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胜
选取成功治愈的2例急性完全性子宫内翻患者,分析抢救经验.进行急性完全性子宫内翻患者抢救,关键在于早诊断,及时处理,准确经阴道徒手子宫复位及复位后的治疗.
作者:王桂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检索、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耳鸣诊断、治疗方面的有关文献资料,神经内科耳鸣患者的病因较复杂,发病机制多处于学说阶段,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综合治疗方法或可以显著改善耳鸣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朱爱琴;蒋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选取116名小儿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治疗组痊愈49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97%;对照组痊愈25例,好转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6%.对于小儿肺炎喘嗽的治疗,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比纯西医疗法有效果更佳.
作者:马维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两种方法治疗难治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68例难治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泵入治疗.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巴胺联合呋塞米进行静脉持续泵入治疗难治性心衰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常亮;申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寻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能否运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方法 对出生24h以内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取其动脉血样,静置离心后去血清进行动脉血乳酸水平分析.研究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相关.结论 动脉血乳酸的测定标本稳定性更高,容易测定,结果敏感并且准确.因此,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程度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袁安辉;刘迪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62例慢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与西医组各31例,中西结合组给予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通窍方熏吸治疗,西医组给予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中西结合组31例经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通窍方熏吸治疗,显效22例(70.97%),有效8例(25.81%),无效1例(3.23%),总有效率96.77%;西医组经单纯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显效11例(35.48%),有效16例(51.61%),无效4例(12.90%),总有效率87.10%.中西结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医组单纯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等离子联合通窍方熏吸综合中西医治疗优势,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池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对笔者负责护理的46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积极手术抢救,并在围术期提供合有效、合理、快速的护理配合,如做好术前准备,及时补充血容量,吸氧、保暖,纠正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治疗原发病等.结果46例患者中44例抢救成功,占95.65%,1例脾破裂送人院不及时抢救无效死亡,1例休克时间过长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积极手术治疗及有效护理配合是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应掌握熟练的护理技术,规范操作,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
作者:江敏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银杏叶的有效成分及银杏叶制剂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栓素(TXB2)及前列环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及60例健康老人血栓素(TXB2)及前列环素(6-keto-PGF1A)水平,并观察银杏叶制剂对其影响.结果 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与健康老人比较TXB2明显升高,前列环素水平明显降低,应用银杏叶制剂后老年冠心病患者TXB2显著下降,前列环素水平显著上升.结论 银杏叶制剂能抑制血栓素的释放,刺激前列环素的合成,从而调节血栓素与前列环素的失衡.
作者:姜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2011年1月~2012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4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传统开腹切除治疗的对照组2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24例,治疗后分别统计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伤口感染情况,统计学t检验方法检验两组间的治疗结果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观察 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0.2±4.2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2.5±2.8h,术后平均进食时间25.1±4.8h,伤口感染率4.2%(1例/24例),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任鹏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42例隐性梅毒患者血清分别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和梅毒特异性IgM抗体蛋白免疫印迹实验(TP-IgM-WR).42例初诊隐性梅毒患者血清中,36例TP-IgM-WB阳性.正规驱毒治疗后3、6个月复查:TRUST阴转率分别为7.14%、26.19%; TP-IgM-WB阴转率分别为33.33%、59.52%.在随访中,TP-IgM-WB阴转率均高于TRUST.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是梅毒感染早期产生的抗体,可初步推断隐性梅毒患者的病程并判断其传染性,有助于隐性梅毒患者的血清学随访.
作者:周姝;黄必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选择经阴道顺产初产妇8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合理的饮食干预,对两组产妇的泌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泌乳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
作者:林雅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角膜感染性疾病,在基层诊断及治疗较困难,易生他症,病情一旦发生,来势凶险,发展迅速.本病单纯地采用西药治疗疗效不佳,西药配合中药汤剂龙胆泻肝汤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地缩短病程,抢救患者视力,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作者:阮海晶;刘小猫;贾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将我科82例高龄骨科病例根据住院时间先后顺序按单双数平均分成两组各41例,一组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制定功能锻炼康复计划以及出院指导等,为试验组;一组实施常规骨科护理,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康复的情况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归纳出高龄骨科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降低的原因以及处理对策.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效果评估,无论从体重、情绪、对骨折康复知识的了解还是从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角度上来说,对照组都明显高于试验组,且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秀丽;龚俊仙;沈艳丽;吴惠芳;胡金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应用抗痨药物联合外科综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2年1月30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均行正规“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分为三组各10例,手术分别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结果 综合治疗12~18个月,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27例治愈,3例有效,治愈率90%.6例不全截瘫患者中有2例治愈;3例肌力恢复不全,并遗留腰痛;1例复发,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有效的抗痨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基础和关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并有效开展内固定术,对于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远期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方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白内障患者围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及用药时间和给药时机、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都在围术期全身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用药包括应用注射头孢唑林钠23例,占23%;五水头孢唑林钠27例,占27%;头孢呋辛钠30例,占30%;克林霉素磷酸酯20例,占20%.白内障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在药物的选择及用药指征等方面正确把握,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此外不合理的用药方式主要表现在:患者术前的给药时间不当及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过长等方面,对此应加强抗菌药物干预,强化医师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刘文龙;贾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讨论B超结合宫腔镜对无症状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标准,了解B超和宫腔镜对于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重要作用.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120例无症状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随机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B超结合宫腔镜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诊刮术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和病理报告,对其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经过数据整理计算后发现,试验组共有57例和病理结果相同(比例是95%);对照组有41例和病理结果相同(比例6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结合宫腔镜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诊刮诊断,可有效避免和降低误诊情况,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李晓玲;王兴旺;高艳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将136例采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入痰热清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6例,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液;对照组70例,使用普通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液.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0.0%,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3.6%,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精密过滤输液器可明显减少痰热清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作者:陈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2年5月于本院进行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ICP、PbtO2及MB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ICP及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PbtO2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黄永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倍他乐克协同沙丁胺醇治疗轻度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慢性左心衰竭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比伴轻度喘息型慢支患者的慢性左心衰竭中使用了倍他乐克协同沙丁胺醇干预心室率以及未给予干预的两组患者.结果 适当剂量范围内倍他乐克协同沙丁胺醇可以有效地控制大部分伴轻度喘息型慢支患者在慢性左心衰竭康复过程中的心室率,减轻了此类患者的心衰症状,有效提高了此类患者的心脏功能,减少了心衰复发率和死亡率.结论 倍他乐克可以有效地控制大部分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心室率,提高了心脏自身的血流供应,改善了左心功能;沙丁胺醇防止哮喘,两者协同使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气促症状,减少了此类患者心衰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作者:陈均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脑动静脉畸形是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人,临床表现常以头痛、出血、癫痫为主.目前,临床用于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方法有CTA、MRA/MRI以及DSA,各种方法均具有各自的特点.本文对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动脉静畸形的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莫深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