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英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快速冷冻切片诊断以及免疫组化诊断效果。方法收集经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诊为TMC患者患者40例,取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探讨病理检查与免疫组化检查的意义。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确诊为TMC,快速冷冻切片的确诊率为85.0%;TMC的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毛玻璃样核、核内包涵体、纤维性间质、核沟以及砂砾体等。经免疫组化检查显示TG及CK19均呈强阳性,癌旁滤泡以及良性增生性乳头CK19呈阴性;有16例(40.0%)患者的EMA呈阳性,8例(20.0%)患者的CEA呈阳性。结论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及免疫组化标记是TMC的主要诊断依据,CK19阳性表达对于临床诊断鉴别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肖永波;苏曙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对早产儿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凝血时间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方法通过对我院2013年不同胎龄、体重出生的早产儿400例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出生后24h 内抽取股静脉防凝血,检测TT、APTT、PT、Fbg。按照胎龄分组,分为胎龄33、34、35w以后三组;按体重分组,1500g以下为极低体重儿,1500~2000g为低体重儿,2000~2500g为稍低体重儿。两次分组,分析数据。结果按胎龄分组,胎龄33、34、35w以后早产儿的四项凝血检测发现TT、APTT、PT呈递增延长趋势,而Fbg呈递减趋势,与足月新生儿标准值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按体重分组,随着体重的递减,早产儿的PT、APTT、TT延长,Fbg递减趋势,与足月新生儿标准值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的胎龄、体重越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越长,纤维蛋白原降低越明显,极易引起一系列出血性疾病。
作者:李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托吡酯和卡马西平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我院收治的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以卡马西平进行治疗,0.1g/次,3次/d,口服;观察组以托砒酯进行治疗,25mg/次,2次/d,口服。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7%(4/6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1.7%(7/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治疗效果更佳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金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选取我院62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整体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各为31例,对采用不同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对采用不同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整体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同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患者临床上整体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其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莉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接受诊治的胃肠手术患者148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4例,行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7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的胃肠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的时间、排便时间及出院时间较对照组均短,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下降较为明显,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无明显差异,且高于对照组。对胃肠手术患者胃肠功能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金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4月~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550例进行治疗观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均康复出院,无1例死亡,观察组中14例(5.1%)患者腹腔镜手术失败而转行开腹手术;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局部复发情况等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余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查结果及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我院体检中心的6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酶学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以及血糖水平,并分析其血脂异常原因。结果68例糖尿病患者的TG、TC、LDL ̄C以及血糖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 ̄C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糖控制>7.0mmol/L的糖尿病患者高TG及高TC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水平在7.0mmol/L以下者。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为常见现象,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所以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田英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小儿肺炎患儿8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84.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烦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酚妥拉明能有效的提高对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覃芳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盐酸溴己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COPD发作期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低流量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抗感染、解痉平喘、对症支持等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溴己新,对照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概率小。结论盐酸溴己新能够快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通气功能,建议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马建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行纤维喉镜下声带肿物摘除术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摘除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着重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干预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00%、96.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75%、8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纤维喉镜下声带肿物摘除术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白雪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采用复方丹参滴丸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组(观察组,n=40)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组(对照组,n=40)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本次实验过程中,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面红、心悸2例,头晕、头痛2例,未中断治疗,对数据结论未造成影响。结论稳定性心绞痛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保障预后,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沈明锋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行择期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使用静脉注射托咪定,对照组34例,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通过神经功能检测项目,对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测量。结果所有患者均采取神经功能测试,术后1w内,观察组出现认知功能障碍20.6%,对照组52.9%,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T1~T5在各时间点中的血清IL ̄1、IL ̄6、TNF ̄α水平差异显著(P<0.05)。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右美托咪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静药物,能显著改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可减低炎性反应。
作者:杨田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孕中期唐氏筛查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108例孕中期妊娠妇女利用唐氏筛查行产前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筛查结果情况分为两组,43例高风险孕妇作为研究组,65例低风险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筛查结果与妊娠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率为41.86%(18/43),高于对照组的9.23%(6/65),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产妇AFP MOM值明显低于正常妊娠者,β-HCG MOM值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孕中期唐氏筛查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为产妇提供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的初步诊断依据。
作者:朱辉超;朱文标;何小珊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对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在早期食管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讨论。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62例确诊为早期食管癌的患者,对其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影像资料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发病部位为食管上段者12例,占19.3%,发病于食管中段者33例,占53.2%,发病于食管下段者17例,占27.4%。影像资料显示管腔局限性柔软度改变者24例,占38.7%,局部黏膜中断者11例,占17.7%,黏膜迂曲者5例,占8.1%,黏膜增粗者5例,占8.1%,食管壁出现糜烂溃疡者17例,占27.4%。结论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在早期食管炎患者的诊断中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率,并且对患者损伤较小,在临床中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
作者:戎银松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两种口腔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口腔科治疗的120例义齿修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预成纤维桩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可塑纤维桩进行修复,对比观察两组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效果为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牙修复成功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成纤维桩口腔修复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夏承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将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阿魏酸钠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贝那普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以及24 h 尿微量清蛋白排泄频率(24h UAER)等指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85.3%),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 UAER、SCr、BUN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三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阿魏酸钠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疾病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孙国庆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选取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患者100例,按照知情自愿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能够正确掌握雾化吸入技巧的患者例数、雾化吸入依从性良好的患者例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正确掌握雾化吸入技巧和雾化吸入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比例,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袁定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临床疗效,探究其安全性及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即营养疗法以及纤溶酶5 U,静脉给药15d,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纤溶酶。15d后对比分析2组药物作用效果。结果2组临床功能评分存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酶临床作用效果十分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胡云南;沈小琼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技术治疗垂体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和总结内镜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8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的患者共42例,纳入内镜组;使用显微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的患者共36例,纳入显微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等各项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例数及全切率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显微镜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肿瘤可获得较高的疗效,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一种新的术式选择,临床上可加以应用和推广。
作者:余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选取老年性原发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与观察组,分别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与两者联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收缩压(130.7±11.1)mmHg、(85.2±11.1) mmHg优于对照组(1144.6±11.5)mmHg、(95.2±5.1)mmHg与对照组2(142.6±9.9)mmHg、(93.9±10.1)mmHg;联合组显效率47.50%高于对照组1的22.50%与对照组2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对照组2及联合组分别发生1、1、3次不良反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联合用药可能提高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调整增加剂量时应慎重,避免同时增加两种药物使用剂量。
作者:张国琼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