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谭彪彬;冯学知

关键词:肺癌, 骨转移, 临床特征,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9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腺癌骨转移发生率高,主要转移的部位依次是椎骨、肋骨、骨盆.骨转移以多发为主,占67.4%.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56.4%、28.5%,中位生存期为11.8个月.生存分析得知,血清AKP水平、PS评分、临床分期、骨转移数目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肺癌骨转移主要以腺癌为主,且以多发为主.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骨转移的数目、临床分期、PS评分、血清AKP水平.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长春西汀联合血塞通治疗脑梗塞65例临床观察

    选择从2011年9月~2012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126例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2w后,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2.3%,对照组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4,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长春西汀联合血塞通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社区使用的常规药物而长期使用.

    作者:潘竹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将门诊输液的18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即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音乐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干预,对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重新穿刺成功率与患儿哭闹现象,心理状况以及家长与患儿的生存质量进行对比.结果:(1)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70.0%,观察组为92.2%,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重新穿刺率为26.7%,观察组为11.1%,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患儿哭闹率为35.6%,观察组为15.6%,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2)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照组患儿SAS与SDS得分为41.22±12.38、40.05±8.79,观察组为32.08±6.66、31.56±7.39,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3)根据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标准,护理后患儿的生存质量总得分为103±5分,观察组患儿的生存质量总得分为138±7分,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将优质护理服务用于门诊输液患儿护理过程之中,其一次性穿刺、重新穿刺、患儿哭闹率方面明显降低,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转良以及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王胜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脑梗塞误诊为中暑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39岁,罪犯.因在车间高温作业时出现头昏,恶心、呕吐、心慌、四肢麻木、抽搐1小时入院.患者1h前车间高温作业时出现头昏,恶心、呕吐、心慌、四肢麻木,以右上下肢麻木为主,有时出现四肢抽搐.在车间给予人丹,放在空调房间、饮盐水等处理不见好转,被民警急送我监狱医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有高血压病史.查体:体温38℃,脉搏95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45/94mmHg.嗜睡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无明显歪斜,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5/min,律齐.四肢肌力正常,右上肢稍有抽搐,肌张力稍增强.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陈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98例老年脑血管病急性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脑血管病急性期的并发症类型及临床结局,为脑血管急性期的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老年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按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塞组)及急性出血性脑血病(脑出血组)分为两组,统计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肾脏衰竭,高血糖,再次出血或再梗塞,脑疝)及结局.结果 各种并发症中以电解质紊乱、高血糖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高;脑出血组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脑梗塞组的再梗塞发生率(P<o.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以肺部感染、脑疝和消化道感染的死亡病例为多,其中又以再次出血或再梗塞的死亡率高.结论 老年脑血管病急性期发生并发症的种类多,以电解质紊乱、高血糖及肺部感染为常见,治疗过程中要警惕再次出血或再梗塞的发生.

    作者:凤武云;曾永寿;王金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影响.方法 9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替米沙坦和维拉帕米口服降压,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及对mALB水平.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组间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治疗前mAL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高(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3)观察组出现心动过缓1例,头晕头痛l例.对照组出现心动过缓2例,牙龈增生l例.两组患者均未见肝肾功能损害及血液流变学异常,不良反应经减量后消失.结论 替米沙坦在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肾脏功能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肾脏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钟远辉;钟希文;邹增业;谢志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人群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影响其焦虑和抑郁的因素.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8例进行分析,在患者入院7d之内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问卷分析调查,包括焦虑抑郁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分析与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有关的因素.结果 焦虑91例,占51.1%,量表得分为(7.9±1.7);抑郁38例,占21.3%,量表得分为(4.7±2.0).焦虑有关的因素为生理功能、是否参加锻炼和精神情况:抑郁有关的因素为社会工作、是否吸烟和平时的活动情况,上述因素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发生焦虑抑郁情绪,但是把握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对于临床预防此类不良情绪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作者:刘鸿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 本文主要就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展开分析研究.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38位护理人员,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0名,对照组18名.试验组20名护理人员采取“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护理层级管理,对患者的管理具体到人,在护理组长的带领下,该组护理人员一起协作患者完成治疗工作与护理任务;对照组18位护理人员采取“护士长-责任护士”护理层级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士的整体专业知识考核结果与综合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结果 试验组20位护理人员无论是理论知识、专业操作的得分,还是护理的质量与患者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均明显比对照组18位护理人员的高,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医生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对护理人员整体专业知识考核结果与综合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指标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是一种值得广泛普及和应用的优质护理模式.

    作者:臧娴;胡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丹参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

    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住我院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而试验组采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有效率.结果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4.0%,而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2.0%,两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DN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丹参注射液较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疾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勤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气管切开时机与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关系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时机与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5月~2011年7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其中26例在12h内进行气管切开手术,称A组;21例在12~24h内进行气管切开手术,称B组;另15例在24h后进行气管切开手术,称C组,对三组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愈好转13例(80.8%),B组治愈好转24例(76.2%),C组治愈好转7例(40.4%),A组治愈好转率明显好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死亡2例(7.7%),B组死亡3例(14.3%),C组死亡7例(46.7%),A组死亡率明显小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12h内进行气管切开手术能提高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蒙象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耳尖放血治疗初期麦粒肿28例效果观察

    选取56例初期麦粒肿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应用热敷及红霉素眼膏进行治疗;治疗组运用耳尖放血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与对照组(82.1%)相比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应用耳尖放血治疗初期麦粒肿,其操作简单、无副作用、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臧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配合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手术配合技巧.术中医护配合,于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胆总管T管引流.12例患者术程顺利,术后无胆漏,均痊愈出院.术中要求护士熟悉手术步骤,掌握专科特殊器械的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术式.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器械的清洗、保养及润滑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芳宁;卢红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中药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2009年7月~2010年8月在我院皮肤科治疗的84例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中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他克莫司软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8.1%(36/42),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1.4% (30/42),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他克莫司软膏联合中药对于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勇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频超声及弹性成像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及弹性成像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行乳腺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5例,回顾分析其超声分型及声像图表现.结果 手术证实45例53个病灶.26例为囊实结节型,17例为实性结节型,2例为单纯囊肿型.结论 高频超声结合弹性成像技术不仅可直观地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供状态,而且可提供肿块与导管的间隔关系及病灶的硬度信息,可作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重要及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胡六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48例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48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根据其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25例)与开腹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便秘症状改善率.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开腹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排便次数与开腹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引流量、止痛剂使用次数、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便秘症状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其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姚永良;保红平;赵永江;王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肺癌化疗护理观察

    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间收治36例确诊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有效率明显提高,在副作用表现方面,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化疗期间,及时进行相应护理,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化疗的顺利完成.

    作者:黄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护理分析

    13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接受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观察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经过积极护理,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情况十分良好,关节运动功能得到显著提升,预后效果良好.针对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患者,提供包括术前准备、心理疏导、病情观察护理、并发症防控、肢体锻炼在内的全面性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提升关节运动机能,保证良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王荣;刘文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药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国内外各种文献期刊资料,并结合实际工作的经验等来综合判断、研究阐述药学理论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提高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有指导性的意义.

    作者:石李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钙干预后的变化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钙干预后的变化.方法 选择AMI患者30例作为AMI组,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放射比浊法检测Hs-CRP,比较AMI组与对照组Hs-CRP水平的变化.其中3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各15例,比较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AMI组Hs-CRP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Hs-CRP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AMI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Hs-CRP可作为诊断AMI新的参考指标:阿托伐他汀钙在有效调脂的同时,可通过抗炎作用改善内皮功能、稳定粥样斑块而达到治疗AMI的作用:Hs-CRP可作为疾病诊断、治疗以及疗效判断简单而实用的指标.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在哮喘治疗中的临床作用观察

    总结2010年1月~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哮喘患者82例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变化以及评分差值变化,以此评价各组疗法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平均分数为2.01±0.65,治疗后平均分数1.54±0.43,差值0.47±0.51;治疗组治疗前平均分数为2.06±0.62,治疗后平均分数0.92±0.36,差值1.01±0.61;两组治、疗后的评分差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疗效,但丹参组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李建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6例病例资料,按照是否进行院前急救分组:院前急救组66例,非院前急救组60例,急救后统计患者死亡率情况,再按急救时间分组:1h内急救者36例,1~5h内急救者50例,5h以上者40例,急救后统计患者死亡率,后统计学方法检验各组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院前急救组死亡7例(10.6%),非院前急救组死亡23例(38.3%),统计学方法检验表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h内急救者死亡2例(5.6%),1~5h内急救者死亡10例(20%),5h以上者死亡19例(47.5%).结论 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降低患者急救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曾贵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