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霞
将120例慢性附件炎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妇科千金胶囊组(A组),单纯抗生素组(B组),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组( C组),各40例,比较3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C组治疗慢性附件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病例数,组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组复发率低,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统计学差异明显。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内分泌代谢病的转化研究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内分泌代谢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各疾病常规流程及治疗方案进行对应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通过转化研究方法为患者设计个体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病情反馈,调整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内分泌疾病治疗情况: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及甲亢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0%、93.33%,优于对照组的53.33%、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方案满意度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转化研究应用于内分泌代谢疾病治疗领域,可将理论研究成果有效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将治疗方案完善到人体患者,有效提高内分泌代谢疾病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邓琳玲;欧阳考滨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医辩证施治治疗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胃痛患者的病情分为饮食停滞、脾胃虚寒、寒邪客胃、肝气犯胃、胃阴亏虚、肝胃郁热、瘀血停滞7型论治。结果辨证施治治疗胃痛总有效率为91.8%。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胃痛疗效确切。
作者:谭锦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选取500例老年患者,将其中实施应对策略前住院的25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实施应对策略后住院的25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统计并对比实施应对策略前后老年患者的焦虑状况及护理问题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发生率、睡眠质量差发生率及各类护理问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策略可有效减少护理问题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徐文霞;樊利娟;汤雪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业务培训,严格按照器械清洗流程。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定期沟通。结果手术室的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管理后,器械的清洗质量得到保障,器械得到很好的保养。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进一步加强。促使手术室的器械清洗专业化,避免手术器械引起的医院感染,有利于手术器械的管理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为医院节约成本。同时进一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专业水平。
作者:胡艳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的危重症患者的血糖变异性与患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统计分析2011年5月~2012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178例危重症患者的资料与血糖情况,按照患者预后的情况分为生存组114例和死亡组6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和血糖情况与死亡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的血糖变异系数和血糖标准差以及初始血糖均明显高于生存组患者,差距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无明显差距(P>0.05)血糖变异系数下的曲线面积明显高于其他血糖指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差距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糖的变异性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死亡联系紧密,血糖变异系数预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死亡情况较其他血糖评价情况准确性更高。
作者:苏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与开腹胆囊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9年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300例需要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观察组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的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的出血量、术后患者下床的活动时间以及手术后止痛药物应用和住院时间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2d血清的CRP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在临床上有很好的疗效,手术后的炎性反应轻,值得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梁勇;高珲;王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将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176例婴幼儿喘憋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儿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普米克令舒氧驱动雾化吸入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6%,两组患儿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普米克令舒氧驱动雾化吸入应用于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高周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究我院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从而合理地指导其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11月1日住院的129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联合用药方面调查发现,单一用药为主,比例为62.0%,二联用药占23.3%,三联以上用药较少。药品使用频率调查发现,氯氮平居第一位,占33.3%(43/129);之后依次为利培酮(31.0%)、丙戊酸钠(29.5%)等。结论我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药物使用比较合理,其中丙戊酸钠大量使用需要引起注意。
作者:温全胜;卢文芬;洗美娘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选取大黄不同炮制品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的提取液,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绿浓杆菌、大肠志贺氏茵、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6种病菌,分析对比其效果及抑菌浓度。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大黄不同炮制品提取物对于体外抑菌有不同效果。大黄不同炮制品提取物对于体外细菌具有不同的抑茵作用,在临床应用中要根据细菌类型选取不同的大黄炮制品。
作者:肖碧琼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浆D-二聚体、脑利尿钠肽(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ACS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BNP水平差异及其与ACS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将观察组80例患者按照冠脉病变支数不同分为单支组16例、双支组38例、三支组26例,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NT-proBNP水平,结果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浆D-二聚体、脑利尿钠肽(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性,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脑利尿钠肽(NT-proBNP)水平来辅助ACS诊断和评估治疗预后。
作者:覃兴航;周国庆;傅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氯胺酮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及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颈肩部疼痛患者,缓慢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氯胺酮0.5 mg/kg治疗,每7d为一个疗程,观察记录麻醉起效时间、疼痛治疗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42例患者,首次麻醉止疼起效的平均时间为12.5±7.5min,随访18个月,3例患者失访,疼痛治疗1次有效者共24例患者,疼痛治疗1次有效率为57.1%,2次有效者14例,有效率33.3%3,次有效者3例,有效率7.1%,1例患者3次均无效,有15例患者出现轻微眩晕或恶心。结论氯胺酮可用作镇痛药物,增强麻醉效果,快速减少患者疼痛,方法简便可行,能有效的缓解患者颈部、肩部关节慢性疼痛,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贾永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容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经冠脉造影及临床资料确诊的256例ACS患者和200例健康体检者的MPV、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结合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结果ACS组MP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UAP组、NSTEMI组及STEMI组MPV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CS患者MPV明显增高,其与ACS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临床中可通过检测MPV,及时调整抗血小板的强度,改善患者预后和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
作者:谢桂庭;罗艳春;申源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两种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拟行选择性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方法,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气腹后和拔管后HR、MAP、血糖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而PETCO2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躁动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更安全,可有效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俊岭;莫惠飞;骆智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将我院2009年1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重症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感染和止咳化痰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时间、不良反应以及病情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硫酸镁治疗重症支气管炎,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可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作者:赵启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重症颅脑损伤ICU内肺部感染微生物检验分析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收住的60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微生物检验结果。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株数多,且对环丙沙星及哌拉西林的敏感性强;肺炎克雷伯杆菌次之,且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强。颅脑损伤患者在ICU内发生肺部感染后的情况与是否住单间ICU、责任护士年资是否超过10年、是否大量使用抗生素超过6个月、是否使用H2受体拮抗剂与制酸剂有明显关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重症颅脑损伤ICU内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特点,采取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等一系列治疗方针,加强对肺部感染的防控。
作者:陈杏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研究EDTA-K2抗凝剂对血小板计数( PLT)检测结果的影响,总结其临床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送检的血液标本444份,其中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有228份,设为A组,对A组中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检测后结果与镜检结果比较有差异的标本,再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预稀释功能检测PLT有198份,设为B组,直接取末梢血应用人工计数测定PLT有216份,设为C组,分别参考镜检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对比三组PLT测定的结果。结果 A组PLT测定值显著低于B组和C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间PLT检测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入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的结果存在PLT假性降低的可能,临床建议可采取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预稀释功能或者直接取末梢血应用人工计数测定PLT,能够提高检测准确率,而前者操作更为简便,且能有效减少EDTA-K2抗凝剂造成的PLT测定误差,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标本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0.2%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时对肝硬化患者行肝脏部分切除术时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右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复合麻醉组( GEA组)和单纯全麻组( GA组),各30例。 GEA组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以异氟醚、瑞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维持Entropy指数40~55。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 T0)、麻醉诱导前和后( T1和T2)、插管时( T3)、切皮( T4)、手术探查( T5)、术毕( T6)、拔管时( T7)的HR和MAP,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时间,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的情况。结果 T2时GEA组HR和MAP较GA组下降更显著( P<0.05)。 T3和T7时GA组的HR及MAP较T0升高,GEA组维持在较稳定水平,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GA组比较,GEA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时间均缩短(P<0.05)。 GEA组出现苏醒期躁动2例(6.7%),明显低于GA组的9例(30%)(P<0.05)。结论0.2%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要优于单纯全麻。
作者:陈伟志;林红;梁万益;陆光泽;麦秋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回顾性分析于2011年9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3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资料,本组3例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出血,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穿刺侧肢体护理、疼痛护理、发热护理等。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3例患者均一次栓塞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5~15min止血,1~5d内血性恶露逐步减少,未再次发生异常阴道出血,平均住院10.5d,治愈率为100%,出院后半年内的随访显示3例患者子宫均按期复旧,恢复正常排卵与月经。对产后出血患者介入治疗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保证手术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艳;张海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对比两种应急处理方法对急性牙髓炎的处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12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开髓后即封失活剂,对照组引流2~3d后再封入失活剂,观察两组疼痛缓解情况和总治疗时间。结果试验组显效29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88.3%;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71.7%。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复诊时叩痛缓解38例(63.3%),对照组缓解23例(38.3%),试验组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发生根尖周炎1例(1.7%),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例(5.0%)(P<0.05)。试验组就诊次数和总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髓后即封失活剂能更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痛苦,对急性牙髓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友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