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张萍;管映红

关键词:帕金森病,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摘要:选择2007年4月~2010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治的30例帕金森病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神经内科常规处理,依据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推断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院后1、6、12个月生活质量UPD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三个阶段的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除第一个月评分有所降低外(P<0.05),第6、12个月的评分与第一个月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在进行治疗及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特别是远期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 明确本院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及其对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对2011年8月~2012年4月对196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 正常足月儿组初筛通过率为90.07% (1497/1662),复筛通过率为9455%(156/165);高危儿组的初筛通过率为63.13%(125/298),复筛通过率为24.66%(18/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适天数应在新生儿出生后3d或3d以上,新生儿出生后的初几天里,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初筛通过率明显提高.本次听力筛查确诊听力障碍新生儿20例(1.02%);其中高危儿组13例(4.36%),正常足月儿听力障碍7例(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必须重视新生儿尤其是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及管理;对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加强随访、定期检查;对确诊听力障碍新生儿及早干预、听力补偿或重建,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

    作者:胡秀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52例临床分析

    对52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等.52例不良反应病例中,49例(94%)发生在首次用药的过程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主要集中在30~60岁;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茵栀黄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与患者的个体因素、药物的应用方式等密切相关,应加强其应用监测,严格应用规范,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海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自体骨髓移植联合中医治疗四肢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38例

    69例四肢骨折不愈合随机分为自体骨髓移植联合中医治疗组(观察组)38例和自体骨髓移植组(对照组)31例,随访观察疗效.结果69例患者平均随访10.5个月,62例达骨性愈合,观察组骨折复位和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9.5%、82.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不愈合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跃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去向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颅脑疾病的298例新生儿应用Philips HD15彩超经前囟、后囟和侧囟检查患儿二维切面脑组织的结构及大脑动脉的分布走行、颅底的Willis环,检测并记录大脑前动脉及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结果 298例新生儿颅脑彩色多普勒超声阳性270例,占90.6%.其中脑积水5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61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2例,脑实质内出血45例,脑膜炎24例.298例患儿后经CT或者核磁及临床治疗性诊断后确诊276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各种新生儿颅脑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均较高,可作为新生儿颅脑病变诊断的一种方法.

    作者:王小英;卿秀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新型弹力外固定夹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0例

    目的 通过与常规的石膏托固定比较,探讨、分析弹力外固定夹固定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肘内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的意义,为临床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寻找简便、安全、有效的新外固定方法.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择60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弹力外固定夹固定,对照组采用石膏托外固定方法.结果 试验组的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21.6 +8.35d,对照组为23.3±9.51d,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试验组的肘内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3.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弹力外固定夹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在减少肘内翻的发生率方面,较传统的石膏托固定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青;蒋际钊;唐上德;吕洲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门脉高压性胆道系疾病诊治进展

    门脉高压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并可引起多种消化系疾病,如门脉高压性胆病、门脉高压性胃病、门脉高压性肠病,引起各种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腹胀、早饱、反酸、腹泻、便秘、便血等.近年来,门脉高压所引起的胆道系统疾病逐渐引起大家重视,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杨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37例过期妊娠的临产护理体会

    随机抽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过期妊娠的孕产妇37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临产观察以及护理等进行分析,从而达到降低过期妊娠的发生率.结果过期妊娠对于孕产妇以及新生儿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会一定程度上导致胎儿缺氧,难产率以及剖宫产率升高.对于出现过期妊娠现象的孕产妇,应给予相应的正确的护理,从而提高分娩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章德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比较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10年9月住院的腹腔镜手术病例和传统开腹手术病例,比较其护理措施、特点、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对腹腔镜手术的了解程度明显于低于传统开腹术.术后传统开腹术的并发症要多于腹腔镜术,皮下气肿是腹腔镜术的特殊并发症.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优点突出,可减轻护理负担,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欧阳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限制使用抗菌药对门诊呼吸道感染总体疗效的影响

    选择2011年1~6月(限制使用抗菌药前)在我院门诊治疗的458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对照组)和2012年1~6月(限制使用抗菌药后)在我院门诊治疗的4967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观察组)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为20.51%,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为65.70%,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使得抗菌药物使用更为合理,且不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彭洒;顾铭;叶定村;程昌华;高抚刚;黎菲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18氟代脱氧葡萄糖摄取值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评价

    目的 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S)患者肿瘤组织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C)的摄取,评价其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寻找更加准确的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方法.方法 选择2004年4月~2006年3月行18F-FDG单光予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检查,且于该检查后行肺叶或楔形切除术,有随诊资料及病理标本的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应用SPECT检测NSCLC患者肿瘤组织18F-FDG的摄取.结果 40例患者18F-FDG SPECT显像部位均有异常放射浓聚,肺癌组织T/N比值为4.45±1.94.肺鳞癌患者18F-FDG SPECT浓聚灶的T/N比值高于肺腺癌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低-未分化肺癌患者18F-FDG SPECT浓聚灶的T/N比值高于中-高分化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肺癌患者与Ⅲ~Ⅳ期肺癌患者18F-FDG SPECT浓聚灶的T/N比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5).T/N比值>5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33%,T/N比值<5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7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生存分析表明T/N比值>5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T/N比值<5的患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比值是与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18F-FDG摄取程度是由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并可作为一项非侵袭性的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冯庆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观察及护理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治疗方法及佳护理方式.介入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并注意患者心理护理与术后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利巴韦林片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分析

    将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片和蓝芩口服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皮疹消退、体温下降情况.结果统计资料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疗程时间明显缩短,有极为显著性差异(P<0.01).利巴韦林片联合蓝芩口服液联合应用可有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

    将2010年9月~2911年11月间我院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4例,常规组患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24%,常规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2.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症状,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叶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的护理体会

    对我院2008年8月~2010年9月在有创机械通气环境下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术患者27例术前、术中、术后回顾性观察分析.除1例患者发生气胸而停止操作外,其余治疗效果良好.纤支镜吸痰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是安全有效的,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胜华;邱蓓;孙宗芬;彭云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处方的用药分析

    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1月的1695张中西药联用处方,统计、分析不合理联用的处方数目、原因等.结果所统计出的不合理联用处方45张(2.65%),中存在药理配伍禁忌问题的处方22张(48.89%),存在重复用药问题的处方16张(35.56%),存在理化配伍禁忌问题的处方17张(37.78%).我院的中西药联合用药处方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联用问题,应引起重视并针对问题制定解决对策.

    作者:盛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10月我院内分泌科确诊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男73例,女3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个体化健康教育组及常规健康教育组,常规健康教育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个体化健康教育组在传统的健康教育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研究前后监测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随访期6个月,记录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教育组比较,个体化教育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能明显降低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作者:高少琴;谢金梅;卢少英;黄健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目的 采用多元统计方法用于高血压患者,为中医证候分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现场调查收集773例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先通过聚类分析提取高血压的基本证型,再利用因子分析揭示基本证型的组合规律,后结合聚类分析归纳出高血压病常见的复合证型.结果 高血压的基本证型为:肝阳上亢证、血瘀证、气虚证、肾虚、脾虚痰阻5型.结论 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合理地结合应用,能对中医证候进行比较客观地分类.

    作者:欧阳文伟;林晓忠;任毅;欧爱华;周罗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浅谈小儿腹泻的病因与治疗

    分析造成婴幼儿腹泻的原因,采取针对病因、体液调节儿童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保护胃肠黏膜及其他治疗的同时,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治理儿童健脾和胃的生理功能,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可以起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庞善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探究中药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其对策

    从药材因素、药物使用、药物之间相互不良作用等方面对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包括规范患者用药方法、提高临床医务者的业务水平及加强中药管理等应对方法,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延生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选择2007年4月~2010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治的30例帕金森病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神经内科常规处理,依据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推断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院后1、6、12个月生活质量UPD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三个阶段的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除第一个月评分有所降低外(P<0.05),第6、12个月的评分与第一个月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在进行治疗及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特别是远期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萍;管映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