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洋;符秋红
目的 研究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宫颈癌与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宫颈癌患者共96例为观察组,以及同期诊治的宫颈炎96例患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的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沙眼衣原体(CT)、滴虫以及细菌性阴道病(BV)感染情况,并分析HPV感染类型.结果 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率高,为93.75% (1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 (6/96)(P<0.05).HPV感染类型包括低危型、可能高危型以及高危型,CIN Ⅰ患者高危型HPV的感染率为62.50% (5/8),CINⅡ患者为83.33%(15/18),CINⅢ患者为89.66% (26/29),高危型HPV的感染率随患者CIN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宫颈癌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为93.33% (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 (0/6) (P <0.05).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宫颈癌与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临床上需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王利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奈达铂分别联合紫杉醇和培关曲塞在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方面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Ⅲb或Ⅳ期的晚期肺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化疗组(A组)和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化疗组(B组).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及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2组化疗疗效,根据NCI-NTC V3.0评价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短期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相比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化疗后,患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EA、CA125的水平降低更为显著.在白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降低、脱发方面,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较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肺腺癌患者而言,奈达铂分别联合紫杉醇和培美曲塞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更易获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友涛;万仁平;黄淼龙;陈翀;廖洪亮;陈慧勇;刘文粤;甘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肽结合羟脯氨酸(TAM)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妇科肿瘤患者200例,以病理学诊断为对照,依据良恶性分为恶性组(n=50)和良性组(n=150).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CEA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TAM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因子鉴别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统计分析所有患者血清CA125、CEA、TAM水平.结果 恶性组患者血清CA125、CEA及TAM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CA125以35 U/m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1.00%、81.33%、82.00%;CEA以5.2 ng/m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2.00%、83.33%、83.00%;TAM以95 U/m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76.00%、80.00%、78.00%;三者联合检测时,分别为98.00%、94.00%、95.00%.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三者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A125、CEA及TAM水平与妇科肿瘤恶性病变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鉴别妇科肿瘤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翟春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雷替曲塞、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分析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雷替曲塞方案化疗,B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生存质量、不良反应.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45.0%,而A组有效率为2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在治疗前KPS评分无明显变化,治疗后B组KPS评分达(74.5±7.1)分,KPS≥10分占62.5%,中位生存时间为12.2个月,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贫血、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肝细胞癌,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安全有效.
作者:秦禄武;何龙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后装腔内照射施源器放置技术与剂量分布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Ⅱb期后的宫颈鳞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放疗都采用6mV X线行四野盒式照射,在腔内后装施源器中,观察组采用扁平固定三管施源器,对照组采用单管施源器,两组都放疗观察8周.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7.5%和70.0%,两组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膀胱、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和7.5%,对照组为22.5%和2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的总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为(34.23±4.11)个月与(23.14±3.78)个月,对照组分别为(29.12±4.09)个月与(19.10±4.13)个月,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管施源器和三管施源器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相当,但是放置技术与剂量分布合理的三管施源器可以减少膀胱、肠道反应发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白冬梅;赵红;杨卫卫;白胜江;曹彩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并探讨胃癌术后随访患者癌胚抗原(CEA)和糖链多肽抗原(CA19-9)的临床意义,从而为胃癌术后预后提供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201例.根据术后3年随访是否复发或转移为依据分为观察组(n=110)与对照组(n=91).定期检测患者血清CEA水平和CA19-9水平,分析CEA、CA19-9阳性与复发及转移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敏感性为70.91%,特异性为89.01%.CA19-9敏感性为69.09%,特异性为91.21%.联合检测敏感性为82.72%,特异性为93.41%.观察组患者CEA阳性至确诊时间为(2.42±0.62)个月,CA19-9阳性至确诊时间为(2.47 ±0.64)个月,双阳性至确诊时间为(1.84±0.42)个月.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随访定期检测血清CEA和CA19-9水平有利于评估预后效果,且对早期诊断复发及转移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黑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紫杉醇靶向化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7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药物靶向化疗,对照组采用PE化疗方案,2组疗程均为3周.评价2组治疗前后胸部X成像、NSE,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肿瘤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缓解率观察组为68.31%,高于对照组5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SE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良好率为7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肝毒性和消化道等不良反应的概率分别为5.1%、2.6%、7.7%、0.0%,低于对照组的20.5%、17.9%、25.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12.8%)低于对照组(3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靶向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具有高疗效、低药物毒性的优势,保证了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也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贾利;贾霖;韩建军;王允;高飞;陈宓;何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炭结合精细被膜解剖法对保护甲状旁腺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纳米炭结合精细被膜解剖法治疗组(A组,n =40)和传统甲状腺全切手术治疗组(B组,n =40),对2组患者的PTH、Ca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的PTH、Ca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5),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低钙血症发生率[15.0% (6/40)、7.5%(3/40)]均显著低于B组[30.0% (12/40)、25.0% (10/40)] (P <0.05).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炭结合精细被膜解剖法保护甲状旁腺的效果较传统甲状腺全切手术好.
作者:周博;李凌;崔振英;薛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79例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存活率与死亡率进行统计,并将其中不同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心率、呼吸及氧合指数)和疾病治疗情况(吻合口瘘、MODS发生情况、呼吸困难病程、手术方式及TNM分期)患者的死亡率与存活率进行比较,同时采用Logistic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此类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79例死亡29例(36.71%),其中不同性别患者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不同基本情况和疾病治疗情况患者的死亡率则存在显著性差异.经Logistic显示,年龄、心率、呼吸及氧合指数、吻合口瘘、MODS发生情况、呼吸困难病程、手术方式及TNM分期均是此类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较差,且受多种高危因素影响,应根据其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干预.
作者:虎琼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术前新辅助化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于术前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新辅助化疗,对照组完成术前检查后行手术治疗.观察研究组化疗后疗效及病期下调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肺水肿、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对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远期疗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化疗后有效率达70.0%,病期下调率为42.5%.研究组手术切除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 (P <0.05);2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589);研究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92.55% (37/40) 、82.5% (33/40),对照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0%(34/40) 、67.5%(26/40),研究组的1、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术前新辅助化疗能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忠林;廖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HPV-DNA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合并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以180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肿瘤标志物、HPV-DNA基因分型检查、阴道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联合检查以其中一种达到阳性标准则判定为阳性.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肿瘤标志物及HPV-DNA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与各单项检查及两两联合方法对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的阳性结果及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对于CIN,联合检查的阳性率均略高于各单项检查,肿瘤标志物、HPV-DNA和阴道镜联合检查的阳性率均高于各单项检查和两两联合检查,且与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宫颈癌,各种方法的阳性率未见差异(P>0.05);肿瘤标志物、HPV-DNA和阴道镜联合检查的总阳性率高于各单项检查和两两联合检查,且与各单项检查、肿瘤标志物联合HPV-DNA检查和肿瘤标志物联合阴道镜检查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检测、HPV-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联合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各单项检查和两两联合检查(P<0.05).结论 肿瘤标志物检测、HPV-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联合检查可提高对宫颈癌前病变的准确度,但需要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以探讨其对宫颈癌的筛查优势.
作者:牛志莹;岳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和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ⅢB~Ⅳ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给予紫杉醇和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方案,直至化疗结束,主要终点为缓解率,次要终点为生存期、安全性和生活质量.结果 给予紫杉醇和奥沙利铂化疗6个周期后,患者的总缓解率为70% (95% CI 45.7~88.1%),疾病控制率为90%(95% CI为68.3~98.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0.0和26.4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总体状况评分显著改善(P<0.05),其中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附加状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社会状况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常见的非血液性毒副作用为皮疹和肝功能障碍,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紫杉醇和奥沙利铂治疗晚期NSCLC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符星;杜联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7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37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7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CA125、CA50、CA242、AFP的联合检测结果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在术前Ⅲ~Ⅳ期时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转移时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术后无复发转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CA125、CA50、CA242和AFP敏感度分别为76.27%、50.13%、66.40%、73.60%、45.60%、58.93%和53.33%;特异度分别为80.27%、82.13%、79.73%、85.33%、84.27%、84.39%和83.73%;有效性分别为77.33%、57.33%、69.60%、76.27%、53.33%、64.80%和60.00%,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有效性分别为93.33%、87.73%和92.27%,其值均高于各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性别、TNM分期和肿瘤标志物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NM(OR =2.121)、CEA(OR=2.233)、CA199(OR=2.124)和CA724(OR=2.135)是胃癌患者死亡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7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术后胃癌患者复发或转移的辅助诊断的有效率.
作者:阳卫立;杨荣萍;罗永胜;胡双;刘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has-miR-155 (Homo sapiens miR-155,miRNA-155)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食管癌标本80例,另取患者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55表达水平,分析miR-155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RT-PCR结果显示,食管癌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为0.437±0.091,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84,P=0.007).食管癌组织中miR-155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有一定的关系(P<0.05).结论 miR-155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食管癌潜在的治疗靶点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聂龙;周方正;童琳;潘东风;张东升;王小聪;谢辉;郭思言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都是由多种基因、多个蛋白信号转导通路调控及多步骤协同发生的生物学过程,近年来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且死亡人数增加,因此,寻找新的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以及控制恶性肿瘤的恶化及转移,对其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细胞型朊蛋白对癌症细胞的生长、爬行和抗药性都有作用,提示细胞型朊蛋白可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以及转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1-2].本研究对细胞型朊蛋白在胰腺癌、胃腺癌及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使用免疫组织化(ELISA)检测,初步探讨其在胰腺癌、胃腺癌及结直肠腺癌中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孙杨安;杨小文;付红萍;周巧玲;陈志军;王忠军;吴昆;陈文学;傅爱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讨论血清PSA及引导下经直肠系统穿刺的方法诊断前列腺癌旳灵敏性与漏诊率等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PSA测定和前列腺穿侧活检的疑似前列腺癌者133例.结果 PSA水平在4 ng/ml以下的3例受试对象中,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为33.33%,PSA水平在4~10 ng/ml的4例受试者前列腺癌阳性率为19.05%,此外PSA在10~20 ng/ml和高于20 ng/ml的39例和70例受试者,前列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3.33%和55.71%.不同PSA水平的受试者,前列腺癌的阳性率PSA水平高于20 ng/ml者高,P<0.05.以4 ng/ml为阈值点,PSA联合引导下经直肠系统穿刺的方法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灵敏度为98.18%,特异度为97.74%,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2.26%和1.82%;以10 ng/ml为阈值点,PSA联合引导下经直肠系统穿刺的方法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为81.95%,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9.09%和18.05%.结论 血清PSA及引导下经直肠系统穿刺诊断策略在诊断前列腺癌旳实践中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以及低漏诊和误诊率的有点,特别是以4 ng/ml为阈值联合引导下的系统穿刺来进行诊断,灵敏性尤佳.
作者:何晓亮;章民昊;姚勇;过孜文;王士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对纵膈肿瘤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将70例纵膈肿瘤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35例.对照组行开胸手术治疗,试验组则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时间、引流时间、术后3d及7d时VAS评分情况、治疗前后SAS评分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90.46±75.22) ml、术后止痛剂使用时间为(2.26±0.31)d、引流时间为(2.77±1.35)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80.16±98.15)ml、术后止痛剂使用时间(3.19±0.54)d、引流时间(4.89±1.57)d.术后7d时,试验组VAS评分为(0.95±1.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3±1.26)分;治疗后,试验组SAS评分为(36.28±8.4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8.54±10.22)分.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58%)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胸手术治疗相比,电视胸腔镜手术安全性高,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在治疗纵膈肿瘤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童华杰;张远强;李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开放手术在治疗前列腺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94例泌尿外科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49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实验组),45例行开腹手术(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术前PSA水平以及前列腺体积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6.9%、42.9%、10.2%和89.8%,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0.0%、55.6%、24.4%和75.6%,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以及吻合口瘘(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生化复发率以及完全控尿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癌总有效率高,围手术期效果优,临床价值肯定.
作者:乐骏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晚期肝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肝癌患者,依据TNM临床分期分为肝癌Ⅰ期组(早期肝癌组,n=5)、肝癌Ⅱ期组(中期肝癌组,n=15)和肝癌Ⅲ期组(晚期肝癌组,n=20)三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40名健康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四组人员的血浆Fg、D-D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早期肝癌组、中期肝癌组、晚期肝癌组患者的血浆Fg、D-D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晚期肝癌组20例患者中,治疗后缓解16例,未缓解4例,缓解率为80.0%.治疗后缓解患者的血浆Fg、D-D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后未缓解患者、治疗前、健康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未缓解患者的血浆Fg、D-D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前的血浆Fg、D-D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晚期肝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提升,对其进行检测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对患者的预后判断,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作者:卢建新;陈晓敏;陈作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妇科肿瘤诊断的效果.方法 80例妇科肿瘤患者入院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间隔1h后,进行CT检查,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结果,计算联合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以此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以病理切片诊断为金标准,CT诊断确诊43例为良性肿瘤,27例为恶性肿瘤,漏诊7例,误诊3例,CT诊断灵敏度86.0%,特异度90.0%,诊断符合率87.5%;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40例为良性肿瘤,25例为恶性肿瘤,漏诊10例,误诊5例,彩超诊断灵敏度80.0%,特异度83.3%,诊断符合率81.3%.彩超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与CT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诊断经一致性检验技术,K值为0.768;CT与病理诊断经一致性检查,K值为0.837,CT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高.结论 与CT检查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妇科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但该检查方式无创、便捷、无射线,是临床诊断妇科肿瘤的理想检查方法.
作者:李文凯;李娟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