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董万江;曹奎;赵学乾
选择2009年7月~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需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进行逆行静脉穿刺操作,对照组进行顺行静脉穿刺操作.结果两组的穿刺成功率、渗漏情况、手部活动受累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但液体滴速没有明显差别(P>0.05).针对老年、慢性病等特殊群体的静脉输液,逆行静脉穿刺的护理操作不失为一个可靠、有效的方法,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赵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6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甚至高达1/2.与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高血压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后方面均有一定差异,且在临床危害方面比中青年相比更为显著、更为严重.为提高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诊疗能力,现结合临床与文献资料对老年性高血压作一简述.
作者:杨晓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Tie-2为内皮细胞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本文综述了Tie-2的功能、生理作用等.Tie-2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在大肠癌中也有明显高表达.Tie-2作为一种新候选的肿瘤标志,将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及预后检测,并为高表达Tie-2的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为重组可溶性Tie-2成为肿瘤基因治疗提出了先决条件.
作者:冯瑞;李云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存在消化不良症状而无法用器质性病变和生化异常解释的上消化道功能性疾病.许多研究表明:精神心理因素对FD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伴有心理因素的FD宜采用综合疗法.
作者:刘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分析造成婴幼儿腹泻的原因,采取针对病因、体液调节儿童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保护胃肠黏膜及其他治疗的同时,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治理儿童健脾和胃的生理功能,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可以起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庞善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S)患者肿瘤组织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C)的摄取,评价其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寻找更加准确的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方法.方法 选择2004年4月~2006年3月行18F-FDG单光予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检查,且于该检查后行肺叶或楔形切除术,有随诊资料及病理标本的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应用SPECT检测NSCLC患者肿瘤组织18F-FDG的摄取.结果 40例患者18F-FDG SPECT显像部位均有异常放射浓聚,肺癌组织T/N比值为4.45±1.94.肺鳞癌患者18F-FDG SPECT浓聚灶的T/N比值高于肺腺癌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低-未分化肺癌患者18F-FDG SPECT浓聚灶的T/N比值高于中-高分化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肺癌患者与Ⅲ~Ⅳ期肺癌患者18F-FDG SPECT浓聚灶的T/N比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5).T/N比值>5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33%,T/N比值<5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7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生存分析表明T/N比值>5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T/N比值<5的患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比值是与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18F-FDG摄取程度是由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并可作为一项非侵袭性的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冯庆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阐述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临床护理的应用现状,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的临床效果、推广64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有效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等方面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黄忠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将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片和蓝芩口服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皮疹消退、体温下降情况.结果统计资料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疗程时间明显缩短,有极为显著性差异(P<0.01).利巴韦林片联合蓝芩口服液联合应用可有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30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针对常见并发症进行细节护理,分析两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1)研究组的术中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其中“血压降低”(P<0.05)和“低体温”(P<0.01)少于对照组;(2)研究组的医生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细节护理可降低腰硬联合麻醉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万翠;崔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门脉高压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并可引起多种消化系疾病,如门脉高压性胆病、门脉高压性胃病、门脉高压性肠病,引起各种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腹胀、早饱、反酸、腹泻、便秘、便血等.近年来,门脉高压所引起的胆道系统疾病逐渐引起大家重视,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杨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明确玻璃酸钠联合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 膝OA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1次/周,5次为一个疗程,联合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240mg/次,3次/d,5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240mg/次,3次/d,5周为一个疗程.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僵硬度、身体功能障碍等评分改善情况,两组均能改善上述症状,治疗组在疼痛与关节活动度改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玻璃酸钠结合氨基葡萄糖胶囊在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骨关节面的修复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且疗效优于单纯口服氨基葡萄糖胶囊.
作者:周翔;胡海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选择2007年4月~2010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治的30例帕金森病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神经内科常规处理,依据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推断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院后1、6、12个月生活质量UPD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三个阶段的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除第一个月评分有所降低外(P<0.05),第6、12个月的评分与第一个月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在进行治疗及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特别是远期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萍;管映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RF椎弓钉棒系统联合TFC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内外植骨治疗腰椎体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 120例腰椎体滑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行传统经后路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联合腰椎椎体间自体髂骨植入融合术治疗;研究组患者80例采用RF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椎体间融合器内外植骨法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复查硬膜撕裂和术后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内固定松动、神经损伤发生率及腰椎体滑脱加重或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RF椎弓根钌棒系统联合TFC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内外植骨治疗腰椎体滑脱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伤椎复位后的稳定性,减少滑脱加重或复发.
作者:邱序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治疗方法及佳护理方式.介入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并注意患者心理护理与术后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本文基于超声检查技术的发展探讨了该技术在妇产科中的作用以及一些临床具体应用办法.
作者:占海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68例肝胆手术患者给予心理、呼吸道、止痛、早期进食、拔管、预防切口感染、泌尿系统等护理,并予抗生素指导、早期活动指导,观察临床疗效.68例肝胆手术患者经治疗护理后,平均住院时间22.3±0.5d,出现呼吸道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泌尿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5.88%,均经过有效处理,痊愈出院.对肝胆术后患者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术后预后效果,降低感染发生率,降低痛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徐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参仙升脉口服液和宁心宝联合氨茶碱片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在临床疗效上的差异,初步探讨参仙升脉口服液的优越性.方法 将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的窦性心动过缓40例作为治疗组,将宁心宝联合氨茶碱片治疗的心动过缓40例作为对照组,每组均观察4w,治疗前及治疗后监测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DCG).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仙升脉口服液提高心率的作用较宁心宝联合氨茶碱片的临床疗效明显,并且其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小.
作者:张红艳;娄斌;汪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对近10年新生儿脓疱病的护理研究成果,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其他水疗等,分析其原理和利弊,探讨并展望了更加经济实用的护理方法治疗新生儿脓疱病.
作者:魏琴;魏卫红;王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结直肠癌为人类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在两方国家发病率较亚、非洲高,但在我国的流行病调查研究发现,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1].肿瘤干细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力的细胞,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而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细胞转移和术后复发是威胁生命的主要原因,因此,从肿瘤干细胞的角度深入研究结直肠癌的生物学特征,可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防治指引方向.现将其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周晓刚;胡俊川;陈宁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69例四肢骨折不愈合随机分为自体骨髓移植联合中医治疗组(观察组)38例和自体骨髓移植组(对照组)31例,随访观察疗效.结果69例患者平均随访10.5个月,62例达骨性愈合,观察组骨折复位和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9.5%、82.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不愈合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跃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