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技能考核探讨及分析

雷世鑫

关键词:微生物学检验, 技能, 考核
摘要:目的 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对本课程实行实践技能考核,不但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临床应用的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考试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并及时予以调整或干预.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期末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价.
哈尔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2009年至2012年院内阴沟肠杆菌临床标本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平凉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有效防治阴沟肠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对院内2009年至2012年分离得到的356株阴沟肠杆菌标本进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阴沟肠杆菌标本来源构成比居于前四位的分别是痰液(153株,43.0%)、伤口分泌物(75株,21.1%)、血液(45株,12.6%)和尿液(36株,10.1%);菌株标本来源分布于医院多个科室,其中呼吸内科173株,普外科87株,分别占到标本来源的48.6%和24.4%;经药敏试验分析发现,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3.4%、5.3%、7.6%、11.5%;对于第三代头孢(头孢唑肟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66.3%和84.8%.第四代头孢(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35.4%;对于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总体较高,其中对红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完全耐药.结论 阴沟肠杆菌主要可引起呼吸系统、伤口、泌尿系统感染,其耐药为多重性,对第三代头孢耐药性增高;目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仍为治疗首选,提示要严格按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并应对其耐药情况进行长期监测.

    作者:杨红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胫骨平台骨折时由于患者受到强大的内翻或外翻应力合并轴向载荷的结果,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膝关节内骨折,常合并内外侧副韧带、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治疗不积极或功能锻炼不当,可致膝关节疼痛、僵硬、不稳定和功能障碍.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41例单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婷敏;钱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1例腹腔妊娠患者的术中抢救和护理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并发育,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生率约为1%,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输卵管妊娠占了95%,而腹腔妊娠的发病率仅为1:15000,母体死亡率为5%[1].2013年1月我院收治1例腹腔妊娠大出血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治愈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周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ICU患者外出检查的隐患分析及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ICU患者其特点是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各种临床检查则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但是目前很多检查都不能在病房内完成,患者必须离开病房到指定的地点进行,例如CT、核磁共振、彩超等.在患者离开病房的这段时间,极易发生病情变化,如不能及时发现、处理可危及生命,甚至死亡,因此安全管理显得尤其重要.我科通过加强对ICU患者外出检查的隐患分析,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雪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双人配合的技巧

    目的 探讨双人配合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穿刺过程中使用提前约好的口令,双人密切配合,一人穿刺,助手协助送管和拔针,然后使用无菌贴膜和绷带妥善固定穿刺针,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结果 360例需要输液的患儿,一针穿刺成功的例数328例,占91%,二次穿刺成功的例数25例,占7%,7例穿刺失败,占2%.结论 双人配合静脉穿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依从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延长了穿刺针的留置时间.

    作者:闫丽丽;钱秀玲;宋恩艳;吴倩倩;刘晓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中的护患交流

    针对老年病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心理护理护患交流角度分别就交流的态度、交流的声音、交流的语言等三个角度谈了和谐护患关系应达到的标准.

    作者:董艳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及组织感染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大面积皮肤缺损及组织感染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65例四肢、髂腰部大面积皮肤缺损及组织感染,患者进行了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治疗,创面肉芽生长丰富后游离植皮或用皮瓣封闭创面.结果 65例患者均获得创面完全愈合,经1~24个月随访,无皮肤再坏死并发症发生.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及组织感染上,具有早期覆盖创面、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等优点,是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及组织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魁章;王鑫;杨伟华;吕健飞;周德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90例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改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我院2012年度出院的29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病历,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为100.0%,其中全身性用药98.3%,局部用药100%;预防用药开始时间在术前0.5~2h或在麻醉诱导开始时,仅术前0.5~2h给药1次129例(44.5%);术前0.5~2h给药1次,术后<24h给药1次63例(21.7%),术前0.5~2h给药1次,术后应用2d,82例(28.3%);术后应用>2d,11例(3.8%);未全身预防用药者5例(1.7%),而所有患者局部预防用药均在手术前1日开始使用;患者平均住院床日为4.3d.结论 我院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较为合理,但依然存在个别患者全身预防用药选药欠妥、联合用药、过度用药、局部术前用药时间过短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作者:孙慧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联合晨会对手术室工作的促进

    目的 采取科主任领导下的手术室、麻醉科每日联合晨会的方式,促进手术室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手术病人的安全.方法 将医生和护士统一在一起进行交接班,综合访视交流、病情讨论和业务学习.结果 通过新的交接班形式,大家更熟悉手术室的综合情况以及病人的病情;更好地拓展了业务领域;沟通协调能力加强,更有利于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结论 通过联合晨会,将有利于医护工作的协调统一,确保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性,加强了管理人员的计划性,提高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效能,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手术患者的安全也能得到更高的保障.

    作者:朱慧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管内输入刺激性药液后的保护方法

    普外科的患者,例如剖腹探查术后、胰腺炎、肠梗阻的患者均要求禁食水,这就需要大量的补液来维持人的身体所需.但是所补液体里面有对血管刺激性强、高渗性的药液,如10%氯化钾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等,因为钾离子本身也是一种致痛因子,进入组织后作用于神经末梢感受器,使其去极化,引起疼痛.用药不久之后血管就会出现红肿,发生痉挛,输液局部疼痛或放射痛,严重者补钾时间过长,组织坏死或出现静脉炎.一些患者拒绝使用此类药物,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对治疗造成不利影响[1].为了保护患者的血管,防止静脉炎的发生,现有几个既经济又方便的小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周玲玲;冯淼;乔明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顽固性自发性老年气胸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顽固性自发性老年气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选择,以提高对该疾病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胸外科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37例的顽固性自发性老年气胸的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经持续负压排气引流后治愈,3例1年内复发,再次行持续负压排气引流后痊愈无复发.19例经过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其中9例术中合并行肺容积减少术,术后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术后18例患者症状均缓解,肺功能提升,活动能力增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手术患者随访1例气胸复发.10例行胸膜粘连术治疗,其中7例治愈;2例带胸腔引流管出院,门诊行换药、换管,1~2个月自行愈合;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心脏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顽固性自发性老年气胸患者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办法,充分评估患者心肺功能,预测风险,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行积极心肺功能锻炼,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以获得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忠诚;梁雄斌;陈建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11年至2012年胶南市手足口病病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2011年至2012年胶南市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体型别及分布特征,为今后制定预防和控制HFMD防止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2011至2012年248例HFMD临床诊断病例标本进行EV、EV71和CoxA16RNA的检测.结果 共检出178例EV阳性病例,阳性率为EV为71.77%;其中EV71阳性病例83例,CoxA16阳性病例66例,分别占EV阳性病例的46.63%、37.08%;5岁以下儿童EV感染占所有感染者的92.74%;2011年儿童EV71、CoxA16RNA阳性率为17.86%、37.50%;2012年儿童EV71、CoxA16RNA阳性率为38.05%、23.44%.结果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儿童EV、EV71和CoxA16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重症病例EV71阳性检出率为75.00%.结论 引起胶南市HFMD的主要病原体为EV71和CoxA16,其中2011年多数为CoxA16,其次为EV71,2012年多数为EV71、其次为CoxA16;5岁以下儿童是EV感染的高危人群;EV71是引起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

    作者:高辉;陈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4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40例,按照入院日期,随机分为2组,单日为观察组,双日为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0.29g+三磷酸腺苷40mg+乙酰辅酶A100u+肌苷0.4g+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给予口服维生素B1、B12以及维生素C,配合高压氧治疗,15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针刺治疗.较两组患者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达95.0%,显著好于对照组70.0%(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显著,安全,能显著改善耳鸣、眩晕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胆心综合征的胆囊切除术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胆心综合征患者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治疗组42例,给予抗感染、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手术治疗组44例,进行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1周心电图指标如ST-T变化以及心率指标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后ST段回升幅度、心动过缓以及心动过速缓解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适合手术的患者,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心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井丽丽;周国;米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增强CT对直肠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腹部增强CT对直肠癌根治术前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根治术75例,观察其手术病理及CT影像学资料,判定根治术前后淋巴结转移的一致性.结果 同病理结果对照,术前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81.3%(61/75),准确性为64%(48/75).结论 腹部增强CT可以较准确的判定直肠癌根治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徐高亮;陈小娟;胡爱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1例静滴阿奇霉素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救护体会

    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适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沙眼衣原体或非耐药性淋球菌所致单纯生殖器感染等.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腹泻、恶心、腹痛、便稀、呕吐等)、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局部炎症等)、皮肤反应(皮疹、瘙痒等)、其它反应(厌食、头晕或呼吸困难等).但随着阿奇霉素的较广泛应用,其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不断日益彰显,现将我院发生的1例静滴阿奇霉素致过敏性休克报告如下.

    作者:陈世林;樊建娥;陈宇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浅谈护理工作中护士语言技巧的应用

    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中要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拓展非护理空间,护士就必须首先掌握好语言沟通技巧,因此,加强语言修养,正确运用语言艺术,是做一个合格护士的重要前提,语言技巧应用得体,不但会让护士在工作中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心情愉悦,利于疾病的治疗.

    作者:赵娜;杨晶;张艳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安全拔管前后的护理措施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病人生命、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神经外科领域应用非常广泛[1].神经外科病人病情重,尤其是伴有后组颅神经损伤时,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患者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气管切开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肺部感染的重要治疗手段,但长期留管同样存在肺部感染、气管黏膜损伤、瘢痕形成甚至大出血的风险.

    作者:沈燕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肠内营养在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凶险的急腹症,其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完全肠外营养(TPN)在保证病人基本营养的基础上避免了食物对胰腺的刺激,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的禁食和静脉营养增加了感染机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延缓了病人的康复[1],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适时肠内营养(EN)能够减少细菌移位和胰腺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朱咏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的筛选

    目的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史复杂,治疗方法各异,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高压氧治疗提供经验.方法 针对高压氧治疗的特点和要求,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筛选,根据个体状况实施不同治疗方案.结果 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得到安全、有效高压氧治疗.结论 严格筛选,摸索恰当吸氧方法,精选合理的治疗方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左卫华;陈桂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哈尔滨医药杂志

哈尔滨医药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局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