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局部化疗对中央型肺癌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何涛;范明江

关键词:中央型肺癌, 纤维支气管镜, 局部化疗, 血清学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局部化疗对中央型肺癌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中央型肺癌患者82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给予所有患者全身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纤维支气管镜局部化疗.观察2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41%,高于对照组的31.71% (P<0.05).治疗前,2组的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CEA、Cyfra21-1、NSE和CA19-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CEA、Cyfra21-1、NSE和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CD4+、CD8+和CD4+/CD8+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CD4+和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CD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的CD8+水平略低于治疗前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且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MMP-2和MMP-9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MP-2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身化疗基础上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局部化疗治疗中央型肺癌较单纯全身化疗治疗总有效率高,在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以及改善患者全身免疫功能状态等方面更具优势.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胃肠功能及术后血清CRP、TNF-α、IL-6、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影响

    目的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胃肠功能及术后血清CRP、TNF-α、IL-6、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老年直肠癌患者143例,根据其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组87例和开腹组56例.在术前1天,术后第1、3、7天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RP、TNF-α、IL-6、胃动素和胃泌素.观察比较2组手术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血清RP、TNF-α、IL-6、胃动素和胃泌素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除数量均较开腹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术后吗啡用量、术后镇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1、3、7天腹腔镜组血清CRP、TNF-α、IL-6、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均较开腹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组在腹胀维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均较开腹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20%,少于开腹组(3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机体创伤较小,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作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有效性、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9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治疗,奥沙利铂120 mg/m2,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紫杉醇85 mg/m2,奥沙利铂120 mg/m2.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FACT-G评分、NIHSS评分,统计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6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51.11%)(P<0.05).观察组患者KPS评分[(82.47±5.17)分]、FACT-G评分[(65.92±5.82)分]及NIHSS评分[(3.14±0.59)分]优于对照组KPS评分[(76.89±4.58)分]、FACT-G评分[(57.24±5.16)分]及NIHSS评分[(4.26±0.67)分](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血小板减少及腹泻不良反应,但发生无明显差别;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26.67%)、恶心呕吐(22.22%)及肾功能异常(4.4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洋;符秋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晚期肝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晚期肝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肝癌患者,依据TNM临床分期分为肝癌Ⅰ期组(早期肝癌组,n=5)、肝癌Ⅱ期组(中期肝癌组,n=15)和肝癌Ⅲ期组(晚期肝癌组,n=20)三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40名健康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四组人员的血浆Fg、D-D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早期肝癌组、中期肝癌组、晚期肝癌组患者的血浆Fg、D-D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晚期肝癌组20例患者中,治疗后缓解16例,未缓解4例,缓解率为80.0%.治疗后缓解患者的血浆Fg、D-D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后未缓解患者、治疗前、健康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未缓解患者的血浆Fg、D-D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前的血浆Fg、D-D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晚期肝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提升,对其进行检测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对患者的预后判断,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作者:卢建新;陈晓敏;陈作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 探究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对纵膈肿瘤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将70例纵膈肿瘤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35例.对照组行开胸手术治疗,试验组则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时间、引流时间、术后3d及7d时VAS评分情况、治疗前后SAS评分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90.46±75.22) ml、术后止痛剂使用时间为(2.26±0.31)d、引流时间为(2.77±1.35)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80.16±98.15)ml、术后止痛剂使用时间(3.19±0.54)d、引流时间(4.89±1.57)d.术后7d时,试验组VAS评分为(0.95±1.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3±1.26)分;治疗后,试验组SAS评分为(36.28±8.4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8.54±10.22)分.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58%)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胸手术治疗相比,电视胸腔镜手术安全性高,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在治疗纵膈肿瘤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童华杰;张远强;李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吉非替尼与含铂类化疗联合时序对EGFR突变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研究吉非替尼与含铂类化疗联合时序对EGFR基因突变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初治的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126例按照联合时序不同分为(Gef+ MP)组和(MP+ Gef)组.Gef+ MP组患者接受吉非替尼序贯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MP+ Gef组患者接受培美曲塞+顺铂序贯吉非替尼方案化疗.对比2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3年无进展生存期(PFS),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P+ Gef组ORR和DCR显著高于Gef+ MP组(78.69% vs 60.00%,P<0.05;90.16% vs 72.31%,P<0.05).MP+ Gef组中位PFS显著高于Gef+ MP组(18.9 vs9.9,P<0.05).MP+ Gef组的恶心、腹泻、疲劳、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Gef+ MP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P方案序贯吉非替尼可以显著改善EGFR基因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的ORR和DCR,提高患者的PFS,且不良反应较少且轻.

    作者:陈越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肛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术后肿瘤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经肛内外括约肌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术后肿瘤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4例行经肛内外括约肌切除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率、5年生存率及死亡率,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中位随访时间为60.27个月,复发率为18.52%,其中局部复发率为14.81%,远处复发率为3.70%;术后死亡率为7.41%,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92.59%,复发患者5年生存率为60.00%,其中Tis复发率为7.14%,T1复发率为13.79%,T2复发率为45.45%,未复发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00%.肿瘤直径>3 cm、肿瘤浸润深度较深、分化程度不良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经肛内外括约肌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术后患者肿瘤学效果较好,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治疗肿瘤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为提高治疗效果应对此类患者进行仔细筛选.

    作者:袁建伟;王保振;耿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炭结合精细被膜解剖法对保护甲状旁腺的效果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炭结合精细被膜解剖法对保护甲状旁腺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纳米炭结合精细被膜解剖法治疗组(A组,n =40)和传统甲状腺全切手术治疗组(B组,n =40),对2组患者的PTH、Ca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的PTH、Ca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5),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低钙血症发生率[15.0% (6/40)、7.5%(3/40)]均显著低于B组[30.0% (12/40)、25.0% (10/40)] (P <0.05).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炭结合精细被膜解剖法保护甲状旁腺的效果较传统甲状腺全切手术好.

    作者:周博;李凌;崔振英;薛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腔镜辅助和开腹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和开腹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腹腔镜手术44例(A组)、开腹D2根治术36例(B组).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短期并发症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 A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小)于B组(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后短期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随访平均(17.3±5.3)个月,除A组1例ⅢB期术后14个月因肝转移死亡外,其余均未见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根治性效果与开腹D2根治术相近,但具有微创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刘宝剑;贾光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IGFBP-6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目的 探讨IGFBP-6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34例人肾透明细胞癌(ccRCC)及配对癌旁组织(ANCT)中IGFBP-6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34例肾透明细胞癌标本中,11例(32.4%)患者反应性为免疫阳性.ANCT平均组织免疫反应评分为(0.4±0.2),比ccRCC标本的平均得分(2.8±0.4)低(P<0.001).在ANCT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1.0±0.2)较ccRCC标本(3.6±0.6)降低(P<0.01).结论 IGFBP-6的表达可能参与ccRCC的发生发展.

    作者:胡威;李浩勇;梁培育;程帆;张孝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紫杉醇靶向化疗对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价值和安全性

    目的 探索紫杉醇靶向化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7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药物靶向化疗,对照组采用PE化疗方案,2组疗程均为3周.评价2组治疗前后胸部X成像、NSE,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肿瘤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缓解率观察组为68.31%,高于对照组5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SE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良好率为7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肝毒性和消化道等不良反应的概率分别为5.1%、2.6%、7.7%、0.0%,低于对照组的20.5%、17.9%、25.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12.8%)低于对照组(3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靶向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具有高疗效、低药物毒性的优势,保证了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也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贾利;贾霖;韩建军;王允;高飞;陈宓;何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清CA125、CEA及TAM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肽结合羟脯氨酸(TAM)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妇科肿瘤患者200例,以病理学诊断为对照,依据良恶性分为恶性组(n=50)和良性组(n=150).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CEA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TAM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因子鉴别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统计分析所有患者血清CA125、CEA、TAM水平.结果 恶性组患者血清CA125、CEA及TAM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CA125以35 U/m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1.00%、81.33%、82.00%;CEA以5.2 ng/m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2.00%、83.33%、83.00%;TAM以95 U/m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76.00%、80.00%、78.00%;三者联合检测时,分别为98.00%、94.00%、95.00%.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三者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A125、CEA及TAM水平与妇科肿瘤恶性病变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鉴别妇科肿瘤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翟春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DCA3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

    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将导致细胞过度增殖以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因此,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因子的研究对于揭示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细胞分裂调控基因的表达都是必需的.许多研究报道了致癌作用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关系[1-3].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ell division cycle associated protein 3,CDCA3)又称Tome-1(trigger of mitotic enrry protein1),其开放阅读框由268个氨基酸组成,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所必需的胞质蛋白.

    作者:王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灶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微小癌灶超声特点研究

    目的 探讨多灶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微小癌灶超声特点.方法 选择80例超声怀疑恶性肿瘤的甲状腺微小病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个病灶,病灶直径均≤5 mm.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与良性组,比较两组超声特点,并分析超声的应用价值.结果 120个可疑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中,有100个病理确诊为恶性,占83.3%.恶性组边界不清晰、实质性、内部低回声、周边无声晕及纵横比>1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多灶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75.0%,阳性似然比为0.95,阴性似然比为0.52.结论 边界不清晰、实质性、内部低回声、周边无声晕及纵横比>1是多灶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对于上述情况需引起重视,避免漏诊.

    作者:舒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清PSA及引导下经直肠系统穿刺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性与漏诊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讨论血清PSA及引导下经直肠系统穿刺的方法诊断前列腺癌旳灵敏性与漏诊率等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PSA测定和前列腺穿侧活检的疑似前列腺癌者133例.结果 PSA水平在4 ng/ml以下的3例受试对象中,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为33.33%,PSA水平在4~10 ng/ml的4例受试者前列腺癌阳性率为19.05%,此外PSA在10~20 ng/ml和高于20 ng/ml的39例和70例受试者,前列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3.33%和55.71%.不同PSA水平的受试者,前列腺癌的阳性率PSA水平高于20 ng/ml者高,P<0.05.以4 ng/ml为阈值点,PSA联合引导下经直肠系统穿刺的方法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灵敏度为98.18%,特异度为97.74%,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2.26%和1.82%;以10 ng/ml为阈值点,PSA联合引导下经直肠系统穿刺的方法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为81.95%,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9.09%和18.05%.结论 血清PSA及引导下经直肠系统穿刺诊断策略在诊断前列腺癌旳实践中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以及低漏诊和误诊率的有点,特别是以4 ng/ml为阈值联合引导下的系统穿刺来进行诊断,灵敏性尤佳.

    作者:何晓亮;章民昊;姚勇;过孜文;王士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七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7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37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7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CA125、CA50、CA242、AFP的联合检测结果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在术前Ⅲ~Ⅳ期时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转移时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术后无复发转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CA125、CA50、CA242和AFP敏感度分别为76.27%、50.13%、66.40%、73.60%、45.60%、58.93%和53.33%;特异度分别为80.27%、82.13%、79.73%、85.33%、84.27%、84.39%和83.73%;有效性分别为77.33%、57.33%、69.60%、76.27%、53.33%、64.80%和60.00%,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有效性分别为93.33%、87.73%和92.27%,其值均高于各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性别、TNM分期和肿瘤标志物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NM(OR =2.121)、CEA(OR=2.233)、CA199(OR=2.124)和CA724(OR=2.135)是胃癌患者死亡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7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术后胃癌患者复发或转移的辅助诊断的有效率.

    作者:阳卫立;杨荣萍;罗永胜;胡双;刘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疗效

    目的 探究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行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60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72 h内进行手术,对照组于破裂出血72 h后给予手术.对2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GOS评分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GOS评分良好率达到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且干预组治疗后仅有2例(6.7%)患者出现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 (P<0.05).结论 采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能够降低致残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相阁;马荣耀;朱帅;冯大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术前同期放化疗/术前放疗对T3、T4期及淋巴结阳性直肠癌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 分析术前同期放化疗/术前放疗在T3、T4期及淋巴结阳性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T3、T4期及淋巴结阳性直肠癌患者226例,采用术前同期放化疗/术前放疗辅助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资料,统计患者3年、5年的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转移率、降期率及保肛手术率进行分析.结果 226例术前同期放化疗/术前放疗T3、T4期及淋巴结阳性直肠癌患者3年、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8.3%和68.5%;3年、5年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6%和13.7%;3年、5年转移率分别为32.8%和43.9%;143例治疗后TNM降期,降期率达63.3%,保肛手术率67.3%(152/226),采用术前同期放化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2个月,术前放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4个月,术前同期放化疗患者的中位PFS优于术前放疗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7例患者发生血液学Ⅰ级不良反应,67例发生血液学Ⅱ级不良反应,其中1例发生消化道Ⅲ级不良反应,大便次数增多并伴有腹痛.1例发生血液学Ⅲ级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患者中仅有5例切口呈阳性.结论 术前同期放化疗/术前放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降期率及保肛手术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转移率,不良反应轻.

    作者:刘恩强;陈果;瞿家权;许美凤;冉玉平;罗小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晚期前列腺癌常规治疗对比睾丸切除去势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晚期前列腺癌常规治疗对比睾丸切除去势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80例,其中进行常规治疗有35例患者,进行睾丸切除去势手术有45例患者.手术组患者进行双侧睾丸切除手术,常规治疗组使用多西他赛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情况,检测患者血清PSA、血清睾酮改善情况,患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改善情况,观察治疗中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常规治疗组患者平均生存(19.18±1.97)月,手术组为(26.47±3.10)月,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2年生存率达84.44%,高于常规治疗组的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SA和睾酮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手术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手术组患者IPSS和QO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IPSS和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潮热、乏力、骨骼改变、性欲下降、心血管改变、乳腺发育和进入抵抗期等,手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低于常规治疗组的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势手术治疗比常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PSA和睾酮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马得茸;尹永生;郗新生;冯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对患者卵巢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对患者卵巢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腹腔镜手术组(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的40例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手术组(Open surgery)的40例患者选择开腹手术.检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β-内啡肽、胰高血糖素、皮质醇(COR)、TSH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β-内啡肽、胰高血糖素、皮质醇(COR)、TSH指标比较,P均>0.05;而治疗后腹腔镜手术组各激素水平波动均显著小于开腹手术组,P均<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激素水平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对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的卵巢功能、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开腹手术,术后激素波动水平更低,短期内卵巢、神经内分泌功能恢复更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维楠;陈淑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局部化疗对中央型肺癌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局部化疗对中央型肺癌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中央型肺癌患者82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给予所有患者全身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纤维支气管镜局部化疗.观察2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41%,高于对照组的31.71% (P<0.05).治疗前,2组的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CEA、Cyfra21-1、NSE和CA19-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CEA、Cyfra21-1、NSE和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CD4+、CD8+和CD4+/CD8+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CD4+和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CD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的CD8+水平略低于治疗前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且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MMP-2和MMP-9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MP-2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身化疗基础上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局部化疗治疗中央型肺癌较单纯全身化疗治疗总有效率高,在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以及改善患者全身免疫功能状态等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何涛;范明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