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

乐骏飙

关键词:腹腔镜, 前列腺癌, 根治术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开放手术在治疗前列腺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94例泌尿外科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49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实验组),45例行开腹手术(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术前PSA水平以及前列腺体积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6.9%、42.9%、10.2%和89.8%,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0.0%、55.6%、24.4%和75.6%,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以及吻合口瘘(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生化复发率以及完全控尿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癌总有效率高,围手术期效果优,临床价值肯定.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可行性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顺铂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培关曲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32.50%,控制率为72.50%.对照组有效率为20.00%,控制率为55.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WHOQOLBREF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EGFR、SCC、CEA以及CA125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陈长洋;王月芳;周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EPI和THP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EPI和THP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浅表性膀胱癌术的110例SBC患者展开临床分析,随机分成研究组(THP)与对照组(EPI).研究组使用吡柔比星实施术后膀胱内灌注治疗,对照组使用表柔比星实施术后膀胱内灌注治疗.对2组患者均随访12月,通过观察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复发率来判断2种药物的疗效,并对比2组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经治疗后复发率为10.9%,对照组经治疗后复发率为16.4% (P >0.05);研究组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对照组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3% (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PI和THP的药理作用相似,均可以有效地预防行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结局,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当,均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陈帅;盛易明;彭国林;邓兰;吴文清;周美秀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术前新辅助化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术前新辅助化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于术前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新辅助化疗,对照组完成术前检查后行手术治疗.观察研究组化疗后疗效及病期下调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肺水肿、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对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远期疗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化疗后有效率达70.0%,病期下调率为42.5%.研究组手术切除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 (P <0.05);2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589);研究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92.55% (37/40) 、82.5% (33/40),对照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0%(34/40) 、67.5%(26/40),研究组的1、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术前新辅助化疗能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忠林;廖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灶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微小癌灶超声特点研究

    目的 探讨多灶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微小癌灶超声特点.方法 选择80例超声怀疑恶性肿瘤的甲状腺微小病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个病灶,病灶直径均≤5 mm.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与良性组,比较两组超声特点,并分析超声的应用价值.结果 120个可疑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中,有100个病理确诊为恶性,占83.3%.恶性组边界不清晰、实质性、内部低回声、周边无声晕及纵横比>1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多灶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75.0%,阳性似然比为0.95,阴性似然比为0.52.结论 边界不清晰、实质性、内部低回声、周边无声晕及纵横比>1是多灶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对于上述情况需引起重视,避免漏诊.

    作者:舒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EGFR、Her-2及Hsp90α在食管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病理研究

    目的 探讨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Hsp90α(热休克蛋白90α)的表达在食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食管腺癌患者3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胃镜下食管活检正常的健康人员30例为对照组,对比EGFR、Her-2及Hsp90α在两组中的表达.结果 食管腺癌组织中EGFR、Her-2及Hsp90α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鳞状上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90α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脉管侵犯等因素相关(P<0.05),EGFR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细胞分化、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相关(P<0.05),Her-2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等因素相关(P<0.05);食管腺癌组织中Hsp90α表达与EGFR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Hsp90α表达与Her-2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Her-2表达与EGFR无相关性(P>0.05).结论 食管腺癌患者当中EGFR、Her-2及Hsp90α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并且同TNM分期以及细胞分化的因素存在密切联系.

    作者:姜波;高爱民;盛莹;文进;赵胜乾;王仰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紫杉醇靶向化疗对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价值和安全性

    目的 探索紫杉醇靶向化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7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药物靶向化疗,对照组采用PE化疗方案,2组疗程均为3周.评价2组治疗前后胸部X成像、NSE,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肿瘤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缓解率观察组为68.31%,高于对照组5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SE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良好率为7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肝毒性和消化道等不良反应的概率分别为5.1%、2.6%、7.7%、0.0%,低于对照组的20.5%、17.9%、25.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12.8%)低于对照组(3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靶向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具有高疗效、低药物毒性的优势,保证了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也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贾利;贾霖;韩建军;王允;高飞;陈宓;何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康莱特联合XEL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IL-2、IL-10的影响

    目的 研究康莱特经腹腔热灌注联合XELOX方案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近期疗效及IL-2、IL-10的影响.方法 选取8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给予康莱特经腹腔热灌注联合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只给予XELOX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与IL-2及IL-10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RR为70.45% (31/44),DCR为86.36%(38/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82% (14/44),68.18% (30/44)(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CE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3年,观察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康莱特经腹腔热灌注联合XELOX方案化疗对胃癌患者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能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晓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开放手术在治疗前列腺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94例泌尿外科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49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实验组),45例行开腹手术(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术前PSA水平以及前列腺体积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6.9%、42.9%、10.2%和89.8%,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0.0%、55.6%、24.4%和75.6%,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以及吻合口瘘(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生化复发率以及完全控尿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癌总有效率高,围手术期效果优,临床价值肯定.

    作者:乐骏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为C组,另43例接受传统喉切开治疗为T组.术后均获随访12~ 27个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黏膜恢复情况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C组手术时间为(12.31±2.02) min、VAS评分为(2.22±0.44)分、黏膜恢复评分为(2.28±0.65)分、并发症发生率为2.7%,T组分别为(99.87±11.15) min、(3.97±0.53)分、(3.73±0.39)分、20.9%,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复发率为5.4%,T组为6.9%,2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短期内安全有效.

    作者:高鹏;刘雄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左胸微创切口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

    目的 探讨左胸微创切口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对8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左胸微创切口手术组(微创切口组,n=40)和左胸传统切口手术组(传统切口组,n =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微创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传统切口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切口组(P<0.05),引流量显著少于传统切口组(P<0.05),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传统切口组(P<0.05),VRS评分显著短于低于传统切口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0% (14/40),显著低于传统切口组[60.0% (24/40)] (P<0.05).结论 左胸微创切口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较传统切口高.

    作者:侯智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肛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术后肿瘤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经肛内外括约肌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术后肿瘤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4例行经肛内外括约肌切除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率、5年生存率及死亡率,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中位随访时间为60.27个月,复发率为18.52%,其中局部复发率为14.81%,远处复发率为3.70%;术后死亡率为7.41%,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92.59%,复发患者5年生存率为60.00%,其中Tis复发率为7.14%,T1复发率为13.79%,T2复发率为45.45%,未复发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00%.肿瘤直径>3 cm、肿瘤浸润深度较深、分化程度不良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经肛内外括约肌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术后患者肿瘤学效果较好,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治疗肿瘤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为提高治疗效果应对此类患者进行仔细筛选.

    作者:袁建伟;王保振;耿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和机体应激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和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改变情况,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水平,CD4+、CD3+、CD8+以及CD4+/CD8+等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2.10%(3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2% (29/38) (P <0.05).在T0时,2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T1及T2时,2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但观察组的改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T0时,2组的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T1及T2时,2组的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水平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T0时,2组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T1及T2时,2组的CD4+、CD3+、CD8+以及CD4+/CD8+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而T1、T2点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身麻醉,不仅对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程度更轻,且能降低手术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不利影响.

    作者:邹丽峰;丁雪;朱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妇科肿瘤诊断的效果.方法 80例妇科肿瘤患者入院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间隔1h后,进行CT检查,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结果,计算联合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以此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以病理切片诊断为金标准,CT诊断确诊43例为良性肿瘤,27例为恶性肿瘤,漏诊7例,误诊3例,CT诊断灵敏度86.0%,特异度90.0%,诊断符合率87.5%;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40例为良性肿瘤,25例为恶性肿瘤,漏诊10例,误诊5例,彩超诊断灵敏度80.0%,特异度83.3%,诊断符合率81.3%.彩超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与CT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诊断经一致性检验技术,K值为0.768;CT与病理诊断经一致性检查,K值为0.837,CT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高.结论 与CT检查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妇科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但该检查方式无创、便捷、无射线,是临床诊断妇科肿瘤的理想检查方法.

    作者:李文凯;李娟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清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联合检测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联合检测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小细胞肺癌100例作为肺癌组,依据病变范围分为局限组(n=60例)和广泛组(n=40例),同期选取非肺癌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NSE、Pro-GRP水平,统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NSE、Pro-GRP水平.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NSE、Pro-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组患者血清NSE、Pro-GRP水平明显高于局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SE以26μg/L为临界值、Pro-GRP以47 ng/L为临界值时,其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00%、93.33%、96.92%,与实际结果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SE、Pro-GRP水平与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二者水平诊断该疾病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桂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七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7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37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7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CA125、CA50、CA242、AFP的联合检测结果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在术前Ⅲ~Ⅳ期时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转移时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术后无复发转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CA125、CA50、CA242和AFP敏感度分别为76.27%、50.13%、66.40%、73.60%、45.60%、58.93%和53.33%;特异度分别为80.27%、82.13%、79.73%、85.33%、84.27%、84.39%和83.73%;有效性分别为77.33%、57.33%、69.60%、76.27%、53.33%、64.80%和60.00%,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有效性分别为93.33%、87.73%和92.27%,其值均高于各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性别、TNM分期和肿瘤标志物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NM(OR =2.121)、CEA(OR=2.233)、CA199(OR=2.124)和CA724(OR=2.135)是胃癌患者死亡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7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术后胃癌患者复发或转移的辅助诊断的有效率.

    作者:阳卫立;杨荣萍;罗永胜;胡双;刘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IGFBP-6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目的 探讨IGFBP-6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34例人肾透明细胞癌(ccRCC)及配对癌旁组织(ANCT)中IGFBP-6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34例肾透明细胞癌标本中,11例(32.4%)患者反应性为免疫阳性.ANCT平均组织免疫反应评分为(0.4±0.2),比ccRCC标本的平均得分(2.8±0.4)低(P<0.001).在ANCT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1.0±0.2)较ccRCC标本(3.6±0.6)降低(P<0.01).结论 IGFBP-6的表达可能参与ccRCC的发生发展.

    作者:胡威;李浩勇;梁培育;程帆;张孝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靶向人群和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靶向人群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4~11个月,平均(8.2±1.5)个月.近期疗效:CR 2例,PR 16例,SD 12例,PD 10例,近期有效率为45.0% (18/40),疾病控制率为75.0%(30/40).1年、2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3.3%(10/30)、6.7%(2/30)、0,总生存率分别为42.5% (17/40)、22.5%(9/40)、12.5% (5/40).不良反应:皮疹33例(82.5%),皮肤瘙痒25例(62.5%),腹泻24例(60.0%),一过性丙氨酸转移酶毒性6例(15.0%),泌尿道出血1例(2.5%),无血液学毒性、间质性肺炎.单变量分析显示,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因素为病理类型、ECOG行为状况、疗效(P<0.05),总生存期影响因素为性别、病理类型、ECOG行为状况、疗效(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影响因素为病理类型(P<0.05).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靶向人群为腺癌患者.

    作者:陈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95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PSA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随访1~5年,比较2组PFS及OS.同时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OS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PS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欲缺乏发生率(62.00%)显著高于对照组(22.22%)(P<0.05),2组骨质疏松、潮热、贫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PFS及OS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OS与转移处数、治疗前Gleason评分、治疗前PSA水平、治疗方式相关(P<0.05).结论 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疗效明确,能有效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治疗前PSA水平、治疗方式等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

    作者:宋瑶;庞松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原发性系统性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合并文献复习

    目的 了解原发性系统性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例原发性系统性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过.结果 该病例采用经典CHOP方案化疗,并结合局部放疗,治疗效果理想.结论 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好,经化疗及放疗结合可获得理想疗效.

    作者:刘佳;钟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吉非替尼与含铂类化疗联合时序对EGFR突变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研究吉非替尼与含铂类化疗联合时序对EGFR基因突变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初治的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126例按照联合时序不同分为(Gef+ MP)组和(MP+ Gef)组.Gef+ MP组患者接受吉非替尼序贯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MP+ Gef组患者接受培美曲塞+顺铂序贯吉非替尼方案化疗.对比2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3年无进展生存期(PFS),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P+ Gef组ORR和DCR显著高于Gef+ MP组(78.69% vs 60.00%,P<0.05;90.16% vs 72.31%,P<0.05).MP+ Gef组中位PFS显著高于Gef+ MP组(18.9 vs9.9,P<0.05).MP+ Gef组的恶心、腹泻、疲劳、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Gef+ MP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P方案序贯吉非替尼可以显著改善EGFR基因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的ORR和DCR,提高患者的PFS,且不良反应较少且轻.

    作者:陈越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