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糖尿病28例首发症状分析

李莉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 老年人, 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 症状表现, 早期治疗, 早期诊断, 多发病, 漏诊, 临床, 病人
摘要:糖尿病是老年多发病之一,典型症状表现三多一少目前诸多糖尿病患者并非如此,尤其老年人发病隐匿,常以各种并发症就诊而将糖尿病本身症状隐蔽,故临床常被漏诊.为了提高对老年人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现将我院2年内遇到的28例病人报道如下.
哈尔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核素骨显像在骨痛诊断应用中的经验探讨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检查在骨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优缺点.方法对179例骨痛患者行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参考终确诊结果,分析全身骨显像的优缺点.结果在179例患者中发现阳性病例154例,其中肿瘤患者59例,良性病变患者85例.结论核素全身骨显像对肿瘤所引起的骨痛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一些良性病变也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密切结合临床及其它检查,正确使用核素全身骨显像,可以很好的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张其波;刘京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三维成像研究

    目的科学评估三期胰周血管三维成像胰周主要血管显示率及显示程度.方法收集40例胰腺CT平扫正常人,于三期分别行胰周血管三维成像胰周主要血管显示率及显示程度.结果胰周主要血管的显示率均≥95%,显示程度评分≥2分.结论胰周血管三维成像能够较清晰显示胰周主要动脉和静脉的形态、位置和走行.

    作者:李春志;赵志梅;李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糖尿病脑梗塞患者血浆CD62P水平与脑电图相关性

    目的为探讨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水平与脑电图(EEG)改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39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CD62P水平及EEG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结果血浆CD62P水平与脑电图改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脑梗塞患者血浆CD62P水平与缺血性脑损伤程度的关系密切.

    作者:王韵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恶性黑素瘤早期预防和发现

    恶性黑素瘤(简称恶黑)是一种起源于黑素细胞的高恶性程度的肿瘤.多发于皮肤、甲下、亦见于粘膜、眼脉络膜及软脑等部位.

    作者:刘明江;王丽丽;李战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酸菌素与复方地芬诺酯片联合治疗病毒性肠炎88例报告

    1临床资料 1998年9月~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172例,年龄2月~3岁,男108例,女64例;发热74例,无发热98例;轻度脱水104例,中度48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109/L56例,<1.0×109/L116例;粪便常规检查及培养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肠炎.随机分为乳酸菌素加复方地芬诺酯片治疗组88例,单纯乳酸菌素口服对照组84例.

    作者:刘宪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28例首发症状分析

    糖尿病是老年多发病之一,典型症状表现三多一少目前诸多糖尿病患者并非如此,尤其老年人发病隐匿,常以各种并发症就诊而将糖尿病本身症状隐蔽,故临床常被漏诊.为了提高对老年人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现将我院2年内遇到的28例病人报道如下.

    作者: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术前放化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对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手术前放化疗进行评价.方法28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行手术前放化疗.术前放疗采用6/15MV-X线常规分割照射,总剂量为40Gy/20f/28d.全身化疗共两个疗程,放疗前后进行,具体剂量为:DDP:20mg/m2,dl,静脉滴;5-FU:750mg/m2,dl~5,24h连续静脉滴注.辅助治疗完成后2~4周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前放化疗期间全组未出现因毒副反应而停止治疗者,仅1例出现造血系统Ⅲ度毒性反应.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了治疗,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经术前辅助治疗,2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病理总有效率(CR+PR)为67.8%.结论术前放疗+全身化疗安全有效,可缩小原发肿瘤,使部分肿瘤病理完全缓解,从而达到降低肿瘤病理分期,提高手术疗效的目的.

    作者:楼奕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例利多卡因静脉误推引起急性中毒的教训

    三查七对工作制度是每位护士必须遵守的操作制度,然而在工作中,由于制度执行不严,药品管理不规范,造成的差错事故屡见不鲜,轻者给病人增加痛苦,重者使病人致残或导致死亡.现就工作中见到的误把利多卡因作为50%葡萄糖静推(静脉推注)引起急性中毒2例报道如下,以引起同行们的警戒.

    作者:李玉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下肢手术168例临床观察

    腰麻-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CSEA)是一种新型麻醉方法,具有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CEA)的双重优点[1].2004年2月,我院应用CSEA行下肢手术及术后镇痛16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翁洪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苯巴比妥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短程口服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作用.方法76例FC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以治疗原发病、退热治疗,治疗组在体温≥37.5℃时加服苯巴比妥.随诊观察1~3年.结果:治疗组46例发热359人次,有8例(17.4%)复发FC12人次;对照组30例发热225人次,有12例(40%)复发FC29人次,比较两组复发率,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巴比妥短程预防FC复发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洁;刘成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局部缺血而失去感觉和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溃疡久治不愈严重者肢端坏死.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群体也在逐渐扩大,加强患者对糖尿病足的正确认识,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可有效地控制这一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显著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及截肢比例.

    作者:谢丽芹;张连瑞;姜琳昭;刘学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阿尔茨海默病及治疗药物研究应用

    目的综述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究进展.方法依据文献介绍药物筛选思路及药理作用.结果与结论:胆碱酯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为目前首选.其他类药物也有较好疗效,但均应进一步探索.

    作者:曾秘;顾克敏;蒋英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护理医疗纠纷的防范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如果不改变传统观念,由此带来的医疗纠纷也将逐渐上升.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稍有不当就会发生医疗纠纷.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发布以来,医务工作者倍感压力之大、责任之重.因此针对薄弱环节,制定措施,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行为,预防护患纠纷,势在必行.

    作者:毛玉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氯胺酮、安定、普鲁卡因、阿托品用于中小手术静脉复合全麻的临床应用

    氯胺酮、安定、普鲁卡因、阿托品、简称(KDPA)用于中小手术静脉全麻和其它手术的全麻诱导等,经临床观察,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诺氟沙星滴眼液中诺氟沙星含量

    目的建立诺氟沙星滴眼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检测波长为278nm,流动相为0.025mol/L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3.0±0.1)-乙腈(87:13),流速为1.0ml/min.结果诺氟沙星滴眼液检测浓度在1.5~3.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6%,(RSD=0.40%,n=3).结论本法可以用于诺氟沙星滴眼液的含量测定,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王中兰;陈菊;冯碧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ICU人工气道病人的呼吸道护理

    目的分析ICU人工气道病人护理的几个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783例人工气道患者的人工气道的固定、气囊的管理、呼吸机的使用和参数的调节、保持气道温、湿度、吸痰的护理、加强口鼻咽部的护理等.结果有4例痰痂形成(0.5%),意外脱管3例(0.3%),口腔溃疡8例(1%),无1例因护理操作方法不当导致病人死亡.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导管的固定、气囊的管理、气道的温湿度和吸痰、口鼻咽部的有效护理、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它们是预防和减少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明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坏死性筋膜炎治疗体会

    坏死性筋膜炎临床少见,但因其发病急、进展快、范围广及中毒症状严重,应引起重视.早诊断、早治疗、早期彻底引流是关键.延误诊断治疗致肢体功能障碍教训是深刻的.现就我院收治坏死性筋膜炎7例,结合临床如下.

    作者:罗开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是本病的复杂,病情变化快,症状严重的阶段.正确的治疗与护理对本病的预后非常重要.现将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对100例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雪;吴美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改良式滴眼法

    常规滴眼法,药液外溢造成浪费且药液流入鼻腔及咽部有口苦恶心的感觉,为此我们将滴眼法进行了改进,使药液充分发挥了作用又避免了不适感.

    作者:司存武;谢丽芹;郭艳秋;姜美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陪伴导乐分娩的临床应用观察

    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转变产时服务模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已引起国际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顺应整体护理的发展,我科自2003年4月开展了陪伴导乐分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玉平;邓富秋;李云;何燕;陈小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哈尔滨医药杂志

哈尔滨医药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局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