抗感染、解痉平喘、对症支持等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溴己新,对照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概率小。结论盐酸溴己新能够快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通气功能,建议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马建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的临床护理分析

    选取我院62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整体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各为31例,对采用不同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对采用不同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整体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同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患者临床上整体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其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莉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胃肠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接受诊治的胃肠手术患者148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4例,行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7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的胃肠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的时间、排便时间及出院时间较对照组均短,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下降较为明显,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无明显差异,且高于对照组。对胃肠手术患者胃肠功能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金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皮炎湿疹采用地奈德乳膏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随机将100例皮炎湿疹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取地奈德乳膏,对照组取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为96%,对照组为82%,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瘙痒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瘙痒程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皮炎湿疹采用地奈德乳膏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方便,临床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祖鉥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应用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梗再发率、焦虑症状改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梗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菊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并压缩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输液及服药物抗骨质疏松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结合中药补肾壮骨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补肾壮骨汤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黄玉平;曾金如;皮美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探讨。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诊的336例妊娠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临床诊断将其分为妊娠糖尿病组(GDM组,n=132例)、糖耐量受损组(IGT组,n=85例)及正常对照组(n=119例),比较三组糖筛查结果、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及GDM组、IGT组的HbA1c、GSP异常率。结果 GDM组糖筛查结果、HbA1c、GSP水高于IGT、正常对照组,IGT组糖筛查结果、HbA1c、GS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三组糖筛查结果、HbA1c、GS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HbA1c、GSP异常率明显高于IG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IGT组组内HbA1c、GSP异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的正确诊断指数稍高于GSP,GSP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HbA1c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静珊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孕中期唐氏筛查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孕中期唐氏筛查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108例孕中期妊娠妇女利用唐氏筛查行产前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筛查结果情况分为两组,43例高风险孕妇作为研究组,65例低风险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筛查结果与妊娠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率为41.86%(18/43),高于对照组的9.23%(6/65),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产妇AFP MOM值明显低于正常妊娠者,β-HCG MOM值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孕中期唐氏筛查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为产妇提供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的初步诊断依据。

    作者:朱辉超;朱文标;何小珊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胃上部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胃上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所收治的130例胃上部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全切组和近切组两组各65例。全切组患者进行全胃切除术,近切组患者则进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1~5年生存率,及术后状况。结果Ⅰ、Ⅱ期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全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2%,近切组为30.8%。结论对胃上部癌采用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的总体差异不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均不大。但由于可提高病情较严重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积极行全胃切除术。

    作者:王爱东;谢仁俊;李田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不同抗凝药物对高龄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选择高龄骨折患者114例,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57),观察组患者术后以利伐沙班实施抗凝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以低分子肝素实施抗凝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血红蛋白量、D ̄二聚体、PT及APTT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3.5%及12.3%,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间的血红蛋白量、D ̄二聚体、PT、APTT相互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利伐沙班相较于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明显降低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作者:金彬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浅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2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6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解剖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优45例,差1例,治疗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优39例,差6例,治疗有效率为8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法方法治疗能够提高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功能的恢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伍华勇;袁昭华;赵斌;唐秀宏;吴庆;谭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9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98例胃癌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低钾血症,静脉营养支持,并常规予以化疗,同时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胃复安)肌内注射,多潘立酮或西沙比利胃管注入,红霉素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并配以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7%,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2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1.63%,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胃瘫既有宽肠理气、荡涤胃肠积滞、温中下气、行气消积、下气消食、补养脾胃等之功效,又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瘫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余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共患学习困难儿童家庭环境特征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tiy disorder,ADHD)及其共患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y,LD)儿童家庭环境特征。方法选用自制家庭一般情况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 ̄CV)对单纯ADHD儿童101例、ADHD共患LD儿童56例及正常对照儿童92例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单纯ADHD组、ADHD共患LD组儿童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年龄较小(11.2±2.1vs.12.6±3.0vs.12.4±3.2,P=0.024);三组儿童男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14%vs.82.59%vs.86.08%,P<0.001);三组儿童父亲职业类型(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FES量表的亲密度因子(8.12±1.43vs.7.05±1.85vs.6.79±2.14)、情感表达因子(6.08±1.45vs.5.31±1.83vs.5.52±1.76)、知识性因子(5.47±2.08vs.4.12±2.01vs.4.05±1.97)、娱乐性因子(5.56±2.18vs.4.16±2.20vs.4.18±2.18)、道德宗教因子(5.76±1.39vs.5.51±1.45vs.5.39±1.68)、组织性因子(7.02±1.40vs.5.73±2.15vs.5.48±2.24)得分单纯ADHD组和ADHD共患LD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在矛盾性因子上,与对照组比较,两组ADHD家庭矛盾性高;同时与单纯ADHD组比较,ADHD共患LD组儿童家庭家庭矛盾性明显增高(P<0.05)。结论单纯ADHD组和ADHD共患LD组儿童存在功能缺陷,包括亲密度差、家庭矛盾大、情感表达不佳、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差等,共患LD组增加ADHD儿童家庭矛盾性。

    作者:朱立毛;戴升太;肖依烂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