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2例疗效分析

申宏;何红星;洪凡;袁杰;李中荣

关键词:术后早期, 炎性肠梗阻
摘要:目的 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致病因素、临床特征及诊治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1996年~2012年期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诊疗及临床特征、病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42例中行手术治疗者3例,术后1例死亡,1例发生肠瘘;非手术治疗治愈39例,治愈平均时间为13.4d,无再手术病例.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为:(1)以重度腹腔污染或腹部大创伤手术为多见,多于术后1~2w内发病;(2)表现为典型肠梗阻的症状、体征,患者腹痛较轻但腹胀明显;(3)大部分病人保守治疗效果良好,只有少部分发生机械性肠梗阻或肠绞窄,需实施手术方可治愈.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骨科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降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将我科82例高龄骨科病例根据住院时间先后顺序按单双数平均分成两组各41例,一组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制定功能锻炼康复计划以及出院指导等,为试验组;一组实施常规骨科护理,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康复的情况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归纳出高龄骨科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降低的原因以及处理对策.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效果评估,无论从体重、情绪、对骨折康复知识的了解还是从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角度上来说,对照组都明显高于试验组,且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秀丽;龚俊仙;沈艳丽;吴惠芳;胡金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2年5月于本院进行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ICP、PbtO2及MB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ICP及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PbtO2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黄永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用小剂量输液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小剂量输液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2005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小剂量输液(≤2000ml/d),对照组应用常规输液法,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病死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第ld失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第2、3、4d观察组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13.4%;对照组死亡11例,死亡率为36.7%.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8.24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小剂量输液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以减少继发性出血和致死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济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微创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微创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微创介入治疗的观察组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对照组,观察1年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状态.结果 观察组KPS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微创介入治疗能够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李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刀与传统术式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传统开放手术比较,探讨超声刀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64例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超声刀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刀用于开放甲状腺手术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肝胆病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肝胆病患者外科手术后施行不同营养方式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总结在我院进行肝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患者56例资料,按照给予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恢复的试验组30例和常规肠内营养恢复的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治疗后统计预后营养指数和治疗有效率,后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 试验组预后营养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3.3%,与对照组疗效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胆病患者外科手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对该类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邱清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依达拉奉注射液辅助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疗效探讨

    将3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传统治疗加上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奥扎格雷钠对患者进行治疗,将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通过限定参照条件与设置对照的手段进行研究.传统治疗加上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方式比单独采用奥扎格雷钠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要好.治疗后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表现上可以发现,30例患者TCD检测显示:频谱形态异常23例(76.67%)、音频异常14例(46.67%)、流速异常16例(53.33%)、脉动指数异常15例(50%).采用传统治疗加上依达拉奉注射液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恢复上表现较好,风险较低,预后较好.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来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未引起并发症,治愈率较高.

    作者:张常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月收治的52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经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均愈合,根据肩关节功能的评价标准,优28例,良16例,可4例,差4例,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周雄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通心络与心血管药物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选取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长期心血管药物服用者,并给予通心络胶囊常规口服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用药后的生化反应与不良反应.结果12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服用通心络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4例、轻度过敏反应1例、牙龈出血2例、血生化出现轻度改变3例.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联合使用心血管药物与通心络安全性高,可以临床推广.

    作者:徐翠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倍他乐克协同沙丁胺醇治疗慢性心衰伴发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

    目的 探讨倍他乐克协同沙丁胺醇治疗轻度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慢性左心衰竭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比伴轻度喘息型慢支患者的慢性左心衰竭中使用了倍他乐克协同沙丁胺醇干预心室率以及未给予干预的两组患者.结果 适当剂量范围内倍他乐克协同沙丁胺醇可以有效地控制大部分伴轻度喘息型慢支患者在慢性左心衰竭康复过程中的心室率,减轻了此类患者的心衰症状,有效提高了此类患者的心脏功能,减少了心衰复发率和死亡率.结论 倍他乐克可以有效地控制大部分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心室率,提高了心脏自身的血流供应,改善了左心功能;沙丁胺醇防止哮喘,两者协同使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气促症状,减少了此类患者心衰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作者:陈均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休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治疗1w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明显提高(x2-9.243,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2)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喘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3)观察组患者见口干1例,未见肝肾功能损害及神经系统症状,经暂停用药后消失.结论 临床应用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理想,可缩短病程、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四光;平广豫;凌淑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医辨证论治配合电针治疗耳鸣的疗效观察

    将在我院就诊的60例耳鸣患者,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加以心理辅导治疗,治疗组除给予中医辨证论治加以心理辅导治疗外还要配合针刺加脉冲治疗.结果经一系列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原发性耳鸣的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47<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辨证论治配合针刺治疗耳鸣对耳鸣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疗效,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两者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楚丽;彭树文;苏宗海;肖树朋;钟丽芳;郭淑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隐性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分析

    42例隐性梅毒患者血清分别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和梅毒特异性IgM抗体蛋白免疫印迹实验(TP-IgM-WR).42例初诊隐性梅毒患者血清中,36例TP-IgM-WB阳性.正规驱毒治疗后3、6个月复查:TRUST阴转率分别为7.14%、26.19%; TP-IgM-WB阴转率分别为33.33%、59.52%.在随访中,TP-IgM-WB阴转率均高于TRUST.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是梅毒感染早期产生的抗体,可初步推断隐性梅毒患者的病程并判断其传染性,有助于隐性梅毒患者的血清学随访.

    作者:周姝;黄必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白内障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调查与评价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白内障患者围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及用药时间和给药时机、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都在围术期全身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用药包括应用注射头孢唑林钠23例,占23%;五水头孢唑林钠27例,占27%;头孢呋辛钠30例,占30%;克林霉素磷酸酯20例,占20%.白内障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在药物的选择及用药指征等方面正确把握,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此外不合理的用药方式主要表现在:患者术前的给药时间不当及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过长等方面,对此应加强抗菌药物干预,强化医师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刘文龙;贾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方式在妊高症产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将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妊高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2例)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先兆子痫及子痫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优质护理运用到妊高症产妇护理中,具有很好的效果,降低了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云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PET/CT受检者辐射剂量的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PET/CT工作原理,从放射性药物的选择、设备因素、患者本身、医疗实践等多个方面分析影响受检者辐射剂量的因素.

    作者:曹磊;涂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提出预防对策,以期提高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48例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选取45例非高龄的同样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者间的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的风险因素.结果 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术前主要是患者的合并症,术中是手术时间和出血、输血情况,术后主要是脏器衰竭等方面的风险.结论 高龄患者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时并发症高,临床要综合采取措施尽可能的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性,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刘汉江;唐中尧;茶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重型破伤风1例护理体会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重型破伤风临床少见,结合文献就所遇到的1例的护理体会进行阐述.

    作者:柴国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失血性休克手术抢救及护理配合体会

    对笔者负责护理的46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积极手术抢救,并在围术期提供合有效、合理、快速的护理配合,如做好术前准备,及时补充血容量,吸氧、保暖,纠正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治疗原发病等.结果46例患者中44例抢救成功,占95.65%,1例脾破裂送人院不及时抢救无效死亡,1例休克时间过长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积极手术治疗及有效护理配合是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应掌握熟练的护理技术,规范操作,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

    作者:江敏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泌尿外科手术留置双J导管的疗效观察及其护理探讨

    目的 对泌尿外科手术留置双J导管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同时对插管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护理.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5例因上尿路梗阻导致肾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行留置双J导管手术,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恢复的情况,并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 45例患者行留置双J导管手术后肾功能与术前相比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经全面、科学的护理后不适症状均消失,所有患者终康复出院.结论 对上尿路手术患者行双J管手术后肾功能情况均得到改善;本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科学的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并发症的症状,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陈建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