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ressa与全脑放疗同期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林育毅;谢志原;赵年贵;陈万泉;熊雪梅;胥尹;陈秋燕;陈晓琳

关键词:全脑放疗, 吉非替尼, 同期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临床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综合分析Iressa(吉非替尼)与全脑放疗同期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多发转移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8例.观察组应用全脑放疗同时口服吉非替尼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全脑放疗后口服吉非替尼的治疗方法.结果 ①观察组的部分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进展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癌胚抗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含量以及血清中非小细胞肺癌抗原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含量以及血清中非小细胞肺癌抗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呕吐、恶心和疲乏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腹泻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脑放疗同时口服吉非替尼的临床研究价值显著高于全脑放疗后口服吉非替尼的价值.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超声造影对小于3cm的肾肿瘤的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CECT)与超声造影(CEUS)对直径小于3 cm的肾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直径小于3 cm的肾肿瘤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ECT及CEUS诊断,以CEUS观察病灶的血流信号,比较2种方法的增强均匀度、增强强度、增强消退时间、假包膜征.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其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肾恶性肿瘤71例,肾良性肿瘤22例.良恶性肿瘤的血流信号等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62,P<0.01).CECT与CEUS在增强强度、增强消退时间及假包膜症等影像学表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诊断准确率为92.47%,诊断的一致性优(McNemarχ2=0.029,P>0.05),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7%、86.36%、95.71%、82.61%;CECT诊断准确率为90.32%,诊断的一致性优(McNemarχ2=0.024,P>0.05),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6%、81.82%、94.29%、78.26%.结论 CECT与CEUS对小于3 cm的肾肿瘤均有较优的诊断能力,都能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良恶性,CEUS诊断准确性相对更高.

    作者:王江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益气养精法对改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癌因性疲乏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益气养精法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纳入标准的5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介入治疗,治疗组在介入治疗第1天开始服用益气养精中药,共28天.分别在介入前、介入后第3天、介入后第14天评价疲乏程度、生活质量,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指标.结果益气养精法组方服用第14天时,较对照组,患者疲乏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益气养精法组方对介入灌注化疗后导致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贫血状态亦有明显改善作用,特别是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对照组介入治疗后第3天就开始明显下降(P<0.05);介入治疗后治疗组NK、CD3、CD4、IL-2水平,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肝肾功能、白蛋白、血清肌酐无明显差异.结论 益气养精法可改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介入后癌因性疲乏,提高免疫力.

    作者:严桂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Survivin及Bcl-2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表达意义

    目的 探讨Survivin及Bcl-2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临床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SNSCC患者35例、SNIP患者35例以及下鼻甲黏膜患者35例,检测3组患者的Survivin及Bcl-2表达.结果 在不同分化SNSCC患者的组织当中,肿瘤分化越高,患者的Survivin表达越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化SNSCC患者的组织当中,肿瘤分化越高,患者的Bcl-2表达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SCC患者以及SNIP患者的Survivin表达率显著高于下鼻甲黏膜组患者(P<0.05),但SNSCC与SNIP患者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SNSCC患者的Bcl-2表达率显著高于SNIP患者以及下鼻甲黏膜组患者(P<0.05).结论 Survivin及Bcl-2表达与SNSCC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联系,可以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点.

    作者:肖跃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SCC-Ag、TSGF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紫杉醇与卡铂化疗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SCC-Ag,TS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卡铂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同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和血清中SCC-Ag、TSGF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64.44%(29/45),高于对照组46.67%(21/45)(χ2=9.238,P=0.002);观察组治疗后CD3 +,CD4 +和CD4 +/CD8 +升高幅度与CD8 +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SCC-Ag、TSGF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疲乏、食欲减退和疼痛方面均有所改善(P<0.05),并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血小板下降和白细胞下降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困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SCC-Ag与TSGF的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对于临床上宫颈癌的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好山;王军海;田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小鼠lewis肺癌原位移植瘤和异位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对比研究

    目的 同时建立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和异位皮下移植瘤模型,对比两种模型小鼠,以期发现它们在整体和肿瘤局部的生物学差异.方法 将稳定表达虫萤光素酶的鼠Lewis肺腺癌细胞(ll2-luc-m38)与Matrigel胶的混悬液注射于C57 BL/6小鼠左肺建立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与生理盐水混悬注射于C57 BL/6小鼠右侧腋后线皮下建立异位皮下移植瘤模型,定期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小鼠肿瘤形成及转移情况,记录小鼠生存时间,对小鼠肿瘤组织和肺部组织取材,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做出病理学诊断.结果 皮下移植瘤和肺原位移植瘤的成瘤率均为100%,肺原位移植瘤转移率为100%,小鼠出现了胸膜转移、心包转移、胸骨柄转移,其中1只小鼠出现了肾脏转移;皮下移植瘤转移率为70%,小鼠出现肺部转移.HE染色证实了两组均为肺腺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肺原位移植瘤VEGF表达高于异位皮下移植瘤.结论 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虽然操作复杂,小鼠生存期较短,但在转移率和肿瘤生物学特征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研究者可根据不同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作者:马雪曼;王笑民;于明薇;张甘霖;杨国旺;于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前列腺液体中各指标对早期癌性诊断标志物筛选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前列腺液体中各指标对早期癌性诊断标志物筛选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前列腺癌患者77例作为A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非前列腺癌患者28例作为B组.选取了前列腺液各指标中4种较有研究前景的蛋白质(α-甲酰辅酶A消旋酶、核基质蛋白、胸腺素β15、Survivin蛋白)进行检测,进一步筛选出合适的标志物.通过A组(前列腺癌患者)和B组(前列腺正常体检人群)基本资料、各蛋白平均浓度、阳性率对比;又根据病理结果、骨扫描结果将A组分为Ⅰ~Ⅱ组、Ⅱ~Ⅲ组、Ⅲ~Ⅳ组、Ⅳ及以上组;骨转移组、无骨转移组,在各组别之间对比4种蛋白的平均浓度.结果 2组α-甲酰辅酶A消旋酶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核基质蛋白、胸腺素β15、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同级别及有无骨转移之间平均浓度对比上,α-甲酰辅酶A消旋酶、核基质蛋白、Survivin蛋白平均浓度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素β15平均浓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甲酰辅酶A消旋酶具有高的阳性率和敏感度;胸腺素β15浓度随着病情的分级升高或骨转移进程而增高,能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患者病情程度.2种蛋白可结合应用于临床前列腺早期癌性的诊断.

    作者:贺凯;王耀东;胡海燕;任碧华;袁光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三孔腹腔镜对比传统五孔腹腔镜用于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三孔腹腔镜对比传统五孔腹腔镜用于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性.方法 按照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BMI、TNM分期逐一配对,选取结直肠癌患者104例,其中行传统五孔腹腔镜治疗(五孔组)与行三孔腹腔镜治疗(三孔组)各52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病理参数、术后恢复情况、经济学指标与血清学指标.结果 三孔组的手术时间、材料费、IL-17浓度优于五孔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例数、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总费用、医药费用、手术费用、TGF-β水平与五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切除标本边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远近端切缘长度差距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对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中,三孔腹腔镜较传统五孔腹腔镜更有优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显著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作者:王钊;彭林涛;许书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脊柱转移瘤和脊柱感染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不同特点,为二者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和24例脊柱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为脊柱转移瘤组和脊柱感染组,2组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脊柱转移瘤病变和感染病变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30例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的弥散加权图像中,全部为高信号.24例脊柱感染疾病组患者的弥散加权图像中,18例患者为低信号,4例为等信号,2例患者为高信号.以DWI高信号作为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指标,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30/30),特异性为91.67%(22/24),准确性为96.30%(52/54).以DWI低信号作为脊柱感染病变的诊断指标,诊断的敏感性为75.05%(18/24),特异性为0.0%(0/30),准确性为33.33%(18/54).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病灶平均ADC值为(0.72 ±0.12)×10-3mm2/s,明显低于脊柱感染组患者的(1.43 ±0.14)×10-3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6,P<0.05).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病灶平均CNR值为(27.46 ±4.35),明显高于脊柱感染组患者的(13.58 ±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P<0.05).结论 脊柱转移瘤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以高信号为主,而感染性疾病以低信号为主,而且脊柱感染性疾病的ADC值明显高于脊柱转移瘤病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于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光纪;陈首名;罗鹰;马方伟;何志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注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对生存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注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卵巢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静脉化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腹腔注射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8.33%,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腔积液控制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有效率为63.8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91.67%,2年生存率为78.33%,3年生存率为68.33%.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78.33%,2年生存率为60.00%,3年生存率为50.00%.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注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且生存期长.

    作者:徐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妊娠结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行LEEP治疗的CIN妊娠者78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78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记录比较2组妊娠者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妊娠时间,产程时间,新生儿情况等;分析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74.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87%(χ2=17.285,P=0.000);早产率1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1%(χ2=4.019,P=0.045);产程时间(10.78 ±1.53)h,长于对照组的(9.94 ±1.46)h(t=3.508,P=0.001).与妊娠结局相关的因素有:切除组织体积、剩余宫颈管长度(P<0.05).结论 LEEP 术后妊娠者剖宫产率、早产率及产程时间增加,切除组织体积及剩余宫颈管长度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作者:刘敏;刘刚;何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胸段食管癌、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影响胸段食管癌、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胸段食管癌、贲门癌各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 Logistic 回归分析病理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胸段食管癌以上纵隔、肺门,隆突下较为多见;贲门癌转移主要以腹腔、贲门周围多见.对患者年龄、肿瘤细胞病理类型,肿瘤浸润深度,长度,分化程度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浸润全层,长度超过5 cm以及细胞分化程度低、位于胸下段的肿瘤和淋巴清扫个数>3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将上述有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分化程度,长度,浸润深度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的淋巴结转移是具有一定的特点,术前全面合理的检查,根据肿瘤分化程度,病变长度,浸润深度等实际情况制定淋巴结清扫范围.

    作者:何中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153、CA125及TSGF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乳腺癌前后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实施手术治疗的43例乳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的血清CA153、CA125及TSGF水平.对观察组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病例,检测并比较术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各项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的各项血清指标检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均<0.05),并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6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且未复发组各项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A125及TSGF水平,但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情况,可通过对患者血清CA153、CA125及TSGF水平的检测来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

    作者:安丽颖;陈园;王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D25表达与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CD25抗原表达与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特点、免疫分型、染色体分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中老年AML患者165例,对CD25阳性AML与CD25阴性AML患者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染色体分析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65例患者中,CD25阴性表达117例(CD25 -组),CD25阳性表达48例(CD25 +组).CD25 +组与CD25 -组患者性别、年龄、肝脾大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骨髓原始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D7、CD13、CD19、CD33、CD34、CD38及CD11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25 +组与CD25 -组患者治疗缓解率分别为45.3%和75.3%;CD25 +组治疗缓解率显著低于CD25 -组(P<0.05).在CD25 +AML患者中,高危核型组与中危核型组2 ~4个疗程CR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25 +组患者总体生存率(OS)显著低于CD25 -组(P<0.05).结论 CD25抗原表达阳性是独立于染色体核型的危险因素,患者临床治疗缓解率及总体生存率低.CD25抗原表达是中老年AML预后不良的一项指标.

    作者:孟君霞;武永强;陈杰甫;栾春来;唐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局限性肺部磨玻璃影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局限性肺部磨玻璃影(fGGO)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98例行胸部CT示肺部有局限性的直径≤5 cm fGGO的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将其分为Ⅰ期肺癌组与良性病变组,比较2组病例的CT征象、不同TNM分期肺癌病例中单纯型磨玻璃影(pGGO)与混合型磨玻璃影(mGGO)的差异,并评价fGGO诊断Ⅰ期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及诊断一致率.结果 Ⅰ期肺癌与良性病变分别为63例与35例,mGGO组的恶性率(71.21%)高于pGGO组(50.00%)(P<0.05).随着肺癌病例TNM分期的提高,pGGO的比例呈降低趋势,而mGGO的比例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fGGO呈毛刺征(93.65%)、分叶征(74.60%)及血管集束征(80.95%)的比例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分别为45.71%、31.43%、51.43%)(均P<0.05).根据CT fGGO表现对90例患者获得了正确的诊断,总一致率为91.84%(McNemar χ2=0.50,P=0.727),灵敏度为92.06%,特异度为91.43%.阳性预测值为95.08%,阴性预测值为86.49%.结论 fGGO是早期肺癌的重要表现,病灶出现毛刺征、分叶征或血管集束征时提示恶性可能性大.

    作者: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IMRT联合T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研究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联合T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 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IMRT联合TP方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T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毒性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和C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MRT联合T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和生存质量,但不增加并发症及毒性不良反应.

    作者:许俐文;丁婷;姚晓丹;王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七氟醚麻醉在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早期认识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七氟醚麻醉在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早期认识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食管癌患者98例,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持续吸入七氟醚.对2组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及术后6 d的疼痛和镇静评分.检测2组简易智精神能量表(MMSE)评分及认知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CVP和HR及术后6 d的VAS和Ransay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认知障碍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七氟醚麻醉的效果良好,且可明显改善患者早期认识功能.

    作者:唐瑮;蔡铁良;胡宏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Iressa与全脑放疗同期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综合分析Iressa(吉非替尼)与全脑放疗同期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多发转移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8例.观察组应用全脑放疗同时口服吉非替尼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全脑放疗后口服吉非替尼的治疗方法.结果 ①观察组的部分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进展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癌胚抗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含量以及血清中非小细胞肺癌抗原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含量以及血清中非小细胞肺癌抗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呕吐、恶心和疲乏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腹泻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脑放疗同时口服吉非替尼的临床研究价值显著高于全脑放疗后口服吉非替尼的价值.

    作者:林育毅;谢志原;赵年贵;陈万泉;熊雪梅;胥尹;陈秋燕;陈晓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双氯芬酸与塞来昔布联合阿片类药物对转移性骨癌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 综合分析双氯芬酸与塞来昔布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转移性骨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8例糖尿病合并AC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9例.对照组应用阿片类药物(环磷酰胺片)治疗,实验组应用双氯芬酸与塞来昔布联合阿片类药物(环磷酰胺片)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实验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实验组疼痛缓解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一天,两组患者的癌痛发作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实验组癌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实验组吗啡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⑤实验组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氯芬酸与塞来昔布联合阿片类药物控制转移性骨癌痛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吴必武;韩宏德;黄国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早期上皮性卵巢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探讨

    目的 探讨早期上皮性卵巢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33例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和卵巢癌根治性手术组.评估两组的近期疗效并随访2年;记录患者随访期间复发情况、手术前后月经变化情况及孕产情况等.结果 在33例患者中,15例选择保留生育功能手术,18例选择卵巢癌根治性手术;在随访期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中3例复发,11例月经恢复正常,5例孕育成功并分娩健康儿;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根治性手术组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的部分缓解率为46.7%和27.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7%和55.6%.结论 对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实施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是可行的,且临床较为安全,但需加强术后随访和指导,以提高临床安全性.

    作者:王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改良FLAG治疗儿童血液肿瘤合并粒细胞缺乏感染的疗效评估

    目的 评估改良FLAG治疗儿童血液肿瘤合并粒细胞缺乏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儿童血液肿瘤合并粒细胞缺乏感染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FLAG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FLAG方案治疗,两组治疗与观察3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65.1%,对照组有效率为62.8%,经卡方检验,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8和IL-6含量为(13.33 ± 1.33)pg/ml和(8.04 ±1.21)pg/ml,而对照组分别为(56.34 ±7.14)pg/ml和(22.29 ±7.42)pg/m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IL-8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对患者随访至今,观察组患者的生存期为(36.45 ±12.38)个月,无病生存期为(28.45 ±11.73)个月;对照组患者的生存期为(23.49 ±10.87)个月,无病生存期为(19.87 ±12.45)个月,经t检验,观察组患者的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FLAG治疗儿童血液肿瘤合并粒细胞缺乏感染并不降低患者的近期疗效,且可有效抑制血清IL-8和IL-6的表达,从而延长患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莹;关红梅;陈宛丽;王舒;刘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