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春才;于宏伟;范红亮;沃金善
目的 对于喉狭窄患者,正确选择佳手术治疗方案为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在喉肿瘤外科之外的临床应用寻找新的适应证。方法 应用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CHEP)技术治疗2例喉狭窄患者。结果 2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术后5~7天全部拔除气管套管,术后14~15天均拔除鼻饲管,恢复了正常的呼吸功能及吞咽功能,术后的发声情况也令人满意。结论 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在治疗声门区和跨声门区按Cotton分类3~4度的喉狭窄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伟;朱静;赵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部分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发病前可出现先兆症状,其中约半数病人在出现先兆症状时未能及时治疗,因此正确判断先兆症状,及时治疗,阻止AMI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怀疑有AMI先兆症状的冠心病病人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48~71(平均57±8.6)岁。先兆的判断:48小时内发生的剧烈而频繁的心绞痛,发作时间长,诱因不明显,含服硝酸甘油疗效差,可伴出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及低血压;既往可有或无心绞痛病史;所有病人均有心电图缺血性ST-T动态变化。血清CK-MB正常,排除AMI。1.2 研究方法 对怀疑AMI先兆的病人,入院后第0、4、8、12、16、20、24小时,采肘静脉血5ml,凝固后离心,取血清测CK-MB及cTnT,CK-MB测定结果,按常规报给临床医师;cTnT测定结果不通知临床医师,因此不影响病人的治疗。心电图每2小时做1次,结果通知临床医师。从病人入院开始,随访2周。(1)cTnT的测定:仪器为德国宝灵曼公司生产的ES300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试剂由德国宝灵曼公司提供。测定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一步夹心法。cTnT正常值 ≤ 0.2ng/ml。(2)CK-MB的测定:仪器为美国Technicon公司生产的RA-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上海长征医学有限公司提供。测定方法由Wurzburg等于1976年建立。CK-MB由CK-M和CK-B各一半组成,加入特异性抗体抑制CK-M部分,但不影响CK-B部分的活性,再用NAC激活剂测定 CK-B,求出CK-MB的酶活力单位。
作者:薛春才;于宏伟;范红亮;沃金善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纳络酮(Naloxone,NLX)是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1963年始用于临床,主要用于救治麻醉镇痛药物过量或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近年来由于对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研究不断取得进展,NLX已广泛用于临床各领域。临床研究证明,在儿科各种危重病中,OLS特别是β-内啡肽(β-EP)释放增加,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这些危重病症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临床应用NLX可降低体内β-EP水平,解除其对呼吸、心血管交感功能的抑制作用,并明显改善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昏迷等症状,在各种危重病症抢救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现将NLX在儿科危重病症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简要综述。1 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岳利平等[1]应用NLX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LX?0.4mg溶于10%葡萄糖30ml静脉滴注,qd,疗程5~7天,结果总有效率达95%,明显高于对照组(69%),两组疗效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纪树萍等[2]在与洛贝林作对照观察时,第1天应用NLX?0.4mg加入10%葡萄糖30ml中静滴,第2、3天给0.8mg加入10%葡萄糖50ml静滴,每次4小时左右滴完,连续3天治疗35例重度HIE,结果中枢性呼吸衰竭、循环不良、胃肠紊乱的有效率分别为91.4%、71.4%、88.6%,与对照组有效率(45.4%、27.3%、9.0%)相比差异显著。关于NLX的剂量,张申等[3]应用0.4mg/d静滴和每次0.01mg/kg静注,每日2~3次观察,不同剂量NLX疗效表明,大剂量疗效优于小剂量。临床研究证实,HIE的发病及病情与脑组织中的β-EP含量增高密切相关,作为阿片受体专一拮抗剂,NLX能快速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脑中的阿片受体,拮抗β-EP的作用,使相应区域代谢增强,减轻脑水肿,逆转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促进受损神经细胞功能恢复,从而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为治疗重度HIE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作者:卢成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证实,诸多的细胞因子产生紊乱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检测了发作期哮喘患儿的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 IFN-γ)和IgG4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经临床确诊[1]的哮喘发作期病例21例,选自我院儿科门诊和病房。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11岁。15例对照组病例为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男10例,女5例,年龄3~12岁,无哮喘史,无个人及家族过敏史,近期无感染史。1.2 检测方法 取不抗凝静脉血3ml,分离血清贮存于-60℃待测。血清IL-4、IFN-γ和IgG4的测定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IL-4、IFN-γ试剂盒购于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IgG4试剂盒购于英国伯明翰公司。
作者:李敏;母发光;王运芳;董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嗜人T细胞病毒Ⅰ型(HTLV-Ⅰ)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除了与白血病有关外,HTLV-Ⅰ与风湿病的关系仍是国内外颇具争议的研究热点。本文就HTLV-Ⅰ是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HTLV-Ⅰ相关性关节病等风湿病的发病有关、与风湿病的相互关系及发病机理作一综述。
作者:林星;陈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P27kipl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在恶性血液病中突变率低,但其表达水平与预后关系密切,对恶性血液病细胞具有诱导分化、抗凋亡和促凋亡作用。
作者:孙志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 例1,男,44岁。因腹痛14天、黑便8天入院。有下肢深静脉炎病史6年。在外院因腹痛2天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症状无缓解,4天后解柏油样便。腹痛位于中上腹,呈阵发性绞痛,持续15分钟左右可自行缓解,间隔1~2小时复发,进食可诱发。入院初诊:上消化道出血。使用止血剂、制酸剂、抗生素等治疗4天,腹痛加重且出现腹胀,未排气、排便,故予急诊手术。术中见腹腔有暗红色血性液1500ml,自屈氏韧带80cm处始,至距盲肠部70cm处止,肠管坏死,肠系膜血管搏动消失。切除坏死肠管及相应的肠系膜,行小肠吻合术。病理报告:小肠血栓性肠坏死。 例2,男,55岁。因反复腹痛、腹泻2月入院。在外院以慢性结肠炎治疗月余无效。入院第2天,口服甘露醇250ml后(行肠道准备)出现肠梗阻征象,故行急诊手术。术中见:腹腔有淡黄色液250ml,距回盲部10~100cm,肠管颜色发暗,并有斑点状坏死区,相应肠系膜肿胀明显。切除病变肠管100cm。术后第2天,腹腔引流管引出肠液,再行剖腹探查,见吻合口有一米粒大小的瘘口,予切除吻合口重新肠吻合。病理报告:回肠急慢性炎并脓肿形成,肠坏死,肠系膜小动、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杨桂林;杨继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避免甲状舌管囊肿与瘘术后复发,要求将囊肿与瘘、及与囊肿相连的中央段舌骨完全切除(甲状舌管囊肿与瘘的常规切除术)。但部分患者在常规切除术后仍复发,1982~1999年,我们收治甲状舌管囊肿与瘘120例,术后复发16例,其中9例是常规切除术后复发,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6例,女3例。年龄1~12岁,其中1~5岁6例,6~12岁3例。1.2 术前诊断 颏下淋巴结炎2例,皮样囊肿1例,甲状舌管囊肿3例,甲状舌管瘘3例。1.3 手术情况 9例均行甲状舌管囊肿与瘘常规切除术(误诊的3例在术中发现为甲状舌管囊肿)。切除舌骨宽度均为0.5~1.0cm。术中明显看见舌骨上瘘管予以切除4例,瘘管不明显未进一步切除肉柱5例。1.4 术后复发时间 术后5天~8月,平均2.5月。1.5 再次手术情况 9例均于首次术后半年至1年再次手术,术中发现渗出液来源于舌骨下方者2例,舌骨上方者7例。扩大切除瘘管周围组织约0.8~1.0cm。对舌骨仅切除0.8cm以下者5例,再切除两侧舌骨各0.3~0.5cm。
作者:赵一鸣;陈肖鸣;李仲荣;刘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CA125监测进展期卵巢癌疗效及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S300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检测54例Ⅲ、Ⅳ期原发卵巢癌患者、42例综合治疗后随访卵巢癌患者、24例治疗后复发或远处转移患者、15例卵巢良性肿瘤和65例健康女性血清CA125水平。结果 (1)54例进展期原发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以35U/ml为限定值,卵巢上皮癌100%阳性,非上皮癌中2例内胚窦瘤为阴性,其余均阳性。良性肿瘤13.3%假阳性。Ⅲ、Ⅳ期间无显著差异。(2)原发卵巢癌患者经综合治疗后,CA125明显下降,病情转归与CA125下降的幅度相关,但与治疗前水平无关。(3)42例随访未出现复发者,102次检测CA125平均值为27.85±12.66U/ml,连续2次CA125升高者2例,治疗后复发或远处转移者24例,CA125平均值为339.55±246.6U/ml,其中95.8%(23/24)高于限定值。CA125判断复发的准确率为95.4%(63/66)。结论 CA125的连续监测可作为进展期卵巢癌疗效评价、复发转移及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作者:宋现让;王少平;刘美芹;王爱兰;朱传金;丁艳涛;董秀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4年1月~2000年1月,笔者在“C”型臂X线监视下,闭合穿矩形钉治疗肱骨骨折170例,经随访16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0例,女40例;年龄15~87(平均41.5)岁;骨折部位:中上段15例,中段50例,中下段105例;骨折类型:稳定型骨折(横断、裂纹)60例,非稳定性骨折(粉碎、斜面、螺旋)110例。闭合性骨折120例,开放性骨折50例(Gustilo分型:Ⅰ型39例,Ⅱ型11例)。其中病理性(骨囊肿)骨折1例,复合伤(烧伤和烫伤)2例,多发骨折20例(包括浮肘骨折1例、双肱骨同时骨折1例、多发损伤合并创伤性休克9例);手术操作时间:10~30(平均20)分钟;住院时间:1~7(平均3)天(复合伤、多发骨折和多发损伤合并创伤性休克除外);拔钉时间:5~12(平均6)月;随访时间:5~36(平均18)月;单矩形钉固定163例,双矩形钉固定7例。
作者:孙旭海;范锡海;周光林;顾业强;许硕贵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14岁。因腰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月余,加重3周入院。自述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有时伴上腹痛。3周前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同时感大、小便无力,症状渐加重。查体:T?38.2℃,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胸骨明显压痛,肝脾不肿大,双肾区无叩击痛,脊柱无畸形,无压痛。双下肢肌力Ⅰ级,剑突下10cm以下平面浅感觉减退,以右侧明显。双下肢无明显肌萎缩,肌张力稍高,双侧膝、跟腱反射亢进,踝阵挛(+), Babinskin征(+)。胸椎X线片无异常。MRI示:T7~9平面椎管内脊髓右后方可见一长条扁平异常信号,0.8cm×1.7cm×3.5cm大小,边界不清, 相应平面脊髓受压向左前方移位,提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病变,脊膜瘤的可能性大。入院后连续3次血常规检查,RBC?2.93~3.45/L,WBC?3.1~4.1/L,N?0.387~0.615,L?0.341~0.541,Hb?87~95g/L。血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蛋白280mg% ,糖和氯化物正常,细胞数15个、未做形态学观察。 骨髓像:早幼粒53%,红细胞系仅占1%。组化染色:POX强阳性,ALP阳性率30%。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不全瘫。予维甲酸50mg,tid,诱导分化4周,MTX?10mg鞘内注射2次,HA方案化疗1周,并辅以地塞米松及脱水、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1月后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Ⅱ级,复查MRI,胸椎管内占位明显缩小,脊髓、硬膜囊无受压。再予维甲酸40mg,qd,诱导1周,HA、HD方案间断化疗3疗程,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MRI示:胸椎管内占位消失。
作者:邵国峰;夏红英;易志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70岁。因午后发热、排柏油样便20天,于2000年5月3日收住院。否认结核及消化道溃疡病史。体检:T38.2℃,P90次/分,贫血外观,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部平软,肝脾未及,腹部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WBC6.2×109/L,N79.1%,L11.5%,M9.4%,Hb5.8g,血小板15万。胸片示:心肺无特异性病变。B超检查:肝、脾、胰、双肾无异常。胃镜检查:食管、贲门(-),胃窦部蠕动正常,粘膜水肿、稍苍白,大弯侧见一约0.6cm×0.7cm×0.4cm息肉样隆起,亚蒂型,顶部粘膜局部凹陷无苔,质软,幽门皱襞水肿,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小弯侧见一约1.5cm×2cm凹陷溃疡面,基底附厚苔,周边粘膜充血水肿,局部隆起,质脆易出血。活检病理:粘膜层淋巴细胞弥漫性增生,腺体破坏,并有肿瘤性淋巴细胞浸润上皮腺体,形成淋巴上皮病变。病理诊断:胃窦、十二指肠球部粘膜相关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T细胞性。
作者:邱清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1 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IL-2水平,并与27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未经过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而且B组患者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1),Ⅲ~Ⅳ期患者血清IL-2水平较Ⅰ~Ⅱ期患者也有降低趋势(P=0.07)。结论 提示血清IL-2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判断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作者:李中东;张弛;晏家益;吴群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阻塞性黄疸在临床上较常见,诊断除依靠特征性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外,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10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阻塞性黄疸影像学检查结果,探讨4种检查手段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以便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9例阻塞性黄疸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男69例,女40例,平均年龄52岁。恶性组49例,男37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岁;良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1岁。1.2 检测方法 (1)超声诊断:选用AIOKA 62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常规检查后,沿胆总管走行多切面扫查,变换体位,了解胆总管全程至末端。(2)CT:采用日立W-950SR型全身机行平扫、螺旋扫描。(3)磁共振:用0.5T超导型FL EXART扫描机进行检查,MRCP采用FASE、重T2 WI加权、三维(3D)数据采集成像技术。(4)内镜:采用Olympus?T30型十二指肠镜,导管采用01ympus PR-4Q标准型造影导管。1.3 诊断结果 胆总管结石53例,胆总管炎性狭窄5例,胆总管下段息肉1例,先天性胆管扩张1例,胆管癌29例,胰头癌19例,壶腹癌1例。
作者:关秀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杨林松;郑兴;秦永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例1, 女,56岁。因周身疼痛、乏力2月余1999年9月6日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音有力,心律齐,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肝脾无肿大,双侧下胸部肋骨压痛,双侧髂骨挤压痛。实验室检查:Hb 78g/L,WBC2.8×109/L,PLT86×109/L,ESR56mm/h。尿蛋白(±),尿本-周氏蛋白(-);尿微量蛋白:IgG15.2mg/L,TRU(转铁蛋白)8.6mg/L,MA(白蛋白)56.3mg/L,AIM(α1-微球蛋白)231mg/L(参考值IgG<175mg/L,TRU<2mg/L,MA<19mg/L,AIM<125mg/L)。血β2-MG(β2-微球蛋白)>10mg/L,BUN5.4mmol/L,Cr42μmol/L,UA401μmol/L;A?34.6g/L,G?21.6g/L,ALP(硷性磷酸酶)220IU/L(参考值39~117IU/L);蛋白电泳:A0.662,α1?0.053,α20.071,β0.094,γ0.120,未见M带。血免疫球蛋白定量:IgG10.1g/L,IgA1.14g/L,IgM0.26g/L(参考值IgG6.94~16.2g/L,IgA0.68~3.78g/L,IgM0.06~2.63g/L);血轻链κ(KAP)887mg/L,轻链λ(LAM)316mg/L,κ/λ=2.81/1(参考值:KAP574~1280mg/L,LAM?269~638mg/L,κ/λ=2/1)。尿KAP684mg/L,LAM?30mg/L(参考值:KAP0~18.5mg/L,LAM?0~50mg/L)。X线片示:头颅骨普遍性骨质疏松征象,其密度不均,内见多个密度降低区,其边缘清楚,但不甚规则,大小不等呈穿凿样,骨盆骨也有类似改变。B超示脾大47mm×138mm,双肾弥漫性病变,血流阻力增加。骨髓涂片示原幼浆细胞占15%。自动出院,2月后死亡。
作者:王毅力;藤海风;邓秀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收集脑出血病例66例,脑梗塞病例66例,及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对其血脂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出血病人TC、HDL-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0.01),而TG、LDL-C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塞病人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脑出血病人(P<0.01),HDL-C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与脑出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出血与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脑出血与血脂其他成份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关系。
作者:罗曼;彭玉梅;周解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患儿,男,7个月。因发作性抽搐10余次,于2000年4月9日入院。患儿于20天前无明显诱因抽搐1次,表现为意识丧失,面色发绀,无双目上视及四肢抽动,无大小便失禁,持续约10余分钟自行缓解,缓解后曾给予VitB1、VitB12等药物治疗。每次发作缓解后一般情况如常。近2天来患儿又出现抽搐。表现形式基本同前,但发作时间较短,持续约30秒钟缓解,共发作10余次,以抽搐原因待查收入院。以往无外伤史。体检:T36.3℃,P122次/分,R28次/分。神志清,精神不振,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前囟约0.5cm×0.5cm,平坦,不紧张。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咽部无充血。心肺及腹部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5.7×109/L,N0.52,L0.47,Hb121g/L,PLT275×109/L,血钙2.38mmol/L,血镁0.85mmol/L,血磷1.81mmol/L。血生化及血糖均正常。
作者:牟爱华;郑庭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6岁。因发热、头痛、呕吐、躁动1天入院。3年前有头外伤史,此后间断自鼻腔流出水样液体,未引起注意,未行任何治疗。查体:T?38.9℃,BP?125/90mmHg,意识朦胧,躁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强阳性,克氏征阳性,余无异常。腰穿颅压265.5mmHg,脑脊液外观呈白色浑浊,化验:潘氏反应阳性,细胞数2400×106/L,多核占91%,单核占9%,糖0.8mmol/L,氯103mmol/L,蛋白3.2g/L。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侯氏沉淀法):细胞数极度增多,呈嗜中性粒细胞反应,有少量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细胞内外均发现有肺炎双球菌。脑脊液涂片发现肺炎双球菌。血白细胞26×109/L。鼻腔漏出液糖定量为0.3mmol/L,蛋白2.8g/L,为脑脊液。头CT、胸片、副鼻窦片、颅底平片均正常。诊断:脑脊液鼻漏继发化脓性脑膜炎。经大剂量青霉素及激素治疗半月后,复查脑脊液正常后,转脑外科行漏口修补术。
作者:宋来军;宫旭海;何小花;刘江华;夏圣梅;牟晓秋;高明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痰浊形成的病理基础及其与辩证施治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38例具有痰浊症的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 痰浊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沉降率明显高于非痰浊组(P<0.01),血液动力学指标显示痰浊组患者交感神经功能明显亢进。结论 痰浊型冠心病患者有高脂血症、血粘度增高和交感神经功能明显亢进为主的标实特征。
作者:张太阳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