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对肝硬化患者肝脏部分切除术的影响

陈伟志;林红;梁万益;陆光泽;麦秋娟

关键词:罗哌卡因, 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肝硬化
摘要:目的观察0.2%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时对肝硬化患者行肝脏部分切除术时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右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复合麻醉组( GEA组)和单纯全麻组( GA组),各30例。 GEA组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以异氟醚、瑞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维持Entropy指数40~55。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 T0)、麻醉诱导前和后( T1和T2)、插管时( T3)、切皮( T4)、手术探查( T5)、术毕( T6)、拔管时( T7)的HR和MAP,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时间,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的情况。结果 T2时GEA组HR和MAP较GA组下降更显著( P<0.05)。 T3和T7时GA组的HR及MAP较T0升高,GEA组维持在较稳定水平,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GA组比较,GEA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时间均缩短(P<0.05)。 GEA组出现苏醒期躁动2例(6.7%),明显低于GA组的9例(30%)(P<0.05)。结论0.2%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要优于单纯全麻。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肾集合管癌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例1,男,28岁,查体发现左肾占位3 d于2008年4月2日入院。泌尿系超声:左肾中上部实性占位,约86 mm ×76 mm。腹部CT:左肾肿块,考虑肾癌,左肾多发囊肿。 cT-NM分期T2N0M0,全麻下行左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回报:左肾集合管癌。术后行免疫治疗,12个月后发现骨转移,调整应用索拉非尼靶向治疗,术后存活30个月。例2,男,78岁,左腰痛1个月伴无痛肉眼全程血尿3d于2009年12月16日入院。泌尿系B超:左肾上极皮质增厚,可见35 mm ×34 mm低回声区,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质,内部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腹部增强CT:考虑左侧肾癌,累及左肾上极肾窦、肾实质及左侧输尿管,伴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 cTNM分期T3 N2 M0,全麻下行左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回报:(左)肾集合管癌(部分癌巢呈移行细胞癌形态),CK7、CK(低分子量),34BE12和Vim阳性、CK(高分子量)弱阳性。术后行免疫治疗,6个月后死亡。

    作者:杨占坡;周文辉;徐子强;马洪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双能量减影在气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 DR)摄影中的双能量减影( DES)在气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5日~2012年10月12日我院收治的气胸患者60例采用DR和DES图像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对于中、重度气胸两组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对于轻度气胸而言,DES的检出率较DR高( P<0.05)。结论双能量减影在气胸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敏感性和特异性较DR高,临床应给予关注。

    作者:何志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血小板平均容积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的分析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容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经冠脉造影及临床资料确诊的256例ACS患者和200例健康体检者的MPV、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结合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结果ACS组MP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UAP组、NSTEMI组及STEMI组MPV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CS患者MPV明显增高,其与ACS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临床中可通过检测MPV,及时调整抗血小板的强度,改善患者预后和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

    作者:谢桂庭;罗艳春;申源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观察

    调查3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3个月后,体重、血压控制情况及心衰情况。结果采用护理干预,患者体重控制、高血压控制、心衰发生率,较未进行干预前有明显改善( P<0.05)。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和自我管理的依从性,自觉控制水盐的摄人,减少透析间期体重过度增长,减少高血压、心衰的发生,有效提高血液透析质量。

    作者:周洁;栗晓翠;孙涛;张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奥氮平联用丙戊酸钠治疗男性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用丙戊酸钠治疗男性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 DSM-IV)中双相障碍急性躁狂发作的男性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奥氮平联用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使用喹硫平联用丙戊酸钠治疗。对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进行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评价疗效,及进行治疗后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评价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6周后, BRMS减分明显,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少而轻。结论奥氮平联用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不亚于已经达到公认的喹硫平对双相障碍的治疗作用。

    作者:朱永坚;徐昌武;郑朝盾;蒲绮霞;陈庆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临床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判断和处理中作用探析

    调取2010年2月6日~2012年2月26日的175份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 报告,其中男98例,女77例,年龄10~78岁,将其作为研究组;另调取我院实施专职临床药师工作前2年内的30份住院患者ADR报告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的ADR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ADR报告中由抗菌药物和静脉给药诱发的例数较多。对照组ADR报告率为0.5‰,研究组为2‰,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临床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判断和处理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提高了ADR的报告率,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作者:张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肠内营养鼻饲和抑酸剂预防危重病人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采用肠内营养鼻饲和抑酸剂预防危重病人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2009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80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抑酸剂治疗组和肠内营养鼻饲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抑酸剂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肠内营养组[1]。结论使用抑酸剂预防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要好于单纯使用肠内营养鼻饲。

    作者:林惠旻;黄斌;覃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进展研究

    本文就对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冠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游泳抚触对新生儿发育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游泳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将我院产科144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20例和观察组722例,观察组每日进行游泳抚触,对照组每日正常沐浴。对比两组新生儿摄入奶量、体重增加量、胎便转黄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结果对新生儿每日摄入奶量对比,发现观察组奶量摄入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体重明显增加(P<0.05);同时观察组胎便转黄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都显著缩短(P<0.05)。结论游泳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平;向定菊;万先燕;王瑛;马泉安;邬光祠;李丽;郑林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两种应急方法处理急性牙髓炎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两种应急处理方法对急性牙髓炎的处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12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开髓后即封失活剂,对照组引流2~3d后再封入失活剂,观察两组疼痛缓解情况和总治疗时间。结果试验组显效29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88.3%;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71.7%。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复诊时叩痛缓解38例(63.3%),对照组缓解23例(38.3%),试验组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发生根尖周炎1例(1.7%),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例(5.0%)(P<0.05)。试验组就诊次数和总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髓后即封失活剂能更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痛苦,对急性牙髓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友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天麻素、阿普唑仑治疗神经衰弱的疗效分析

    将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62例神经衰弱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使用天麻素、阿普唑仑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阿普唑仑治疗,观察对比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8/3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25/3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和HA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天麻素、阿普唑仑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还能一定程度改善抑郁和焦虑心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来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曲美他嗪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将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内科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曲美他嗪联合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曲美他嗪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回顾分析了中药炮制的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总结。结果中药炮制可改变药物中含有的苷类成分的量,从而改变药物的性能,能够缓和药性,并使药物的毒性降低,从而增强药效。

    作者:朱阳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的比较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两种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拟行选择性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方法,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气腹后和拔管后HR、MAP、血糖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而PETCO2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躁动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更安全,可有效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俊岭;莫惠飞;骆智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高频电刀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高频电刀辅助小切口行兰阑尾切除术53例,并与传统手术对照,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手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改善,且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高频电刀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是一种切口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覃志新;卢磊能;周国安;吴斌;王玉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与健康教育探讨

    近年来,我国城市儿童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且发生原因从过去饥饿、疾病因素转为生活、行为方面的因素。本文旨在探讨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发病原因,并分析针患儿常见病因给予健康教育及其必要性、重要性。

    作者:刘文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有氧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轻、中度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 )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运动改善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轻、中度NAFLD(运动组)45例,健康者(对照组)45例,对NAFLD组进行1年的中等强度跑步运动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量两组人员身高、体重,测定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抵抗素,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运动前,NAFLD组(运动组)BMI、HOMA-IR、TG、LDL-C、AST、ALT、抵抗素均明显升高(P<0.01),TC升高(P<0.05),肝/脾CT值明显降低(P<0.01);治疗结束后:NAFLD组BMI、HOMA-IR、TG、LDL-C、AST、抵抗素比运动前均明显下降(P<0.05),ALT明显下降(P<0.01),肝/脾CT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NAFLD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降低机体抵抗素的表达可能是运动改善NAFLD的机制之一。

    作者:徐丽英;梁小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内分泌代谢病的转化分析研究

    目的探究与分析内分泌代谢病的转化研究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内分泌代谢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各疾病常规流程及治疗方案进行对应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通过转化研究方法为患者设计个体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病情反馈,调整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内分泌疾病治疗情况: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及甲亢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0%、93.33%,优于对照组的53.33%、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方案满意度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转化研究应用于内分泌代谢疾病治疗领域,可将理论研究成果有效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将治疗方案完善到人体患者,有效提高内分泌代谢疾病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邓琳玲;欧阳考滨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腹水的护理1例

    患者,女,28岁,孕2产0孕33周,因发现血压升高月余,头痛头晕一天伴胸闷于2012年8月10日入我院,查体:体温、脉搏、呼吸均正常,身高162cm,体重95kg,血压172/110mmHg,意识清醒,头痛头晕,胸闷,无视物模糊,无抽搐,无产兆,胎心音好(142次/分),双下肢水肿(+++)。完善各项化验及检查,尿蛋白(+++),24h尿蛋白6.3g,血白蛋白23.2g/L,B 超提示为腹腔积液。入院后给予镇静、解痉、降压、补蛋白、利尿及促胎肺成熟等处理。8月18日因胎儿宫内窘迫,予行剖宫产术,术中助娩一女活婴,体重1650 g, Apgar评分8分,转儿科治疗,术中见腹水约1500ml,术后根据医嘱抗炎补液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因母婴分离,指导、协助产妇行乳房护理,以保持泌乳,于术后6日康复出院。

    作者:张海丽;朱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复方甘草酸苷对于新生儿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于新生儿肝炎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新生儿肝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肝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0.9%(34/42),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57.1%(24/42),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肝功能情况好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于新生儿肝炎患儿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的肝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桂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