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崔杰;杨秋敏

关键词:XELOX方案, 新辅助, 进展期胃癌
摘要:目的 观察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采用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3.1%,略高于对照组的43.2%,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粒细胞减少、乏力和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良好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局限性肺部磨玻璃影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局限性肺部磨玻璃影(fGGO)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98例行胸部CT示肺部有局限性的直径≤5 cm fGGO的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将其分为Ⅰ期肺癌组与良性病变组,比较2组病例的CT征象、不同TNM分期肺癌病例中单纯型磨玻璃影(pGGO)与混合型磨玻璃影(mGGO)的差异,并评价fGGO诊断Ⅰ期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及诊断一致率.结果 Ⅰ期肺癌与良性病变分别为63例与35例,mGGO组的恶性率(71.21%)高于pGGO组(50.00%)(P<0.05).随着肺癌病例TNM分期的提高,pGGO的比例呈降低趋势,而mGGO的比例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fGGO呈毛刺征(93.65%)、分叶征(74.60%)及血管集束征(80.95%)的比例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分别为45.71%、31.43%、51.43%)(均P<0.05).根据CT fGGO表现对90例患者获得了正确的诊断,总一致率为91.84%(McNemar χ2=0.50,P=0.727),灵敏度为92.06%,特异度为91.43%.阳性预测值为95.08%,阴性预测值为86.49%.结论 fGGO是早期肺癌的重要表现,病灶出现毛刺征、分叶征或血管集束征时提示恶性可能性大.

    作者: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D25表达与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CD25抗原表达与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特点、免疫分型、染色体分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中老年AML患者165例,对CD25阳性AML与CD25阴性AML患者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染色体分析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65例患者中,CD25阴性表达117例(CD25 -组),CD25阳性表达48例(CD25 +组).CD25 +组与CD25 -组患者性别、年龄、肝脾大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骨髓原始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D7、CD13、CD19、CD33、CD34、CD38及CD11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25 +组与CD25 -组患者治疗缓解率分别为45.3%和75.3%;CD25 +组治疗缓解率显著低于CD25 -组(P<0.05).在CD25 +AML患者中,高危核型组与中危核型组2 ~4个疗程CR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25 +组患者总体生存率(OS)显著低于CD25 -组(P<0.05).结论 CD25抗原表达阳性是独立于染色体核型的危险因素,患者临床治疗缓解率及总体生存率低.CD25抗原表达是中老年AML预后不良的一项指标.

    作者:孟君霞;武永强;陈杰甫;栾春来;唐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热塑膜在肿瘤放疗体位固定中受温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索热塑膜在肿瘤放疗体位固定过程中在不同温度的软化下对摆位误差、皮肤剂量和肿瘤内靶区体积的影响,找出适合热塑膜的软化温度.方法 选取接受放射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6例.采用64~67 ℃、68~71 ℃、72~75 ℃3种不同温度条件下恒温水箱对放疗体位固定使用的热塑膜进行软化,检测患者摆位误差,皮肤吸收剂量和肿瘤内靶区体积.结果 64~67 ℃组中,26例患者的摆位误差大;72~75 ℃组次之, 68~71℃组小(P<0.05).皮肤吸收剂量与肿瘤内靶区体积68~71℃组小,72~75℃组次之,64~67 ℃组大(P<0.01).结论 温度对肿瘤放疗体位固定热塑膜的临床应用影响非常显著,采用68~71 ℃活化热塑膜固定体位佳.

    作者:李鑫;周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脊柱转移瘤和脊柱感染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不同特点,为二者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和24例脊柱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为脊柱转移瘤组和脊柱感染组,2组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脊柱转移瘤病变和感染病变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30例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的弥散加权图像中,全部为高信号.24例脊柱感染疾病组患者的弥散加权图像中,18例患者为低信号,4例为等信号,2例患者为高信号.以DWI高信号作为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指标,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30/30),特异性为91.67%(22/24),准确性为96.30%(52/54).以DWI低信号作为脊柱感染病变的诊断指标,诊断的敏感性为75.05%(18/24),特异性为0.0%(0/30),准确性为33.33%(18/54).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病灶平均ADC值为(0.72 ±0.12)×10-3mm2/s,明显低于脊柱感染组患者的(1.43 ±0.14)×10-3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6,P<0.05).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病灶平均CNR值为(27.46 ±4.35),明显高于脊柱感染组患者的(13.58 ±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P<0.05).结论 脊柱转移瘤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以高信号为主,而感染性疾病以低信号为主,而且脊柱感染性疾病的ADC值明显高于脊柱转移瘤病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于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光纪;陈首名;罗鹰;马方伟;何志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EA、CYFRA21-1、NSE、CA125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综合分析CEA(血清癌胚抗原)、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片段)、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A125(糖类抗原125)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80例肺癌(60例鳞癌、60例腺癌、60例小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期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癌胚抗原水平、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糖类抗原125水平以及分析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等参数指标.结果 ①研究组的血清癌胚抗原水平、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糖类抗原12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腺癌组与鳞癌组、小细胞肺癌组血清癌胚抗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组与小细胞癌、腺癌组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组与鳞癌组、腺癌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Ⅲ~Ⅳ期患者CEA、CYFRA21-1、NSE、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④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肺癌的敏感性远远高于任何一种肿瘤标志物的单项检测(P<0.05).结论 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和临床分期中有一定价值.血清癌胚抗原对肺腺癌、细胞角蛋白19片段对肺鳞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肺小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比较高.

    作者:南阳光;周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胸段食管癌、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影响胸段食管癌、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胸段食管癌、贲门癌各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 Logistic 回归分析病理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胸段食管癌以上纵隔、肺门,隆突下较为多见;贲门癌转移主要以腹腔、贲门周围多见.对患者年龄、肿瘤细胞病理类型,肿瘤浸润深度,长度,分化程度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浸润全层,长度超过5 cm以及细胞分化程度低、位于胸下段的肿瘤和淋巴清扫个数>3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将上述有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分化程度,长度,浸润深度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的淋巴结转移是具有一定的特点,术前全面合理的检查,根据肿瘤分化程度,病变长度,浸润深度等实际情况制定淋巴结清扫范围.

    作者:何中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罗格列酮对肝癌HepG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对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不同浓度罗格列酮组(10、25、50.0、100.0 μg/ml)、2‰二甲基亚砜的RPMI1640培养基加细胞为阴性对照组.应用 MTT法检测罗格列酮对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和生长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 罗格列酮对肝癌HepG2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外毒性,48 h IC50为41.6 μg/ml.肝癌HepG2细胞活性随着用药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出现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的关系.罗格列酮作用48 h后,肝癌HepG2细胞G0/G1期比例显著升高,S期细胞比例有所降低,到G2/M期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罗格列酮对HepG2细胞作用48 h后可以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凋亡,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罗格列酮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生长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康燕;魏玲;王永霞;王立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XELOX与FOLFOX6应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化疗方案与亚叶酸钙/5-氟脲嘧啶+奥沙利铂(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XELOX化疗方案者57例,接受FOLFOX6方案者49例.对比2组治疗总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XELOX组总有效率为56.14%,FOLFOX6组总有效率为53.0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ELOX化疗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14.04%,明显高于FOLFOX6化疗组发生率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程度较轻,主要以Ⅰ~Ⅱ度为主;FOLFOX6化疗组神经毒性发生率为22.45%,明显高于XELOX化疗组发生率5.26%(P<0.05),程度较轻,主要以Ⅰ~Ⅱ度为主;2组在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口腔炎、脱发等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ELOX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5个月,FOLFOX6组17个月;XELOX化疗组1年生存率为85.96%,高于FOLFOX6化疗组1年生存率83.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LOX与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相当,但XELOX化疗方案用药更为安全方便.

    作者:张定国;阮建;阮秀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妊娠结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行LEEP治疗的CIN妊娠者78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78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记录比较2组妊娠者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妊娠时间,产程时间,新生儿情况等;分析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74.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87%(χ2=17.285,P=0.000);早产率1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1%(χ2=4.019,P=0.045);产程时间(10.78 ±1.53)h,长于对照组的(9.94 ±1.46)h(t=3.508,P=0.001).与妊娠结局相关的因素有:切除组织体积、剩余宫颈管长度(P<0.05).结论 LEEP 术后妊娠者剖宫产率、早产率及产程时间增加,切除组织体积及剩余宫颈管长度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作者:刘敏;刘刚;何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EA、CA-153、ICAM-1、E-selection单项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标志物CEA、CA-153、ICAM-1、E-selection单项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4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乳腺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组患者40例作为良性组,另选取同期接收的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对三组人员的血清CEA、CA-153、ICAM-1、E-selec-tion进行连续动态检测.结果 血清E-selection单项检测对乳腺癌Ⅲ期、Ⅳ期患者的敏感性较高,血清CEA单项检测对乳腺癌组患者的特异性较高;血清CEA+CA-153+ICAM-1+E-selection、CA-153+ICAM-1+E-selection对乳腺癌组患者的敏感性显著高于 CEA +CA-153 +ICAM-1、CEA +CA-153 +E-selection、CEA +CA-153 +ICAM-1 +E-selection(P <0.05),血清CA-153+E-selection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EA+CA-153、CA-153+ICAM-1(P<0.05).结论 血清可溶性肿瘤标志物CEA、CA-153、ICAM-1、E-selection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园;安丽颖;王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种麻醉方案对脑幕上肿瘤手术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影响对比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案对脑幕上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84例行手术治疗的颅脑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啶麻醉)与观察组(术中给予丙泊酚麻醉),分别记麻醉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t2)、切开硬脑膜时(t3)、肿瘤取出时(t4)、术毕时(t5)以及气管拔除时(t6),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情况,并统计手术时间、输液量、术中出血量、神经阻滞效果、苏醒时间、拔管后的警觉/镇静(OAA/S)评分.观察术后30 min、60 min以及120 min患者的疼痛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情况.结果与麻醉前相比,观察组患者的t1、t3、t4时的血压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HR同样明显地减慢(P<0.05).对照组患者t1时期血压明显下降,HR显著减慢(P<0.05),而在t2、t5和t6时血压则又较麻醉前明显升高,同时HR显著加快(P<0.05).观察组患者在除t1外的各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稳定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达高平面时间明显较短(P<0.05),且持续时间明显较长(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在拔管后的OAA/S评分也显著要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0 min、术后60 min及术后120 min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行脑幕上肿瘤手术的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啶或丙泊酚复合七氟烷、芬太尼麻醉,麻醉效果均较为满意,右美托咪啶能抑制血流动力学反应,神经阻滞起效快,持续时间长,术后苏醒快,镇痛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白香花;张生茂;段伟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SCC-Ag、TSGF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紫杉醇与卡铂化疗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SCC-Ag,TS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卡铂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同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和血清中SCC-Ag、TSGF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64.44%(29/45),高于对照组46.67%(21/45)(χ2=9.238,P=0.002);观察组治疗后CD3 +,CD4 +和CD4 +/CD8 +升高幅度与CD8 +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SCC-Ag、TSGF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疲乏、食欲减退和疼痛方面均有所改善(P<0.05),并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血小板下降和白细胞下降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困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SCC-Ag与TSGF的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对于临床上宫颈癌的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好山;王军海;田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可行性

    目的 分析卡培他滨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可行性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放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卡培他滨联合放疗,依照WHO制定实体肿瘤评价标准判断治疗效果,并采用WHO抗癌药物剂型反应分度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5.0%)显著高于对照组(52.8%)(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47.2%)显著高于对照组(16.7%)(P<0.05).在治疗中,观察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毒性白细胞毒性、手足综合征等,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患者均耐受,没有出现退出试验者.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卡培他滨联合放疗能够提高疗效,提高生存率,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亢崇照;孙作军;张建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注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对生存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注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卵巢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静脉化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腹腔注射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8.33%,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腔积液控制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有效率为63.8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91.67%,2年生存率为78.33%,3年生存率为68.33%.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78.33%,2年生存率为60.00%,3年生存率为50.00%.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注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且生存期长.

    作者:徐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VDLP方案中应用音乐疗法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VDLP方案中应用音乐疗法的疗效及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8例ALL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取VDLP诱导缓解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存率、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两组儿童ALL血清中NSE 和25(OH)D的水平.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90.91%和84.09%,观察组为97.73%和93.1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总缓解率为84.09%,明显高于对照组为(63.64%)(P<0.05).观察组患儿的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皮肤损害、口腔粘膜损害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儿血清中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5(OH)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VDLP方案中应用音乐疗法的疗效明显,且可降低血清中NSE水平和提高25(OH)D水平.

    作者:刘小辉;黄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超声造影对小于3cm的肾肿瘤的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CECT)与超声造影(CEUS)对直径小于3 cm的肾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直径小于3 cm的肾肿瘤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ECT及CEUS诊断,以CEUS观察病灶的血流信号,比较2种方法的增强均匀度、增强强度、增强消退时间、假包膜征.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其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肾恶性肿瘤71例,肾良性肿瘤22例.良恶性肿瘤的血流信号等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62,P<0.01).CECT与CEUS在增强强度、增强消退时间及假包膜症等影像学表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诊断准确率为92.47%,诊断的一致性优(McNemarχ2=0.029,P>0.05),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7%、86.36%、95.71%、82.61%;CECT诊断准确率为90.32%,诊断的一致性优(McNemarχ2=0.024,P>0.05),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6%、81.82%、94.29%、78.26%.结论 CECT与CEUS对小于3 cm的肾肿瘤均有较优的诊断能力,都能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良恶性,CEUS诊断准确性相对更高.

    作者:王江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三孔腹腔镜对比传统五孔腹腔镜用于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三孔腹腔镜对比传统五孔腹腔镜用于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性.方法 按照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BMI、TNM分期逐一配对,选取结直肠癌患者104例,其中行传统五孔腹腔镜治疗(五孔组)与行三孔腹腔镜治疗(三孔组)各52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病理参数、术后恢复情况、经济学指标与血清学指标.结果 三孔组的手术时间、材料费、IL-17浓度优于五孔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例数、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总费用、医药费用、手术费用、TGF-β水平与五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切除标本边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远近端切缘长度差距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对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中,三孔腹腔镜较传统五孔腹腔镜更有优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显著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作者:王钊;彭林涛;许书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改良FLAG治疗儿童血液肿瘤合并粒细胞缺乏感染的疗效评估

    目的 评估改良FLAG治疗儿童血液肿瘤合并粒细胞缺乏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儿童血液肿瘤合并粒细胞缺乏感染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FLAG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FLAG方案治疗,两组治疗与观察3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65.1%,对照组有效率为62.8%,经卡方检验,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8和IL-6含量为(13.33 ± 1.33)pg/ml和(8.04 ±1.21)pg/ml,而对照组分别为(56.34 ±7.14)pg/ml和(22.29 ±7.42)pg/m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IL-8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对患者随访至今,观察组患者的生存期为(36.45 ±12.38)个月,无病生存期为(28.45 ±11.73)个月;对照组患者的生存期为(23.49 ±10.87)个月,无病生存期为(19.87 ±12.45)个月,经t检验,观察组患者的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FLAG治疗儿童血液肿瘤合并粒细胞缺乏感染并不降低患者的近期疗效,且可有效抑制血清IL-8和IL-6的表达,从而延长患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莹;关红梅;陈宛丽;王舒;刘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153、CA125及TSGF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乳腺癌前后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实施手术治疗的43例乳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的血清CA153、CA125及TSGF水平.对观察组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病例,检测并比较术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各项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的各项血清指标检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均<0.05),并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6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且未复发组各项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A125及TSGF水平,但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情况,可通过对患者血清CA153、CA125及TSGF水平的检测来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

    作者:安丽颖;陈园;王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双氯芬酸与塞来昔布联合阿片类药物对转移性骨癌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 综合分析双氯芬酸与塞来昔布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转移性骨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8例糖尿病合并AC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9例.对照组应用阿片类药物(环磷酰胺片)治疗,实验组应用双氯芬酸与塞来昔布联合阿片类药物(环磷酰胺片)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实验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实验组疼痛缓解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一天,两组患者的癌痛发作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实验组癌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实验组吗啡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⑤实验组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氯芬酸与塞来昔布联合阿片类药物控制转移性骨癌痛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吴必武;韩宏德;黄国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