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拉普利与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QT间期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影响的比较研究

宋振华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心律失常, QT间期离散度, 西拉普利
摘要:将2012年5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接受西拉普利联合常规降压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氨氯地平联合常规降压治疗的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QT间期和心律失常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QT间期、校正QT间期、QT间期离散度低于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分级优于对照组。西拉普利治疗有助于降低QT间期离散度、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理想方法。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临床疗效,探究其安全性及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即营养疗法以及纤溶酶5 U,静脉给药15d,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纤溶酶。15d后对比分析2组药物作用效果。结果2组临床功能评分存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酶临床作用效果十分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胡云南;沈小琼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定痫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癫痫患者95例,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定痫汤联合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食纳差及恶心、感觉异常、头痛、嗜睡头晕、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8.0%、2.0%、4.0%、2.0%、0,对照组分别为15.5%、6.0%、11.1%、6.0%、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单纯应用卡马西平相比,定痫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疗效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作者:李秀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患者单纯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俞细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两种口腔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两种口腔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口腔科治疗的120例义齿修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预成纤维桩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可塑纤维桩进行修复,对比观察两组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效果为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牙修复成功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成纤维桩口腔修复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夏承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小儿肺炎患儿8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84.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烦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酚妥拉明能有效的提高对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覃芳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科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溶栓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再通率94.1%(32/34),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溶栓再通率82.4%(28/34),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瑞替普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较高的安全性,较少的不良反应,同时具有起效快、给药方便等优点,临床可广泛应用。

    作者:陈攀;郭春林;靖颖霞;熊选政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护理

    收集2009年6月~2012年5月九江市中医院肾内科住院资料较为完整的患者215例,均符合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西医诊断的非透析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分为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组的98例患者与非灌肠组(西医护理组)的117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中医护理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远高于采用西医护理组患者的此比率。中药保留灌肠及护理可稳定肾功能,降低毒素水平,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汪慧琪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胃肠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接受诊治的胃肠手术患者148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4例,行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7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的胃肠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的时间、排便时间及出院时间较对照组均短,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下降较为明显,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无明显差异,且高于对照组。对胃肠手术患者胃肠功能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金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不同时期肝硬化中医证候与肝脏剪切波波速的相关性研究

    46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西医诊断,将46例患者分为:肝硬化代偿前期15例,代偿期15例和16例失代偿期。利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分别定量测定肝脏的剪切波速;对患者进行中医诊断,比较不同时期肝硬化中医证候与剪切波速之间的关系。剪切波速在不同时期肝硬化中的速度存在明显差异(P<0.01),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中,郁证、湿证、瘀证和气虚在肝硬化的不同时期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热证”、“阳虚”和“阴虚”在肝硬化各个时期中无明显差异。中医征候在肝硬化不同时期的变化,导致肝脏中纤维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因此在进行肝脏剪切波测试时,剪切波波速会随着征候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作者:李国焕;舒盼;张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皮炎湿疹采用地奈德乳膏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随机将100例皮炎湿疹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取地奈德乳膏,对照组取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为96%,对照组为82%,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瘙痒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瘙痒程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皮炎湿疹采用地奈德乳膏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方便,临床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祖鉥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青光眼视野损害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青光眼的视野受损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63例,均为单眼患病,根据其发病类型进行分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6例为POAG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7例为PACG组,分析两组患者视野损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SF、MD值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POAG组的CPSD、PSD值较PACG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AG和PACG的发病机制不同,其视野损害情况也存在明显差异,可将其作为疾病分型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月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我院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管理情况的分析,来评估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器械完好率均显著高于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器械准备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外来器械收费明确率、器械验收标准有效把关率、术后器械遗失率、术后器械去向明确率、用去的植入物付款明确率情况均较实施前有显著地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医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地提高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质量,从而确保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取得患者与医生的满意。

    作者:金晓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分组,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锁定钢板组)与对照组(解剖钢板组)各43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恢复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够尽可能实现解剖复位,具有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克海;周其佳;孙月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HF)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接诊的心衰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将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皆进行血浆BNP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定研究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并与治疗前相较,同时随访>0.5年,统计随访心脏事件复发情况,并对比分析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研究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根据心功能分级水平测定结果可知,心功能越差的患者其BNP水平越高(P<0.01);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有所下降,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随访复发25例,未复发95例,其中未复发组患者BNP水平要明显低于复发组(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BNP水平明显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指标,同时治疗后BNP水平会明显下降,而且随访复发时又会显著升高,故而能作为治疗及预后的指标,值得重视。

    作者:张亚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并压缩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输液及服药物抗骨质疏松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结合中药补肾壮骨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补肾壮骨汤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黄玉平;曾金如;皮美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应用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梗再发率、焦虑症状改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梗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菊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研究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疾病控制情况。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结核治愈率、血糖控制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疾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伟贤;麦燕华;莫凤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选取老年性原发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与观察组,分别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与两者联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收缩压(130.7±11.1)mmHg、(85.2±11.1) mmHg优于对照组(1144.6±11.5)mmHg、(95.2±5.1)mmHg与对照组2(142.6±9.9)mmHg、(93.9±10.1)mmHg;联合组显效率47.50%高于对照组1的22.50%与对照组2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对照组2及联合组分别发生1、1、3次不良反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联合用药可能提高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调整增加剂量时应慎重,避免同时增加两种药物使用剂量。

    作者:张国琼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胃上部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胃上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所收治的130例胃上部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全切组和近切组两组各65例。全切组患者进行全胃切除术,近切组患者则进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1~5年生存率,及术后状况。结果Ⅰ、Ⅱ期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全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2%,近切组为30.8%。结论对胃上部癌采用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的总体差异不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均不大。但由于可提高病情较严重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积极行全胃切除术。

    作者:王爱东;谢仁俊;李田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消渴丸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

    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给予消渴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有下降,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渴丸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血糖,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乐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