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液体中各指标对早期癌性诊断标志物筛选的临床研究

贺凯;王耀东;胡海燕;任碧华;袁光亚

关键词:前列腺液, 早期诊断, 标志物筛选
摘要:目的 研究前列腺液体中各指标对早期癌性诊断标志物筛选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前列腺癌患者77例作为A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非前列腺癌患者28例作为B组.选取了前列腺液各指标中4种较有研究前景的蛋白质(α-甲酰辅酶A消旋酶、核基质蛋白、胸腺素β15、Survivin蛋白)进行检测,进一步筛选出合适的标志物.通过A组(前列腺癌患者)和B组(前列腺正常体检人群)基本资料、各蛋白平均浓度、阳性率对比;又根据病理结果、骨扫描结果将A组分为Ⅰ~Ⅱ组、Ⅱ~Ⅲ组、Ⅲ~Ⅳ组、Ⅳ及以上组;骨转移组、无骨转移组,在各组别之间对比4种蛋白的平均浓度.结果 2组α-甲酰辅酶A消旋酶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核基质蛋白、胸腺素β15、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同级别及有无骨转移之间平均浓度对比上,α-甲酰辅酶A消旋酶、核基质蛋白、Survivin蛋白平均浓度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素β15平均浓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甲酰辅酶A消旋酶具有高的阳性率和敏感度;胸腺素β15浓度随着病情的分级升高或骨转移进程而增高,能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患者病情程度.2种蛋白可结合应用于临床前列腺早期癌性的诊断.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MTA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组织及肝癌细胞中MTA3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集临床肝细胞癌样本,应用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TA3的表达,同时在多种人肝癌细胞株中应用定量PCR检测MTA3的表达;使用MTA3的干扰siRNA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uh7,分别采用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下调MTA3表达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MTA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肝细胞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非癌组织(P<0.01),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uh7中的MTA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细胞株L02(P<0.01),构建两个MTA3的siRNA干扰效率均在50%左右,转染siRNA-MTA3后,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uh7的增殖受到显著抑制(P<0.05).结论 MTA3作为促癌基因参与了肝细胞癌的发生,成功构建了MTA3的干扰siRNA,干扰MTA3能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MTA3有望成为肝细胞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周薏;傅志泉;朱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CA199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CA199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40例,作为胃癌组,另选取同期接收4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健康组,胃癌组患者给予化疗,化疗前后分别采用ELISA法对两组人员的血清VEGF、CA199水平进行测定,然后对胃癌组患者的化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胃癌组血清VEGF、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40例患者中,CR 12例,PR 13例,NC 10例,PD 5例,总缓解率为62.5%(25/40),所有患者化疗后的血清VEGF、CA199水平均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后CR+PR、NC患者血清VEGF、CA199水平均显著低于PD患者(P<0.05),而化疗后CR+PR患者的血清VEGF、CA199水平又均显著低于NC患者(P<0.05).结论 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CA199水平的变化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治疗效果的评定.

    作者:鲍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种麻醉方案对脑幕上肿瘤手术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影响对比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案对脑幕上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84例行手术治疗的颅脑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啶麻醉)与观察组(术中给予丙泊酚麻醉),分别记麻醉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t2)、切开硬脑膜时(t3)、肿瘤取出时(t4)、术毕时(t5)以及气管拔除时(t6),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情况,并统计手术时间、输液量、术中出血量、神经阻滞效果、苏醒时间、拔管后的警觉/镇静(OAA/S)评分.观察术后30 min、60 min以及120 min患者的疼痛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情况.结果与麻醉前相比,观察组患者的t1、t3、t4时的血压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HR同样明显地减慢(P<0.05).对照组患者t1时期血压明显下降,HR显著减慢(P<0.05),而在t2、t5和t6时血压则又较麻醉前明显升高,同时HR显著加快(P<0.05).观察组患者在除t1外的各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稳定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达高平面时间明显较短(P<0.05),且持续时间明显较长(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在拔管后的OAA/S评分也显著要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0 min、术后60 min及术后120 min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行脑幕上肿瘤手术的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啶或丙泊酚复合七氟烷、芬太尼麻醉,麻醉效果均较为满意,右美托咪啶能抑制血流动力学反应,神经阻滞起效快,持续时间长,术后苏醒快,镇痛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白香花;张生茂;段伟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七氟醚麻醉在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早期认识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七氟醚麻醉在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早期认识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食管癌患者98例,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持续吸入七氟醚.对2组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及术后6 d的疼痛和镇静评分.检测2组简易智精神能量表(MMSE)评分及认知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CVP和HR及术后6 d的VAS和Ransay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认知障碍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七氟醚麻醉的效果良好,且可明显改善患者早期认识功能.

    作者:唐瑮;蔡铁良;胡宏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超声造影对小于3cm的肾肿瘤的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CECT)与超声造影(CEUS)对直径小于3 cm的肾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直径小于3 cm的肾肿瘤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ECT及CEUS诊断,以CEUS观察病灶的血流信号,比较2种方法的增强均匀度、增强强度、增强消退时间、假包膜征.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其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肾恶性肿瘤71例,肾良性肿瘤22例.良恶性肿瘤的血流信号等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62,P<0.01).CECT与CEUS在增强强度、增强消退时间及假包膜症等影像学表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诊断准确率为92.47%,诊断的一致性优(McNemarχ2=0.029,P>0.05),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7%、86.36%、95.71%、82.61%;CECT诊断准确率为90.32%,诊断的一致性优(McNemarχ2=0.024,P>0.05),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6%、81.82%、94.29%、78.26%.结论 CECT与CEUS对小于3 cm的肾肿瘤均有较优的诊断能力,都能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良恶性,CEUS诊断准确性相对更高.

    作者:王江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早期上皮性卵巢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探讨

    目的 探讨早期上皮性卵巢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33例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和卵巢癌根治性手术组.评估两组的近期疗效并随访2年;记录患者随访期间复发情况、手术前后月经变化情况及孕产情况等.结果 在33例患者中,15例选择保留生育功能手术,18例选择卵巢癌根治性手术;在随访期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中3例复发,11例月经恢复正常,5例孕育成功并分娩健康儿;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根治性手术组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的部分缓解率为46.7%和27.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7%和55.6%.结论 对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实施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是可行的,且临床较为安全,但需加强术后随访和指导,以提高临床安全性.

    作者:王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EA、CYFRA21-1、NSE、CA125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综合分析CEA(血清癌胚抗原)、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片段)、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A125(糖类抗原125)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80例肺癌(60例鳞癌、60例腺癌、60例小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期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癌胚抗原水平、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糖类抗原125水平以及分析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等参数指标.结果 ①研究组的血清癌胚抗原水平、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糖类抗原12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腺癌组与鳞癌组、小细胞肺癌组血清癌胚抗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组与小细胞癌、腺癌组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组与鳞癌组、腺癌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Ⅲ~Ⅳ期患者CEA、CYFRA21-1、NSE、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④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肺癌的敏感性远远高于任何一种肿瘤标志物的单项检测(P<0.05).结论 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和临床分期中有一定价值.血清癌胚抗原对肺腺癌、细胞角蛋白19片段对肺鳞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肺小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比较高.

    作者:南阳光;周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手术切除联合眼睑再造对眼睑基底细胞癌的疗效及对Ki67、Tmem16a和ILK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标准化手术切除联合眼睑再造对眼睑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Ki67、Tmem16a和ILK的影响.方法 将125例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化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标准化手术切除基础上联合使用眼睑再造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手术前后Ki67、Tmem16a、ILK阳性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Ki67、Tmem16a和ILK指标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71%VS 65.08%,P<0.05),且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1.93%VS 68.25%,P<0.05).结论 标准化手术切除联合眼睑再造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可以降低患者Ki67、Tmem16a和ILK阳性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疗效满意.

    作者:古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造影在胃癌诊断及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胃癌诊断及术前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86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胃超声造影检查及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胃超声造影诊断胃癌检出率为97.67%,T、N、M分期总符合率分别为65.12%、66.28%、94.12%.对T1、T2、T3、T4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2.86%、60.00%、66.67%、80.00%;对N分期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N0为85.71%、N1为51.72%、N2为73.33%、N3为57.14%.结论 超声造影对胃癌诊断、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诊断及分期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贺海玲;刘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窄带光成像的输尿管软镜下治疗肾盂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基于窄带光成像(NBI)的输尿管软镜下治疗肾盂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肾盂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输尿管软镜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术前NBI诊治.结果 肾盂癌在白光模式下表现为环形红色黏膜区域,周围有小血管呈放射状排列.在NBI成像模式下表现为棕褐色片状区域,周边有棕褐色放射状小血管.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血尿、尿瘘、尿路感染、腹膜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5%,对照组为29.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42 ±5.1)个月和(25.39 ±4.8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22,P<0.05).结论 基于NBI的输尿管软镜下治疗肾盂癌可大限度地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陆进;王勇;万恩明;诸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益气养精法对改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癌因性疲乏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益气养精法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纳入标准的5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介入治疗,治疗组在介入治疗第1天开始服用益气养精中药,共28天.分别在介入前、介入后第3天、介入后第14天评价疲乏程度、生活质量,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指标.结果益气养精法组方服用第14天时,较对照组,患者疲乏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益气养精法组方对介入灌注化疗后导致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贫血状态亦有明显改善作用,特别是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对照组介入治疗后第3天就开始明显下降(P<0.05);介入治疗后治疗组NK、CD3、CD4、IL-2水平,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肝肾功能、白蛋白、血清肌酐无明显差异.结论 益气养精法可改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介入后癌因性疲乏,提高免疫力.

    作者:严桂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SCC-Ag、TSGF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紫杉醇与卡铂化疗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SCC-Ag,TS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卡铂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同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和血清中SCC-Ag、TSGF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64.44%(29/45),高于对照组46.67%(21/45)(χ2=9.238,P=0.002);观察组治疗后CD3 +,CD4 +和CD4 +/CD8 +升高幅度与CD8 +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SCC-Ag、TSGF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疲乏、食欲减退和疼痛方面均有所改善(P<0.05),并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血小板下降和白细胞下降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困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SCC-Ag与TSGF的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对于临床上宫颈癌的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好山;王军海;田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XELOX与FOLFOX6应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化疗方案与亚叶酸钙/5-氟脲嘧啶+奥沙利铂(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XELOX化疗方案者57例,接受FOLFOX6方案者49例.对比2组治疗总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XELOX组总有效率为56.14%,FOLFOX6组总有效率为53.0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ELOX化疗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14.04%,明显高于FOLFOX6化疗组发生率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程度较轻,主要以Ⅰ~Ⅱ度为主;FOLFOX6化疗组神经毒性发生率为22.45%,明显高于XELOX化疗组发生率5.26%(P<0.05),程度较轻,主要以Ⅰ~Ⅱ度为主;2组在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口腔炎、脱发等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ELOX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5个月,FOLFOX6组17个月;XELOX化疗组1年生存率为85.96%,高于FOLFOX6化疗组1年生存率83.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LOX与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相当,但XELOX化疗方案用药更为安全方便.

    作者:张定国;阮建;阮秀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Iressa与全脑放疗同期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综合分析Iressa(吉非替尼)与全脑放疗同期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多发转移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8例.观察组应用全脑放疗同时口服吉非替尼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全脑放疗后口服吉非替尼的治疗方法.结果 ①观察组的部分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进展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癌胚抗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含量以及血清中非小细胞肺癌抗原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含量以及血清中非小细胞肺癌抗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呕吐、恶心和疲乏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腹泻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脑放疗同时口服吉非替尼的临床研究价值显著高于全脑放疗后口服吉非替尼的价值.

    作者:林育毅;谢志原;赵年贵;陈万泉;熊雪梅;胥尹;陈秋燕;陈晓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EA、CA-153、ICAM-1、E-selection单项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标志物CEA、CA-153、ICAM-1、E-selection单项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4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乳腺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组患者40例作为良性组,另选取同期接收的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对三组人员的血清CEA、CA-153、ICAM-1、E-selec-tion进行连续动态检测.结果 血清E-selection单项检测对乳腺癌Ⅲ期、Ⅳ期患者的敏感性较高,血清CEA单项检测对乳腺癌组患者的特异性较高;血清CEA+CA-153+ICAM-1+E-selection、CA-153+ICAM-1+E-selection对乳腺癌组患者的敏感性显著高于 CEA +CA-153 +ICAM-1、CEA +CA-153 +E-selection、CEA +CA-153 +ICAM-1 +E-selection(P <0.05),血清CA-153+E-selection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EA+CA-153、CA-153+ICAM-1(P<0.05).结论 血清可溶性肿瘤标志物CEA、CA-153、ICAM-1、E-selection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园;安丽颖;王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胃癌患者对CA19-9、CEA、TSGF水平的影响

    目的 评价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胃癌患者对CA19-9、CEA、TSGF水平的影响,以及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60例二线治疗及二线以上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替吉奥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两组患者以4周为1个化疗周期,根据患者个人身体情况,多接受3个化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化疗周期后的血清CA19-9、CEA、TSGF的水平,同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组患者总缓解率为36.70%,疾病控制率为76.70%,明显高于只给予替吉奥组患者组的总缓解率23.33%,疾病控制率为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过后,试验组患者CA19-9、CEA、TS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显著减少,特别是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胃癌患者,可有效缓解病情的发展,不良反应轻微可控制,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艾良;张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微波消融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波消融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KPS评分、血清VEGF、bFGF水平、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73.3%,91.1%)显著高于对照组(46.7%,62.2%)(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VEGF、bF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波消融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孙晓;徐恩松;邱春玉;董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可行性

    目的 分析卡培他滨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可行性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放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卡培他滨联合放疗,依照WHO制定实体肿瘤评价标准判断治疗效果,并采用WHO抗癌药物剂型反应分度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5.0%)显著高于对照组(52.8%)(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47.2%)显著高于对照组(16.7%)(P<0.05).在治疗中,观察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毒性白细胞毒性、手足综合征等,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患者均耐受,没有出现退出试验者.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卡培他滨联合放疗能够提高疗效,提高生存率,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亢崇照;孙作军;张建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观察榄香烯注射液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12例老年(≥65岁)食管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IMRT方案治疗,放疗剂量200 cGy/次,1次/天,5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榄香烯注射液500 mg,1次/天,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远期局控率、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83.93%,对照组7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2年、3年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80.36%、71.43%、48.21%和73.21%、57.14%、48.21%,对照组分别为67.86%、51.79%、37.5%和58.93%、37.5%、28.57%,2组2年、3年肿瘤局控率和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榄香烯注射液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可显著降低放疗不良反应,提高远期肿瘤局控率和患者生存率,临床意义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丁金琴;吴金通;田孝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丙泊酚麻醉的疗效及对早期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

    目的 观察丙泊酚麻醉在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胃癌患者90例,根据不同麻醉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联合维库溴铵麻醉,在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加用持续泵入丙泊酚.对两组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Ransay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检测两组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6 d,两组患者的Ransay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P<0.01).研究组术后3 d认知障碍发生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h和6 h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结论 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使用丙泊酚麻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起到保护作用,下调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可能与之有关.

    作者:金胜;丁汉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