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亚芹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方法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各54例,对照组单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取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5.28±8.27mmHg和76.81±5.10mmHg,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确切,降压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宇;祝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急诊收入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8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后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治疗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内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再住院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崔勇;雷志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按照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我院收治的96例NAFLD患者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G、TC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LT、AST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G、T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韦建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通过对门诊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一体化管理模式与按常规方式就诊的人工流产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一体化管理模式更能提高工作质量及病人满意度、认知度。
作者:熊春燕;贺爱红;张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年龄对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2例2005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行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划分为青少年组(30例,54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和成人组(32例,50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同一水平的医务人员对其进行正畸牵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有效患者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萌出到位,牙体长轴正常,根尖周组织正常。成年组治疗有效患者需时为11.9±3.5个月,显著长于青少年组的7.9±2.1个月(P<0.05)。成年组治疗有效率为84.00%,显著低于青少年组的94.44%(P<0.05)。结论成年人采用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与青年人相比,需时长、疗效差,提高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成功率在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耿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中有14例患者痊愈,1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痊愈,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8.57%,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头痛、腹泻、恶心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on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法,可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且通过中药对患者的脏腑进行调养,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侯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超短波、常规腰椎牵引和动态干扰电治疗,治疗组在超短波、动态干扰电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辅助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w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及直腿抬高试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w后ODI评分、VAS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w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能进一步增大受累节段椎间隙、改善受损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张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在鉴别诊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分为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治疗前检测对照组和感染组儿童的CRP和WBC,并进行比较。细菌感染组在抗生素治疗48h后检测CRP和WBC,比较治疗前后结果。结果治疗前病毒感染组的CRP和WBC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的CRP和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病毒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后WBC和CRP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可作为区分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指标,CRP联合WBC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吴小红;黄国清;陈六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妇科近年来收治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患者18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20mg/d米非司酮常规周期治疗,试验组采用15mg/d米非司酮优化周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子宫大小和内膜厚度及随访复发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米非司酮周期治疗方案用于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患者可有效减少阴道不规则流血,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并降低复发风险。
作者:曹桂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思密达保留灌肠;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思密达联合山莨菪碱保留灌肠。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d,记录其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略高于对照组(2.50%),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思密达联合山莨菪碱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疾病,可显著提高患儿临床疗效,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为满意。
作者:王德承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熊去氧胆酸。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肝功能指标变化、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的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7.5%(35/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2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熊去氧胆酸联合常规基础治疗肝硬化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加快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谢程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对COPD合并肺结核(PTB)患者进行早期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48例COPD合并PT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6例给予综合抗结核治疗;对照组72例进行常规治疗。随访两组疗效及患者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食欲减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痰菌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痰菌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患者比例高,死亡比例低(2.6% vs 9.7%),患者结局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细胞免疫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PTB患者进行早期综合规律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疾病结局,降低病死率,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汪利华;黄旭明;黄肇权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我院2010~2011年入院治疗的118名妊娠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益气聪明汤配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妊娠结局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的治疗前后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顺产率及宫缩乏力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益气聪明汤配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疗效较好,可为日后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雷小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股骨骨折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护理,试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方法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心理状况进行比对。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人性化护理在股骨骨折术后护理中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日恢复。
作者:杨贵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对高危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收治的100例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Ia和Ⅱa期)宫颈癌术后患者,按照患者术后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同步放射治疗联合化学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随访5年,对两组患者5年内生存情况、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高、复发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转移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宫颈癌手术患者进行同步放射治疗联合化学治疗,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但对患者肿瘤远处转移无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叶玲;罗敬;郑志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以2012年9月~2014年3月我院156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联合血栓通、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组78例联合奥扎格雷钠、红花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和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培灿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具有改善症状,促进疮面愈合的优点,并且其愈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晓红;万亚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收集我院近一年来131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医护操作的关键及护理要点。结果131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1%,死亡率1.5%,随访12个月,效果良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成功的关键是医护技术水平与医护间娴熟有效地配合,此外良好的心理疏导,术后精心的护理,全面的健康指导是急诊PCI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美珍;兰建芸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资料,按照随机、对照、双盲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PPI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素治疗消化性溃疡,能促进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岑永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啶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需进行手术的1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进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治疗组进行全凭静脉麻醉,分析两组的心率、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回复时间、有无拔管躁动。结果与诱导前相比,治疗组各时间点的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的心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术后拔管躁动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啶全凭静脉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安全可靠,为全凭静脉麻醉时理想的用药配伍方法。
作者:刘红顺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