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朝欣;罗丹凤;陈秋桂;张江灵;陈云萍
目的 研究局限性切除术对老年Ⅰ期NSCLC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NSCLC并行肺癌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局限性切除术)的患者,对其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比较术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肺叶切除术组FEV1为79.27,而局限性切除术组为87.86(P=0.034);肺叶切除术组手术时间较局限性切除术组长(123.6 min vs 81.8 min,P=0.001),且失血量更多(121.07 ml vs 68.08 ml,P=0.000),但是肺叶切除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13.3 vs 2.9,P=0.000);肺叶切除术组与局限性切除术组相比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4),但是亚组分析显示:当肿瘤直径>2 cm或FEV1>80%时,肺叶切除术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无病生存期(P=0.010,P=00.024).结论 对于肿瘤直径<2 cm且(或)心肺功能较差的老年Ⅰ期NSCLC患者,局限性切除术应该是这部分患者的优先选择.
作者:吉红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特征.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5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3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中HER-2的表达状况,并研究HER-2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HER-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18例(36.0%),正常组织阳性3例(1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部位及性别等无关(P>0.05),但是与结直肠癌的分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等有着明显的相关性(P<0.05).HER-2阳性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中存在HER-2蛋白过表达,HER-2或成为结直肠癌的一种早期检测和诊断标志物.
作者:何静;郭小青;陈元平;欧阳玉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高龄晚期结肠癌患者术后化疗相关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术后化疗的结肠癌患者55例,计算患者生存率,并应用COX回归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55例患者术后化疗1年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8%(45/55)和7.27%(4/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ECOG评分、淋巴结转移个数以及病变位置与晚期结肠癌患者术后化疗预后相关(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术后化疗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高龄晚期结肠癌患者的术后化疗预后影响因素较多,ECOG评分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辛志泳;陈超爽;许鹏;李江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研究经手术与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70例喉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比较及远期并发症.方法选取喉癌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35例,对照组仅行手术切除,试验组行手术+放化疗治疗,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及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35例喉癌患者中Ⅰ、Ⅱ、Ⅲ、Ⅳ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1%、61.54%、44.44%、0,与对照组(83.33%、58.33%、44.44%、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临床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5年总生存率(60.00%)与对照组(62.86%)较接近,P>0.05.观察组复发转移总发生率为34.28%,与对照组(37.14%)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例喉腔狭窄、3例肺部感染、3切口感染、2例皮下气肿、1例第二原发恶性肿瘤(食管癌),对照组术后2例喉腔狭窄、4例肺部感染、2切口感染、3例皮下气肿、2例第二原发恶性肿瘤(食管癌),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的总满意度(74.28%)与对照组(77.14%)接近,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于喉癌患者,采用手术疗法与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的术后生存率、复发转移情况无明显差异,两种方式的并发症并无显著不同,但针对不同患者可采取相应放化疗进行延缓病情发展,本研究对临床上研究喉癌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李燕;朱力;罗伟;文科;吴定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Her-2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78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及治疗情况,其中以CAF方案治疗者为甲组,共39例;以TAC方案治疗者为乙组,共39例;均化疗4个周期.比较患者化疗前、后ER、Her-2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统计2组患者ER、Her-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78例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其中ER蛋白表达从化疗前(1.53 ±0.16)下降为(1.29 ±0.12),t=10.60,P=0.00;Her基因蛋白表达从化疗前(1.32 ±0.07)下降为(1.13 ±0.03),t=22.03,P=0.00.(2)甲组化疗后ER表达值平均为(1.27 ± 0.14),与乙组(1.34 ±0.18)比较,t=1.92,P=0.06;甲组化疗后Her-2蛋白表达值平均为(1.31 ±0.07),与乙组(1.30 ±0.09)比较,t=1.73,P=0.09.(3)78例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甲乙组比较,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ER及Her-2基因表达在蛋白水平上存在变化,2组化疗方案均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因此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具体化疗方案.
作者:吴晓霞;李振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与分析三维适形放疗对胃癌患者的疗效果.方法 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5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XELOX化疗方案,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三维适形放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两种治疗方法对周围组织的影响、随访生存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0%);试验组白细胞下降率(5.67%)、中性粒细胞上升率(7.55%)、淀粉胰酶异常率(1.89%)、转氨酶升高率(3.77%)、放射性脊髓病发生率(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下降率(35.85%)、中性粒细胞上升率(33.96%)、淀粉胰酶异常率(28.30%)、转氨酶升高率(30.19%)、放射性脊髓病发生率(26.42%)];随访1年,试验组生存率(94.34%)、复发率(3.77%)明显优于对照组[生存率(67.92%)、复发率(3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可有效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率,预后效果较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芳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了5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96个肿大颈部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内容包括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纵横比、内部结构回声、有无微小钙化、内部血流状态及弹性成像等.结果 术后病理示96个肿大颈部淋巴结中,甲状腺癌转移性肿大淋巴结为81个,非转移性淋巴结为15个.超声检查示转移性淋巴结中:纵横比<2者68个(83.9%)、淋巴结内部囊性变14个(17.3%)、淋巴结皮质呈稍高回声32个(39.5%)、淋巴结内可见微小钙化45个(55.5%)、淋巴结血供丰富35个(73.3%)、声触诊弹性成像示硬结节30个(37.0%),与未转移性淋巴结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癌转移性颈部淋巴结的声像图具有特征性表现,其中皮质呈稍高回声、内部囊性变及微小钙化有较高的特异性,有助于提高其超声检出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谢雅娜;李兵;冀建峰;肖秋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喉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40例)给予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行喉部分切除术.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3年生存率,死亡原因,术前和术后3个月SF-36量表评分,评价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3年期间,Ⅰ期、Ⅱ期2组患者存活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期2组患者存活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11例患者死于原发灶复发,5例死于颈淋巴结复发,3例死于远处转移,合计死亡例数19例.术前2组SF-36量表各项得分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2组间SF-36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单纯喉部分切除术相比,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对Ⅲ、Ⅳ期喉癌患者具有一定疗效,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对Ⅰ期、Ⅱ期喉癌患者优势不明显.手术加放射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洪朝欣;罗丹凤;陈秋桂;张江灵;陈云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对宫颈癌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128层螺旋CT对10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检查,以手术病理分期为金标准,对CT分期与FIGO分期的准确性进行判断和比较.结果 手术病理分期:0期5例,Ⅰa期17例,Ⅰb 23例,Ⅱa期27例,Ⅱb期24例,Ⅲa期4例.FIGO分期的准确率为62.0%,CT分期的准确率为80.0%,CT分期的准确率明显高于FIGO分期(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对宫颈癌分期的准确率高于FIGO分期,对术前临床分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刘羽;向莉娟;周德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5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行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史.对照组患者进行佳支持治疗,观察组在佳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进行治疗.评价疗效、生存期及观察药物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CEA、CYFRA21-1、VEGF、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主要毒副作用为高血压、骨髓抑制、乏力、手足综合征、蛋白尿等反应.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作者:傅敬忠;徐冠军;李金高;储节胜;刘文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EC→T序贯疗法与TEC方案对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TEC化疗方案,治疗组给予EC→T序贯化疗方案.疗程结束后,对比2组的疗效,评价2组的不良反应,统计2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3年、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贫血、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心律失常和肝损伤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WBC和ANC计数的低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WBC降低至2.0×109/L~4.0×109/L的持续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ANC降低至2.0× 109/L~4.0×109/L的持续时间同样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EC→T序贯疗法用于乳腺癌化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较小.
作者:秦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治疗Ⅳ期胆囊癌的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62例Ⅳ期胆囊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及病理特征,临床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有29例患者接受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治疗,纳入观察组;有22例患者接受姑息性切除术治疗,纳入对照1组;有11例患者接受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纳入对照2组,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2年随访,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7.7个月,明显长于对照1组的10.4个月及对照2组的8.9个月,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37.93%)及术后2年生存率(17.24%)均高于对照1组的18.18%、0和对照2组的9.09%、0(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肝功能异常及胆瘘等,其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24%、18.18%及9.09%(P>0.05);手术方式、临床分期是影响Ⅳ期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采用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治疗Ⅳ期胆囊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作者:贾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醋酸甲地孕酮联合沙利度胺对晚期癌症恶液质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晚期癌症恶液质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对症治疗和营养支持并加用醋酸甲地孕酮160 mg/次,1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50 mg/次,2次/天,观察周期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KPS评分、体质量、进食量、相关生化指标及T细胞亚群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KPS评分、体质量、进食量、相关生化指标及T细胞亚群水平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甲地孕酮联合沙利度胺能显著改善晚期癌症恶液质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兆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膀胱癌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试验组采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复发率、不良反应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1年复发率和32月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00%、8.00%,对照组的1年复发率、32月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6.00%、18.00%,12~32月2组复发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为(30.08 ±1.12)月,远远长于对照组(20.24 ±4.82)月,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65,P=0.028).试验组的膀胱刺激与血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00%、2.00%,较对照组(50.00%、18.00%)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未出现白细胞数异常减少和皮疹症状,而对照组各出现1例;试验组仅出现1例过敏反应,而对照组发生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总满意度(96.00%)远远高于对照组(84.0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膀胱癌患者,使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延长了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东操;石洪波;陈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SM-1)水平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及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40例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120例同期行良性肾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分别检测2组肿瘤组织标本中ESM-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2组血清中ESM-1水平,分析ESM-1水平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及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肿瘤组织标本中的ESM-1阳性率为8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83%(P<0.05).Fuhrman分级高、出现淋巴结转移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ESM-1阳性率越高(P<0.05);实验组血清标本中ESM-1水平为(1.07 ±0.68)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83 ± 0.49)μg/L(P<0.05);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浆中ESM-1水平与Fuhrman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呈高表达,其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及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可辅助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诊断.
作者:潘险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90例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修复方法的不同分为薄型股前外侧皮瓣、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各30例.皮瓣切取平均面积为(1.2×1.5)cm2~(1.8×2.5)cm2,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有效率及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满意度.结果 3种手术方式有效率间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满意度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9).结论 对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不同部位的游离皮瓣修复均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其中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方法,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李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2例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150 mg/(m2· d)替莫唑胺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状态.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15%(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卡氏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均未见治疗性死亡患者,主要临床不良反应表现为中轻度白细胞计数减少、放射性脑水肿、恶心呕吐、发热、骨髓抑制及贫血等症状(P>0.05).实验组患者1年随访生存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复发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P<0.05).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是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真;崔海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动脉介入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管转移的抑制作用及疗效.方法 将进展期胃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动脉介入化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ECF方案化疗.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2周期后,测定患者胃癌组织中的VEGF-C和VEGF-D的阳性表达,评估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化疗前,2组VEGF-C和VEGF-D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VEGF-C和VEGF-D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769,P=0.029).2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肝肾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介入化疗能显著抑制VEGF-C和VEGF-D的阳性表达,从而抑制淋巴管转移,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章俊;谢亚敏;武翠玲;刘鹏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探讨EB病毒微小RN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以便于找到诊断和防治鼻咽癌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选取45例鼻咽癌患者和37例鼻咽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并以miR-U6作为内参物,对上述疾病病灶中的EB病毒miRNAs(包括EBV-miR-BART4*和EBV-miR-BART18-3P)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经统计分析可知,EB病毒的两种miRNAs在鼻咽炎组织中的表达数值分别是(28.43 ±3.16)和(26.73 ±3.08),而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数值分别是(40.51 ±4.82)和(41.66 ±3.46),可见其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鼻咽炎组织,两者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 EB病毒微小RNAs可通过较显著的表达水平导致鼻咽癌的发病和病灶转移,因此可将其作为鼻咽癌诊断防治中潜在的生物分子标志物.
作者:李剑飞;蔡茂德;钟亮;曾湖;韦华军;杨长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与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8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42)和对照组(n=141).对照组给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给予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1年生存率及复发转移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73.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10%)(Z=-4.649,P=0.000).两组介入治疗后,观察组发热及腹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8.352,P=0.000;χ2=30.789,P=0.000).观察组1年生存率(9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7%)(χ2=4.638,P=0.031);局部复发率(14.08%)低于对照组(24.82%)(χ2=5.082,P=0.024);远处转移率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678,P=0.410).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3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53%)(Z=-2.671, P=0.008).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显著,患者1年生存率升高,局部复发率降低,生活质量得以改善,但发热、腹痛等栓塞综合征较为常见.临床中,我们在选择介入治疗方案时,还应综合考虑患者临床分期,综合确定治疗方案.
作者:吴利荣;韩阳;谭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