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建良
通过对门诊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一体化管理模式与按常规方式就诊的人工流产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一体化管理模式更能提高工作质量及病人满意度、认知度。
作者:熊春燕;贺爱红;张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至我院血液透析室进行长期以及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β2 ̄微球蛋白(β2 ̄MG)以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β2 ̄MG、PTH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β2 ̄MG、PT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β2 ̄MG、PT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β2 ̄MG、PT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够有效清除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体内β2 ̄MG以及PTH等中分子物质,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提高患者生活水平,从而弥补单纯血液透析的缺点,具有着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廖汉亮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米氮平组和帕罗西汀组各34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与对照组(97.06%)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210,P>0.05);治疗后米氮平组MAMD 评分和帕罗西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疗效相当,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均可作为首选用药。
作者:吕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本文结合现代儿童护理模式的内涵,从人文精神、心理支持、治疗沟通和安全护理四个方面对现代儿童护理模式的实施进行探讨。
作者:方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和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在危重患儿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危重急性呼吸衰竭患儿80例,其中给予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的40例为对照组,给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的40例为观察组,观察统计两组患儿学氧饱和改善情况、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97.1±2.9%,明显高于对照组92.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氧分压为57.1±9.6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4±8.3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为39.1±4.3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3±5.1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应用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统计在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应用过程中可使患儿血氧维持于较高的浓度,而且在应用过程中气压伤、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路;叶春华;姚如婕;夏跃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泌尿系统结石是全球的高发疾病,形成原因与环境、遗传、饮食习惯、代谢等多种因素有关。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25%的患者因泌尿系统结石入院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泌尿系统结石治疗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微创取石技术、体外碎石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性手术。但各种手段均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特点,笔者查阅近年来相关外科治疗文献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归纳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点、操作特点及适应证,以利同行参考。
作者:汤宗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辨识对亚健康的分类及健康指导干预的效果,探讨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的优势及意义。方法将200名亚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西医体检+健康指导,观察组增加中医体质辨识并根据体质类型予健康指导,采用亚健康评价问卷评估受试者的亚健康状态。结果体质辨识分类发现亚健康个体中无平和质个体,偏颇体质中以气虚质为常见(27.0%);与干预前相比,对照组在胃肠症状、心血管症状方面干预后评分明显较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疲劳症状、精神症状及免疫力症状和总分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体质辨识对亚健康个体进行健康指导干预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干预,在亚健康调理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足月妊娠胎儿临产出现胎儿窘迫时采用剖宫产术或者阴道助产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资料分析我院产科足月妊娠临产妇女,因存在胎儿窘迫,故采取剖宫产术或阴道助产方式进行分娩的病历资料,126例分2组(即剖宫产组及阴道助产组),各73例。结果剖宫产组中引起胎儿窘迫的主要因素是头盆不称。阴道助产组中引起胎儿窘迫的主要因素是第一产程的活跃期出现延长。剖宫产组中,宫口开大小于3cm的产妇例数明显多于阴道助产组;剖宫产组中S+3产妇例数明显少于阴道助产组(P<0.05)。剖宫产组出现新生儿窒息共25例(34.2%),阴道助产组出现新生儿窒息共27例(37.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科中对于存在胎儿窘迫,需采取剖宫产术或者阴道助产方式进行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采用剖宫产术或者阴道助产后围产儿结局均良好。
作者:陈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1~12月间采取根管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不采取相关预防措施,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药预防治疗。对两组患者出现IAE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采取根管治疗的患者于术后出现IAE的概率20.59%明显低于对照组47.06%,P<0.05。临床上采取根管治疗同时采取中医药防治,能有效降低IAE发率,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与恢复有较好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永兴;程健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6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12.5mg/d,对照组患者给予6.25mg/d,以3个月为一个治疗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变化、血清雌二醇、促黄体激素及孕酮等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之前有所减小,但试验组患者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血清雌二醇、促黄体激素及孕酮等指标变化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2.5mg/d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优于6.25mg/d,临床应广泛应用。
作者:黄少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局部氧疗对难治性伤口的疗效。方法选择72例难治性伤口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用传统的抗感染、换药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局部氧疗,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时间,伤口缩小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伤口缩小率以及伤口水肿疼痛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难治性感染伤口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局部氧疗,提高疗效,并且安全方便。
作者:尹宏;孙璐;蒋日磊;蒋凤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9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11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Cys ̄c、Hcy水平,分析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cy、Cys ̄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cy与Cys ̄C水平相关系数为0.32,P=0.059,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不存在相关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cy、Cys ̄C水平升高显著,通过检测两者的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确诊为冠心病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2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随访半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1,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65%(2例),对照组为15.00%(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8,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鲍连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皮质醇的表达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80例非COPD 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在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d,分别抽取患者早8:00、下午4:00、晚12:00不同时段肘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COR)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结果观察组轻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患者在三个不同时点处CO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8:00时段观察组中轻、中度病情患者COR水平较重度和极重度患者明显偏高(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肾上腺素皮质代谢异常,COR水平较非COPD患者明显降低。
作者:黎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资料,按照随机、对照、双盲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PPI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素治疗消化性溃疡,能促进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岑永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中心收治的140例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研究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7.14%,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卢荣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菌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疾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勇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加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6w HAMD评分变化和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 抑郁量表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w开始,两组患者患者的HAMD 抑郁量表值均发生明显变化,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2w,组间比较HAMD 抑郁量表值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4w和6w观察组HAMD 抑郁量表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w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可以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自愿要求引产的中期妊娠孕妇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常规应用利凡诺引产,直至宫口开大1cm后,观察组予以静脉注射80mg间苯三酚,对照组予以宫颈注射0.5mg阿托品,比较两组的引产时间、引产成功率、产后疼痛程度、产后出血以及宫颈裂伤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引产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均引产成功,对照组2例(3.6%)引产失败,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宫颈裂伤和宫颈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中期妊娠引产中应用间苯三酚可缩短引产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减少宫颈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明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析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贲门癌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疗法,对照组进行食管胃吻合术,治疗后2w比较两组>5min反流次数、24h总反流次数、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0%(2例)、20%(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凡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