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探讨

张静珊

关键词:糖筛查试验, 妊娠期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
摘要:目的:对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探讨。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诊的336例妊娠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临床诊断将其分为妊娠糖尿病组(GDM组,n=132例)、糖耐量受损组(IGT组,n=85例)及正常对照组(n=119例),比较三组糖筛查结果、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及GDM组、IGT组的HbA1c、GSP异常率。结果 GDM组糖筛查结果、HbA1c、GSP水高于IGT、正常对照组,IGT组糖筛查结果、HbA1c、GS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三组糖筛查结果、HbA1c、GS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HbA1c、GSP异常率明显高于IG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IGT组组内HbA1c、GSP异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的正确诊断指数稍高于GSP,GSP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HbA1c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孕中期唐氏筛查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孕中期唐氏筛查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108例孕中期妊娠妇女利用唐氏筛查行产前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筛查结果情况分为两组,43例高风险孕妇作为研究组,65例低风险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筛查结果与妊娠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率为41.86%(18/43),高于对照组的9.23%(6/65),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产妇AFP MOM值明显低于正常妊娠者,β-HCG MOM值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孕中期唐氏筛查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为产妇提供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的初步诊断依据。

    作者:朱辉超;朱文标;何小珊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患者单纯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俞细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1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诊治的1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原因。结果160例患者中,生殖器炎症89例(55.6%),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4例(21.2%),恶性肿瘤17例(10.6%),子宫肌瘤7例(4.4%),宫内节育器6例(3.8%),子宫内膜萎缩1例(0.6%),其他疾病6例(3.8%)。阴道出血时间间隔>15年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7.6%,显著高于≤15年患者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生殖器炎症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及早找到出血的原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恶性病变的发生。

    作者:胡萍;胡俊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浅谈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对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对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在早期食管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讨论。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62例确诊为早期食管癌的患者,对其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影像资料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发病部位为食管上段者12例,占19.3%,发病于食管中段者33例,占53.2%,发病于食管下段者17例,占27.4%。影像资料显示管腔局限性柔软度改变者24例,占38.7%,局部黏膜中断者11例,占17.7%,黏膜迂曲者5例,占8.1%,黏膜增粗者5例,占8.1%,食管壁出现糜烂溃疡者17例,占27.4%。结论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在早期食管炎患者的诊断中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率,并且对患者损伤较小,在临床中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

    作者:戎银松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我院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管理情况的分析,来评估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器械完好率均显著高于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器械准备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外来器械收费明确率、器械验收标准有效把关率、术后器械遗失率、术后器械去向明确率、用去的植入物付款明确率情况均较实施前有显著地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医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地提高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质量,从而确保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取得患者与医生的满意。

    作者:金晓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甲状腺微小癌的快速冷冻切片诊断及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快速冷冻切片诊断以及免疫组化诊断效果。方法收集经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诊为TMC患者患者40例,取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探讨病理检查与免疫组化检查的意义。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确诊为TMC,快速冷冻切片的确诊率为85.0%;TMC的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毛玻璃样核、核内包涵体、纤维性间质、核沟以及砂砾体等。经免疫组化检查显示TG及CK19均呈强阳性,癌旁滤泡以及良性增生性乳头CK19呈阴性;有16例(40.0%)患者的EMA呈阳性,8例(20.0%)患者的CEA呈阳性。结论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及免疫组化标记是TMC的主要诊断依据,CK19阳性表达对于临床诊断鉴别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肖永波;苏曙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纤维喉镜下咽喉肿物摘除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行纤维喉镜下声带肿物摘除术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摘除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着重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干预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00%、96.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75%、8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纤维喉镜下声带肿物摘除术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白雪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运用硝普钠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并分析运用硝普钠治疗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55例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硝普钠,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00%,显著低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EVF值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LEVF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HF患者运用硝普钠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尼尔雌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及分析尼尔雌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1月1日~2014年2月1日期间治疗的80例更年期综合症妇女作为实验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尼尔雌醇,对照组给予谷维素,尼尔雌醇和谷维素每次都20mg,每日3次口服。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从而分析尼尔雌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结果经过统计和分析,发现两组有明显的差异,试验组的治疗率高于对照组,尼尔雌醇的治疗效果更好。结论尼尔雌醇对于更年期患者治愈效果较好,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史维玲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托吡酯和卡马西平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我院收治的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以卡马西平进行治疗,0.1g/次,3次/d,口服;观察组以托砒酯进行治疗,25mg/次,2次/d,口服。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7%(4/6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1.7%(7/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治疗效果更佳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金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洛铂联合碘油介入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从我院2012年6月~2014年3月接收并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选取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对照组使用表柔比星+碘油,观察组使用洛铂+碘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3%,对照组为74.67%,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F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3%,对照组为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行TACE介入治疗时加入洛铂,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表柔比星化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毅斌;汤日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中的疗效观察

    选取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护理后治疗组焦虑及郁抑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焦虑及郁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护理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19%,治疗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态,减少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提升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梅利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血清ProGRP、CYFRA21 ̄1、CA125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ProGRP)、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ntin ̄19 ̄fragment,CYFRA21 ̄1)、肿瘤相关糖类抗原125(CA125)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51例小细胞肺癌,99例非小细胞肺癌,4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30例表面健康个体血清 ProGRP、CYFRA21 ̄1、CA125含量并数据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组患者血清ProGRP水平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良性肺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其敏感性在小细胞肺癌组中高,达92%;CYFRA21 ̄1水平肺鳞癌组显著高于其他组,肺腺癌及小细胞肺癌高于良性肺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CA125水平肺腺癌组显著高于其他组。临床TNM分期越晚,三个指标水平均越高;肿瘤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三个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Pro-GRP、CYFRA21 ̄1、CA125有助于肺癌的辅助诊断、病例类型及临床分期预测及疗效评估。

    作者:陈岩松;陈燕;胡敏华;林莺莺;周旭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经尿道等离子体与开放手术行大面积前列腺增生切除术疗效比较

    目的:对经尿道等离子体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并与开放手术进行对比。方法选取大面积前列腺增生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中大面积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开放手术治疗,而试验组患者采取经尿道等离子体切除术治疗,对比效果。结果试验组中大面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少,膀胱冲洗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大面积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经尿道等离子体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昌俊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并对其实用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配对血浆滤过吸附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方法(CPFA+HVHF)。对照组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方法(HVHF)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脂、肝肾功能、白细胞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包括呼吸、心率、氧合指数等),并对患者脏器功能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指标改善情况更加明显。治疗组三酰甘油下降明显(P<0.05),且治疗组血液净化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小板减少、过敏、出血、凝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CPFA与HVHF联合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够有效控制炎症,降低患者血脂,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朱晓琼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定痫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癫痫患者95例,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定痫汤联合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食纳差及恶心、感觉异常、头痛、嗜睡头晕、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8.0%、2.0%、4.0%、2.0%、0,对照组分别为15.5%、6.0%、11.1%、6.0%、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单纯应用卡马西平相比,定痫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疗效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作者:李秀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小儿肺炎患儿8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84.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烦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酚妥拉明能有效的提高对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覃芳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综合疗法在64例隐裂牙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隐裂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隐裂牙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根据隐裂牙的性质、部位给予综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失败原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Ⅰ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隐裂牙临床效果显著,可保留牙体组织,恢复咬合力,为较理想的隐裂牙治疗方法。

    作者:曹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采用复方丹参滴丸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组(观察组,n=40)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组(对照组,n=40)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本次实验过程中,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面红、心悸2例,头晕、头痛2例,未中断治疗,对数据结论未造成影响。结论稳定性心绞痛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保障预后,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沈明锋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四肢关节专用低场MR在膝关节疾病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四肢关节专用低场MR在膝关节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膝关节疾病诊断准确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四肢专用骨关节核磁共振诊断的膝关节疾病患者145例,并经关节镜探查对比核磁共振检查的准确性。结果四肢关节专用低场 MR 在膝关节疾病中,韧带灵敏度高达99.89%、半月板损伤灵敏度低为54.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特异度方面滑膜损伤的特异度为92.31%,显著高于关节软骨损伤71.32%;在准确度方面半月板损伤准确度为95.08%,显著高于韧带损伤准确率79.35%,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肢关节专用低场MR在膝关节疾病诊断中能提高病灶区的信号强度,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

    作者:陈金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