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道蛔虫症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

朱继锋

关键词:胆道蛔虫症, 心肌梗死, 胆心综合征, 误诊
摘要:1 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因持续性胸痛7小时于2001年3月14日凌晨4:50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无明显诱因,于睡眠中发作,胸骨后剧烈胸痛,大汗淋漓,向双侧肩背部放散,伴轻度胸闷憋气,尚可平卧,无咳嗽,无粉红色泡沫痰.自服速效救心丸10粒及硝酸甘油2粒,胸痛不缓解.既往身体健康,查体:BP*!140/90mmHg,心肺无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血常规正常,心电图STv1~4水平抬高0.1~0.15mV,余无明显异常;心肌酶谱正常,TNI(-),考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肺动脉梗塞及主动脉瘤不除外.入院后急予杜冷丁100mg肌注,同时予硝酸甘油15mg/min泵入扩冠治疗.经上述处理后,胸痛仍不缓解,再予急查胸片及心脏彩超亦未见明显异常.行腹部B超检查,发现胆囊壁增厚,胆囊内条索状影,胆总管轻度扩张,考虑胆道蛔虫症,即予阿托品1mg肌肉注射,约10分钟后胸痛明显缓解,复查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此后连续2日口服驱虫药物,痊愈离院,随诊无异常.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急症,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早期正确处理非常必要,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雷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37例报告

    总结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1050~1485g)37例的治疗.

    作者:闫临漪;孙向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腹腔中巨大的苗勒管源性囊肿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18岁,于2000年6月入院,入院前1月来感右腹饱胀不适.3天前入学体检发现右腹肿块,无压痛,可推动,囊性感较明显,B超示:右侧腹部可探有一巨大囊性物,上达右肾、肝区,下达盆腔,已越过腹腔中线.CT扫描报告基本同B超,显示来源不清.诊断:腹腔内巨大囊肿.术中见:右侧腹部上达肝下缘,下达盆腔一巨大囊性物,蒂部位于右肾旁,边界清,质中,包膜完整,与周边少许粘连,内液体淡黄,未见肿大淋巴结,行钝性与锐性交替游离到右肾下方,结扎切断,完整游离切除肿块,测重量为7.48千克,体积约48cm×10cm×15cm.病理诊断:腹腔中苗勒管源性囊肿.

    作者:洪传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颅咽管瘤手术治疗的进展

    颅咽管瘤是多发生在鞍区或第三脑室的良性肿瘤.其治疗方案长期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激光外科技术、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咽管瘤全切除显微技术成为防止肿瘤复发、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本文就颅咽管瘤的显微解剖学、手术入路、入路选择技巧、手术并发症及处理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邓波;吕胜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以阴茎勃起为表现的儿童癫痫1例

    1 病例报告患儿,男,12岁,因反复阴茎勃起伴出汗,面色苍白半年就诊.患者于半年前出现阵发性阴茎勃起,每次持续时间约10秒,后自行缓解.发作时伴有情绪紧张、出汗、面色苍白,发作后无嗜睡,发作时间无规律,一日内数次,或2~4天1次.家人认为性早熟未给予重视,近几天发作频率增多.过去无脑炎、头颅损伤史,家族无癫痫史.体检:神志清楚,生长发育正常,心、肺、腹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正常.血常规、生化检查正常.EEG检查发现各导以4~5Hz*!θ波的电活动为主,过度换气出现3~4Hz棘漫波综合,扩散全脑.治疗:给苯巴比妥片剂口服,开始每天15mg,逐渐增量至每次30mg,bid,持续治疗至6个月,症状未再发作.继续服药1年半,脑电图检查未见发作波,然后逐渐减量用药6个月后停药.

    作者:韦素梅;韦益;韦立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右侧卵巢妊娠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3岁,因停经56天,阴道不规则出血15天,腹痛1天,于2000年3月9日入院.末次月经2000年1月13日,入院前15天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少,院外安胎治疗,入院前1天出现持续性腹痛,逐渐加剧而就诊我院.门诊彩超见右附件包块3.1cm×2.3cm大小,内有胎心搏动,腹腔内无液性暗区,提示异位妊娠,遂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好,T、P、R、BP正常,神清,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腹肌紧张,右下腹有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妇科情况:外阴阴道少量血迹;宫颈光滑、宫口闭合、紫染,无抬举痛;宫体后倾,正常大小,有轻压痛;左附件区无明显异常;右附件区增厚、压痛,包块不清.尿HCG阳性.入院诊断:右侧异位妊娠.当天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侧卵巢上极增大隆起3cm×3cm×2cm,绛紫色,无破裂;右侧输卵管无膨大,伞端粘连带包裹;左侧附件粘连带形成,无包块;子宫体后倾,大小正常,质软.行右侧卵巢病灶楔形切除及盆腔粘连带松解术.术后病理报告:右侧卵巢妊娠.

    作者:连成瑛;曾华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门脉高压症患者胃镜检查的意义

    目的研究门脉高压症患者胃镜检查的意义.方法使用电子胃镜观察241例肝硬化病人.结果发现曲张静脉的部位、类型、程度、合并胃粘膜病变、消化性溃疡及手术前后的改变.结论胃镜检查对门脉高压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学军;许光远;刘洪亚;杨胜奎;陈洪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活体供肾移植1例

    1 临床资料供者为母亲,女,38岁,志愿捐献.术前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胸X光片,肝、肾B型超声波检查,甲、乙、丙、戊肝全套检查;双肾动脉造影;双肾血管无畸形,形态正常.IVP:双肾输尿管、膀胱显影正常.受者为儿子,男,19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于2000年2月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行血液透析治疗,起始每周3次,后改为每周2次至术前.术前配型情况:供受者均为B型血,受体PRA阴性,DTT-PRA阴性,淋巴毒试验5%(0.05).HLA配型见表1.

    作者:孟栋良;李新长;黎源;曾涛;温辉;何洁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彩超在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的应用

    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205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在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前、后的二尖瓣口面积等各项指标及血流变化情况,并进行术后远期随访.结果证明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对二尖瓣狭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其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作者:黄岩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医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40例

    中药外敷神厥穴并足三里穴注射丹参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40例,与抗生素对照疗效确切.

    作者:龚江茂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消化性溃疡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Hp的根除治疗成为近年来消化性溃疡重要的进展.本文对溃疡病患者Hp的感染情况,Hp相关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国内外对Hp根除治疗的共识及具体方案,Hp根除后溃疡病的自然病程及抗溃疡维持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目前有关消化性溃疡Hp根除治疗的新观点.

    作者:王崇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医扶正固本法防治儿童哮喘的研究

    目的用扶正固本法防治儿童哮喘病.方法用安喘舒片治疗儿童哮喘200例,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药效试验表明安喘舒片各组用药后引喘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结论本研究对防治哮喘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丽玲;梁卫;方泰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视网膜下出血误诊为脉络膜占位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1岁.右眼视力下降4月入院,全身检查无异常.视力:左眼1.0,右眼0.01,玻璃体混浊,视乳头境界清楚,色尚正常,后极部颞侧及下方视网膜青灰色隆起约8视盘径(PD).眼压1.94kPa.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动脉期即可见上述部位大范围低荧光,视网膜血管纡行于低荧区,造影过程低荧区大小范围不变,境界清楚.意见:视网膜下出血.B超探查见右眼后极部12mm×4mm实质性团块,向玻璃体突出,后方见挖空征象.意见:右眼后极部占位病变(脉络膜黑色素瘤可能性大).磁共振成像检查:右眼球壁增厚,右眼球近光斑处见一块状边光清晰之短T1、短T2信号影.诊断:右眼脉络膜占位,考虑脉络膜黑色素瘤,不排除血管瘤.患者要求行右眼球摘除术.病检:眼球大小正常,角膜晶体尚完整,镜检网膜下出血未见肿瘤细胞.

    作者:王沛;李定章;高基贤;马丽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食道心房调搏及阿托品试验诱发恶性心律失常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4岁,因突发昏厥10分钟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突发意识障碍10分钟,伴颜面、口唇紫绀,全身大汗,但无抽搐.清醒后感体力下降,不能从事军事训练.否认近期上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病史、家族史.入院查体:BP*!97.5/67.5mmHg,HR*!44次/分.余无阳性体征.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HR*!42次/分:电轴轻度右偏(+114°),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BV)0.28~0.30秒,QT*!0.33秒.心脏彩超:未见结构异常,心功能正常.胸片:心影无扩大,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清钾、钠、氯、钙、免疫球蛋白,补体系列均在正常范围,血沉20mm/h,心肌酶谱;CK*!723U/L,LDH*!345U/L,GOT*!83U/L,HBDH*!141U/L.入院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窦性心动过缓,Ⅰ°AVB.入院次日行食道心房调搏及阿托品试验.插入食道电极深36cm,起搏电压22伏.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HR*!37~44次/分,测得SACT*!220ms,SNRT*!2240ms,C-SNRT*!740ms,文氏点75次/分,S1S1增频刺激90次/分,诱发心房纤颤,平均室率54次/分,可见多个长间歇,长可达2.14秒,3小时后自行恢复窦性心律,HR*!40次/分,给予阿托品2.0mg静注后18秒出现宽大畸形,形态不同的QRS波群,室率从80次/分渐增至140次/分,转为束支阻滞的单形室速,室率达200次/分,继而室扑、室颤.患者发作抽搐,意识丧失.经250WS非同步电复律后转复窦性心律,经利多卡因、钾、镁溶液等治疗后病情稳定.入院后20天查动态心电图:心率40~133(平均74)次/分,Ⅰ°AVB及Ⅱ°1型AVB.入院后1月心腔内电生理检查:AH*!165ms,HV*!65ms,考虑阻滞部位位于希氏束以上,未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治疗2月出院,随访半年心电图稳定,无昏厥再发作.

    作者:丁仲如;徐劲松;涂晓文;吴照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7例肺内小结核瘤误诊为肺癌

    1 临床资料收集近几年来我院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肺内小结核瘤共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9~55(平均37)岁,有慢性咳嗽、低热、盗汗、乏力等体征5例,其中2例仅伴有咯血,无其他结核症状.均作X线、CT及病理检查并作诊断对比.X线片、肺CT像显示小结节灶分叶浅4例,分叶较明显3例,病灶边缘光滑3例,不光滑或边缘有毛刺4例,结节有胸膜凹陷1例,所属支气管扩张1例,7例小结节中均未见钙化和空洞(其中1例在上级医院经高分辨率CT见少许钙化).病灶周围均未见卫星灶,故均被误诊为肺癌.

    作者:吕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423例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分析

    本文分析了4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救治中的临床表现、初步诊断及处理,探讨了急救反应时间和救治体会及其意义.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是关系到患者能否存活的重要步骤.

    作者:赵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胆道蛔虫症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因持续性胸痛7小时于2001年3月14日凌晨4:50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无明显诱因,于睡眠中发作,胸骨后剧烈胸痛,大汗淋漓,向双侧肩背部放散,伴轻度胸闷憋气,尚可平卧,无咳嗽,无粉红色泡沫痰.自服速效救心丸10粒及硝酸甘油2粒,胸痛不缓解.既往身体健康,查体:BP*!140/90mmHg,心肺无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血常规正常,心电图STv1~4水平抬高0.1~0.15mV,余无明显异常;心肌酶谱正常,TNI(-),考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肺动脉梗塞及主动脉瘤不除外.入院后急予杜冷丁100mg肌注,同时予硝酸甘油15mg/min泵入扩冠治疗.经上述处理后,胸痛仍不缓解,再予急查胸片及心脏彩超亦未见明显异常.行腹部B超检查,发现胆囊壁增厚,胆囊内条索状影,胆总管轻度扩张,考虑胆道蛔虫症,即予阿托品1mg肌肉注射,约10分钟后胸痛明显缓解,复查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此后连续2日口服驱虫药物,痊愈离院,随诊无异常.

    作者:朱继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二次谐波经静脉左心造影剂的研究

    近几年二次谐波成像技术的应用,使超声心动图造影检查取得了新的突破,而经静脉注射造影剂产生左室和心肌显像的研究产生飞跃.经静脉左心造影剂的开发和应用,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种无创、快速、准确的检测左心室结构、功能和心肌血流灌注的方法.本文从二次谐波经静脉左心造影剂的特性对左心和心肌显像的影响;造影剂的剂量对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成像方式对造影剂的影响;以及造影剂的临床应用等方面概述了近几年经静脉左心造影剂研究的进展,并列举出一些常用的二次谐波造影剂供研究者参考.

    作者:朱红军;汪太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Epstein-Barr病毒与胃癌

    Epstein-Barr病毒(EBV)与胃癌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在胃癌中EBV不仅表现为潜伏性感染,而且可能有裂解增殖变化.本文就EBV在胃癌组织中检测,有关胃癌特征,及胃癌癌变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邱清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大剂量纳络酮治疗慢性Ⅱ型呼吸衰竭疗效

    比较大剂量纳络酮和小剂量纳络酮及尼可刹米、洛贝林治疗慢性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66例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结果大剂量纳络酮治疗慢性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疗效明显优于小剂量纳络酮和尼可刹米、洛贝林.

    作者:王静恩;蔡振荣;尹伟;李志勇;蔡金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