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华
1病例报告患者,女,24岁,公务员,因进行性乏力50余天,加重10余天,发现白细胞增高6d入我院血液科.患者于50d前从事体力活动后出现乏力,进行性加重,10余天前日常活动即感乏力,在当地医院多次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WBC)26~29.6×109/L,红细胞计数(RBC) 1.41~1.58× 1012/L,血小板计数(BPC)8~18×109/L,可见幼稚细胞.入院查体:体温37.8℃,贫血貌,表浅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骨下段明显压痛,肝、脾未扪及.血常规示:WBC 28.12×109/L,嗜酸性粒细胞(E)3.09×109/L,中性粒细胞(N) 11.52G/L,血红蛋白(HB)69g/L,BPC 13×109/L.
作者:张燕;王季石;孙志强;卢英豪;黄懿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伴随焦虑抑郁情绪患者102例,随机双盲平均分组,对照组51例予以常规不稳定性心绞痛药物及心理健康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抗焦虑药物联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包括抗焦虑、抑郁药物舒乐安定20mg和百忧解15mg给予治疗,行为干预措施、放松体能训练、心理疏通辅导及生物反馈等.连续服药6周及干预半年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经相关功能性药物及综合护理干预后,治疗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显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心肌缺血改善效果及心绞痛发作次数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焦虑、抑郁情绪可引发心绞痛不稳定性负面躯体化行为障碍,抗焦虑药物及综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缓解该症有良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粟小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的易感因素、病原菌流行趋势及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28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所研究病例中发生医院感染率为19.80%,次感染率26.92%,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多,占58.20%;其次为血液感染,表现为菌血症,占20.80%.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G-)为主,占49.20%,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33.98%)为多;其次是革兰阳性菌(32.16%);再次为真菌(18.64%).在所发生感染的病例中,大部分以脑出血、脑梗死、大脑裂伤和脑挫伤为主.诱发因素包括患者基础病情危重、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气道开放)、长期大量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住院时间较长等.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成为危害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积极采取相关措施,综合治理,减少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左克;梁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住我院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而试验组采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有效率.结果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4.0%,而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2.0%,两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DN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丹参注射液较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疾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勤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6例病例资料,按照是否进行院前急救分组:院前急救组66例,非院前急救组60例,急救后统计患者死亡率情况,再按急救时间分组:1h内急救者36例,1~5h内急救者50例,5h以上者40例,急救后统计患者死亡率,后统计学方法检验各组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院前急救组死亡7例(10.6%),非院前急救组死亡23例(38.3%),统计学方法检验表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h内急救者死亡2例(5.6%),1~5h内急救者死亡10例(20%),5h以上者死亡19例(47.5%).结论 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降低患者急救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曾贵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选择6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结合穴位点压治疗失眠症,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针灸治疗,20d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67%,两组之间存在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失眠症的临床治疗中,电针结合穴位点压治疗的方法其疗效相对而言更为确切、有效.
作者:熊启君;曾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钙干预后的变化.方法 选择AMI患者30例作为AMI组,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放射比浊法检测Hs-CRP,比较AMI组与对照组Hs-CRP水平的变化.其中3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各15例,比较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AMI组Hs-CRP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Hs-CRP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AMI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Hs-CRP可作为诊断AMI新的参考指标:阿托伐他汀钙在有效调脂的同时,可通过抗炎作用改善内皮功能、稳定粥样斑块而达到治疗AMI的作用:Hs-CRP可作为疾病诊断、治疗以及疗效判断简单而实用的指标.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抽取60例三期肛裂病灶切除术后内括约肌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茅膏菜膏剂敷予创口,凡纱填塞;对照组用0.2%硝酸甘油软膏敷予创口,凡纱填塞,每日换药一次.观察两组术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3、5、7d的疼痛情况.用肛管直肠内压测量仪测量术后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30min、第3、5、7d的肛管直肠内静息压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疼痛程度减轻、治疗组的肛管静息压均比用药前有所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茅膏菜膏剂能使术后内括约肌痉挛的患者疼痛程度减轻、肛管静息压下降.
作者:曹波;董聿锟;邓文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总结2010年1月~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哮喘患者82例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变化以及评分差值变化,以此评价各组疗法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平均分数为2.01±0.65,治疗后平均分数1.54±0.43,差值0.47±0.51;治疗组治疗前平均分数为2.06±0.62,治疗后平均分数0.92±0.36,差值1.01±0.61;两组治、疗后的评分差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疗效,但丹参组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李建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老年脑血管病急性期的并发症类型及临床结局,为脑血管急性期的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老年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按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塞组)及急性出血性脑血病(脑出血组)分为两组,统计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肾脏衰竭,高血糖,再次出血或再梗塞,脑疝)及结局.结果 各种并发症中以电解质紊乱、高血糖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高;脑出血组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脑梗塞组的再梗塞发生率(P<o.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以肺部感染、脑疝和消化道感染的死亡病例为多,其中又以再次出血或再梗塞的死亡率高.结论 老年脑血管病急性期发生并发症的种类多,以电解质紊乱、高血糖及肺部感染为常见,治疗过程中要警惕再次出血或再梗塞的发生.
作者:凤武云;曾永寿;王金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将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所收治的9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结果对照组的FSH和LH较治疗组的FSH和LH更高;同时对照组的T也较治疗组高.对照组成功排卵32例,占68.1%,治疗组成功排卵43例,占91.5%;对照组妊娠者8例,占17.0%,治疗组妊娠者15例,占31.9%.中西结合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美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临床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意义,特别是在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的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对2011年8月~2012年8月12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将其分为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两组,对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进行测定.其中,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采用荧光定量测定法;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扩散试验.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以血清中降钙素原含量≥0.5μg/L作为阳性标准,则病毒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的阳性率为14.2%,细菌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的阳性率为90.6%;以血清中C反应蛋白含量≥10mg/L作为阳性标准,则病毒感染组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为35.7%,细菌感染组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为25%.结论 血清降钙素用于感染性疾病检测的效果优于C反应蛋白,可以将血清降钙素用作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疾病的诊断依据.
作者:罗婉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采取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行CCU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观察组成功撤机19例,家属放弃治疗死亡1例.对照组成功撤机16例,因多器宫功能衰竭、原发病加重等死亡4例.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5%.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采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加强CCU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治疗效果,确保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
作者:郭晓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68例小儿秋冬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6%;治疗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有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就帕金森病产生的原因、帕金森病伴产生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智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对100例牙周病患者的中西药联合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跟踪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治疗牙周病,且治疗效果明显.牙周病危害着人类的口腔健康,中西药联合治疗可使牙周病患者得到有效地治疗,并维持良好的口腔健康.
作者:李正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牙周炎是人类口腔常见病,也是导致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牙周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手段等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很多先进的治疗技术也正在逐步被引入到牙周炎的治疗中,现代牙周治疗理念逐渐形成.以洁、刮治及根面平整为主的牙周基础治疗是牙周炎治疗的首选有效方法.传统的方法是在超声波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后进行局部龈下冲洗,而现代超声药物冲洗系统可在洁、刮治术的同时进行药物冲洗,超声的空穴作用及药物的冲洗作用可以协同,增加冲洗效果,增强了牙周炎治疗的疗效.现就超声药物冲洗技术对牙周炎的治疗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作者:王志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骶管麻醉联合亚甲蓝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50例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采用骶管麻醉联合亚甲蓝,对照组采用局部麻醉联合亚甲蓝,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肌松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尿潴留28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尿潴留1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骶管麻醉联合亚甲蓝的术中肌松效果好,术后镇痛效果理想,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萌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就快速循环型双相障碍的概念、流行病学、疾病特点、药物治疗进展及预后进行阐述.
作者:吴会莲;陈宪生;钟晓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慢性心衰为常见病,复发率高,增加了患者负担,而有效门诊监测和规范化管理可减少复发,减轻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守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