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TG、TC、LDL及HDL 等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降血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77.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降血脂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83.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疗效显著,能够同时有效的降血压和降血脂,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红;钟远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西结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远期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3.3%);两组远期复发率分别为10.0%和23.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结合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上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归华;黄庆铭;钟志年;方康权;靳康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给予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对照组60例,给予替比夫定。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包括血清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血清胆醇(CHO)、总胆汁酸(TBA)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 ̄C)水平变化。结果(1)两组CHE、ALB、CHO、TB A水平变化比较(P<0.05)。(2)两组AIT、AST、ALP、GGT、HA、LN、PCⅢ、IV ̄C A水平变化比较(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替比夫定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HA、LN、PCⅢ、IV ̄CA水平,同时治疗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姜亚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至我院血液透析室进行长期以及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β2 ̄微球蛋白(β2 ̄MG)以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β2 ̄MG、PTH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β2 ̄MG、PT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β2 ̄MG、PT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β2 ̄MG、PT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够有效清除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体内β2 ̄MG以及PTH等中分子物质,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提高患者生活水平,从而弥补单纯血液透析的缺点,具有着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廖汉亮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患者,女,52岁,其自述上肢及躯干部位皮疹伴有瘙痒3年。3年前,患者下腹部开始出现圆形红斑,并伴有瘙痒感,数日后,红斑逐渐隆起,多个红斑出现融合,之后在患者上肢近端及躯干部位也出现红斑。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家族中未曾有类似病史。经过系统体检后,未发现明显异常。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自愿要求引产的中期妊娠孕妇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常规应用利凡诺引产,直至宫口开大1cm后,观察组予以静脉注射80mg间苯三酚,对照组予以宫颈注射0.5mg阿托品,比较两组的引产时间、引产成功率、产后疼痛程度、产后出血以及宫颈裂伤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引产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均引产成功,对照组2例(3.6%)引产失败,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宫颈裂伤和宫颈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中期妊娠引产中应用间苯三酚可缩短引产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减少宫颈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明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8例稽留流产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204例孕妇服药后18例流产失败,对照组孕妇60例流产失败,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手术时间、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可有效提高流产成功率,缩短行刮宫术患孕妇的手术时间和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莉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患者徐某,男,79岁。因右头额面部红肿刺痛,灼烧感伴视力下降一周,夜寐难安。于2014年8月来我科就诊。5d前于外院就诊,诊断为“带状疱疹”,予以抗病毒,消炎治疗。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自服降压药控制平稳,否认眼部外伤史,2012年曾于我科行“右下睑内翻矫正术”。体格检查:额鼻中线右侧大片带状分布疱疹,水疱及破溃,部分结痂,以鼻尖部和鼻背部甚,皮肤红肿,右耳前及颌下可触及淋巴结肿大,压痛(+),其他病理反射未引出。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2;左眼0.25,矫正不提高。非接触性眼压:右眼15mmHg (1mmHg=0.133kPa),左眼:13mmHg。右眼上下睑高度水肿,上睑完全遮盖角膜,不能自行睁开,下睑内翻,睫毛倒向眼球,查眼球运动正常,角膜知觉减退,雾状混浊,水肿(++),见上皮脱落,点片状寖润,角膜后棕色点状KP(++),前房中深,房水混浊(+),周边球结膜水肿隆起,混合充血(+++),睫状压痛明显,虹膜纹理欠清,见部分后粘连,瞳孔欠圆,散大约5×6mm2,边缘见少量色素颗粒脱落,对光反射迟钝,晶体不均匀混浊,眼底窥视不清。左眼眼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右眼角膜上皮染色呈阳性,草绿色。 B超示:双眼内未见占位性病变。临床拟诊:带状疱疹;右病毒性角膜炎;右上睑下垂;右老年性睑内翻(痉挛性睑内翻)。
作者:胡粒山;贾洪亮;薛静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从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接受全麻术后的患儿中抽取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所选取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上述患儿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并分析其发生原因,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得到的结果差异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儿在全麻术后苏醒期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5例、躁动10例,呕吐14例,出血2例,经过积极的救治以及系统的护理,均顺利苏醒。术后麻醉苏醒期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能够帮助患儿顺利苏醒,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蒋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我院住院待产的83例临产孕妇进行心理状态调查评估,结果与常模相比,临产妇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明显更高一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需求如下:需了解相关生养知识的孕妇80例(96.39%),需医护人员特别护理的孕妇55例,需家人更多的关怀与支持的孕妇76例(91.56%),需得到倾听与理解的孕妇40例(48.19%),为家庭经济条件感到担忧的孕妇21例(25.30%)。临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顺利生产,我们应该根据孕妇的心理状态和自身需求,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作者:胡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泌尿系统结石是全球的高发疾病,形成原因与环境、遗传、饮食习惯、代谢等多种因素有关。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25%的患者因泌尿系统结石入院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泌尿系统结石治疗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微创取石技术、体外碎石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性手术。但各种手段均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特点,笔者查阅近年来相关外科治疗文献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归纳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点、操作特点及适应证,以利同行参考。
作者:汤宗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间苯三酚联合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对肾绞痛的疗效。方法将524例肾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A、B、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各131例。观察组患者均予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2ml肌注,A组加用间苯三酚40mg静滴,B组加用间苯三酚80mg静滴,C组加用间苯三酚120mg静滴,D组给予山莨菪碱10mg静滴以及吲哚美辛栓100mg塞肛。用药30min后观察患者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的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率。结果用药30min后D、A、B和C组的NRS评分依次降低;A、B和C组的不良反应率均低于D组,A、B和C组之间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间苯三酚联合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对肾绞痛患者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和较少的不良反应,随着间苯三酚用药剂量的增加止痛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王宗强;杨嘉雯;汤天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生姜水擦浴和热蛋按摩穴位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4~48h观察组退热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体温段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体温越低降温效果越好(P<0.05)。生姜水擦浴和热蛋按摩儿童穴位降温效果好,作用持久,操作简单方便,无毒副作用。
作者:吴萍凤;李亚平;李竹莲;赖冬梅;夏群英;雷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1~12月间采取根管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不采取相关预防措施,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药预防治疗。对两组患者出现IAE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采取根管治疗的患者于术后出现IAE的概率20.59%明显低于对照组47.06%,P<0.05。临床上采取根管治疗同时采取中医药防治,能有效降低IAE发率,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与恢复有较好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永兴;程健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患者,女,8岁。因“因癫痫发作摔伤头部三天”于2012年10月5日入院。既往无癫痫病史,家族中无癫痫病病史。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头部未见明显外伤。影像学资料:头颅CT平扫颅内未示明显异常。头颅MRI检查示:T1平扫及增强轴位显示肿瘤呈不规则分叶状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区,实质部分呈不规则结节异常对比增强,囊变坏死区无强化;T2轴位呈不规则混杂信号区,囊性部分高信号,实性部分稍低信号(图1)。
作者:王雷;赵伟;李凤朝;杨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08年5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静联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智力、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醒脑静联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增强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脑循环。
作者:徐旭然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3年1月10月收治的76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并随访观察患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81.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疱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7.89%,对照组为21.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加快患者疾病的康复,且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学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菌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疾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勇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择我院150例老年子宫脱垂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前5min HR和MAP值、术后SAS和SDS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有助于减轻老年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抗拒感,提高手术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卢其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6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12.5mg/d,对照组患者给予6.25mg/d,以3个月为一个治疗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变化、血清雌二醇、促黄体激素及孕酮等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之前有所减小,但试验组患者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血清雌二醇、促黄体激素及孕酮等指标变化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2.5mg/d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优于6.25mg/d,临床应广泛应用。
作者:黄少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