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中IGF-Ⅰ和IGF-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ER表达的相关性

宋瑜

关键词:子宫肌瘤, 外周血IGF-Ⅰ、IGF-Ⅱ, 子宫肌瘤ER
摘要: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IGF-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患者共100例(实验组),同时选取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外周血IGF-Ⅰ表达水平为(1301.19±101.02)μg/L、IGF-Ⅱ表达水平为(801.89±21.45) μg/L,对照组外周血IGF-Ⅰ表达水平为(789.01±31.00).μg/L、IGF-Ⅱ表达水平为(212.01±35.06) μg/L,实验组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ER阳性患者外周中IGF-Ⅰ和IGF-Ⅱ水平高于子宫肌瘤ER阴性患者,分别为(1463.71±79.81) μg/L、(1097.62±69.01)μg/L;(871.89±23.12) μg/L、(515.71±21.01) μg/L.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中IGF-Ⅰ和IGF-Ⅱ水平与子宫肌瘤ER呈正相关,二者有密切的联系.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妇科肿瘤诊断的效果.方法 80例妇科肿瘤患者入院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间隔1h后,进行CT检查,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结果,计算联合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以此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以病理切片诊断为金标准,CT诊断确诊43例为良性肿瘤,27例为恶性肿瘤,漏诊7例,误诊3例,CT诊断灵敏度86.0%,特异度90.0%,诊断符合率87.5%;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40例为良性肿瘤,25例为恶性肿瘤,漏诊10例,误诊5例,彩超诊断灵敏度80.0%,特异度83.3%,诊断符合率81.3%.彩超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与CT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诊断经一致性检验技术,K值为0.768;CT与病理诊断经一致性检查,K值为0.837,CT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高.结论 与CT检查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妇科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但该检查方式无创、便捷、无射线,是临床诊断妇科肿瘤的理想检查方法.

    作者:李文凯;李娟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局部化疗对中央型肺癌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局部化疗对中央型肺癌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中央型肺癌患者82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给予所有患者全身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纤维支气管镜局部化疗.观察2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41%,高于对照组的31.71% (P<0.05).治疗前,2组的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CEA、Cyfra21-1、NSE和CA19-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CEA、Cyfra21-1、NSE和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CD4+、CD8+和CD4+/CD8+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CD4+和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CD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的CD8+水平略低于治疗前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且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MMP-2和MMP-9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MP-2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身化疗基础上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局部化疗治疗中央型肺癌较单纯全身化疗治疗总有效率高,在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以及改善患者全身免疫功能状态等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何涛;范明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术前同期放化疗/术前放疗对T3、T4期及淋巴结阳性直肠癌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 分析术前同期放化疗/术前放疗在T3、T4期及淋巴结阳性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T3、T4期及淋巴结阳性直肠癌患者226例,采用术前同期放化疗/术前放疗辅助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资料,统计患者3年、5年的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转移率、降期率及保肛手术率进行分析.结果 226例术前同期放化疗/术前放疗T3、T4期及淋巴结阳性直肠癌患者3年、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8.3%和68.5%;3年、5年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6%和13.7%;3年、5年转移率分别为32.8%和43.9%;143例治疗后TNM降期,降期率达63.3%,保肛手术率67.3%(152/226),采用术前同期放化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2个月,术前放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4个月,术前同期放化疗患者的中位PFS优于术前放疗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7例患者发生血液学Ⅰ级不良反应,67例发生血液学Ⅱ级不良反应,其中1例发生消化道Ⅲ级不良反应,大便次数增多并伴有腹痛.1例发生血液学Ⅲ级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患者中仅有5例切口呈阳性.结论 术前同期放化疗/术前放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降期率及保肛手术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转移率,不良反应轻.

    作者:刘恩强;陈果;瞿家权;许美凤;冉玉平;罗小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可行性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顺铂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培关曲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32.50%,控制率为72.50%.对照组有效率为20.00%,控制率为55.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WHOQOLBREF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EGFR、SCC、CEA以及CA125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陈长洋;王月芳;周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靶向人群和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靶向人群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4~11个月,平均(8.2±1.5)个月.近期疗效:CR 2例,PR 16例,SD 12例,PD 10例,近期有效率为45.0% (18/40),疾病控制率为75.0%(30/40).1年、2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3.3%(10/30)、6.7%(2/30)、0,总生存率分别为42.5% (17/40)、22.5%(9/40)、12.5% (5/40).不良反应:皮疹33例(82.5%),皮肤瘙痒25例(62.5%),腹泻24例(60.0%),一过性丙氨酸转移酶毒性6例(15.0%),泌尿道出血1例(2.5%),无血液学毒性、间质性肺炎.单变量分析显示,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因素为病理类型、ECOG行为状况、疗效(P<0.05),总生存期影响因素为性别、病理类型、ECOG行为状况、疗效(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影响因素为病理类型(P<0.05).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靶向人群为腺癌患者.

    作者:陈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紫杉醇靶向化疗对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价值和安全性

    目的 探索紫杉醇靶向化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7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药物靶向化疗,对照组采用PE化疗方案,2组疗程均为3周.评价2组治疗前后胸部X成像、NSE,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肿瘤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缓解率观察组为68.31%,高于对照组5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SE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良好率为7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肝毒性和消化道等不良反应的概率分别为5.1%、2.6%、7.7%、0.0%,低于对照组的20.5%、17.9%、25.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12.8%)低于对照组(3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靶向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具有高疗效、低药物毒性的优势,保证了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也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贾利;贾霖;韩建军;王允;高飞;陈宓;何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95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PSA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随访1~5年,比较2组PFS及OS.同时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OS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PS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欲缺乏发生率(62.00%)显著高于对照组(22.22%)(P<0.05),2组骨质疏松、潮热、贫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PFS及OS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OS与转移处数、治疗前Gleason评分、治疗前PSA水平、治疗方式相关(P<0.05).结论 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疗效明确,能有效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治疗前PSA水平、治疗方式等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

    作者:宋瑶;庞松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和机体应激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和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改变情况,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水平,CD4+、CD3+、CD8+以及CD4+/CD8+等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2.10%(3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2% (29/38) (P <0.05).在T0时,2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T1及T2时,2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但观察组的改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T0时,2组的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T1及T2时,2组的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水平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T0时,2组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T1及T2时,2组的CD4+、CD3+、CD8+以及CD4+/CD8+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而T1、T2点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身麻醉,不仅对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程度更轻,且能降低手术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不利影响.

    作者:邹丽峰;丁雪;朱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细胞型朊蛋白(PrPC)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都是由多种基因、多个蛋白信号转导通路调控及多步骤协同发生的生物学过程,近年来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且死亡人数增加,因此,寻找新的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以及控制恶性肿瘤的恶化及转移,对其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细胞型朊蛋白对癌症细胞的生长、爬行和抗药性都有作用,提示细胞型朊蛋白可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以及转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1-2].本研究对细胞型朊蛋白在胰腺癌、胃腺癌及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使用免疫组织化(ELISA)检测,初步探讨其在胰腺癌、胃腺癌及结直肠腺癌中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孙杨安;杨小文;付红萍;周巧玲;陈志军;王忠军;吴昆;陈文学;傅爱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疗效

    目的 探究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行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60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72 h内进行手术,对照组于破裂出血72 h后给予手术.对2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GOS评分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GOS评分良好率达到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且干预组治疗后仅有2例(6.7%)患者出现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 (P<0.05).结论 采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能够降低致残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相阁;马荣耀;朱帅;冯大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宫颈癌后装腔内照射施源器放置技术与剂量分布对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颈癌后装腔内照射施源器放置技术与剂量分布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Ⅱb期后的宫颈鳞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放疗都采用6mV X线行四野盒式照射,在腔内后装施源器中,观察组采用扁平固定三管施源器,对照组采用单管施源器,两组都放疗观察8周.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7.5%和70.0%,两组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膀胱、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和7.5%,对照组为22.5%和2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的总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为(34.23±4.11)个月与(23.14±3.78)个月,对照组分别为(29.12±4.09)个月与(19.10±4.13)个月,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管施源器和三管施源器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相当,但是放置技术与剂量分布合理的三管施源器可以减少膀胱、肠道反应发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白冬梅;赵红;杨卫卫;白胜江;曹彩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吉西他滨联合雷替曲塞与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雷替曲塞、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分析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雷替曲塞方案化疗,B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生存质量、不良反应.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45.0%,而A组有效率为2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在治疗前KPS评分无明显变化,治疗后B组KPS评分达(74.5±7.1)分,KPS≥10分占62.5%,中位生存时间为12.2个月,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贫血、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肝细胞癌,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安全有效.

    作者:秦禄武;何龙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灶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微小癌灶超声特点研究

    目的 探讨多灶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微小癌灶超声特点.方法 选择80例超声怀疑恶性肿瘤的甲状腺微小病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个病灶,病灶直径均≤5 mm.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与良性组,比较两组超声特点,并分析超声的应用价值.结果 120个可疑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中,有100个病理确诊为恶性,占83.3%.恶性组边界不清晰、实质性、内部低回声、周边无声晕及纵横比>1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多灶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75.0%,阳性似然比为0.95,阴性似然比为0.52.结论 边界不清晰、实质性、内部低回声、周边无声晕及纵横比>1是多灶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对于上述情况需引起重视,避免漏诊.

    作者:舒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胃肠功能及术后血清CRP、TNF-α、IL-6、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影响

    目的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胃肠功能及术后血清CRP、TNF-α、IL-6、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老年直肠癌患者143例,根据其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组87例和开腹组56例.在术前1天,术后第1、3、7天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RP、TNF-α、IL-6、胃动素和胃泌素.观察比较2组手术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血清RP、TNF-α、IL-6、胃动素和胃泌素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除数量均较开腹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术后吗啡用量、术后镇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1、3、7天腹腔镜组血清CRP、TNF-α、IL-6、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均较开腹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组在腹胀维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均较开腹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20%,少于开腹组(3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机体创伤较小,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作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紫杉醇和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紫杉醇和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ⅢB~Ⅳ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给予紫杉醇和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方案,直至化疗结束,主要终点为缓解率,次要终点为生存期、安全性和生活质量.结果 给予紫杉醇和奥沙利铂化疗6个周期后,患者的总缓解率为70% (95% CI 45.7~88.1%),疾病控制率为90%(95% CI为68.3~98.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0.0和26.4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总体状况评分显著改善(P<0.05),其中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附加状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社会状况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常见的非血液性毒副作用为皮疹和肝功能障碍,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紫杉醇和奥沙利铂治疗晚期NSCLC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符星;杜联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吉非替尼与含铂类化疗联合时序对EGFR突变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研究吉非替尼与含铂类化疗联合时序对EGFR基因突变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初治的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126例按照联合时序不同分为(Gef+ MP)组和(MP+ Gef)组.Gef+ MP组患者接受吉非替尼序贯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MP+ Gef组患者接受培美曲塞+顺铂序贯吉非替尼方案化疗.对比2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3年无进展生存期(PFS),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P+ Gef组ORR和DCR显著高于Gef+ MP组(78.69% vs 60.00%,P<0.05;90.16% vs 72.31%,P<0.05).MP+ Gef组中位PFS显著高于Gef+ MP组(18.9 vs9.9,P<0.05).MP+ Gef组的恶心、腹泻、疲劳、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Gef+ MP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P方案序贯吉非替尼可以显著改善EGFR基因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的ORR和DCR,提高患者的PFS,且不良反应较少且轻.

    作者:陈越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中IGF-Ⅰ和IGF-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ER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IGF-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患者共100例(实验组),同时选取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外周血IGF-Ⅰ表达水平为(1301.19±101.02)μg/L、IGF-Ⅱ表达水平为(801.89±21.45) μg/L,对照组外周血IGF-Ⅰ表达水平为(789.01±31.00).μg/L、IGF-Ⅱ表达水平为(212.01±35.06) μg/L,实验组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ER阳性患者外周中IGF-Ⅰ和IGF-Ⅱ水平高于子宫肌瘤ER阴性患者,分别为(1463.71±79.81) μg/L、(1097.62±69.01)μg/L;(871.89±23.12) μg/L、(515.71±21.01) μg/L.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中IGF-Ⅰ和IGF-Ⅱ水平与子宫肌瘤ER呈正相关,二者有密切的联系.

    作者:宋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OX-2、MMP-14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ycloxygenase-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4)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甲状腺外科患者85例,分为甲状腺癌组、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和甲状腺体正常组.通过免疫组化切片染色法检验判定COX-2和MMP-14在甲状腺体中的表达情况.对甲状腺癌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症状与COX-2和MMP-14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OX-2和MMP-14在甲状腺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高,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阳性表达率次之,而在甲状腺体正常组织中不表达.COX-2和MMP-14水平与甲状腺癌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COX-2和MMP-14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及其临床表现皆有明确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上甲状腺癌的诊断诊治的有效指标.

    作者:刘卫梅;王玉;王泽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术前新辅助化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术前新辅助化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于术前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新辅助化疗,对照组完成术前检查后行手术治疗.观察研究组化疗后疗效及病期下调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肺水肿、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对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远期疗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化疗后有效率达70.0%,病期下调率为42.5%.研究组手术切除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 (P <0.05);2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589);研究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92.55% (37/40) 、82.5% (33/40),对照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0%(34/40) 、67.5%(26/40),研究组的1、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术前新辅助化疗能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忠林;廖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胃癌患者术后检测CEA和CA19-9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并探讨胃癌术后随访患者癌胚抗原(CEA)和糖链多肽抗原(CA19-9)的临床意义,从而为胃癌术后预后提供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201例.根据术后3年随访是否复发或转移为依据分为观察组(n=110)与对照组(n=91).定期检测患者血清CEA水平和CA19-9水平,分析CEA、CA19-9阳性与复发及转移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敏感性为70.91%,特异性为89.01%.CA19-9敏感性为69.09%,特异性为91.21%.联合检测敏感性为82.72%,特异性为93.41%.观察组患者CEA阳性至确诊时间为(2.42±0.62)个月,CA19-9阳性至确诊时间为(2.47 ±0.64)个月,双阳性至确诊时间为(1.84±0.42)个月.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随访定期检测血清CEA和CA19-9水平有利于评估预后效果,且对早期诊断复发及转移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黑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