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维楠;陈淑霞
目的 分析并探讨胃癌术后随访患者癌胚抗原(CEA)和糖链多肽抗原(CA19-9)的临床意义,从而为胃癌术后预后提供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201例.根据术后3年随访是否复发或转移为依据分为观察组(n=110)与对照组(n=91).定期检测患者血清CEA水平和CA19-9水平,分析CEA、CA19-9阳性与复发及转移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敏感性为70.91%,特异性为89.01%.CA19-9敏感性为69.09%,特异性为91.21%.联合检测敏感性为82.72%,特异性为93.41%.观察组患者CEA阳性至确诊时间为(2.42±0.62)个月,CA19-9阳性至确诊时间为(2.47 ±0.64)个月,双阳性至确诊时间为(1.84±0.42)个月.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随访定期检测血清CEA和CA19-9水平有利于评估预后效果,且对早期诊断复发及转移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黑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肺癌患者血清样本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含量及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首次确诊的肺癌患者(符合入选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287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287例正常体检健康人的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肺癌和健康人血清标本中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含量,探究其与肺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中bFGF、TIMP-1指标显著高于健康人,bFGF、MMP-9、TIMP-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病理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以及远处转移程度与bFGF、MMP-9、TIMP-1三个血清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肿瘤直径越大、临床分期越高、淋巴结以及远处转移程度越高,血清中bFGF、MMP-9、TIMP-1三个指标表达水平越高;bFGF和MMP-9具有显著相关关系(r=0.814,P=0.005)、TIMP-1和MMP-9具有显著相关关系(r =0.773,P=0.007),bFGF、TIMP-1相关性差(r=0.137,P=0.012).结论 血清中bFGF、MMP-9、TIMP-1三个指标可以作为早期肺癌临床诊断的检测指标,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贺新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激素敏感转移性前列腺癌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激素敏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年龄、基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腺癌组织学分级Gleason评分、内脏及四肢的骨转移状况、血色素(HGB)及碱性磷酸酶(ALP)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后一次随访发现,25例患者进展为CRPC,47例患者仍给予内分泌治疗.患者有35个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年、2年、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3.33%、56.94%、41.67%.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激素敏感转移性前列腺癌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包括基线血清PSA值、碱性磷酸酶、Gleason评分、内脏转移以及四肢骨转移.结论 基线血清PSA值、碱性磷酸酶、Gleason评分、内脏转移、四肢骨转移是激素敏感转移性前列腺癌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郑保良;孙国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局部化疗对中央型肺癌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中央型肺癌患者82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给予所有患者全身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纤维支气管镜局部化疗.观察2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41%,高于对照组的31.71% (P<0.05).治疗前,2组的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CEA、Cyfra21-1、NSE和CA19-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CEA、Cyfra21-1、NSE和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CD4+、CD8+和CD4+/CD8+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CD4+和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CD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的CD8+水平略低于治疗前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且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MMP-2和MMP-9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MP-2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身化疗基础上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局部化疗治疗中央型肺癌较单纯全身化疗治疗总有效率高,在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以及改善患者全身免疫功能状态等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何涛;范明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开放手术在治疗前列腺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94例泌尿外科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49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实验组),45例行开腹手术(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术前PSA水平以及前列腺体积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6.9%、42.9%、10.2%和89.8%,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0.0%、55.6%、24.4%和75.6%,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以及吻合口瘘(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生化复发率以及完全控尿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癌总有效率高,围手术期效果优,临床价值肯定.
作者:乐骏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EPI和THP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浅表性膀胱癌术的110例SBC患者展开临床分析,随机分成研究组(THP)与对照组(EPI).研究组使用吡柔比星实施术后膀胱内灌注治疗,对照组使用表柔比星实施术后膀胱内灌注治疗.对2组患者均随访12月,通过观察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复发率来判断2种药物的疗效,并对比2组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经治疗后复发率为10.9%,对照组经治疗后复发率为16.4% (P >0.05);研究组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对照组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3% (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PI和THP的药理作用相似,均可以有效地预防行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结局,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当,均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陈帅;盛易明;彭国林;邓兰;吴文清;周美秀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7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37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7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CA125、CA50、CA242、AFP的联合检测结果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在术前Ⅲ~Ⅳ期时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转移时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术后无复发转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CA125、CA50、CA242和AFP敏感度分别为76.27%、50.13%、66.40%、73.60%、45.60%、58.93%和53.33%;特异度分别为80.27%、82.13%、79.73%、85.33%、84.27%、84.39%和83.73%;有效性分别为77.33%、57.33%、69.60%、76.27%、53.33%、64.80%和60.00%,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有效性分别为93.33%、87.73%和92.27%,其值均高于各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性别、TNM分期和肿瘤标志物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NM(OR =2.121)、CEA(OR=2.233)、CA199(OR=2.124)和CA724(OR=2.135)是胃癌患者死亡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7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术后胃癌患者复发或转移的辅助诊断的有效率.
作者:阳卫立;杨荣萍;罗永胜;胡双;刘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靶向人群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4~11个月,平均(8.2±1.5)个月.近期疗效:CR 2例,PR 16例,SD 12例,PD 10例,近期有效率为45.0% (18/40),疾病控制率为75.0%(30/40).1年、2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3.3%(10/30)、6.7%(2/30)、0,总生存率分别为42.5% (17/40)、22.5%(9/40)、12.5% (5/40).不良反应:皮疹33例(82.5%),皮肤瘙痒25例(62.5%),腹泻24例(60.0%),一过性丙氨酸转移酶毒性6例(15.0%),泌尿道出血1例(2.5%),无血液学毒性、间质性肺炎.单变量分析显示,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因素为病理类型、ECOG行为状况、疗效(P<0.05),总生存期影响因素为性别、病理类型、ECOG行为状况、疗效(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影响因素为病理类型(P<0.05).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靶向人群为腺癌患者.
作者:陈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室带下移与接力肌甲状软骨外软骨膜瓣两种方法对喉癌喉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喉功能重建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8例患有喉癌且首次行部分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术后修复的不同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接力肌甲状软骨外软骨膜瓣与室带下移两种方法进行喉功能的重建,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气管套管的拔管率为95.8% (46/48);其中室带组患者的气管套管的拔除率高于接力肌组,且拔管时间较接力肌组短,两组患者的胃管拔除率均为100.0%,且室带组患者的拔除时间短于接力肌组,患者术后2周均恢复了经口进食且未发生误吸或呛咳;所有患者均可以采用新喉进行发音,且未发生由于喉腔闭锁而发音失败的情况;有2例患者术后经电子喉镜检查显示其喉腔狭窄,而大部分患者的喉腔均较宽敞.结论 室带下移和接力肌甲状软骨外软骨膜瓣两种方法均可对术后患者的喉功能进行修复,并较好的重建其喉腔的形态,还能完整保留患者喉的基本生理功能,且简便而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玫;朱力;罗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妇科肿瘤诊断的效果.方法 80例妇科肿瘤患者入院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间隔1h后,进行CT检查,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结果,计算联合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以此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以病理切片诊断为金标准,CT诊断确诊43例为良性肿瘤,27例为恶性肿瘤,漏诊7例,误诊3例,CT诊断灵敏度86.0%,特异度90.0%,诊断符合率87.5%;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40例为良性肿瘤,25例为恶性肿瘤,漏诊10例,误诊5例,彩超诊断灵敏度80.0%,特异度83.3%,诊断符合率81.3%.彩超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与CT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诊断经一致性检验技术,K值为0.768;CT与病理诊断经一致性检查,K值为0.837,CT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高.结论 与CT检查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妇科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但该检查方式无创、便捷、无射线,是临床诊断妇科肿瘤的理想检查方法.
作者:李文凯;李娟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诊断过程中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与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fragment CYFRA21-1)水平的作用.方法 将2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小细胞肺癌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NSE、CYFRA21-1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NSE与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细胞肺癌组患者NSE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小细胞肺癌组患者Cy-fra21-1明显低于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P<0.05);小细胞肺癌组患者NSE阳性检出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组患者Cyfra21-1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非小细胞肺癌组(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中NSE与Cyfra21-1水平异常升高,NSE对小细胞肺癌比较敏感,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比较敏感,两者在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辅助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姜祥宁;武红莉;邓小梅;叶青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宫颈癌与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宫颈癌患者共96例为观察组,以及同期诊治的宫颈炎96例患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的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沙眼衣原体(CT)、滴虫以及细菌性阴道病(BV)感染情况,并分析HPV感染类型.结果 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率高,为93.75% (1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 (6/96)(P<0.05).HPV感染类型包括低危型、可能高危型以及高危型,CIN Ⅰ患者高危型HPV的感染率为62.50% (5/8),CINⅡ患者为83.33%(15/18),CINⅢ患者为89.66% (26/29),高危型HPV的感染率随患者CIN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宫颈癌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为93.33% (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 (0/6) (P <0.05).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宫颈癌与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临床上需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王利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和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ⅢB~Ⅳ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给予紫杉醇和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方案,直至化疗结束,主要终点为缓解率,次要终点为生存期、安全性和生活质量.结果 给予紫杉醇和奥沙利铂化疗6个周期后,患者的总缓解率为70% (95% CI 45.7~88.1%),疾病控制率为90%(95% CI为68.3~98.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0.0和26.4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总体状况评分显著改善(P<0.05),其中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附加状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社会状况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常见的非血液性毒副作用为皮疹和肝功能障碍,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紫杉醇和奥沙利铂治疗晚期NSCLC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符星;杜联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是多种因素、多个阶段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miRNA-302家族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具有多样化作用.微小RNA302家族(miR-302家族)特异存在于脊椎动物,初检测到是在未分化的人类胚胎干细胞中和其恶性的胚胎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其首次发现与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特性有关.本文主要阐述微小RNA302家族在人类恶性肿瘤发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等,简介微小RNA302家族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及药物敏感性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以便更深入研究miR-302家族与恶性肿瘤其他方面的关系.
作者:张梦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联合检测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小细胞肺癌100例作为肺癌组,依据病变范围分为局限组(n=60例)和广泛组(n=40例),同期选取非肺癌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NSE、Pro-GRP水平,统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NSE、Pro-GRP水平.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NSE、Pro-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组患者血清NSE、Pro-GRP水平明显高于局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SE以26μg/L为临界值、Pro-GRP以47 ng/L为临界值时,其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00%、93.33%、96.92%,与实际结果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SE、Pro-GRP水平与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二者水平诊断该疾病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桂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晚期前列腺癌常规治疗对比睾丸切除去势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80例,其中进行常规治疗有35例患者,进行睾丸切除去势手术有45例患者.手术组患者进行双侧睾丸切除手术,常规治疗组使用多西他赛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情况,检测患者血清PSA、血清睾酮改善情况,患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改善情况,观察治疗中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常规治疗组患者平均生存(19.18±1.97)月,手术组为(26.47±3.10)月,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2年生存率达84.44%,高于常规治疗组的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SA和睾酮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手术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手术组患者IPSS和QO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IPSS和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潮热、乏力、骨骼改变、性欲下降、心血管改变、乳腺发育和进入抵抗期等,手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低于常规治疗组的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势手术治疗比常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PSA和睾酮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马得茸;尹永生;郗新生;冯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原发性系统性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例原发性系统性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过.结果 该病例采用经典CHOP方案化疗,并结合局部放疗,治疗效果理想.结论 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好,经化疗及放疗结合可获得理想疗效.
作者:刘佳;钟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都是由多种基因、多个蛋白信号转导通路调控及多步骤协同发生的生物学过程,近年来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且死亡人数增加,因此,寻找新的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以及控制恶性肿瘤的恶化及转移,对其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细胞型朊蛋白对癌症细胞的生长、爬行和抗药性都有作用,提示细胞型朊蛋白可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以及转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1-2].本研究对细胞型朊蛋白在胰腺癌、胃腺癌及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使用免疫组织化(ELISA)检测,初步探讨其在胰腺癌、胃腺癌及结直肠腺癌中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孙杨安;杨小文;付红萍;周巧玲;陈志军;王忠军;吴昆;陈文学;傅爱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炭结合精细被膜解剖法对保护甲状旁腺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纳米炭结合精细被膜解剖法治疗组(A组,n =40)和传统甲状腺全切手术治疗组(B组,n =40),对2组患者的PTH、Ca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的PTH、Ca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5),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低钙血症发生率[15.0% (6/40)、7.5%(3/40)]均显著低于B组[30.0% (12/40)、25.0% (10/40)] (P <0.05).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炭结合精细被膜解剖法保护甲状旁腺的效果较传统甲状腺全切手术好.
作者:周博;李凌;崔振英;薛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灶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微小癌灶超声特点.方法 选择80例超声怀疑恶性肿瘤的甲状腺微小病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个病灶,病灶直径均≤5 mm.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与良性组,比较两组超声特点,并分析超声的应用价值.结果 120个可疑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中,有100个病理确诊为恶性,占83.3%.恶性组边界不清晰、实质性、内部低回声、周边无声晕及纵横比>1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多灶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75.0%,阳性似然比为0.95,阴性似然比为0.52.结论 边界不清晰、实质性、内部低回声、周边无声晕及纵横比>1是多灶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对于上述情况需引起重视,避免漏诊.
作者:舒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