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陈建辉

关键词:胃溃疡, 奥美拉唑,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130例胃溃疡门诊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在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转阴率、止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Hp转阴率为84.6%,止血时间6.3±2.5d,与对照组的58.5%和9.9±2.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轻度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观察组患者无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优于法莫替丁,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Hp感染率,缩短止血时间,同时安全性较佳,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6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12.5mg/d,对照组患者给予6.25mg/d,以3个月为一个治疗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变化、血清雌二醇、促黄体激素及孕酮等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之前有所减小,但试验组患者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血清雌二醇、促黄体激素及孕酮等指标变化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2.5mg/d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优于6.25mg/d,临床应广泛应用。

    作者:黄少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医药预防与治疗根管治疗合并IAE的临床观察

    选取2013年1~12月间采取根管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不采取相关预防措施,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药预防治疗。对两组患者出现IAE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采取根管治疗的患者于术后出现IAE的概率20.59%明显低于对照组47.06%,P<0.05。临床上采取根管治疗同时采取中医药防治,能有效降低IAE发率,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与恢复有较好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永兴;程健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DHS、PFN与FHR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动力髓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老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0例,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动力髓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起始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髓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结果 C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下地起始时间、住院天数、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等显著优于其余两组(P<0.05);A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长短等显著优于B,而在其余指标方面无差异性(P>0.05)。结论 FHR 相对于其余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更加安全有效,值推广应用。

    作者:张舸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重症带状疱疹合并角结膜炎1例

    患者徐某,男,79岁。因右头额面部红肿刺痛,灼烧感伴视力下降一周,夜寐难安。于2014年8月来我科就诊。5d前于外院就诊,诊断为“带状疱疹”,予以抗病毒,消炎治疗。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自服降压药控制平稳,否认眼部外伤史,2012年曾于我科行“右下睑内翻矫正术”。体格检查:额鼻中线右侧大片带状分布疱疹,水疱及破溃,部分结痂,以鼻尖部和鼻背部甚,皮肤红肿,右耳前及颌下可触及淋巴结肿大,压痛(+),其他病理反射未引出。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2;左眼0.25,矫正不提高。非接触性眼压:右眼15mmHg (1mmHg=0.133kPa),左眼:13mmHg。右眼上下睑高度水肿,上睑完全遮盖角膜,不能自行睁开,下睑内翻,睫毛倒向眼球,查眼球运动正常,角膜知觉减退,雾状混浊,水肿(++),见上皮脱落,点片状寖润,角膜后棕色点状KP(++),前房中深,房水混浊(+),周边球结膜水肿隆起,混合充血(+++),睫状压痛明显,虹膜纹理欠清,见部分后粘连,瞳孔欠圆,散大约5×6mm2,边缘见少量色素颗粒脱落,对光反射迟钝,晶体不均匀混浊,眼底窥视不清。左眼眼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右眼角膜上皮染色呈阳性,草绿色。 B超示:双眼内未见占位性病变。临床拟诊:带状疱疹;右病毒性角膜炎;右上睑下垂;右老年性睑内翻(痉挛性睑内翻)。

    作者:胡粒山;贾洪亮;薛静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半月后的临床疗效、心电图的改善状况、每周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服用硝酸甘油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在心绞痛的发作及硝酸甘油的使用情况上,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的改善情况上,两组均能有效的改善心电图的缺血表现。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应用疏血通注射液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肖丽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参麦联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61例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处理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参麦联合丹参酮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减轻,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33%(49/61),与观察组的93.44%(57/61)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改善水平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对于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参麦联合丹参酮注射液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的多项血液指标均能得到有效恢复,能显著改善和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嘉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西结合治疗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西结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远期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3.3%);两组远期复发率分别为10.0%和23.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结合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上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归华;黄庆铭;钟志年;方康权;靳康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综合治疗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对COPD合并肺结核(PTB)患者进行早期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48例COPD合并PT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6例给予综合抗结核治疗;对照组72例进行常规治疗。随访两组疗效及患者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食欲减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痰菌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痰菌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患者比例高,死亡比例低(2.6% vs 9.7%),患者结局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细胞免疫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PTB患者进行早期综合规律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疾病结局,降低病死率,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汪利华;黄旭明;黄肇权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和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以2012年9月~2014年3月我院156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联合血栓通、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组78例联合奥扎格雷钠、红花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和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培灿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研究

    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的进行了急救护理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另选没有进行急救护理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抢救的有效率以及抢救后的恢复程度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对于控制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抢救后的恢复程度有着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根治进展期胃癌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根治进展期胃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开腹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近端切缘长度、淋巴结扫清数、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失血量、切口长度、近端切缘长度、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地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扫清数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4例发生肺内感染、2例吻合口继发出血、1例残胃无力;观察组3例肺内感染、2例吻合口出血、1例残胃无力。所有患者均经非外科手段对症治疗后完全缓解。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实施胃癌根治术可极大降低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可与开腹手术获得相同的根治效果。

    作者:蔡永乾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使用甲状腺近全切术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共42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甲状腺次全切手术,试验组患者使用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方面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无复发,手术时间长,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给予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更好,能够降低手术后的复发率,值得应用。

    作者:唐玉玲;郑高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止嗽散加减方治疗28例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AECOPD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联合止嗽散加减方治疗,疗程均为4w,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呼吸系统症状改善明显。

    作者:刘明慧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铝碳酸镁联合莫沙必利治疗4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铝碳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但是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铝碳酸镁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胃炎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云南汉族人群VKORC1 ̄1639A/G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云南汉族人群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VKORC1) ̄1639A/G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与其他民族间的差异,为临床应用华法林初始剂量及维持剂量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以提高病人应用华法林的依从性。方法采集30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INR值在1.5~3.0患者的外周血液,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英简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英简RFLP)分析技术,评价VKORC1 ̄1639 A/G基因的基因型。结果所有样本中,AA型为204例(占68%)、AG型为87例(占29%)、GG型为9例(占3%),等位基因A占82.5%,等位基因G占17.5%。所需华法林维持剂量GG型(4.83±1.15 mg/d)>AG 型(3.57±1.62mg/d)>AA型(2.72±1.35)mg/d。此外,云南汉族人群VKORC1 ̄1639A/G 基因多态性分布在性别和年龄上无差异,但与高加索等欧美人群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与VKORC11173 C/T 及VKORC13730 A/G 存在高度连锁不平衡。结论 VKORC1基因多态性是一项对华法林个体间用量之间的差异有所影响的重要遗传因素,其还能够对患者VKORC1 ̄1639位点给予准确基因分型,可指导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的治疗。

    作者:李文慧;郭刚;邓建强;龙仁;林少影;许冰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拔罐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抵抗疾病贡献了很好的疗效。本文就其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振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伴有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13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对照组67例采用常规降压药治疗,观察组6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3个疗程(8w/疗程),1年后观察血压情况变化、心率及期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均得到了改善,但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1年后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观察组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25%)(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显著改善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预后就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清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结节性皮肤淀粉样变病1例分析

    患者,女,52岁,其自述上肢及躯干部位皮疹伴有瘙痒3年。3年前,患者下腹部开始出现圆形红斑,并伴有瘙痒感,数日后,红斑逐渐隆起,多个红斑出现融合,之后在患者上肢近端及躯干部位也出现红斑。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家族中未曾有类似病史。经过系统体检后,未发现明显异常。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熊去氧胆酸联合常规基础治疗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熊去氧胆酸。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肝功能指标变化、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的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7.5%(35/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2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熊去氧胆酸联合常规基础治疗肝硬化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加快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谢程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昂丹司琼预防地佐辛丙泊酚无痛人流术后呕吐的效果

    选择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患者100例,年龄20~30岁,ASAⅠ~Ⅱ级,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昂丹司琼组(A组)50例和对照组(B组)50例, A组使用地佐辛丙泊酚麻醉完成无痛人流术,但术前1min给予昂丹司琼8mg, B组使用地佐辛丙泊酚麻醉行无痛人流术,术前给予4ml生理盐水,术毕观察病人24h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和程度。2组间术后呕吐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昂丹司琼能预防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行无痛人流术后呕吐的发生。

    作者:邓伦童;赖爱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