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潮气量和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在危重症患儿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安全性分析

张路;叶春华;姚如婕;夏跃伟

关键词: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小潮气量, 传统潮气量
摘要:目的:探讨小潮气量和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在危重患儿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危重急性呼吸衰竭患儿80例,其中给予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的40例为对照组,给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的40例为观察组,观察统计两组患儿学氧饱和改善情况、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97.1±2.9%,明显高于对照组92.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氧分压为57.1±9.6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4±8.3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为39.1±4.3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3±5.1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应用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统计在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应用过程中可使患儿血氧维持于较高的浓度,而且在应用过程中气压伤、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加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6w HAMD评分变化和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 抑郁量表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w开始,两组患者患者的HAMD 抑郁量表值均发生明显变化,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2w,组间比较HAMD 抑郁量表值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4w和6w观察组HAMD 抑郁量表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w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可以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亚健康的中医体质辨识及健康指导干预效果的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辨识对亚健康的分类及健康指导干预的效果,探讨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的优势及意义。方法将200名亚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西医体检+健康指导,观察组增加中医体质辨识并根据体质类型予健康指导,采用亚健康评价问卷评估受试者的亚健康状态。结果体质辨识分类发现亚健康个体中无平和质个体,偏颇体质中以气虚质为常见(27.0%);与干预前相比,对照组在胃肠症状、心血管症状方面干预后评分明显较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疲劳症状、精神症状及免疫力症状和总分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体质辨识对亚健康个体进行健康指导干预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干预,在亚健康调理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经乳晕切口进行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按手术切口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组实施经乳晕切口手术。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率、对手术美容效果的满意率、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对手术美容效果满意率是93.02%(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14%(25/43)(P<0.05);而术后的并发症率、复发率方面,两组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乳腺纤维肿瘤实施乳晕切口手术,能够较大程度保持乳房的对称性,美容优势显著,且安全性好,更易获得病人的青睐。

    作者:郎双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珂立苏与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采用随机化分组原则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珂立苏治疗,对照组给予固尔苏治疗。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与对照组新生儿在用药治疗12h及24h后,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中pH、PO2均较前明显升高,其中观察组新生儿升高的程度与对照组接近,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PCO2均较前降低,其中观察组新生儿降低的程度与对照组接近,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用药治疗期间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珂立苏与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可迅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但是珂立苏价格低于固尔苏,性价比相对较高,在临床应用具有更好的优势,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

    作者:叶春华;张路;齐华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方法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各54例,对照组单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取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5.28±8.27mmHg和76.81±5.10mmHg,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确切,降压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宇;祝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奥美拉唑治疗危重症小儿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危重症小儿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都进行洗胃及止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奥美拉唑0.7mg/kg,1次/d。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服用甲氰咪胍7.5mg/kg,2次/d。比较两组患儿的消化道出血平均止血所需时间、治愈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消化道出血治愈率为96.67%,对照组60.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平均止血所需时间2.7d,对照组为4d,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d及14d,用奥美拉唑的患儿中有2例便秘,停药以后即恢复正常。奥美拉唑对于危重症小儿的消化道出血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够使得消化道出血的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奥美拉唑治疗时的不良反应比较少。

    作者:周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130例胃溃疡门诊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在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转阴率、止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Hp转阴率为84.6%,止血时间6.3±2.5d,与对照组的58.5%和9.9±2.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轻度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观察组患者无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优于法莫替丁,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Hp感染率,缩短止血时间,同时安全性较佳,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清皮质醇的表达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皮质醇的表达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80例非COPD 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在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d,分别抽取患者早8:00、下午4:00、晚12:00不同时段肘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COR)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结果观察组轻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患者在三个不同时点处CO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8:00时段观察组中轻、中度病情患者COR水平较重度和极重度患者明显偏高(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肾上腺素皮质代谢异常,COR水平较非COPD患者明显降低。

    作者:黎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熊去氧胆酸联合常规基础治疗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熊去氧胆酸。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肝功能指标变化、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的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7.5%(35/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2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熊去氧胆酸联合常规基础治疗肝硬化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加快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谢程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化疗治疗。在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以及相关症状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可缓解相关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临床疗效良好,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马红兵;李斌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探析

    目的:探析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贲门癌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疗法,对照组进行食管胃吻合术,治疗后2w比较两组>5min反流次数、24h总反流次数、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0%(2例)、20%(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凡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急诊收入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8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后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治疗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内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再住院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崔勇;雷志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阿莫西林三联疗法与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对比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3.3%,两组的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观察组为8.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每日左氧氟沙星胶囊费用为3.95元,对照组患者每日阿莫西林胶囊费用为4.60元。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较阿莫西林三联疗法疗效好,两种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均较少,无统计学差异,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经济性更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余祥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优化米非司酮周期治疗方案用于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妇科近年来收治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患者18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20mg/d米非司酮常规周期治疗,试验组采用15mg/d米非司酮优化周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子宫大小和内膜厚度及随访复发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米非司酮周期治疗方案用于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患者可有效减少阴道不规则流血,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并降低复发风险。

    作者:曹桂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乐脉片治疗25例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双盲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乐脉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为92.0%,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84.0%,高于对照组的64.0%、56.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乐脉片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凌燕;陈绪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TG、TC、LDL及HDL 等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降血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77.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降血脂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83.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疗效显著,能够同时有效的降血压和降血脂,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红;钟远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与开腹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4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90例,随机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5例。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开腹组给予开腹D2根治术。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以及生存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腹组患者,且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稍微长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小于开腹组,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年生存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可以有效治疗进展期胃癌,与开腹D2根治术疗法相比,具有患者出血少、术后止痛剂用量少、肠道功能恢复快以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而且患者生存率较高,与开腹D2根治术疗法患者差异不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金雄伟;张浩;张云生;杨祚豪;李满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半月后的临床疗效、心电图的改善状况、每周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服用硝酸甘油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在心绞痛的发作及硝酸甘油的使用情况上,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的改善情况上,两组均能有效的改善心电图的缺血表现。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应用疏血通注射液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肖丽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根治进展期胃癌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根治进展期胃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开腹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近端切缘长度、淋巴结扫清数、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失血量、切口长度、近端切缘长度、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地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扫清数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4例发生肺内感染、2例吻合口继发出血、1例残胃无力;观察组3例肺内感染、2例吻合口出血、1例残胃无力。所有患者均经非外科手段对症治疗后完全缓解。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实施胃癌根治术可极大降低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可与开腹手术获得相同的根治效果。

    作者:蔡永乾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急性阑尾炎153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与临床常规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53例,其中行开腹阑尾切除术74例(对照组),行临床常规小切口切除术79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常规小切口切除术后治疗效果较好,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其临床应用价值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董兴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