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锋
患者,女,8岁。因“因癫痫发作摔伤头部三天”于2012年10月5日入院。既往无癫痫病史,家族中无癫痫病病史。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头部未见明显外伤。影像学资料:头颅CT平扫颅内未示明显异常。头颅MRI检查示:T1平扫及增强轴位显示肿瘤呈不规则分叶状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区,实质部分呈不规则结节异常对比增强,囊变坏死区无强化;T2轴位呈不规则混杂信号区,囊性部分高信号,实性部分稍低信号(图1)。
作者:王雷;赵伟;李凤朝;杨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两种左氧氟沙星用药方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8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3g/次,2次/d,应用10d。治疗组42例,给予序贯疗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治疗结束后,口服左氧氟沙星片0.2g/次,2次/d,治疗10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如咳嗽、发热、肺部罗音、白细胞计数的改变;不良反应。结果(1)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50%(33/40),95.24%(40/42),两组比较(χ2=9.057,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咳嗽、发热、肺部罗音、白细胞计数比较,在统计学上(t=2.014,2.043,2.013,2.001;P<0.05)。(3)对照组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2/40)、5.0%(4/42),两组比较(χ2=0.615,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片剂序贯疗法治疗CAP临床疗效确切,改善临床症状,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好,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扶运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究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用于颅脑外伤患者对于神经功能的改善和对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06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则应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0d,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判定对比,并对治疗前、治疗10d、治疗20d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86%(29/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D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10、20d时观察组患者的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确切,相较于单纯应用纳洛酮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邝业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资料,按照随机、对照、双盲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PPI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素治疗消化性溃疡,能促进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岑永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米氮平组和帕罗西汀组各34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与对照组(97.06%)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210,P>0.05);治疗后米氮平组MAMD 评分和帕罗西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疗效相当,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均可作为首选用药。
作者:吕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研究使用甲状腺近全切术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共42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甲状腺次全切手术,试验组患者使用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方面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无复发,手术时间长,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给予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更好,能够降低手术后的复发率,值得应用。
作者:唐玉玲;郑高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股骨骨折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护理,试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方法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心理状况进行比对。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人性化护理在股骨骨折术后护理中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日恢复。
作者:杨贵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患者徐某,男,79岁。因右头额面部红肿刺痛,灼烧感伴视力下降一周,夜寐难安。于2014年8月来我科就诊。5d前于外院就诊,诊断为“带状疱疹”,予以抗病毒,消炎治疗。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自服降压药控制平稳,否认眼部外伤史,2012年曾于我科行“右下睑内翻矫正术”。体格检查:额鼻中线右侧大片带状分布疱疹,水疱及破溃,部分结痂,以鼻尖部和鼻背部甚,皮肤红肿,右耳前及颌下可触及淋巴结肿大,压痛(+),其他病理反射未引出。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2;左眼0.25,矫正不提高。非接触性眼压:右眼15mmHg (1mmHg=0.133kPa),左眼:13mmHg。右眼上下睑高度水肿,上睑完全遮盖角膜,不能自行睁开,下睑内翻,睫毛倒向眼球,查眼球运动正常,角膜知觉减退,雾状混浊,水肿(++),见上皮脱落,点片状寖润,角膜后棕色点状KP(++),前房中深,房水混浊(+),周边球结膜水肿隆起,混合充血(+++),睫状压痛明显,虹膜纹理欠清,见部分后粘连,瞳孔欠圆,散大约5×6mm2,边缘见少量色素颗粒脱落,对光反射迟钝,晶体不均匀混浊,眼底窥视不清。左眼眼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右眼角膜上皮染色呈阳性,草绿色。 B超示:双眼内未见占位性病变。临床拟诊:带状疱疹;右病毒性角膜炎;右上睑下垂;右老年性睑内翻(痉挛性睑内翻)。
作者:胡粒山;贾洪亮;薛静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皮质醇的表达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80例非COPD 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在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d,分别抽取患者早8:00、下午4:00、晚12:00不同时段肘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COR)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结果观察组轻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患者在三个不同时点处CO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8:00时段观察组中轻、中度病情患者COR水平较重度和极重度患者明显偏高(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肾上腺素皮质代谢异常,COR水平较非COPD患者明显降低。
作者:黎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伴有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13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对照组67例采用常规降压药治疗,观察组6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3个疗程(8w/疗程),1年后观察血压情况变化、心率及期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均得到了改善,但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1年后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观察组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25%)(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显著改善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预后就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清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铝碳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但是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铝碳酸镁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胃炎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09年4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房颤转复、心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用药24h后房颤转复率为92.5%,对照组为65%;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率为87.5%,对照组为6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中对照组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6例,头痛4例,静脉炎2例,观察组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3例,头痛1例,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胺碘酮在重度左心衰合并房颤的临床治疗中,较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而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08年5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静联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智力、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醒脑静联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增强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脑循环。
作者:徐旭然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B超结合CT在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B超及螺旋CT增强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论进行对照。结果对于结节型、肿块型的肝胆管癌CT的诊断率高于B超(P<0.05);对于胆管内乳头状、胆管壁增厚型的肝胆管癌B超的诊断率更高(P<0.05)。结论 B超与CT在诊断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方面各有优缺点,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对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蓝思荣;张淼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我院住院待产的83例临产孕妇进行心理状态调查评估,结果与常模相比,临产妇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明显更高一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需求如下:需了解相关生养知识的孕妇80例(96.39%),需医护人员特别护理的孕妇55例,需家人更多的关怀与支持的孕妇76例(91.56%),需得到倾听与理解的孕妇40例(48.19%),为家庭经济条件感到担忧的孕妇21例(25.30%)。临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顺利生产,我们应该根据孕妇的心理状态和自身需求,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作者:胡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2011年12月~2013年9月,于我院外科选取100例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施以新型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人性化护理,不仅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同,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医患关系紧张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应广泛实施。
作者:程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AECOPD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联合止嗽散加减方治疗,疗程均为4w,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呼吸系统症状改善明显。
作者:刘明慧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3.3%,两组的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观察组为8.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每日左氧氟沙星胶囊费用为3.95元,对照组患者每日阿莫西林胶囊费用为4.60元。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较阿莫西林三联疗法疗效好,两种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均较少,无统计学差异,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经济性更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余祥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超短波、常规腰椎牵引和动态干扰电治疗,治疗组在超短波、动态干扰电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辅助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w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及直腿抬高试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w后ODI评分、VAS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w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能进一步增大受累节段椎间隙、改善受损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张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年龄对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2例2005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行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划分为青少年组(30例,54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和成人组(32例,50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同一水平的医务人员对其进行正畸牵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有效患者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萌出到位,牙体长轴正常,根尖周组织正常。成年组治疗有效患者需时为11.9±3.5个月,显著长于青少年组的7.9±2.1个月(P<0.05)。成年组治疗有效率为84.00%,显著低于青少年组的94.44%(P<0.05)。结论成年人采用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与青年人相比,需时长、疗效差,提高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成功率在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耿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