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闭环肌松注射与持续输注罗库溴铵对甲状腺癌临床效果的比较

王芳;姚毅真;戴洁群;周国霞

关键词:闭环肌松注射系统, 持续输注, 罗库溴铵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全身静脉麻醉下闭环肌松注射与持续输注罗库溴铵对甲状腺癌的效果.方法 8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闭环肌松注射组(CL组)和静脉持续输注组(CI组),记录插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罗库溴铵总药量、插管条件评分和出室时镇静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期间肌松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与CI组相比,CL组插管时间明显较长(P<0.01),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缩短(P<0.01),插管评分较高(P<0.01),且CL组中罗库溴铵的用量减少(P<0.01),术中肌松不良事件也较CI组得到改善(P<0.05),Steward 苏醒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闭环式肌松注射系统使罗库溴铵用于甲状腺癌术中,药物用量减少且肌松恢复更快,有利于实现精准给药.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EC→T序贯疗法与TEC方案用于乳腺癌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EC→T序贯疗法与TEC方案对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TEC化疗方案,治疗组给予EC→T序贯化疗方案.疗程结束后,对比2组的疗效,评价2组的不良反应,统计2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3年、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贫血、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心律失常和肝损伤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WBC和ANC计数的低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WBC降低至2.0×109/L~4.0×109/L的持续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ANC降低至2.0× 109/L~4.0×109/L的持续时间同样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EC→T序贯疗法用于乳腺癌化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较小.

    作者:秦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与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与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8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42)和对照组(n=141).对照组给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给予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1年生存率及复发转移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73.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10%)(Z=-4.649,P=0.000).两组介入治疗后,观察组发热及腹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8.352,P=0.000;χ2=30.789,P=0.000).观察组1年生存率(9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7%)(χ2=4.638,P=0.031);局部复发率(14.08%)低于对照组(24.82%)(χ2=5.082,P=0.024);远处转移率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678,P=0.410).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3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53%)(Z=-2.671, P=0.008).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显著,患者1年生存率升高,局部复发率降低,生活质量得以改善,但发热、腹痛等栓塞综合征较为常见.临床中,我们在选择介入治疗方案时,还应综合考虑患者临床分期,综合确定治疗方案.

    作者:吴利荣;韩阳;谭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对Ⅳ期胆囊癌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治疗Ⅳ期胆囊癌的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62例Ⅳ期胆囊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及病理特征,临床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有29例患者接受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治疗,纳入观察组;有22例患者接受姑息性切除术治疗,纳入对照1组;有11例患者接受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纳入对照2组,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2年随访,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7.7个月,明显长于对照1组的10.4个月及对照2组的8.9个月,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37.93%)及术后2年生存率(17.24%)均高于对照1组的18.18%、0和对照2组的9.09%、0(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肝功能异常及胆瘘等,其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24%、18.18%及9.09%(P>0.05);手术方式、临床分期是影响Ⅳ期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采用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治疗Ⅳ期胆囊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作者:贾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关系的分析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06例,根据术前血清CEA水平分为CEA正常组、CEA升高组和CEA显著升高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术后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术前血清CEA正常组38例(35.45%),CEA升高组47例(44.34%),CEA显著升高组21例(20.21%).三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肿瘤术后远处转移例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 显著升高组、CEA升高组和CEA正常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86%、53.19%与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P<0.05).Cox回归显示,术前CEA水平、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NM 分期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升高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密切关系,对于判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涂志强;杨海燕;杨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三维适形放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与分析三维适形放疗对胃癌患者的疗效果.方法 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5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XELOX化疗方案,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三维适形放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两种治疗方法对周围组织的影响、随访生存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0%);试验组白细胞下降率(5.67%)、中性粒细胞上升率(7.55%)、淀粉胰酶异常率(1.89%)、转氨酶升高率(3.77%)、放射性脊髓病发生率(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下降率(35.85%)、中性粒细胞上升率(33.96%)、淀粉胰酶异常率(28.30%)、转氨酶升高率(30.19%)、放射性脊髓病发生率(26.42%)];随访1年,试验组生存率(94.34%)、复发率(3.77%)明显优于对照组[生存率(67.92%)、复发率(3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可有效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率,预后效果较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芳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膀胱癌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试验组采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复发率、不良反应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1年复发率和32月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00%、8.00%,对照组的1年复发率、32月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6.00%、18.00%,12~32月2组复发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为(30.08 ±1.12)月,远远长于对照组(20.24 ±4.82)月,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65,P=0.028).试验组的膀胱刺激与血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00%、2.00%,较对照组(50.00%、18.00%)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未出现白细胞数异常减少和皮疹症状,而对照组各出现1例;试验组仅出现1例过敏反应,而对照组发生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总满意度(96.00%)远远高于对照组(84.0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膀胱癌患者,使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延长了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东操;石洪波;陈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卡培他滨加用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分析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加用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选取68例晚期结肠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单药治疗,实验组给予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培他滨加用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肯定,且毒副作用较低,患者可耐受.

    作者:师广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5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行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史.对照组患者进行佳支持治疗,观察组在佳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进行治疗.评价疗效、生存期及观察药物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CEA、CYFRA21-1、VEGF、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主要毒副作用为高血压、骨髓抑制、乏力、手足综合征、蛋白尿等反应.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作者:傅敬忠;徐冠军;李金高;储节胜;刘文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A)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肝血管瘤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微波消融术组和开腹肝切除组,每组患者30例,评价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术后微波消融术组ALT低于开腹肝切除组,AST高于开腹肝切除组,且两种术后均降低趋向正常范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微波消融术组缓解率为80.00%,高于开腹肝切除组的70.00%,但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消融术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肝切除组(P<0.05);微波消融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半年后微波消融术组复发率为3.30%,开腹肝切除组复发率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创伤小,复发率低,具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师晓娟;刘学梅;高洁;王胜利;訾永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肺GGO改变特征为主的早期肺癌微创精准治疗的疗效

    目的 探讨肺GGO改变特征为主的早期肺癌患者微创精准治疗的疗效、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筛选早期肺癌毛玻璃(GGO)样变患者,共6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取CT引导下Hook-wire术前定位胸腔镜微创切除术(VATS),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差异、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常规随访情况差异.结果 VATS切除术成功率100%,CT引导Hook-wire明确定位率为为100%,平均用时(9.87 ±7.41)min.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9.5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1 d、1 w VAS评分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3年随访,观察组患者远期生存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胸肺癌根治术远期疗效呈一致性.结论 采取CT引导下Hook-wire术前定位胸腔镜微创切除术具有临床可操作性、较高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微创精准治疗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带来的疼痛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跻京;罗清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2例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150 mg/(m2· d)替莫唑胺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状态.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15%(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卡氏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均未见治疗性死亡患者,主要临床不良反应表现为中轻度白细胞计数减少、放射性脑水肿、恶心呕吐、发热、骨髓抑制及贫血等症状(P>0.05).实验组患者1年随访生存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复发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P<0.05).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是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真;崔海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肛管引流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行肛管引流对术后患者胃肠及肛门功能影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取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9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45例,对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给予肛管引流,而对照组患者不采用肛管引流.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液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胀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便不净发生率和便频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液时间、排便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两个月便不净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便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实行肛管引流促进患者肠胃蠕动,降低腹胀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肛门附近的血液循环,加快肛门恢复速度.

    作者:张胜威;邓业巍;王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异甘草酸镁对改善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损伤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异甘草酸镁对改善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肝癌射频消融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术后异甘草酸镁治疗)49例,对照组(术后甘草酸二胺治疗)49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 d,2组患者AST、ALT水平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AST和ALT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d TBIL水平变化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患者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肝细胞合成储备功能差异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 d和7 d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显效率38.8%、无效率2.0%,总有效率89.8%,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对改善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功能具有改善作用,治疗总有效率高,临床价值肯定.

    作者:李连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喉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40例)给予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行喉部分切除术.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3年生存率,死亡原因,术前和术后3个月SF-36量表评分,评价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3年期间,Ⅰ期、Ⅱ期2组患者存活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期2组患者存活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11例患者死于原发灶复发,5例死于颈淋巴结复发,3例死于远处转移,合计死亡例数19例.术前2组SF-36量表各项得分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2组间SF-36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单纯喉部分切除术相比,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对Ⅲ、Ⅳ期喉癌患者具有一定疗效,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对Ⅰ期、Ⅱ期喉癌患者优势不明显.手术加放射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洪朝欣;罗丹凤;陈秋桂;张江灵;陈云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醋酸甲地孕酮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癌症恶液质的效果

    目的 探究醋酸甲地孕酮联合沙利度胺对晚期癌症恶液质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晚期癌症恶液质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对症治疗和营养支持并加用醋酸甲地孕酮160 mg/次,1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50 mg/次,2次/天,观察周期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KPS评分、体质量、进食量、相关生化指标及T细胞亚群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KPS评分、体质量、进食量、相关生化指标及T细胞亚群水平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甲地孕酮联合沙利度胺能显著改善晚期癌症恶液质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兆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S100A8与S100A9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S100A8与S100A9的水平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胰腺癌患者90例,同期纳入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者血清中S100A8和S100A9的水平.分析胰腺癌患者血清S100A8和S100A9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血清中S100A8和S100A9水平.结果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S100A8和S100A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胰腺癌患者血清中S100A8和S100A9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显著相关(P>0.05),与其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呈明显相关(P<0.01).6个月随访结果:27例死亡,18例存活,其中死亡组患者入院时血清S100A8和S100A9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S100A8和S100A9水平明显提高,且与其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对临床评估胰腺癌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刘翔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亚肺叶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亚肺叶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的DLCO、MVV、FEV1、HR等心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6%)低于对照组(35.29%)(P<0.05).2组的1年与3年无进展生存率、复发转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0.24 ±4.36)月,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9.78 ±4.6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生存率较为理想,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影响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疗效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EN)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接受EEN治疗的114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与对照组(47例),观察组EEN达标,对照组EEN未达标,现回顾性分析上述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可见,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治疗、抗生素联合应用、镇静镇痛药治疗、机械通气治疗、合并低白蛋白血症、化疗史、肠内营养治疗史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幽门后喂养、消化道用药、放疗史、手术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非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镇静镇痛药治疗、机械通气治疗、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EEN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肠内营养治疗史则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影响恶性肿瘤患者EEN疗效的因素较多,严格把控镇静镇痛以及机械通气的治疗指征、纠正低白蛋白血症、避免不必要禁食可以改善恶性肿瘤患者EEN的疗效.

    作者:欧阳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骨肉瘤各病理亚型临床特点及病理分型研究

    目的 分析骨肉瘤各病理亚型临床特点及病理分型,为提高骨肉瘤的临床有效治疗率.方法 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骨肉瘤患者60例,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及病理类型.将标本用甲醛固定后,取材,处理,观察其变化.结果 普通型患者48例(约占80%),血管扩张性患者2例(约占3.3%),低级别中心性患者5例(约占8.3%),小圆细胞性患者1例(约占1.7%),继发性患者1例(约占1.7%),骨旁性患者2例(约占3.3%),骨膜性患者1例(约占1.7%);发生在股骨34例(约占56.6%),胫骨14例(约占23.3%),肱骨4例(约占6.7%),桡骨1例(约占1.7%),骨盆骨2例(约占3.3%),骸骨1例(约占1.7%),颅面骨1例(约占1.7%),其他器官2例(约占3.3%),椎体骨1例(约占1.7%).其中膝关节上下38例(约占63.3%),发生在骨干10例(约占16.7%),本次研究中年龄0~10岁组5例(8.3%),11~20岁组31例(51.7%),21~30岁组9例(15.0%),31~40岁组3例(5.0%),>40岁组12例(20.0%),各亚型骨肉瘤膝关节周围及骨干部位发病情况:普通型(膝关节周围29例,骨干部位14例,其他部位5例),血管扩张型(1例,其他部位1例),小圆细胞型(膝关节周围1例),低级别中心型(膝关节周围4例,其他部位1例)等.结论 10~20岁骨肉瘤多发期,男女比例约1.7:1.膝关节附近及长骨干髓端属骨肉瘤的多发区.其他类型骨肉瘤发病率与年龄、性别及不同部位无太大相关性.

    作者:李晓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将9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接受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低钙血症、切口感染、声音嘶哑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乐飞;游小龙;陈雯;程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