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

蔡飙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痰热清
摘要:将78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痰热清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结果痰热清组在治愈率和临床症状体征消除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痰热清注射可提高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抗生素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值得临床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健脑生髓汤治疗脑血管病100例疗效观察

    对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健脑生髓汤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健脑生髓汤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疗效.经过治疗,100例脑血管病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中治愈52例,显效26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0%.健脑生髓汤治疗脑血管疾病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瘀和补血益气等功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和推广.

    作者:陈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9月~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临床治疗,试验组患者行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pH值、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和心率(HR)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COPD患者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方杨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方法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各类需进行腹部或四肢手术的患儿,共计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患儿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神经阻滞麻醉:B组患儿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麻醉;C组患儿采用传统的氯胺酮麻醉.对比三组患儿的基本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儿的呼吸、心率较C组低(P<0.05),三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患儿的肌松情况良好,没有明显的体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C组患儿的肌松情况良,但是偶有体动及少许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有效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后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饮食护理干预对过敏性紫癜患者影响的效果观察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者65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饮食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皮肤紫癜消失时间以及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9.4±2.8d、6.1±1.5d,住院时间为10.9±1.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2±4.0d、9.6±2.3d及13.8±2.2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观察组的疾病复发率为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护理干预对过敏性紫癜患者影响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病程,促进患者康复,并有效防止复发,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玉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自制生肌玉红膏联合贝复济治疗Ⅱ~Ⅲ期压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共90例入院带人Ⅱ~Ⅲ期压疮的患者,将住院号尾数为单号的分为治疗组,住院号尾数为双号的分为对照组.治疗组45例采用自制生肌玉红膏联合贝复济治疗;对照组45例常规采用贝复济冶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91.1%,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痊愈率为51.1%,总有效率为71.1%.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自制生肌玉红膏联合贝复济治疗Ⅱ~Ⅲ期压疮疗效确切.

    作者:郭田英;周华明;郭最云;郑清华;黄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高频彩超对糖尿病第一跖背动脉血流的研究

    目的 应用高频彩超对糖尿病患者第一跖背动脉血流进行检测,探讨高频彩超对糖尿病第一跖背动脉血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彩超,检测60例糖尿病患者第一跖背动脉,并与57例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糖尿病患者第一跖背动脉呈现CDFI血流充盈缺损、欠连续或中断,PW示频谱欠均等,血流速度减低或消失等现象,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彩超对糖尿病第一跖背动脉的血流检测能为临床提供客观的依据.

    作者:史月秋;卢长庆;黄发基;方荣军;方杰;廖江;董宝玲;谢菲;李柯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预见性护理在肩难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可能发生肩难产的产妇9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肩难产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x2=16.8,P<0.01);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17,P<0.05).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肩难产发生率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婕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三七总皂苷对局灶性胃缺血再灌注血浆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对局灶性胃缺血再灌注血浆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A2(TXA2)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药物用生理盐水配制成相应浓度,给药体积均为0.5ml/100g.连续给药3d,1次/d;第1、2、3次给药分别在造模前30min,第4、5次给药分别在造模后6和12h.对照组给予注射同等浓度的生理盐水.结果 实验组6-Keto-PGFIα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七总皂苷能通过降低TXA2合成,升高PGI2,达到对局灶性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作者:邓海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急性期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发病2~72h内临床考虑脑梗塞患者行MR常规T1WI、T2WI及DWI序列检查.结果 30例脑梗塞患者T1WI、T2WI共检出病灶110个,其中51个超急性、急性期梗塞病灶在DWI上显示呈高信号,ADC上呈低信号,梗塞部分均对应相应临床症状,阳性率为100%,51个病灶中T1WI及T2WI显示40个,阳性率为78%.结论 DWI技术在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以及判断分期方面,较常规MRI优越,为临床溶栓治疗提供佳治疗方案.

    作者:章宏;鲁国卫;程平章;尹成俊;胡丽春;孙世介;王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抗炎治疗现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严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患病人数多,其病死率高,且疾病为慢性进展性的发展,并会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后,会出现症状缓解阶段,其肺功能持续恶化,并会有自身防御能力降低,容易被外界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稳定期治疗时,需要给予戒烟,支气管舒张药物,祛痰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家庭氧疗等,有学者还提出要使用抗炎资料.本文综述了临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抗炎治疗现状,提供学者进行参考和借鉴.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老年择期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9例采取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照组39例采取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拔管时间、睁眼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效果类似,但瑞芬太尼麻醉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更小,且能够明显降低应激反应,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

    作者:陈云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对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粉吸人剂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COPD患者75例,采用随机分配的临床研究方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每天吸人一次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μg,对照组每天吸入一粒安慰剂,分别测定病人服药前后肺功能各项指标,综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FEV1及FVC、IC、5MWD和MMRC均高于对照组(P<0.05),突发的急性加重次数也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对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的推广使用.

    作者:唐丽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抗生素在社区医院呼吸内科应用的效果

    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呼吸内科疾病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通过进行统计学分析可以得知抗生素的使用在呼吸内科达78%,其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抗生素是社区医院呼吸内科常用的一种抗菌药物,其种类繁多,临床只有合理应用,才能保证抗生素在社区呼吸内科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丙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清RNA与抗HCV定量检测及其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实验诊断方法在丙型肝炎(丙肝)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了解丙型肝炎病人在治疗过程中HCV-RNA含量与血清ALT、前白蛋白、胆红素等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并探讨HCV RNA定量与ALT、PA、TBIL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57例丙型肝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增强化学发光法(CI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RT-PCR)进行检测,应用AU2700型自动生化仪及其生化检测试剂检测全部标本ALT、PA、TBIL指标.结果ELISA、CIA及PCR方法检测样本丙肝阳性率分别为77.2%、78.9%和84.2%;三组x2检验没有统计学意义,HCVRNA含量呈阳性的样本中,ALT异常率与HCVRNA含量间呈正相关P<0.01,而ALT数值的变化与HCV RNA含量并无相关性(P>0.05).PA在治疗前后升高差异显著(P<0.05),可与HCVRNA、ALT联合监测丙肝治疗过程中肝功变化.结论 ELISA诊断试剂盒较CIA法检测丙肝抗体同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临床诊断中联合PCR检测HCVRNA能提高HCV感染诊断的阳性率;HCVRNA含量反映了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和患者的病程变化,并且在丙肝治疗进程中能与ALT、PA联合监测疗效.

    作者:张秀英;顾建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糖皮质激素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及展望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休克、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但其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中尚存有争议.本文总结了糖皮质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脊髓损伤、高血压脑出血和脑创伤等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糖皮质激素在神经外科的临床治疗应用.

    作者:郭杵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

    将78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痰热清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结果痰热清组在治愈率和临床症状体征消除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痰热清注射可提高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抗生素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蔡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诊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分析

    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急诊收治的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加强整体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抑郁及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为82.5%;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3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加强对急诊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情绪及复发率,为生存质量的改善提供了保障.

    作者:周丽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硬化的评价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3月收集的60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就诊的5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TOSHIBA(东芝)Nemio 2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0例患者的颈动脉管径、内壁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测定,评价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1)观察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为86.7%,远高于对照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14.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284,P<0.01).(2)脑梗死多病灶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远高于单一病灶组(x2=11.365,P<0.01).(3)复发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远高于首发组(x2=15.772,P<0.01).结论 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有一定相关性,尤其与脑梗死病灶数量、发生次数有密切关系.

    作者:吴伟军;陈汉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78例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体会

    对78例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78例中4例死亡,2例未愈自动出院,痊愈72例.强化对患者的护理及对病情的观察能够提高治愈率,而有效的出院指导、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能够切实的减少脑出血病情的反复发作.

    作者:曾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阿片类药物应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本院行剖宫产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60例,采用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方案;对照组60例,采用盐酸罗哌卡因麻醉方案.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感觉阻滞高平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石平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