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楠
选择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患者100例,年龄20~30岁,ASAⅠ~Ⅱ级,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昂丹司琼组(A组)50例和对照组(B组)50例, A组使用地佐辛丙泊酚麻醉完成无痛人流术,但术前1min给予昂丹司琼8mg, B组使用地佐辛丙泊酚麻醉行无痛人流术,术前给予4ml生理盐水,术毕观察病人24h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和程度。2组间术后呕吐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昂丹司琼能预防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行无痛人流术后呕吐的发生。
作者:邓伦童;赖爱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03例,根据其是否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为VAP患者29例,对照组为非VAP患者7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机械通气时间、胃黏膜保护剂应用情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观察组痰培养中,革兰阴性菌占55.86%,革兰阳性菌占30.39%,真菌占12.75%。结论在ICU呼吸机治疗过程中,针对导致VAP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救治措施及医疗操作,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向志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本文结合现代儿童护理模式的内涵,从人文精神、心理支持、治疗沟通和安全护理四个方面对现代儿童护理模式的实施进行探讨。
作者:方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资料,按照随机、对照、双盲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PPI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素治疗消化性溃疡,能促进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岑永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3年1月10月收治的76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并随访观察患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81.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疱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7.89%,对照组为21.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加快患者疾病的康复,且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学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TG、TC、LDL及HDL 等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降血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77.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降血脂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83.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疗效显著,能够同时有效的降血压和降血脂,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红;钟远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3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活动期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替硝唑片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97.5%,幽门螺杆菌根除率75%,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溃疡愈合率79.17%,幽门螺杆菌根除率43.75%,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较单纯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裴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妇科近年来收治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患者18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20mg/d米非司酮常规周期治疗,试验组采用15mg/d米非司酮优化周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子宫大小和内膜厚度及随访复发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米非司酮周期治疗方案用于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患者可有效减少阴道不规则流血,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并降低复发风险。
作者:曹桂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中有14例患者痊愈,1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痊愈,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8.57%,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头痛、腹泻、恶心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on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法,可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且通过中药对患者的脏腑进行调养,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侯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6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12.5mg/d,对照组患者给予6.25mg/d,以3个月为一个治疗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变化、血清雌二醇、促黄体激素及孕酮等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之前有所减小,但试验组患者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血清雌二醇、促黄体激素及孕酮等指标变化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2.5mg/d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优于6.25mg/d,临床应广泛应用。
作者:黄少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通过对门诊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一体化管理模式与按常规方式就诊的人工流产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一体化管理模式更能提高工作质量及病人满意度、认知度。
作者:熊春燕;贺爱红;张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的进行了急救护理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另选没有进行急救护理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抢救的有效率以及抢救后的恢复程度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对于控制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抢救后的恢复程度有着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以2012年9月~2014年3月我院156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联合血栓通、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组78例联合奥扎格雷钠、红花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和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培灿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患者,女,52岁,其自述上肢及躯干部位皮疹伴有瘙痒3年。3年前,患者下腹部开始出现圆形红斑,并伴有瘙痒感,数日后,红斑逐渐隆起,多个红斑出现融合,之后在患者上肢近端及躯干部位也出现红斑。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家族中未曾有类似病史。经过系统体检后,未发现明显异常。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09年4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房颤转复、心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用药24h后房颤转复率为92.5%,对照组为65%;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率为87.5%,对照组为6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中对照组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6例,头痛4例,静脉炎2例,观察组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3例,头痛1例,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胺碘酮在重度左心衰合并房颤的临床治疗中,较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而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中心收治的140例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研究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7.14%,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卢荣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B超结合CT在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B超及螺旋CT增强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论进行对照。结果对于结节型、肿块型的肝胆管癌CT的诊断率高于B超(P<0.05);对于胆管内乳头状、胆管壁增厚型的肝胆管癌B超的诊断率更高(P<0.05)。结论 B超与CT在诊断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方面各有优缺点,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对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蓝思荣;张淼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9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11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Cys ̄c、Hcy水平,分析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cy、Cys ̄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cy与Cys ̄C水平相关系数为0.32,P=0.059,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不存在相关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cy、Cys ̄C水平升高显著,通过检测两者的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菌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疾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勇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方法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各54例,对照组单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取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5.28±8.27mmHg和76.81±5.10mmHg,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确切,降压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宇;祝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