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肛管引流的疗效分析

张胜威;邓业巍;王东

关键词:肛管引流,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术
摘要:目的 研究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行肛管引流对术后患者胃肠及肛门功能影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取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9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45例,对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给予肛管引流,而对照组患者不采用肛管引流.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液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胀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便不净发生率和便频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液时间、排便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两个月便不净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便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实行肛管引流促进患者肠胃蠕动,降低腹胀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肛门附近的血液循环,加快肛门恢复速度.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喉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40例)给予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行喉部分切除术.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3年生存率,死亡原因,术前和术后3个月SF-36量表评分,评价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3年期间,Ⅰ期、Ⅱ期2组患者存活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期2组患者存活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11例患者死于原发灶复发,5例死于颈淋巴结复发,3例死于远处转移,合计死亡例数19例.术前2组SF-36量表各项得分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2组间SF-36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单纯喉部分切除术相比,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对Ⅲ、Ⅳ期喉癌患者具有一定疗效,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对Ⅰ期、Ⅱ期喉癌患者优势不明显.手术加放射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洪朝欣;罗丹凤;陈秋桂;张江灵;陈云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患者生存分析

    目的 研究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以及患者生存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根据治疗途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脑放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即患者在放疗开始应用厄洛替尼片,应用到放疗完成后2个月为止.对全部入组患者定期进行住院或者门诊随访.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12.2%,部分缓解率为28.6%,病灶稳定率为42.9%,病灶进展率为16.3%,而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仅有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50,P<0.05).2组对比,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远远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和恶心呕吐.结论 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控制脑转移病灶,提高患者客观有效率和生存率.

    作者:戚金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养正消积胶囊辅助宫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 采用养正消积胶囊辅助宫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20例)采用养正消积胶囊辅助宫腔镜治疗,对照组(20例)仅采用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计算其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时间缩短,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治愈率升高,致残率、死亡率降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采用养正消积胶囊辅助宫腔镜治疗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余花艳;任统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Her-2表达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Her-2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78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及治疗情况,其中以CAF方案治疗者为甲组,共39例;以TAC方案治疗者为乙组,共39例;均化疗4个周期.比较患者化疗前、后ER、Her-2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统计2组患者ER、Her-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78例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其中ER蛋白表达从化疗前(1.53 ±0.16)下降为(1.29 ±0.12),t=10.60,P=0.00;Her基因蛋白表达从化疗前(1.32 ±0.07)下降为(1.13 ±0.03),t=22.03,P=0.00.(2)甲组化疗后ER表达值平均为(1.27 ± 0.14),与乙组(1.34 ±0.18)比较,t=1.92,P=0.06;甲组化疗后Her-2蛋白表达值平均为(1.31 ±0.07),与乙组(1.30 ±0.09)比较,t=1.73,P=0.09.(3)78例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甲乙组比较,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ER及Her-2基因表达在蛋白水平上存在变化,2组化疗方案均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因此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具体化疗方案.

    作者:吴晓霞;李振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肺叶切除术和局限性切除术对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

    目的 研究局限性切除术对老年Ⅰ期NSCLC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NSCLC并行肺癌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局限性切除术)的患者,对其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比较术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肺叶切除术组FEV1为79.27,而局限性切除术组为87.86(P=0.034);肺叶切除术组手术时间较局限性切除术组长(123.6 min vs 81.8 min,P=0.001),且失血量更多(121.07 ml vs 68.08 ml,P=0.000),但是肺叶切除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13.3 vs 2.9,P=0.000);肺叶切除术组与局限性切除术组相比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4),但是亚组分析显示:当肿瘤直径>2 cm或FEV1>80%时,肺叶切除术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无病生存期(P=0.010,P=00.024).结论 对于肿瘤直径<2 cm且(或)心肺功能较差的老年Ⅰ期NSCLC患者,局限性切除术应该是这部分患者的优先选择.

    作者:吉红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甲状腺癌术后停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血脂水平及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检测甲状腺癌术后停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血脂、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分析其影响.方法 选取经病理确诊接受手术切除后行131I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停用左旋甲状腺素片,于替代治疗时、停药后2周、停药后4周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载脂蛋白A(A poA)、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E(ApoE)水平,放射免疫法分析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的变化,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在进行停用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2周、4周后,其血清TC、TG、HDL、LDL、ApoA、ApoB、ApoE水平均高于接受替代治疗过程时,且停用替代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TC、TG、HDL、LDL、ApoA、ApoB、ApoE水平高于停用替代治疗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T3、FT4、TSH水平较接受替代治疗过程中降低,且停用替代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FT3、FT4、TSH水平低于停用替代治疗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SH水平与血清TC、TG、HDL、LDL、ApoA、ApoB、ApoE水平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停用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血脂水平升高,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与脂蛋白的代谢明显异常有关.

    作者:刘璟;向鹏月;罗心凯;金燕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异甘草酸镁对改善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损伤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异甘草酸镁对改善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肝癌射频消融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术后异甘草酸镁治疗)49例,对照组(术后甘草酸二胺治疗)49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 d,2组患者AST、ALT水平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AST和ALT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d TBIL水平变化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患者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肝细胞合成储备功能差异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 d和7 d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显效率38.8%、无效率2.0%,总有效率89.8%,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对改善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功能具有改善作用,治疗总有效率高,临床价值肯定.

    作者:李连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闭环肌松注射与持续输注罗库溴铵对甲状腺癌临床效果的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全身静脉麻醉下闭环肌松注射与持续输注罗库溴铵对甲状腺癌的效果.方法 8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闭环肌松注射组(CL组)和静脉持续输注组(CI组),记录插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罗库溴铵总药量、插管条件评分和出室时镇静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期间肌松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与CI组相比,CL组插管时间明显较长(P<0.01),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缩短(P<0.01),插管评分较高(P<0.01),且CL组中罗库溴铵的用量减少(P<0.01),术中肌松不良事件也较CI组得到改善(P<0.05),Steward 苏醒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闭环式肌松注射系统使罗库溴铵用于甲状腺癌术中,药物用量减少且肌松恢复更快,有利于实现精准给药.

    作者:王芳;姚毅真;戴洁群;周国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肿瘤基底部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的作用

    目的 探讨肿瘤基底部麻醉并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闭孔神经反射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择行TURBT术的84例膀胱肿瘤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案,而观察组42例患者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肿瘤基底部局部麻醉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血流动力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4.2 ±9.4)min,术中出血量为(58.9 ±12.6)ml,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2.2 ±7.3)min,术中出血量为(60.4 ±14.2)ml,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为(5.7 ±1.3)d,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为(2.7 ±0.8)d,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为(5.9 ±1.1)d,术后膀胱冲洗时间(2.8 ±0.6)d,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12/4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则仅为7.14%(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1~T3时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明显较对照组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分别为恶心呕吐、心动过速以及低血压,观察组、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7.14%、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TURBT的膀胱肿瘤患者,采用肿瘤基底部局麻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方案相比于单纯的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够更好的控制术后闭孔神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白香花;张生茂;段伟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七氟烷吸入麻醉与靶腔输注丙泊酚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七氟烷吸入麻醉与靶腔输注丙泊酚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以98例行消化道肿瘤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行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组行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比较两组的手术及麻醉恢复情况、美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 h,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6 h 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术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P>0.05).结论 与七氟烷吸入麻醉相比,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的麻醉苏醒质量更高,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更小,但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差异不大.

    作者:李鹤云;曹金凤;王永祥;杨改宁;高怀新;薛荣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亚肺叶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亚肺叶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的DLCO、MVV、FEV1、HR等心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6%)低于对照组(35.29%)(P<0.05).2组的1年与3年无进展生存率、复发转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0.24 ±4.36)月,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9.78 ±4.6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生存率较为理想,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在上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在上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29例白光胃镜下疑似上消化道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患者行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然后再行病理活检,以病理检验结果评定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在上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效果.结果 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出66例为早期上消化道癌,13例为浸润癌,50例为良性病变;取活检病理检验诊断出早期上消化道癌患者70例,17例为浸润癌,良性病变为42例.计算可得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的敏感度为90.80%,特异度为84.00%,2种检验方法的kappa系数为0.874.2种方法判定的87例上消化道癌患者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验的肿瘤浸润深度与病理诊断结果准确度达91.21%.结论采用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早期上消化道癌的临床诊断效果肯定,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患者可耐受,临床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兴鸿;冯裕容;贺应琼;黄秀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胶质瘤显微手术切除后植入缓释化疗药物联合增敏放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脑胶质瘤显微手术切除后植入缓释化疗药物联合增敏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经济状况并结合患者自主意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手术方法相同,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化疗,术后两周给予普通放射、X刀、γ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肿瘤切除后,在瘤床上植入缓释化疗粒子并配合全脑增敏放疗.随访6个月~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 术后6个月及1年随访期间内,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年,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3年,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KPS评分与手术前相比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脑胶质瘤显微手术切除后植入缓释化疗药物联合增敏放疗,临床效果较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在大样本量深入研究确认其疗效后,可扩大临床实践.

    作者:刘正清;罗琴;买买提艾力·吐尔逊;陈勇;颜云峰;米尔卡斯木·吾布力;玉山江·莫合太尔;买买提吐尔洪·依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研究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了5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96个肿大颈部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内容包括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纵横比、内部结构回声、有无微小钙化、内部血流状态及弹性成像等.结果 术后病理示96个肿大颈部淋巴结中,甲状腺癌转移性肿大淋巴结为81个,非转移性淋巴结为15个.超声检查示转移性淋巴结中:纵横比<2者68个(83.9%)、淋巴结内部囊性变14个(17.3%)、淋巴结皮质呈稍高回声32个(39.5%)、淋巴结内可见微小钙化45个(55.5%)、淋巴结血供丰富35个(73.3%)、声触诊弹性成像示硬结节30个(37.0%),与未转移性淋巴结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癌转移性颈部淋巴结的声像图具有特征性表现,其中皮质呈稍高回声、内部囊性变及微小钙化有较高的特异性,有助于提高其超声检出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谢雅娜;李兵;冀建峰;肖秋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单操作孔胸腔镜技术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SP-VATS治疗NSC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VAMT行肺叶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组采用SP-VATS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等手术基本情况指标、VAS评分、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及止痛药物使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天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98.00%,明显优于对照组(93.75%)(Z=-2.267,P=0.023).治疗组SF-36评分由治疗前(55.10 ±10.54)分显著提高至(66.71 ±11.16)分(P<0.01),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58.31 ±6.84)分(P<0.01).其中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而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则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后第5、7天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P-VATS与VAMT治疗NSCLC均可以有效进行肺切除,完全清扫淋巴结,但SP-VATS在此基础上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时间,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值得推广.

    作者:孔庆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影响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疗效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EN)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接受EEN治疗的114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与对照组(47例),观察组EEN达标,对照组EEN未达标,现回顾性分析上述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可见,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治疗、抗生素联合应用、镇静镇痛药治疗、机械通气治疗、合并低白蛋白血症、化疗史、肠内营养治疗史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幽门后喂养、消化道用药、放疗史、手术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非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镇静镇痛药治疗、机械通气治疗、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EEN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肠内营养治疗史则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影响恶性肿瘤患者EEN疗效的因素较多,严格把控镇静镇痛以及机械通气的治疗指征、纠正低白蛋白血症、避免不必要禁食可以改善恶性肿瘤患者EEN的疗效.

    作者:欧阳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S100A8与S100A9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S100A8与S100A9的水平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胰腺癌患者90例,同期纳入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者血清中S100A8和S100A9的水平.分析胰腺癌患者血清S100A8和S100A9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血清中S100A8和S100A9水平.结果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S100A8和S100A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胰腺癌患者血清中S100A8和S100A9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显著相关(P>0.05),与其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呈明显相关(P<0.01).6个月随访结果:27例死亡,18例存活,其中死亡组患者入院时血清S100A8和S100A9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S100A8和S100A9水平明显提高,且与其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对临床评估胰腺癌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刘翔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动脉介入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管转移的抑制作用及疗效

    目的 研究动脉介入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管转移的抑制作用及疗效.方法 将进展期胃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动脉介入化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ECF方案化疗.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2周期后,测定患者胃癌组织中的VEGF-C和VEGF-D的阳性表达,评估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化疗前,2组VEGF-C和VEGF-D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VEGF-C和VEGF-D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769,P=0.029).2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肝肾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介入化疗能显著抑制VEGF-C和VEGF-D的阳性表达,从而抑制淋巴管转移,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章俊;谢亚敏;武翠玲;刘鹏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醋酸甲地孕酮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癌症恶液质的效果

    目的 探究醋酸甲地孕酮联合沙利度胺对晚期癌症恶液质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晚期癌症恶液质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对症治疗和营养支持并加用醋酸甲地孕酮160 mg/次,1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50 mg/次,2次/天,观察周期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KPS评分、体质量、进食量、相关生化指标及T细胞亚群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KPS评分、体质量、进食量、相关生化指标及T细胞亚群水平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甲地孕酮联合沙利度胺能显著改善晚期癌症恶液质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兆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EC→T序贯疗法与TEC方案用于乳腺癌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EC→T序贯疗法与TEC方案对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TEC化疗方案,治疗组给予EC→T序贯化疗方案.疗程结束后,对比2组的疗效,评价2组的不良反应,统计2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3年、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贫血、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心律失常和肝损伤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WBC和ANC计数的低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WBC降低至2.0×109/L~4.0×109/L的持续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ANC降低至2.0× 109/L~4.0×109/L的持续时间同样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EC→T序贯疗法用于乳腺癌化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较小.

    作者:秦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