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献玉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的急救护理体会经验.护理包括给氧护理、静脉通道建立、病情监护、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仅1例出现抢救无效死亡,其他患者均抢救成功并且出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良好的急救护理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并且对于患者的疾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童云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1年收治的8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利尿、抗感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观察组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缬沙坦,连续治疗4w,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原Ⅲ(AT-Ⅲ)、24h尿蛋白定量(UPro)血清白蛋白(ALB)、肌酐(Cr)尿素氮(BUN)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状态及肾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凝血及肾功能相关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对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肾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利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早期缓解.
作者:邓声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0例原发性及复发性食管癌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食管癌57例,行食管根治术后复发性食管癌33例,所有患者均行CT及18FDG PE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 原发性、复发性食管癌18FDG PET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DG PET对原发性、复发性食管癌的诊断优于CT,可以为治疗及预后做出更加有效的预测.
作者:涂德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免疫介导炎症损伤为发病机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可累及眼部,表现为干眼症;治疗此类型的干眼症可根据其发病机制,采取适当的措施.目前,药物治疗可选择的药物较多,不同药物有自身的优点与不足.现对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干眼症药物治疗进行了综述.
作者:贾烨;赖兆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就快速循环型双相障碍的概念、流行病学、疾病特点、药物治疗进展及预后进行阐述.
作者:吴会莲;陈宪生;钟晓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慢性心衰为常见病,复发率高,增加了患者负担,而有效门诊监测和规范化管理可减少复发,减轻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守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牙周炎是人类口腔常见病,也是导致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牙周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手段等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很多先进的治疗技术也正在逐步被引入到牙周炎的治疗中,现代牙周治疗理念逐渐形成.以洁、刮治及根面平整为主的牙周基础治疗是牙周炎治疗的首选有效方法.传统的方法是在超声波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后进行局部龈下冲洗,而现代超声药物冲洗系统可在洁、刮治术的同时进行药物冲洗,超声的空穴作用及药物的冲洗作用可以协同,增加冲洗效果,增强了牙周炎治疗的疗效.现就超声药物冲洗技术对牙周炎的治疗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作者:王志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的易感因素、病原菌流行趋势及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28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所研究病例中发生医院感染率为19.80%,次感染率26.92%,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多,占58.20%;其次为血液感染,表现为菌血症,占20.80%.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G-)为主,占49.20%,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33.98%)为多;其次是革兰阳性菌(32.16%);再次为真菌(18.64%).在所发生感染的病例中,大部分以脑出血、脑梗死、大脑裂伤和脑挫伤为主.诱发因素包括患者基础病情危重、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气道开放)、长期大量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住院时间较长等.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成为危害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积极采取相关措施,综合治理,减少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左克;梁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高危因素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分娩的15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资料,通过询问病史、查阅病历,对不同类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娩方式、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终止妊娠方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妊振期高血压疾病不同时期并发症发生严重程度明显不同.15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无死亡病例,其中行剖宫产134例,占86.5%;阴道分娩21例,占13.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期高血压组的胎儿发育受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及围生儿死亡的比率明显低于轻度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子痫前期又明显低于重度子痫前期组(P<0.01),提示重度子痫前期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结论 加强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观察,及时发现子痫及并发症的先兆,并合理处理是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胡献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间收治36例确诊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有效率明显提高,在副作用表现方面,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化疗期间,及时进行相应护理,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化疗的顺利完成.
作者:黄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老年Pilon骨折外科治疗极具挑战性.对患者身体健康状况、软组织损伤情况进行评估,是制定治疗计划的重要的因素;骨折的严重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治疗计划包括手术时机,固定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处理.本文提出了老年Pilon骨折的治疗原则,并对各种治疗方法进行了评价,固定方式选择的原则;同时对术后治疗提出方案.
作者:高振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将门诊输液的18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即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音乐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干预,对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重新穿刺成功率与患儿哭闹现象,心理状况以及家长与患儿的生存质量进行对比.结果:(1)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70.0%,观察组为92.2%,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重新穿刺率为26.7%,观察组为11.1%,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患儿哭闹率为35.6%,观察组为15.6%,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2)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照组患儿SAS与SDS得分为41.22±12.38、40.05±8.79,观察组为32.08±6.66、31.56±7.39,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3)根据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标准,护理后患儿的生存质量总得分为103±5分,观察组患儿的生存质量总得分为138±7分,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将优质护理服务用于门诊输液患儿护理过程之中,其一次性穿刺、重新穿刺、患儿哭闹率方面明显降低,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转良以及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王胜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13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接受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观察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经过积极护理,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情况十分良好,关节运动功能得到显著提升,预后效果良好.针对髁支持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患者,提供包括术前准备、心理疏导、病情观察护理、并发症防控、肢体锻炼在内的全面性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提升关节运动机能,保证良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王荣;刘文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将2010年11月~2011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8例骨折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分为对照组54例,采用一般护理模式;治疗组54例,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再采用康复护理模式.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Fug1-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骨折术后患者的自理能力和恢复肢体功能,患者的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庞子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58例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方法,观察预后.结果本组58例患者均给予酒增敏药物、催吐药物、减少饮酒量药物、精神治疗药物、针对躯体合并症治疗药物等治疗,同时给予上述护理措施,结果治疗2个月后自动出院5例,其余5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治疗过程中配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杨招添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对100例牙周病患者的中西药联合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跟踪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治疗牙周病,且治疗效果明显.牙周病危害着人类的口腔健康,中西药联合治疗可使牙周病患者得到有效地治疗,并维持良好的口腔健康.
作者:李正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再次剖宫产的70例产妇的病例资料.其中首次剖宫产时采用改良的腹部横切口式的剖宫产产妇40例作为观察组,首次剖宫产时采用传统的腹部纵切口式的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再次行剖宫产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胎儿娩出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较少,两组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术中盆腔粘连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30.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首次剖宫产时行改良的腹部横切口手术的产妇,再次剖宫产时比首次腹部纵切口式产妇出血量更少,且患者术后伤口外形美观,不失为剖宫产手术的首选方式.
作者:彭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人群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影响其焦虑和抑郁的因素.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8例进行分析,在患者入院7d之内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问卷分析调查,包括焦虑抑郁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分析与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有关的因素.结果 焦虑91例,占51.1%,量表得分为(7.9±1.7);抑郁38例,占21.3%,量表得分为(4.7±2.0).焦虑有关的因素为生理功能、是否参加锻炼和精神情况:抑郁有关的因素为社会工作、是否吸烟和平时的活动情况,上述因素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发生焦虑抑郁情绪,但是把握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对于临床预防此类不良情绪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作者:刘鸿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就帕金森病产生的原因、帕金森病伴产生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智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选择6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结合穴位点压治疗失眠症,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针灸治疗,20d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67%,两组之间存在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失眠症的临床治疗中,电针结合穴位点压治疗的方法其疗效相对而言更为确切、有效.
作者:熊启君;曾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