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荣丽
2011年12月~2013年9月,于我院外科选取100例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施以新型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人性化护理,不仅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同,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医患关系紧张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应广泛实施。
作者:程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择我院150例老年子宫脱垂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前5min HR和MAP值、术后SAS和SDS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有助于减轻老年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抗拒感,提高手术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卢其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腹痛症状、治愈率、血 ̄HCG转阴时间、B超显示腹部包块缩小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规则阴道流血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0%)比对照组(72.0%)高(P<0.05),且在腹痛症状消失或者明显减轻、B超检查患者腹部包块缩小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10.4±4.2)d与血 ̄HCG转阴时间(12.6±6.4)d比对照组明显要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能够有效治疗异位妊娠,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与血 ̄HCG转阴时间短期内缩小患者腹部包块,患者腹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患者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马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处理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参麦联合丹参酮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减轻,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33%(49/61),与观察组的93.44%(57/61)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改善水平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对于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参麦联合丹参酮注射液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的多项血液指标均能得到有效恢复,能显著改善和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嘉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式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进行一般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途径。观察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再次入院率、平均住院天数等患者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4%,高于对照组(52%),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再次入院率为30%,<对照组(52%),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9±3d,短于对照组(12±3d),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护理途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再次入院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熊云来;占爱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护理干预对缓解瘙痒的作用。方法选择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78例,全部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治疗的同时加强皮肤护理和对症护理干预,B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瘙痒缓解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瘙痒程度评分、缓解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无明显差异,治疗后,A组比B组瘙痒程度低4分,缓解时间延长110min,生活质量评分提高13分,患者满意度提高约13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和灌流治疗时容易并发皮肤瘙痒,加强对症护理干预,可以缓解瘙痒程度,延长发作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许海平;王志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化疗治疗。在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以及相关症状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可缓解相关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临床疗效良好,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马红兵;李斌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TG、TC、LDL及HDL 等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降血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77.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降血脂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83.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疗效显著,能够同时有效的降血压和降血脂,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红;钟远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接受胆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奇偶数分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面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全面护理模式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率,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建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足月妊娠胎儿临产出现胎儿窘迫时采用剖宫产术或者阴道助产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资料分析我院产科足月妊娠临产妇女,因存在胎儿窘迫,故采取剖宫产术或阴道助产方式进行分娩的病历资料,126例分2组(即剖宫产组及阴道助产组),各73例。结果剖宫产组中引起胎儿窘迫的主要因素是头盆不称。阴道助产组中引起胎儿窘迫的主要因素是第一产程的活跃期出现延长。剖宫产组中,宫口开大小于3cm的产妇例数明显多于阴道助产组;剖宫产组中S+3产妇例数明显少于阴道助产组(P<0.05)。剖宫产组出现新生儿窒息共25例(34.2%),阴道助产组出现新生儿窒息共27例(37.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科中对于存在胎儿窘迫,需采取剖宫产术或者阴道助产方式进行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采用剖宫产术或者阴道助产后围产儿结局均良好。
作者:陈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收集我院近一年来131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医护操作的关键及护理要点。结果131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1%,死亡率1.5%,随访12个月,效果良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成功的关键是医护技术水平与医护间娴熟有效地配合,此外良好的心理疏导,术后精心的护理,全面的健康指导是急诊PCI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美珍;兰建芸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米氮平组和帕罗西汀组各34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与对照组(97.06%)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210,P>0.05);治疗后米氮平组MAMD 评分和帕罗西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疗效相当,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均可作为首选用药。
作者:吕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股骨颈骨折治疗的45例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2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行优质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9例患者比较满意,1例患者不满意,占4%,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9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占45%,7例患者比较满意,占35%,4例患者不满意,占20%,护理满意度为80%,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行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推动治疗和康复进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葛凤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与临床常规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53例,其中行开腹阑尾切除术74例(对照组),行临床常规小切口切除术79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常规小切口切除术后治疗效果较好,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其临床应用价值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董兴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3年1月10月收治的76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并随访观察患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81.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疱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7.89%,对照组为21.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加快患者疾病的康复,且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学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快速联合检测(血糖、心肌酶谱、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对手足口病伴发热患儿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以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55例初诊的手足口病伴发热患儿,及时抽取空腹静脉血并分别检测血糖、心肌酶谱、全血白细胞计数和CRP水平。结果患儿白细胞计数与心肌酶谱中AST、LDH、CK、CK ̄MB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存在心肌损伤。其中高热患儿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检测方便简单、快速实效,对于初诊HFMD伴发热患者的病情判断有很大作用,及时提供诊断依据及判断预后一定的有指导意义。
作者:赵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具有改善症状,促进疮面愈合的优点,并且其愈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晓红;万亚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思密达保留灌肠;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思密达联合山莨菪碱保留灌肠。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d,记录其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略高于对照组(2.50%),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思密达联合山莨菪碱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疾病,可显著提高患儿临床疗效,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为满意。
作者:王德承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9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11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Cys ̄c、Hcy水平,分析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cy、Cys ̄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cy与Cys ̄C水平相关系数为0.32,P=0.059,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不存在相关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cy、Cys ̄C水平升高显著,通过检测两者的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和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在危重患儿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危重急性呼吸衰竭患儿80例,其中给予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的40例为对照组,给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的40例为观察组,观察统计两组患儿学氧饱和改善情况、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97.1±2.9%,明显高于对照组92.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氧分压为57.1±9.6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4±8.3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为39.1±4.3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3±5.1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应用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统计在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应用过程中可使患儿血氧维持于较高的浓度,而且在应用过程中气压伤、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路;叶春华;姚如婕;夏跃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