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江淩;刘进开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小儿肺炎患儿8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84.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烦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酚妥拉明能有效的提高对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覃芳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技术治疗垂体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和总结内镜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8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的患者共42例,纳入内镜组;使用显微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的患者共36例,纳入显微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等各项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例数及全切率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显微镜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肿瘤可获得较高的疗效,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一种新的术式选择,临床上可加以应用和推广。
作者:余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选取我中心治疗的76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为78.95%,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儿的发热、气喘、肺罗音、咳嗽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能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根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则使用百令胶囊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7.11±0.72mmol/L、血红蛋白为7.32±0.69%,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90%治疗效果较好,高于对照组的75%(P<0.05);试验组95%对我院综合治疗效果较好,高于对照组的80%(P<0.05);患者治疗(12.8±6.7d)后痊愈,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机制复杂,诱因较多,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百令胶囊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郭晓红;万亚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胆石症是指在肝内胆管、胆囊以及胆总管产生结石并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疾病。现阶段,胆石症的发病率高达8%~1l%,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其创伤大、复发率高。有研究表明,采用传统祖国医学中的耳穴贴压对胆石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就耳穴贴压治疗胆石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戈阳华;胡著云;戈思;王招玲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与开放跟腱延长术治疗跟腱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106足)跟腱挛缩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4足)和改良组(52足)。常规组采用开放跟腱延长术治疗;改良组采用改良经皮小切口跟腱延长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根据踝关节背伸活动度、活动能力等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跟腱粘连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t1=29.7、P1=0.000, t2=35.2、P2=0.000,t3=7.18、P3=0.001)。改良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2.0% vs 58.0%,χ2=15.4,P=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20.0% vs 6.0%,χ2=4.33,P=0.036)。结论对于跟腱挛缩症患者,改良经皮小切口跟腱延长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显著优于开放跟腱延长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启军;梁王班;洪杏高;陈可锋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螺内酯在急性心梗(AMI)后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患者生存几率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科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76例AMI后心律失常老年(≥60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螺内酯,20mg/次,1次/d。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生理病理参数(LVEF、LVESD、ST段下降、缺血导联数);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4% VS 63.2%,χ2=14.0,P=0.000)。观察组患者各病理生理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7.89% VS 2.63%),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P=0.307)。结论对于AMI后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使用小剂量螺内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邱金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方法,观察组在一般疗法基础上加之沐舒坦联合中药疗法治疗,1w为一个疗程,观察记录两周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通气恢复情况、动脉血气变化结果。结果两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咳嗽、气喘和发热情况改善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呼吸状况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较明显,但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病例。沐舒坦联合中药可有效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明显,副作用小,做作为临床治疗该病的疗法。
作者:谷香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四肢关节专用低场MR在膝关节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膝关节疾病诊断准确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四肢专用骨关节核磁共振诊断的膝关节疾病患者145例,并经关节镜探查对比核磁共振检查的准确性。结果四肢关节专用低场 MR 在膝关节疾病中,韧带灵敏度高达99.89%、半月板损伤灵敏度低为54.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特异度方面滑膜损伤的特异度为92.31%,显著高于关节软骨损伤71.32%;在准确度方面半月板损伤准确度为95.08%,显著高于韧带损伤准确率79.35%,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肢关节专用低场MR在膝关节疾病诊断中能提高病灶区的信号强度,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
作者:陈金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选自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普外科收治的肝胆类疾病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普外科肝胆类疾病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具有显著优越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普外科肝胆类疾病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能够使得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营造和谐的护患环境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娟娟;杨柳;刘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并压缩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输液及服药物抗骨质疏松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结合中药补肾壮骨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补肾壮骨汤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黄玉平;曾金如;皮美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梗再发率、焦虑症状改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梗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菊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对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在早期食管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讨论。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62例确诊为早期食管癌的患者,对其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影像资料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发病部位为食管上段者12例,占19.3%,发病于食管中段者33例,占53.2%,发病于食管下段者17例,占27.4%。影像资料显示管腔局限性柔软度改变者24例,占38.7%,局部黏膜中断者11例,占17.7%,黏膜迂曲者5例,占8.1%,黏膜增粗者5例,占8.1%,食管壁出现糜烂溃疡者17例,占27.4%。结论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在早期食管炎患者的诊断中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率,并且对患者损伤较小,在临床中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
作者:戎银松 刊期: 2014年第16期
46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西医诊断,将46例患者分为:肝硬化代偿前期15例,代偿期15例和16例失代偿期。利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分别定量测定肝脏的剪切波速;对患者进行中医诊断,比较不同时期肝硬化中医证候与剪切波速之间的关系。剪切波速在不同时期肝硬化中的速度存在明显差异(P<0.01),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中,郁证、湿证、瘀证和气虚在肝硬化的不同时期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热证”、“阳虚”和“阴虚”在肝硬化各个时期中无明显差异。中医征候在肝硬化不同时期的变化,导致肝脏中纤维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因此在进行肝脏剪切波测试时,剪切波波速会随着征候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作者:李国焕;舒盼;张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科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溶栓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再通率94.1%(32/34),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溶栓再通率82.4%(28/34),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瑞替普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较高的安全性,较少的不良反应,同时具有起效快、给药方便等优点,临床可广泛应用。
作者:陈攀;郭春林;靖颖霞;熊选政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0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对两组患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为96%,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麻木、疼痛、腹泻、心悸等情况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应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症状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炼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入选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急性胰腺炎老年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营养支持、质子泵抑制剂、维持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平衡、抗炎禁食、胃肠减压等综合疗法,观察组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进行奥曲肽与加贝酯联合疗法,对照组进行加贝酯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及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0%、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腹胀腹痛消失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加贝酯与奥曲肽联合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病情迅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向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盐酸文拉法辛联合奥氮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78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0例接受盐酸文拉法辛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盐酸文拉法辛治疗,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w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w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2、4、6w时的HAMD以及SCL ̄90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盐酸文拉法辛联合奥氮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推荐。
作者:彭星星;孔令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盐酸溴己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COPD发作期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低流量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抗感染、解痉平喘、对症支持等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溴己新,对照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概率小。结论盐酸溴己新能够快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通气功能,建议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马建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收集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胃肠手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两组患者在行常规手术治疗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术后1年的临床效果。研究组术后发生肠梗阻粘连症状的患者8例,占22.2%,对照组术后发生肠梗阻粘连的患者12例,占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值得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荣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