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临床效果分析

姚坤凤;廖秀媚

关键词: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摘要:目的 探讨对于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应用甲氨蝶呤局部应用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与单甲氨蝶呤局部应用效果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甲氨蝶呤局部应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出血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项目消失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成功率、出血时间、监测项目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局部应用联合口服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不良反应较少,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肺栓塞患者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住院的急性肺栓塞患者5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5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并将57例APE患者按危险度分层标准分为3组,其中低危14例,中危25例,高危18例.测定各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MCP-1,ICAM-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清细胞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从低危、中危到高危组,血清细胞因子明显呈上升趋势.结论 循环血液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可以作为肺栓塞症的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魏士卒;王丽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两种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开腹和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成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手术开腹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住院费用的差异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优于传统的手术开腹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陈彩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依那普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66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依那普利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4、8w后,两组间的SBP、DBP和PP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w后,研究组的SBP和P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DB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用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提升动脉顺应性,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廖丽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60例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分析

    神经内科住院的108例60岁以上的患有脑血管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结合相应的老年护理措施.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应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和相应的老年护理相联合的护理措施可以大幅度增加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对于护理事业的提高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作者:周仲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与预防

    通过对近年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文献的整理分析,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机制及相对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临床上能够更加安全有效的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患者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VVC)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预防及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50例VVC患者及同期100例健康体检妇女进行临床资料的对比研究.结果 VVC患者年龄为31.92+9.15岁.VVC阴道清洁度I~Ⅱ度44例(29.3%),Ⅲ~Ⅳ度106例(70.7%),其中合并细菌性阴道病(BV)23例,滴虫阴道炎(TV)8例,合并萎缩性阴道炎(AV)7例.非月经期使用护垫、阴道炎病史可增加VVC的发生危险;采用避孕套可降低VVC的发生危险.结论VVC主要发生于性活跃期的妇女,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尿痛及白带增多.外阴瘙痒是其主要症状,严重时坐卧不宁,异常痛苦.VVC阴道清洁度一般为Ⅲ~Ⅳ度,非月经期使用护垫是VVC发生的高危因素,而避孕套是其保护因素.

    作者:夏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运动想象联合肌电触发电刺激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分析联合应用运动想象与肌电触发电刺激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采用运动想象与肌电触发电刺激联合治疗,B组采用单纯运动想象疗法治疗,C组采用单纯表面肌电刺激治疗,D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比较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方法及双下肢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组内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评分、10m步行速度、胫骨前肌、腘绳肌大等长收缩iEMG肌电信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组比较,A组治疗后各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运动想象与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能够通过肢体活动正确运动感觉及肌肉的收缩感觉完善的传递给大脑,通过重组脑功能和激活闲置神经通路逐步替代受损神经功能,通过视觉听觉的双信号反馈增强训练效果,促进潜伏通路及休眠突出活化,强化运动反射弧形成更好的恢复偏瘫患者的双下肢功能.

    作者:乔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0%甘露醇注射液在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20%甘露醇注射液改善晚期癌症生存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即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观察组均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3个周期后比较三组患者止痛效果及生存质量水平.结果 (1)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1组CR+PR率为76.9%;观察2组CR+PR率为84.3%;对照组CR+PR率为36.9%.组间两两比较发现,观察1、2组均较对照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P<0.05),观察1组较观察2组疼痛程度改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1、2组治疗3个周期后生活质量水平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认知功能外均有所改善;同时,观察1组较观察2组身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甘露醇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晚期癌症生存质量水平,且观察2组治疗方法更能减轻癌症疼痛及提高生活质量,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实践依据.

    作者:林榕生;温卫东;李明华;吴楚海;钟声;肖国材;陆美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外固定架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并探讨外固定架固定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治疗方法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在2007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10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对患者进行骨外固定治疗;对照组中,对患者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率为90%,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骨骼愈合时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对骨折进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阴晓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妇产科疾病临床探析

    目的 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妇产科疾病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妇科疾病手术患者362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182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组患者180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治疗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甲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治疗时间显著优于乙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妇产科疾病的治疗,对患者的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适宜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妇产科疾病.

    作者:刘彩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205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109眼)行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和对照组(87例,96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随访6~24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和视力及角膜散光度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24(13.1±6.8)个月,观察组治愈率远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视力和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视力及散光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较传统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明显的降低了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早期肺癌诊断的探讨

    目的 探讨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早期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5年1月~2007年6月来我院查体的150例初筛为肺癌高危人群的受检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表现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每组各50人,三组均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中、高危组对检测有阳性指标者进行病理学检查,低危组及多项肿瘤标志物均阴性者或拒绝行病理检查者进行为期l~5年的跟踪随访,比较各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中、高危组共确诊47例肺癌,其中肿瘤标志物均为阳性者28例,约占59.6%,低危组及各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均为阴性者共52例,经随访后做病理确诊为肺癌2例,约占3.8%,与中、高危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汪春梅;李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社区护理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挑选我院3名高年资主管护师以及1名心血管内科医师组成一个小组,对社区中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的知识的讲解和体检,另外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在这次健康讲解之后,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防范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患者的血压和发病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社区护理能够有效的防治高血压的发生.

    作者:王洪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手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研究进展

    探讨目前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研究进展情况,通过分析研究,为寻找腹股沟疝佳的手术治疗手段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王忠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DMSO联合HES冷冻保护剂对脐血造血干细胞冷冻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冷冻保存方法,建立一个简便、快捷的方法保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方法 第一组采用5%的DMSO+HES作为冷冻保护剂,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放置于-80℃的环境中保存;第二组只采用10%的DMSO作为冷冻保护剂.对两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实验证明-80℃条件下,DMSO联合HES对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保护作用,尽管两组实验细胞存活率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间的CFU-GM回收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MSO联合HES共同使用,可以有效地低温保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的造血潜能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该保护体系适用-80℃非程控的降温方法,避免了时间损耗和节省费用.

    作者:鲁瑞周;贺雪萍;王丹丹;李茜;武文杰;韩俊领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治观察

    目的 观察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6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必可酮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和FVC 、FEV1、FEV1/FVC和PEF值.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FVC、FEV1、FEV1/FVC三项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EF值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使用表面吸入治疗的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小,可以在临床当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建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胫腓骨骨折中应用骨外固定器的护理体会

    对于胫腓骨骨折的患者利用骨外固定器进行治疗.在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在术后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并协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患者在经过医护人员为期4~10个月的精心治疗护理后,105例患者中有104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骨折愈合率达到99%.通过长期观察可以看出,利用骨外固定器进行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在术前、术后做好护理工作,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达到促进骨折愈合以及防止并发症的目的.

    作者:韩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对于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应用甲氨蝶呤局部应用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与单甲氨蝶呤局部应用效果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甲氨蝶呤局部应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出血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项目消失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成功率、出血时间、监测项目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局部应用联合口服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不良反应较少,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姚坤凤;廖秀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主要包括心脏异位、心肌肥厚、左心或右心的发育不良、单心腔、心室单入口或双入口、心室单出口或双出口瓣膜关闭不全或瓣膜闭锁、室间隔以及房间隔缺损等.而彩色多普勒是产妇在产前宫内诊断胎儿心脏血管异常不可缺少的一种无创影像学方式,其对于妊娠期间及早发现及诊断胎儿先心病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如此,正确、科学的进行产前彩色多普勒的检查,对于围产期的医学及优生优育也具有十分明显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彩色多普勒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其所具有的优势及局限性以及彩色多普勒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的,希望能够为彩色多普勒的更加普及和应用有所裨益.

    作者:黄精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依那西普(益赛普),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后对患者行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晨僵等主要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L-1、TNF、hs-CRP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甲氨蝶呤,效果满意.

    作者:郭紫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