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君霞;武永强;陈杰甫;栾春来;唐广
目的 探讨EZH2(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与卵巢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化疗铂类耐药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 对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A2780、铂类耐药细胞株A2780/DDP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RT-PCR及Western blot 方法检查其EZH2蛋白及mRNA表达的水平差异,探讨EZH2对上皮性癌细胞株A2780和铂类耐药细胞株A2780/DDP表达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均表明EZH2(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蛋白在A2780及A2780/DDP中的表达主要以核表达为主,且A2780/DDP中EZH2的表达明显高于A2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789/DDP中EZH2 mRNA的表达较A2780增加更为显著(P<0.05).结论 EZH2(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mRNA及蛋白在卵巢癌细胞A2780和耐顺铂细胞A2780/DDP中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性表明了EZH2与卵巢癌患者铂类耐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具体作用机制是通过协同DNA阻断细胞凋亡引起耐药还是通过甲基化使癌细胞对顺铂产生耐药作用还无法确定,有待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作者:白艳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肿瘤患者放疗前后LPA水平的变化及放疗对肿瘤患者血浆LPA的影响.方法 选取肿瘤患者120例,依据肿瘤类型将这些患者分为原发性脑肿瘤组(n=40)、转移性脑肿瘤组(n=40)和非脑肿瘤组(n=40)三组,给予其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治疗,放疗前后分别应用液态色谱法对其血浆LPA水平进行测定,采用CAL-8000血常规分析仪对其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进行测定,然后对其血浆LPA水平、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原发性脑肿瘤组患者的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转移性脑肿瘤组、非脑肿瘤组(P<0.05),原发性脑肿瘤组、转移性脑肿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非脑肿瘤组(P<0.05),原发性脑肿瘤组患者的总缓解率2.5%(1/40)显著低于转移性脑肿瘤组、非脑肿瘤组[92.5%(37/40)、85.0%(34/40)](P<0.05).结论 转移性脑肿瘤、非脑肿瘤患者放疗后LPA水平均显著低于放疗前,肿瘤患者的放疗疗效能够在血浆LPA水平中得到有效反映,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作者:张尧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期上皮性卵巢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33例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和卵巢癌根治性手术组.评估两组的近期疗效并随访2年;记录患者随访期间复发情况、手术前后月经变化情况及孕产情况等.结果 在33例患者中,15例选择保留生育功能手术,18例选择卵巢癌根治性手术;在随访期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中3例复发,11例月经恢复正常,5例孕育成功并分娩健康儿;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根治性手术组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的部分缓解率为46.7%和27.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7%和55.6%.结论 对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实施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是可行的,且临床较为安全,但需加强术后随访和指导,以提高临床安全性.
作者:王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胆囊癌区域化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26例确诊为进展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进展期胆囊癌区域化淋巴结清扫的特点及手术方法.结果 226例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155例,平均年龄(63.5 ±13.2)岁,中位年龄65岁,大部分患者胆囊有既往病史,且表现出一种或数种胆囊癌的临床症状;B超检查诊断率为51.82%;CT检查诊断率为72.19%;B超联合CT检查,诊断率为81.46%;肿瘤标志物CA199升高比例为73.89%;CA125升高比例为56.64%;CEA升高比例为38.94%;上述任意一种肿瘤标志物升高比例为91.15%;胆囊癌根治术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为(9.51 ±3.50)个,中位个数为8个;保守治疗者术后生存时间为(16.56 ±3.46)个月;手术治疗者术后生存时间为(21.51 ±5.46)个月,两者术后生存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胆囊癌根治术时,可将第八和第十三组淋巴结连同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淋巴结一并清除.
作者:安兆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热塑膜在肿瘤放疗体位固定过程中在不同温度的软化下对摆位误差、皮肤剂量和肿瘤内靶区体积的影响,找出适合热塑膜的软化温度.方法 选取接受放射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6例.采用64~67 ℃、68~71 ℃、72~75 ℃3种不同温度条件下恒温水箱对放疗体位固定使用的热塑膜进行软化,检测患者摆位误差,皮肤吸收剂量和肿瘤内靶区体积.结果 64~67 ℃组中,26例患者的摆位误差大;72~75 ℃组次之, 68~71℃组小(P<0.05).皮肤吸收剂量与肿瘤内靶区体积68~71℃组小,72~75℃组次之,64~67 ℃组大(P<0.01).结论 温度对肿瘤放疗体位固定热塑膜的临床应用影响非常显著,采用68~71 ℃活化热塑膜固定体位佳.
作者:李鑫;周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影响胸段食管癌、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胸段食管癌、贲门癌各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 Logistic 回归分析病理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胸段食管癌以上纵隔、肺门,隆突下较为多见;贲门癌转移主要以腹腔、贲门周围多见.对患者年龄、肿瘤细胞病理类型,肿瘤浸润深度,长度,分化程度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浸润全层,长度超过5 cm以及细胞分化程度低、位于胸下段的肿瘤和淋巴清扫个数>3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将上述有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分化程度,长度,浸润深度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的淋巴结转移是具有一定的特点,术前全面合理的检查,根据肿瘤分化程度,病变长度,浸润深度等实际情况制定淋巴结清扫范围.
作者:何中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标准化手术切除联合眼睑再造对眼睑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Ki67、Tmem16a和ILK的影响.方法 将125例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化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标准化手术切除基础上联合使用眼睑再造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手术前后Ki67、Tmem16a、ILK阳性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Ki67、Tmem16a和ILK指标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71%VS 65.08%,P<0.05),且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1.93%VS 68.25%,P<0.05).结论 标准化手术切除联合眼睑再造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可以降低患者Ki67、Tmem16a和ILK阳性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疗效满意.
作者:古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基于窄带光成像(NBI)的输尿管软镜下治疗肾盂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肾盂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输尿管软镜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术前NBI诊治.结果 肾盂癌在白光模式下表现为环形红色黏膜区域,周围有小血管呈放射状排列.在NBI成像模式下表现为棕褐色片状区域,周边有棕褐色放射状小血管.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血尿、尿瘘、尿路感染、腹膜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5%,对照组为29.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42 ±5.1)个月和(25.39 ±4.8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22,P<0.05).结论 基于NBI的输尿管软镜下治疗肾盂癌可大限度地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陆进;王勇;万恩明;诸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采用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3.1%,略高于对照组的43.2%,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粒细胞减少、乏力和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良好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作者:崔杰;杨秋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综合分析双氯芬酸与塞来昔布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转移性骨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8例糖尿病合并AC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9例.对照组应用阿片类药物(环磷酰胺片)治疗,实验组应用双氯芬酸与塞来昔布联合阿片类药物(环磷酰胺片)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实验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实验组疼痛缓解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一天,两组患者的癌痛发作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实验组癌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实验组吗啡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⑤实验组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氯芬酸与塞来昔布联合阿片类药物控制转移性骨癌痛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吴必武;韩宏德;黄国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综合分析Iressa(吉非替尼)与全脑放疗同期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多发转移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8例.观察组应用全脑放疗同时口服吉非替尼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全脑放疗后口服吉非替尼的治疗方法.结果 ①观察组的部分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进展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癌胚抗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含量以及血清中非小细胞肺癌抗原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含量以及血清中非小细胞肺癌抗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呕吐、恶心和疲乏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腹泻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脑放疗同时口服吉非替尼的临床研究价值显著高于全脑放疗后口服吉非替尼的价值.
作者:林育毅;谢志原;赵年贵;陈万泉;熊雪梅;胥尹;陈秋燕;陈晓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Ki67表达水平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调取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病理指标、Ki67的表达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病理有效率与月经状态、病理组织学类型、雌激素受体状态无关,与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1).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率与化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在病理有效率方面,化疗前Ki67高表达组经新辅助化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Ki67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00,P<0.01);Ki67表达化疗前后明显下降组的病理有效率明显高于轻度下降组病理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68,P<0.01).结论 Ki67呈高表达状态时提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良好,同时其表达变化也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评估.
作者:邓李蓉;高元喜;邓艳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同时建立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和异位皮下移植瘤模型,对比两种模型小鼠,以期发现它们在整体和肿瘤局部的生物学差异.方法 将稳定表达虫萤光素酶的鼠Lewis肺腺癌细胞(ll2-luc-m38)与Matrigel胶的混悬液注射于C57 BL/6小鼠左肺建立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与生理盐水混悬注射于C57 BL/6小鼠右侧腋后线皮下建立异位皮下移植瘤模型,定期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小鼠肿瘤形成及转移情况,记录小鼠生存时间,对小鼠肿瘤组织和肺部组织取材,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做出病理学诊断.结果 皮下移植瘤和肺原位移植瘤的成瘤率均为100%,肺原位移植瘤转移率为100%,小鼠出现了胸膜转移、心包转移、胸骨柄转移,其中1只小鼠出现了肾脏转移;皮下移植瘤转移率为70%,小鼠出现肺部转移.HE染色证实了两组均为肺腺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肺原位移植瘤VEGF表达高于异位皮下移植瘤.结论 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虽然操作复杂,小鼠生存期较短,但在转移率和肿瘤生物学特征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研究者可根据不同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作者:马雪曼;王笑民;于明薇;张甘霖;杨国旺;于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抗抑郁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乳腺癌化疗后伴抑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不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帕罗西汀.比较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检测2组患者免疫功能.结果 2组患者HAMD评分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调查表结果表明,试验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评分、疲乏、疼痛、失眠、食欲减退方面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整体生活质量评分(63.22 ±1.78)高于对照组(43.22 ±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IgG、IgA、Ig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8+T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化疗后伴抑郁的患者采取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的疗效显著,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盛赠美;胡春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宫颈癌术后盆底野外放疗患者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90例宫颈癌术后拟行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谷氨酰胺补充疗法;对照组则采用等量的等渗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对比2组患者放疗前后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DAO、D-乳糖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放疗后RTOG急性放射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7天检测血浆谷氨酰胺浓度、DAO浓度及D-乳糖浓度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7天试验组CD8+及外周白细胞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CD4+相对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盆底野外放疗过程中补充谷氨酰胺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胃肠道反应,保护肠道黏膜功能,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肖波;余桂梅;肖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标志物CEA、CA-153、ICAM-1、E-selection单项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4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乳腺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组患者40例作为良性组,另选取同期接收的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对三组人员的血清CEA、CA-153、ICAM-1、E-selec-tion进行连续动态检测.结果 血清E-selection单项检测对乳腺癌Ⅲ期、Ⅳ期患者的敏感性较高,血清CEA单项检测对乳腺癌组患者的特异性较高;血清CEA+CA-153+ICAM-1+E-selection、CA-153+ICAM-1+E-selection对乳腺癌组患者的敏感性显著高于 CEA +CA-153 +ICAM-1、CEA +CA-153 +E-selection、CEA +CA-153 +ICAM-1 +E-selection(P <0.05),血清CA-153+E-selection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EA+CA-153、CA-153+ICAM-1(P<0.05).结论 血清可溶性肿瘤标志物CEA、CA-153、ICAM-1、E-selection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园;安丽颖;王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波消融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KPS评分、血清VEGF、bFGF水平、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73.3%,91.1%)显著高于对照组(46.7%,62.2%)(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VEGF、bF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波消融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孙晓;徐恩松;邱春玉;董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七氟醚麻醉在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早期认识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食管癌患者98例,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持续吸入七氟醚.对2组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及术后6 d的疼痛和镇静评分.检测2组简易智精神能量表(MMSE)评分及认知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CVP和HR及术后6 d的VAS和Ransay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认知障碍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七氟醚麻醉的效果良好,且可明显改善患者早期认识功能.
作者:唐瑮;蔡铁良;胡宏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注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卵巢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静脉化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腹腔注射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8.33%,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腔积液控制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有效率为63.8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91.67%,2年生存率为78.33%,3年生存率为68.33%.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78.33%,2年生存率为60.00%,3年生存率为50.00%.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注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且生存期长.
作者:徐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不同特点,为二者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和24例脊柱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为脊柱转移瘤组和脊柱感染组,2组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脊柱转移瘤病变和感染病变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30例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的弥散加权图像中,全部为高信号.24例脊柱感染疾病组患者的弥散加权图像中,18例患者为低信号,4例为等信号,2例患者为高信号.以DWI高信号作为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指标,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30/30),特异性为91.67%(22/24),准确性为96.30%(52/54).以DWI低信号作为脊柱感染病变的诊断指标,诊断的敏感性为75.05%(18/24),特异性为0.0%(0/30),准确性为33.33%(18/54).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病灶平均ADC值为(0.72 ±0.12)×10-3mm2/s,明显低于脊柱感染组患者的(1.43 ±0.14)×10-3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6,P<0.05).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病灶平均CNR值为(27.46 ±4.35),明显高于脊柱感染组患者的(13.58 ±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P<0.05).结论 脊柱转移瘤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以高信号为主,而感染性疾病以低信号为主,而且脊柱感染性疾病的ADC值明显高于脊柱转移瘤病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于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光纪;陈首名;罗鹰;马方伟;何志兵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