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张楠;蔡妙龄;龚五星
目的 观察及研究膀胱癌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细胞因子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且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48例膀胱癌患者为A组,选取同时期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48例膀胱癌术后患者为B组,同时期的48例健康人员为C组,然后将三组的血清细胞因子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并比较A组中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上述血清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A组的血清IL-2水平均低于B组及C组,B组低于C组,其他血清细胞因子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高于B组及C组,B组高于C组,且A组中重度感染患者高于轻度及中度感染患者,中度感染患者则高于轻度感染患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膀胱癌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细胞因子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均呈现高表达状态,且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表达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李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检测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淋巴管密度(LVD)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VEGF、LVD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为55.26%(21/38),淋巴结未转移组VEGF阳性率为13.64%(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LVD均值达(0.83 ±0.14),较淋巴结未转移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VEGF阳性表达的患者,其LVD较VEGF阴性表达者升高(P<0.05);VEGF与LVD呈正相关(P<0.05).结论 出现淋巴结转移的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VEGF表达阳性率升高,LVD值明显升高,VEGF的表达与LVD呈正相关.
作者:乐静;赵涛;刘爱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二维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鉴定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患者98例.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二维超声检测腋窝淋巴结的情况.观察淋巴结的转移率、形态和硬度.结果 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二维超声技术观察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形态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的硬度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二维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确实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琼;王兴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洛铂顺铂联合药物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对比.方法 随机选取肺癌患者120例,分成6组:A1组患者20例,洛铂联合多西他赛方案化疗;A2组患者20例,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方案化疗;B1组患者20例,洛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化疗;B2组患者20例,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化疗;C1组患者20例,洛铂联合依托泊苷方案化疗;C2组患者20例,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化疗,至少完成2个周期以上的治疗.化疗过程中,进行抗过敏预防和保肝护胃处理,记录化疗前、中、后骨髓抑制情况.结果 A1组、B1组、C1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35.0%、30.0%、50.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2.0%、75.0%、85.0%;A2组、B2组、C2组有效率分别为40.0%、45.0%、60.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5.0%、80.0%、90.0%.A1、B1、C1组的近期疗效与A2、B2、C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1组、B1组、C1组中重度白细胞、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比A2、B2、C2组高,但胃肠消化系统反应发生率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洛铂和顺铂联合药物治疗肺癌时,近期临床效果相似;但是洛铂对患者造成的毒副作用要比顺铂小.
作者:刘艳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60例,采用卡方检验对相关因素进行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单因素分析,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关的的影响因素有:血小板、白蛋白、Child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根治性(P<0.05);无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白细胞、血红蛋白、肿瘤部位、肿瘤大小(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关的6项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Child分级、术中出血量是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血小板、手术时间、手术根治性为非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小板含量、血清白蛋白含量、Child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根治性是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其中,血清白蛋白含量、Child分级、术中出血量是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积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应用同步放化疗联合胎盘多肽对机体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胎盘多肽联合同步放化疗处理,对照组单独行同步放化疗处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近期(CR+PR)疗效为80.00%(44/55),对照组为81.82%(45/55);观察组的稳定率(CR+PR+SD)为92.73%,对照组为94.55%(52/55),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髓抑制以及胃肠道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多肽联合同步放化疗应用于全身治疗宫颈癌,能够显著减少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反应,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张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晚期肺鳞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釆用恩度持续静脉泵入联合吉西他滨与顺铂给药,而观察组患者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给药;3周为1个疗程,每2个疗程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治疗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3%vs 33.33%,83.33% vs 73.33%,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其中包括恶心呕吐、血液系统毒性和心脏毒性,经统计分析,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的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 恩度持续静脉泵入联合吉西他滨与顺铂治疗晚期肺鳞癌时,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文灿;鲍瑜;钱江;朱立建;操思源;陶正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中PI3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脑胶质瘤患者84例,依据病理分级将这些患者分为低恶性组(Ⅰ~Ⅱ级,n=42)和高恶性组(Ⅲ~Ⅳ级,n=42).将这些患者作为脑胶质瘤组,另选取同期采集的20例正常脑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对胶质瘤不同病理分级与正常脑组织中PI3K、AKT、PTEN蛋白表达、人脑胶质瘤中PI3K、AKT、PTEN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胶质瘤组PI3K、AKT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TEN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胶质瘤组中高恶性组PI3K、AKT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低恶性组(P<0.05),PTEN阳性率显著低于低恶性组(P<0.05);高恶性组、低恶性组PI3K、AKT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TEN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84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66例PI3K、AKT蛋白共同阳性表达,2例共同阴性表达.人脑胶质瘤中PI3K、AKT与PTEN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PI3K与AKT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人脑胶质瘤中PI3K/AKT通路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提升,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作者:李连进;佟建洲;孙文栋;张向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析肿瘤终末期姑息化疗的临床效果,并与非化疗治疗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116例终末期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将其分为化疗组(n=58)和非化疗组(n=58).化疗组患者给予姑息化疗进行治疗,非化疗组患者则给予保守治疗,对比分析患者的肿瘤变化、情绪反应及其末期生活质量.结果 经治疗后,非化疗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化疗组(P<0.05);化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非化疗组(P<0.05).与非化疗组相比,化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有明显优势,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高于非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终末期患者选择化疗,可提升其晚期生存质量,但治疗费用昂贵,会增加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采用非化疗的保守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因此,在治疗方案选择上,仍需要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个人意愿.
作者:谢云;张楠;蔡妙龄;龚五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IFITM1/2/3和胃癌发生、癌细胞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基因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先把基因表达进行归一化,然后对实时荧光定量技术的检测条件进行调整,建立一个体系方法对内参基因、目的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准确的测定,分析人体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不同干扰素诱导蛋白基因的检测结果,IFITM1、IFITM2、IFITM3相关性,探讨IFITM1/2/3和胃癌发生、癌细胞转移的关系.结果 (1)人体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经过干扰素的诱导后,IFITM1、IFITM2、IFITM3的基因拷贝数都明显增加,可见干扰素诱导促使3种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的基因水平都得到明显的升高.由此可见,IFITM1、IFITM2、IFITM3对于胃癌肿瘤细胞转移具有抑制的作用.(2)IFITM1和IFITM2呈显著正相关(γ=0.40;P=0.003),IFITM1和IFITM3呈显著正相关(γ=0.45;P=0.001), IFITM2和IFITM3呈显著正相关(γ=0.38;P=0.004).结论 IFITM1/2/3基因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中高表达,降低IFITM的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作者:李峥;魏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中细胞因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并评价循环EGF的表达水平与病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结肠癌根治术的83例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83例患者中,EGF、IL-6和CRP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189.4 pg/mL、9.09 pg/mL和1.4 mg/mL.与无病生存率显著相关的因素是术前IL-6水平(P<0.05),而CRP和EGF水平与无病生存率并无显著关系(P>0.05).血清中EGF的表达水平与肿瘤EGFR阳性以及血清IL-6水平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检测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IL-6水平对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刘博;张欣;翟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心电图QT间期及P波电轴等指标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00例,比较术前术后患者心电图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将200例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心电图检测指标进行自身对比,心电轴钟向转位变化、RV5 +SV1的电压(P=0.201)、SV1的电压(P=0.921)、RV5的电压(P=0.031)、P电轴(P=0.031)、T电轴(P=0.901)、QT间期(P=0.040)、PR间期(P=0.902)、QRS时限(P=0.79)和QRS电轴(P=0.81).经统计分析患者在手术前后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是:V5导联的R波电压、QT间期和P波电轴,其他指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心电图QT的间期、P波电轴和V5导联的R波较手术前有明显差异.
作者:刘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姑息性化疗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及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姑息性化疗组(n=40)和支持性治疗组(n=40).支持性治疗组患者接受单纯对症支持治疗,姑息性化疗组患者接受对症支持治疗联合姑息性化疗.对2组患者的1年生存情况及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姑息性化疗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77.5%(31/40),显著高于支持性治疗组的42.5%(17/40)(P<0.05).姑息性化疗组患者PF、RF、EF、CF、SF、GOL评分均显著高于支持性治疗组(P<0.05),FA、NV、PA、DY、SL、AL、CO、DI、FD评分均显著低于支持性治疗组(P<0.05).结论 姑息性化疗能够有效改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作者:王丽萍;王剑英;聂芳;李文燕;韩爱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2014年至2017年翔安区及周边县区粪常规OB结合肠镜筛查结直肠癌的检出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间从翔安区及周边县区的社区居民随机性筛查18000例接受粪常规OB体检者纳入本研究,对粪常规OB体检阳性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分析受检者肠癌、腺瘤、非腺瘤性息肉检出率,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检出情况,不同年龄段结直肠癌检出情况.结果 (1)18000例体检者中肠癌49例(1.51%),腺瘤499例(17.87%),非腺瘤性息肉131例(4.69%),息肉630例(22.56%).(2)和女性患者对比,男性患者在年龄段51~60、61~70、71~74岁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其他年龄段的不同性别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3)和女性患者对比,男性患者在年龄段51~60、61~70岁的结直肠癌检出率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其他年龄段的不同性别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和年龄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存在性别差异.超过40岁伴随肠道症状患者建议进行粪潜血(FOBT)初步筛查,阳性患者建议进行肠镜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傅鉴乾;黄如意;齐艳姝;安汉祥;张映红;吕晓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结肠癌患者200例,均经过病理组织学的检查并确诊.使用随机对照性研究,把所有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108例).治疗组采用西妥昔单抗结合Folffox4的化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只用Folffox4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4.3%(50/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0%(40/108).2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含肝肾功能的损坏、骨髓的抑制、呕吐、腹泻、过敏、神经毒性和过敏等,但多数都是轻微型,不影响继续治疗.治疗组皮疹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但经皮疹治疗后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MCRC,疗效显著,值得在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中VEGF和MVD的相关性及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不接受任何治疗,米非司酮组患者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然后对2组患者的VEGF、MVD、肿瘤大小及VEGF和MVD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米非司酮组患者的VEGF、MV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大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VEGF染色程度-、+比例5.0%(2/40)、50.0%(20/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20.0%(8/40)(P<0.05),++、+++比例35.0%(14/40)、10.0%(4/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0.0%(20/40)、30.0%(12/40)(P<0.05).2组患者的VEGF和MVD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子宫肌瘤中VEGF和MVD呈正相关.米非司酮通过对VEGF进行抑制达到有效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喻灿阳;张华;黄建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对直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与疾病复发转移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54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组)27例和观察组(术前新辅助化疗组)27例,然后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肿瘤标志物与疾病复发转移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与疾病复发转移相关指标比较,P均>0.05,而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的肿瘤标志物与疾病复发转移相关指标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明显降低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与疾病复发转移指标的表达,因此认为新辅助化疗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申妮;张永利;王志尚;薛顺和;乔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寻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淋巴转移规律与放射治疗临床靶区域勾画设计相关性.方法 将纵膈区域按主要解剖转移途径分区,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在纵膈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分布特点,进一步精确食管鳞状细胞癌在纵膈淋巴结靶区勾画范围.结果 在纳入研究病例中,有纵膈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上下区纵膈淋巴结占31%.多数与其他区(如Ⅱ区及Ⅳ区)同时出现,纵膈淋巴结Ⅰ区出现占22%.纵膈Ⅱ区出现淋巴结有152例(99%),且可与其他区一同出现或单独出现.纵膈Ⅲ区出现淋巴结约3.9%,且全部合并有Ⅱ区淋巴结转移,多伴有纵隔及纵膈广泛的淋巴结转移.Ⅳ区均合并有Ⅰ区或Ⅱ区淋巴结,出现淋巴结转移占16%.结论 推荐出现纵膈淋巴结转移者行上下区纵膈淋巴结区预防照射;Ⅰ区需包括;重点勾画Ⅱ区纵膈淋巴结区;不推荐在纵膈淋巴结区域预防性勾画时包Ⅲ区,但在Ⅱ区淋巴结肿瘤负荷较大时可个体化适当包;推荐在Ⅰ区或Ⅱ区较大肿瘤负荷时考虑扩展Ⅱ区范围至Ⅳ区.
作者:赵玉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相关数据库数据分析,探讨胃癌组织耐药基因表达与患者生存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NCBI中GEO数据库中的数据集数据进行表达量分析、生存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研究分析表明,ABCB1、LRP、GCS和GST-π基因在胃癌组织中存在明显的高表达(ABCB1,P<0.0001;LRP,P<0.0001;GCS,P=0.0035;GST-π,P<0.0001).②在胃癌组织中ABCB1与LRP及GCS与GST-π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001,γ=0.6666);而ABCB1与GCS的表达呈负相关(P=0.032,γ=-0.02301).③ABCB1与GCS的高表达会导致胃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降低.结论 通过分析表明,在胃癌中部分相关耐药基因的存在差异表达,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之间存在相关性,而且对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又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胡国兴;余晓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在女性感染者中的分布特征,评估HPV-DNA分型检测用于筛查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2560例.采集患者宫颈细胞进行HPV-DNA检测,对HPV-DNA高危型阳性患者行液基细胞学(TCT)检测,TCT阳性者行阴道镜取活检病理检测.结果 2560例妇女中共检测出HPV-DNA阳性者711例(27.8%),其中高危型265例(10.4%),低危型446例(17.4%).不同分级宫颈病变中HPV类型感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DNA高危型感染以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人群感染率较高,各年龄段患者HPV-DNA高危型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73,P=0.339).HPV-DNA高危型感染者中病理诊断为宫颈癌患者10例(3.8%),低危型感染者中病理诊断为宫颈癌者2例(0.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的敏感度高于二者单独检测,特异度和假阳性率低于HPV-DNA分型检测,假阴性率低于二者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型HPV检测用于筛查宫颈癌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作为辅助宫颈细胞学检测的手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蒋元宝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