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因干扰技术抑制精原细胞GDNF mRNA表达的研究

胡建新;宋大龙;曹颖;罗光恒;徐述雄;孙兆林

关键词:精原细胞, GDNF, RNA, 小分子干扰
摘要:目的 观察精原细胞GDNF基因干扰后精原细胞GDNF mRNA的表达,了解GDNF在精原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设计、构建多个针对GDNF的干扰性小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精原细胞,筛选出对GDNF基因干扰效率高的GDNF siRNA,用酶标仪测定精原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精原细胞凋亡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精原细胞GDNFmRNA的表达强度分别为12.32±1.22%、54.25±1.34%,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43±1.91)%、(5.6 1:±0.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构建的阳性表达载体有效抑制了GDNF mRNA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了精原细胞的增殖.结论 RNAi可有效抑制精原细胞GDNF mRNA和蛋白表达,GDNF在精原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46例(57.5%),有效33例(41.25%),无效1例(1.25%),总有效率为98.75%;对照组患者显效35例(43.75%),有效22例(27.5%),无效23例(28.75%),总有效率为71.2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用药前平均血压为102.99±9.80mmHg,治疗1~2w舒张压为85.10±5.10mmHg,治疗4~5周舒张压情况为71.21±6.21mmHg;对照组患者用药前平均血压为101.59±9.70mmHg,治疗1~2w舒张压为95.50±7.80mmHg,治疗4~5w舒张压为85.50±6.41mmHg,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比较常见,其血压控制性较强,可通过药物进行控制.通过对患者应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能长时间稳定患者的血压情况,不会造成反弹,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推广应用.

    作者:汤长林;涂小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恩替卡韦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研究

    目的 检测70例恩替卡韦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以探讨抗病毒治疗对PA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PA水平.结果 肝硬化Child-Pugh A、B、C级基线PA水平呈递减趋势,均低于对照组血清PA水平(P<0.01).治疗24周58例HBV DNA阴性患者血清PA水平上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PA含量可作为判断肝脏合成功能的有效指标,对评价肝硬化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恩替卡韦治疗可改善肝硬化患者血清PA水平.

    作者:孙力雄;陈定贵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急诊治疗126例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 探讨急诊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急诊内科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26例做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w,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舒张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41.26%(26例)、90.47%(57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80%(15例)、71.42%(4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等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时,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霞;何涛;贺文帅;苏布道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护理分析

    随机选择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30例消化道隆起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加ESD专项护理,总结治疗期间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30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均全部切除,手术中除7例(23.3%)有少量渗血外,其他均顺利完成手术,期间无1例出现穿孔或大出血等严重病变.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两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效果显著、安全.治疗期间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有助于手术更加顺利进行.

    作者:覃爱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采用新辅助化疗的55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将65例同期未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的存活率.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66.1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进行随访,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存活率为(7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存活率(55.3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晚期卵巢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余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肺部弥漫性病变中肺癌和肺结核的CT影像鉴别

    目的 通过采用高分辨率CT(HRCT)对肺部进行扫描,探讨肺小叶结构异常征象在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病变中的肺结核和肺癌诊断和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对其进行HRCT检查,然后图像用高分辨重建.结果 肺淋巴道转移癌、肺血行转移癌、弥漫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及亚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大部分均出现小叶间隔异常.而支气管播散结核并没有出现小叶间隔异常现象,表明没有出现小叶间隔异常可以作为诊断支气管播散结核的重要依据;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肺血行转移癌小叶间隔异常主要表现为呈结节状和串珠状改变;肺淋巴道转移癌中容易出现小叶内细线、网状影,为58.3%(7/12);支气管播散性肺结核在小叶核心异常表现上较具有特征性,主要表现为小叶核心结节和分支状影(即树芽征),占到90.0%(9/10).结论 HRCT影像鉴别在显示肺小叶结构异常时具有明确的特征性表现,对肺小叶结构异常特点采用HRCT影像分析可以提高肺部弥漫性病变中肺癌和肺结核诊断和鉴别水平.

    作者:余复火;赖晓宇;刘桂芬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2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体会

    对27例行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本组患者治愈好转19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5例.并发呼吸道感染16例,二次开颅手术3例,行气管切开15例,呼吸机脱管1例,应激性溃疡并出血4例,失语21例,瘫痪23例,尿道出血2例,,呃逆误吸2例,口腔溃疡5例,尿路感染3例.通过术后全面细致的护理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致残率及死亡率,有利于患者的整体治疗和康复.

    作者:涂小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87例妇科肿瘤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73例妇科肿瘤疾病患者.方法 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6例.给予观察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情况、术后疼痛情况(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各项手术指标对比,观察组在出血量、手术总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伤口愈合需时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6、12h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3.4% (3/87)、12.8%(11/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妇科肿瘤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李彦芳;王春艳;刘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降低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留置导尿管的50例患儿为观察组,应用规范化的、严格的护理干预方法来预测和控制主要护理问题尿路感染及术后并发症;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的尿道下裂5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干预1年后评价两组护理的效果.观察组发生尿路感染2例(4%),术后并发症8例(16%),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5例(10%)术后并发症20例(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尿道下裂患儿实施护理干预能降低患儿在留置导尿期间尿路感染及术后并发证的发生率.

    作者:李新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基因干扰技术抑制精原细胞GDNF mRNA表达的研究

    目的 观察精原细胞GDNF基因干扰后精原细胞GDNF mRNA的表达,了解GDNF在精原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设计、构建多个针对GDNF的干扰性小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精原细胞,筛选出对GDNF基因干扰效率高的GDNF siRNA,用酶标仪测定精原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精原细胞凋亡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精原细胞GDNFmRNA的表达强度分别为12.32±1.22%、54.25±1.34%,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43±1.91)%、(5.6 1:±0.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构建的阳性表达载体有效抑制了GDNF mRNA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了精原细胞的增殖.结论 RNAi可有效抑制精原细胞GDNF mRNA和蛋白表达,GDNF在精原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胡建新;宋大龙;曹颖;罗光恒;徐述雄;孙兆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自2002年至今就诊符合本病诊断标准的不孕症患者42例,通过2~6个月的治疗及临床观察临床疗效.有18例已受孕,6例症状消失经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输卵管通畅;总有效率治愈率为57.14%.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是一种简单且容易接受的治疗方式.

    作者:万华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探讨

    探讨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以供临床参考.将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38例纳入本研究,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手术效果和护患满意率,并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情绪状态的变化.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时护患满意率调查发现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20例,比较满意18例,护患满意率高达100.00%.与护理干预前对比,护理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状态,保障手术效果,并能增进护患关系,有利于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开展.

    作者:李秋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电针深刺组,每组20例,三组均给予盆底肌训练.对照组予单纯盆底肌训练;电针组给予电针常规针刺八髎穴;深刺组给予电针深刺八髎穴,每周均治疗5次,连续4周,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疗效指标为国际尿控协会推荐的1h尿垫试验和ICS尿失禁问卷(ICI-QS-F).3组治疗后1h尿垫试验尿失禁量、尿失禁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说明3组治疗方法均有效,电针组优于对照组,而深刺组对降低患者尿失禁量及评分更明显(P<0.05).三种治疗都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较好方法,电针深刺较常规电针治疗更优,说明针刺的深浅也是影响针灸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许国杰;肖少卿;姚刚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综合疗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探讨

    分析功能性子宫出血采取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对比分析.研究组总体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出血控制时间及完全止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以后,研究组子宫内膜明显比对照组薄(P<0.05).功能性子宫出血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使出血控制时间明显缩短,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周如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慢性胃溃疡针对性护理效果观察

    选取收治的94例慢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7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半年内复发率进行对比.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半年内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慢性胃溃疡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邓秋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强化健康教育在社区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社区内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一般教育组和(干预组)强化教育组,所有患者都在正常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一般的糖尿病知识教育,强化教育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糖尿病俱乐部进行系统的糖尿病防治知识强化教育.对教育前和教育后6个月患者的FBG、2hPBG、HbALc,以及患者血糖监测情况、定期检查情况、饮食控制情况、药物治疗情况和运动锻炼情况五项遵医率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开展教育6个月后,一般教育组与强化教育组的FBG、2hPBG、HbALc水平均明显降低,五项遵医率也均有所提升,且强化教育组FBG、2hPBG、HbALc水平较一般教育组降低更为显著,五项遵医率也较一般教育组显著提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蒋玉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肛肠术后不同剂量布托啡诺静脉镇痛效果比较

    研究分析不同剂量布托啡诺肛肠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评价其使用安全性.随机抽取收治的84例肛肠疾病行肛肠手术患者,手术完毕开始采用布托啡诺对其进行镇痛治疗.镇痛药主要包括布托啡诺、托烷司琼.按照布托啡诺使用剂量将患者划分为B1、B2、B3组,每组28例,3组患者的布托啡诺剂量依次为1.2、1.5和1.8ug/kg.ml.比较3组临床静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B2、B3组镇痛评分(VAV评分)显著低于B1组(P<0.05);B2、B3组之间的镇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B1、B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B3组低(P<0.05);B1、B2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肛肠疾病患者实施肛肠手术治疗后,使用1.5~1.8ug/kg.ml剂量的布托啡诺进行静脉自控镇痛所取得的镇痛效果良好,能够使患者保持舒适状态,大大减少不良反应现象,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海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双氯芬酸钠栓联合利多卡因在人流术中的应用

    选择本院2013年以来门诊行人流术终止妊娠的孕妇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都符合人工流产的指征,无禁忌症,无心脑血管疾病史,自愿接受人流术的孕妇.观察组在术前应用双氯芬酸钠栓肛门内放置及利多卡因宫颈两旁注射,两组都按人流操作规范操作.观察术中、术后孕妇疼痛情况、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术中术后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疼痛感明显减轻,大多数人基本没有痛感,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疼痛明显,人流综合征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两组其他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徐小秀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加服用消幽护胃方,1剂/d,疗程4w.观察两组HP根除率,综合症状、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研究组治疗后HP阴转31例,阴转率77.5%,对照组阴转22例,阴转率55.0%,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研究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72.5%),差异显著(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中西结合疗法有助于根除HP,提高临床疗效,并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鹏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白芍总苷结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胶囊结合0.03%的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入我院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治疗组使用白芍总苷胶囊结合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具有统计学差异(x2=6.97,P<0.05).结论 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使用白芍总苷胶囊结合他克莫司软膏短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俊青;卢忠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