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忠林;廖亮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IGF-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患者共100例(实验组),同时选取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外周血IGF-Ⅰ表达水平为(1301.19±101.02)μg/L、IGF-Ⅱ表达水平为(801.89±21.45) μg/L,对照组外周血IGF-Ⅰ表达水平为(789.01±31.00).μg/L、IGF-Ⅱ表达水平为(212.01±35.06) μg/L,实验组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ER阳性患者外周中IGF-Ⅰ和IGF-Ⅱ水平高于子宫肌瘤ER阴性患者,分别为(1463.71±79.81) μg/L、(1097.62±69.01)μg/L;(871.89±23.12) μg/L、(515.71±21.01) μg/L.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中IGF-Ⅰ和IGF-Ⅱ水平与子宫肌瘤ER呈正相关,二者有密切的联系.
作者:宋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开放手术在治疗前列腺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94例泌尿外科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49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实验组),45例行开腹手术(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术前PSA水平以及前列腺体积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6.9%、42.9%、10.2%和89.8%,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0.0%、55.6%、24.4%和75.6%,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以及吻合口瘘(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生化复发率以及完全控尿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癌总有效率高,围手术期效果优,临床价值肯定.
作者:乐骏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7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37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7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CA125、CA50、CA242、AFP的联合检测结果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在术前Ⅲ~Ⅳ期时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转移时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术后无复发转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CA125、CA50、CA242和AFP敏感度分别为76.27%、50.13%、66.40%、73.60%、45.60%、58.93%和53.33%;特异度分别为80.27%、82.13%、79.73%、85.33%、84.27%、84.39%和83.73%;有效性分别为77.33%、57.33%、69.60%、76.27%、53.33%、64.80%和60.00%,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有效性分别为93.33%、87.73%和92.27%,其值均高于各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性别、TNM分期和肿瘤标志物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NM(OR =2.121)、CEA(OR=2.233)、CA199(OR=2.124)和CA724(OR=2.135)是胃癌患者死亡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7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术后胃癌患者复发或转移的辅助诊断的有效率.
作者:阳卫立;杨荣萍;罗永胜;胡双;刘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顺铂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培关曲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32.50%,控制率为72.50%.对照组有效率为20.00%,控制率为55.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WHOQOLBREF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EGFR、SCC、CEA以及CA125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陈长洋;王月芳;周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是多种因素、多个阶段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miRNA-302家族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具有多样化作用.微小RNA302家族(miR-302家族)特异存在于脊椎动物,初检测到是在未分化的人类胚胎干细胞中和其恶性的胚胎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其首次发现与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特性有关.本文主要阐述微小RNA302家族在人类恶性肿瘤发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等,简介微小RNA302家族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及药物敏感性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以便更深入研究miR-302家族与恶性肿瘤其他方面的关系.
作者:张梦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局部化疗对中央型肺癌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中央型肺癌患者82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给予所有患者全身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纤维支气管镜局部化疗.观察2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41%,高于对照组的31.71% (P<0.05).治疗前,2组的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CEA、Cyfra21-1、NSE和CA19-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CEA、Cyfra21-1、NSE和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CD4+、CD8+和CD4+/CD8+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CD4+和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CD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的CD8+水平略低于治疗前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且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MMP-2和MMP-9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MP-2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身化疗基础上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局部化疗治疗中央型肺癌较单纯全身化疗治疗总有效率高,在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以及改善患者全身免疫功能状态等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何涛;范明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对纵膈肿瘤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将70例纵膈肿瘤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35例.对照组行开胸手术治疗,试验组则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时间、引流时间、术后3d及7d时VAS评分情况、治疗前后SAS评分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90.46±75.22) ml、术后止痛剂使用时间为(2.26±0.31)d、引流时间为(2.77±1.35)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80.16±98.15)ml、术后止痛剂使用时间(3.19±0.54)d、引流时间(4.89±1.57)d.术后7d时,试验组VAS评分为(0.95±1.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3±1.26)分;治疗后,试验组SAS评分为(36.28±8.4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8.54±10.22)分.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58%)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胸手术治疗相比,电视胸腔镜手术安全性高,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在治疗纵膈肿瘤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童华杰;张远强;李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有效性、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9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治疗,奥沙利铂120 mg/m2,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紫杉醇85 mg/m2,奥沙利铂120 mg/m2.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FACT-G评分、NIHSS评分,统计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6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51.11%)(P<0.05).观察组患者KPS评分[(82.47±5.17)分]、FACT-G评分[(65.92±5.82)分]及NIHSS评分[(3.14±0.59)分]优于对照组KPS评分[(76.89±4.58)分]、FACT-G评分[(57.24±5.16)分]及NIHSS评分[(4.26±0.67)分](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血小板减少及腹泻不良反应,但发生无明显差别;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26.67%)、恶心呕吐(22.22%)及肾功能异常(4.4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洋;符秋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ycloxygenase-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4)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甲状腺外科患者85例,分为甲状腺癌组、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和甲状腺体正常组.通过免疫组化切片染色法检验判定COX-2和MMP-14在甲状腺体中的表达情况.对甲状腺癌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症状与COX-2和MMP-14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OX-2和MMP-14在甲状腺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高,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阳性表达率次之,而在甲状腺体正常组织中不表达.COX-2和MMP-14水平与甲状腺癌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COX-2和MMP-14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及其临床表现皆有明确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上甲状腺癌的诊断诊治的有效指标.
作者:刘卫梅;王玉;王泽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宫颈癌与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宫颈癌患者共96例为观察组,以及同期诊治的宫颈炎96例患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的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沙眼衣原体(CT)、滴虫以及细菌性阴道病(BV)感染情况,并分析HPV感染类型.结果 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率高,为93.75% (1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 (6/96)(P<0.05).HPV感染类型包括低危型、可能高危型以及高危型,CIN Ⅰ患者高危型HPV的感染率为62.50% (5/8),CINⅡ患者为83.33%(15/18),CINⅢ患者为89.66% (26/29),高危型HPV的感染率随患者CIN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宫颈癌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为93.33% (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 (0/6) (P <0.05).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宫颈癌与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临床上需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王利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79例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存活率与死亡率进行统计,并将其中不同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心率、呼吸及氧合指数)和疾病治疗情况(吻合口瘘、MODS发生情况、呼吸困难病程、手术方式及TNM分期)患者的死亡率与存活率进行比较,同时采用Logistic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此类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79例死亡29例(36.71%),其中不同性别患者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不同基本情况和疾病治疗情况患者的死亡率则存在显著性差异.经Logistic显示,年龄、心率、呼吸及氧合指数、吻合口瘘、MODS发生情况、呼吸困难病程、手术方式及TNM分期均是此类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较差,且受多种高危因素影响,应根据其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干预.
作者:虎琼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has-miR-155 (Homo sapiens miR-155,miRNA-155)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食管癌标本80例,另取患者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55表达水平,分析miR-155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RT-PCR结果显示,食管癌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为0.437±0.091,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84,P=0.007).食管癌组织中miR-155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有一定的关系(P<0.05).结论 miR-155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食管癌潜在的治疗靶点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聂龙;周方正;童琳;潘东风;张东升;王小聪;谢辉;郭思言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诊断过程中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与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fragment CYFRA21-1)水平的作用.方法 将2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小细胞肺癌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NSE、CYFRA21-1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NSE与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细胞肺癌组患者NSE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小细胞肺癌组患者Cy-fra21-1明显低于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P<0.05);小细胞肺癌组患者NSE阳性检出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组患者Cyfra21-1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非小细胞肺癌组(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中NSE与Cyfra21-1水平异常升高,NSE对小细胞肺癌比较敏感,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比较敏感,两者在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辅助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姜祥宁;武红莉;邓小梅;叶青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肺癌患者血清样本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含量及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首次确诊的肺癌患者(符合入选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287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287例正常体检健康人的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肺癌和健康人血清标本中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含量,探究其与肺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中bFGF、TIMP-1指标显著高于健康人,bFGF、MMP-9、TIMP-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病理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以及远处转移程度与bFGF、MMP-9、TIMP-1三个血清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肿瘤直径越大、临床分期越高、淋巴结以及远处转移程度越高,血清中bFGF、MMP-9、TIMP-1三个指标表达水平越高;bFGF和MMP-9具有显著相关关系(r=0.814,P=0.005)、TIMP-1和MMP-9具有显著相关关系(r =0.773,P=0.007),bFGF、TIMP-1相关性差(r=0.137,P=0.012).结论 血清中bFGF、MMP-9、TIMP-1三个指标可以作为早期肺癌临床诊断的检测指标,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贺新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肛内外括约肌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术后肿瘤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4例行经肛内外括约肌切除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率、5年生存率及死亡率,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中位随访时间为60.27个月,复发率为18.52%,其中局部复发率为14.81%,远处复发率为3.70%;术后死亡率为7.41%,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92.59%,复发患者5年生存率为60.00%,其中Tis复发率为7.14%,T1复发率为13.79%,T2复发率为45.45%,未复发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00%.肿瘤直径>3 cm、肿瘤浸润深度较深、分化程度不良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经肛内外括约肌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术后患者肿瘤学效果较好,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治疗肿瘤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为提高治疗效果应对此类患者进行仔细筛选.
作者:袁建伟;王保振;耿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成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2例肝癌患者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成像扫描,研究肝癌组织及液化坏死组织的扫描信号特征,计算并统计ADC(表现扩散系数)情况,并对不同组织分化MSI值(大上升斜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扩散敏感因子b=800 s/mm2时,肝癌坏死组织ADC为(1.71 ±0.34) 10-3 mm2/s,肝癌组织ADC为(1.01 ±0.26) 10-3 mm2/s,正常肝组织ADC为(1.27±0.33)10-3 mm2/s;在扩散敏感因子b=400 s/mm2时,肝癌坏死组织ADC为(1.88±0.42)10-3 mm2/s,肝癌组织ADC为(1.16±0.32)10-3 mm2/s,正常肝组织ADC为(1.32±0.29) 10-3 mm2/s;高分化肝癌细胞MSI值为(404.97±169.82);中分化肝癌细胞MSI值为(256.21±95.74);低分化肝癌细胞MSI值为(246.49±105.93);各组ADC及MSI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成像在肝癌患者的组织分化及细胞活性程度判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肝癌的重要方法.
作者:吕国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术前新辅助化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于术前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新辅助化疗,对照组完成术前检查后行手术治疗.观察研究组化疗后疗效及病期下调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肺水肿、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对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远期疗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化疗后有效率达70.0%,病期下调率为42.5%.研究组手术切除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 (P <0.05);2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589);研究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92.55% (37/40) 、82.5% (33/40),对照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0%(34/40) 、67.5%(26/40),研究组的1、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术前新辅助化疗能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忠林;廖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原发性系统性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例原发性系统性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过.结果 该病例采用经典CHOP方案化疗,并结合局部放疗,治疗效果理想.结论 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好,经化疗及放疗结合可获得理想疗效.
作者:刘佳;钟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和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ⅢB~Ⅳ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给予紫杉醇和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方案,直至化疗结束,主要终点为缓解率,次要终点为生存期、安全性和生活质量.结果 给予紫杉醇和奥沙利铂化疗6个周期后,患者的总缓解率为70% (95% CI 45.7~88.1%),疾病控制率为90%(95% CI为68.3~98.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0.0和26.4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总体状况评分显著改善(P<0.05),其中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附加状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社会状况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常见的非血液性毒副作用为皮疹和肝功能障碍,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紫杉醇和奥沙利铂治疗晚期NSCLC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符星;杜联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和开腹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腹腔镜手术44例(A组)、开腹D2根治术36例(B组).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短期并发症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 A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小)于B组(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后短期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随访平均(17.3±5.3)个月,除A组1例ⅢB期术后14个月因肝转移死亡外,其余均未见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根治性效果与开腹D2根治术相近,但具有微创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刘宝剑;贾光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