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瑶;庞松强
目的 探讨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Hsp90α(热休克蛋白90α)的表达在食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食管腺癌患者3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胃镜下食管活检正常的健康人员30例为对照组,对比EGFR、Her-2及Hsp90α在两组中的表达.结果 食管腺癌组织中EGFR、Her-2及Hsp90α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鳞状上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90α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脉管侵犯等因素相关(P<0.05),EGFR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细胞分化、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相关(P<0.05),Her-2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等因素相关(P<0.05);食管腺癌组织中Hsp90α表达与EGFR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Hsp90α表达与Her-2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Her-2表达与EGFR无相关性(P>0.05).结论 食管腺癌患者当中EGFR、Her-2及Hsp90α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并且同TNM分期以及细胞分化的因素存在密切联系.
作者:姜波;高爱民;盛莹;文进;赵胜乾;王仰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ycloxygenase-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4)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甲状腺外科患者85例,分为甲状腺癌组、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和甲状腺体正常组.通过免疫组化切片染色法检验判定COX-2和MMP-14在甲状腺体中的表达情况.对甲状腺癌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症状与COX-2和MMP-14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OX-2和MMP-14在甲状腺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高,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阳性表达率次之,而在甲状腺体正常组织中不表达.COX-2和MMP-14水平与甲状腺癌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COX-2和MMP-14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及其临床表现皆有明确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上甲状腺癌的诊断诊治的有效指标.
作者:刘卫梅;王玉;王泽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和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ⅢB~Ⅳ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给予紫杉醇和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方案,直至化疗结束,主要终点为缓解率,次要终点为生存期、安全性和生活质量.结果 给予紫杉醇和奥沙利铂化疗6个周期后,患者的总缓解率为70% (95% CI 45.7~88.1%),疾病控制率为90%(95% CI为68.3~98.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0.0和26.4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总体状况评分显著改善(P<0.05),其中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附加状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社会状况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常见的非血液性毒副作用为皮疹和肝功能障碍,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紫杉醇和奥沙利铂治疗晚期NSCLC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符星;杜联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有效性、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9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治疗,奥沙利铂120 mg/m2,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紫杉醇85 mg/m2,奥沙利铂120 mg/m2.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FACT-G评分、NIHSS评分,统计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6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51.11%)(P<0.05).观察组患者KPS评分[(82.47±5.17)分]、FACT-G评分[(65.92±5.82)分]及NIHSS评分[(3.14±0.59)分]优于对照组KPS评分[(76.89±4.58)分]、FACT-G评分[(57.24±5.16)分]及NIHSS评分[(4.26±0.67)分](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血小板减少及腹泻不良反应,但发生无明显差别;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26.67%)、恶心呕吐(22.22%)及肾功能异常(4.4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洋;符秋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术前新辅助化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于术前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新辅助化疗,对照组完成术前检查后行手术治疗.观察研究组化疗后疗效及病期下调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肺水肿、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对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远期疗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化疗后有效率达70.0%,病期下调率为42.5%.研究组手术切除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 (P <0.05);2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589);研究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92.55% (37/40) 、82.5% (33/40),对照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0%(34/40) 、67.5%(26/40),研究组的1、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术前新辅助化疗能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忠林;廖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原发性系统性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例原发性系统性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过.结果 该病例采用经典CHOP方案化疗,并结合局部放疗,治疗效果理想.结论 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好,经化疗及放疗结合可获得理想疗效.
作者:刘佳;钟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79例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存活率与死亡率进行统计,并将其中不同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心率、呼吸及氧合指数)和疾病治疗情况(吻合口瘘、MODS发生情况、呼吸困难病程、手术方式及TNM分期)患者的死亡率与存活率进行比较,同时采用Logistic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此类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79例死亡29例(36.71%),其中不同性别患者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不同基本情况和疾病治疗情况患者的死亡率则存在显著性差异.经Logistic显示,年龄、心率、呼吸及氧合指数、吻合口瘘、MODS发生情况、呼吸困难病程、手术方式及TNM分期均是此类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较差,且受多种高危因素影响,应根据其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干预.
作者:虎琼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为C组,另43例接受传统喉切开治疗为T组.术后均获随访12~ 27个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黏膜恢复情况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C组手术时间为(12.31±2.02) min、VAS评分为(2.22±0.44)分、黏膜恢复评分为(2.28±0.65)分、并发症发生率为2.7%,T组分别为(99.87±11.15) min、(3.97±0.53)分、(3.73±0.39)分、20.9%,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复发率为5.4%,T组为6.9%,2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短期内安全有效.
作者:高鹏;刘雄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灶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微小癌灶超声特点.方法 选择80例超声怀疑恶性肿瘤的甲状腺微小病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个病灶,病灶直径均≤5 mm.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与良性组,比较两组超声特点,并分析超声的应用价值.结果 120个可疑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中,有100个病理确诊为恶性,占83.3%.恶性组边界不清晰、实质性、内部低回声、周边无声晕及纵横比>1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多灶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75.0%,阳性似然比为0.95,阴性似然比为0.52.结论 边界不清晰、实质性、内部低回声、周边无声晕及纵横比>1是多灶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对于上述情况需引起重视,避免漏诊.
作者:舒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对纵膈肿瘤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将70例纵膈肿瘤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35例.对照组行开胸手术治疗,试验组则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时间、引流时间、术后3d及7d时VAS评分情况、治疗前后SAS评分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90.46±75.22) ml、术后止痛剂使用时间为(2.26±0.31)d、引流时间为(2.77±1.35)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80.16±98.15)ml、术后止痛剂使用时间(3.19±0.54)d、引流时间(4.89±1.57)d.术后7d时,试验组VAS评分为(0.95±1.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3±1.26)分;治疗后,试验组SAS评分为(36.28±8.4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8.54±10.22)分.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58%)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胸手术治疗相比,电视胸腔镜手术安全性高,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在治疗纵膈肿瘤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童华杰;张远强;李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肺癌患者血清样本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含量及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首次确诊的肺癌患者(符合入选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287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287例正常体检健康人的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肺癌和健康人血清标本中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含量,探究其与肺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中bFGF、TIMP-1指标显著高于健康人,bFGF、MMP-9、TIMP-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病理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以及远处转移程度与bFGF、MMP-9、TIMP-1三个血清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肿瘤直径越大、临床分期越高、淋巴结以及远处转移程度越高,血清中bFGF、MMP-9、TIMP-1三个指标表达水平越高;bFGF和MMP-9具有显著相关关系(r=0.814,P=0.005)、TIMP-1和MMP-9具有显著相关关系(r =0.773,P=0.007),bFGF、TIMP-1相关性差(r=0.137,P=0.012).结论 血清中bFGF、MMP-9、TIMP-1三个指标可以作为早期肺癌临床诊断的检测指标,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贺新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晚期前列腺癌常规治疗对比睾丸切除去势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80例,其中进行常规治疗有35例患者,进行睾丸切除去势手术有45例患者.手术组患者进行双侧睾丸切除手术,常规治疗组使用多西他赛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情况,检测患者血清PSA、血清睾酮改善情况,患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改善情况,观察治疗中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常规治疗组患者平均生存(19.18±1.97)月,手术组为(26.47±3.10)月,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2年生存率达84.44%,高于常规治疗组的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SA和睾酮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手术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手术组患者IPSS和QO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IPSS和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潮热、乏力、骨骼改变、性欲下降、心血管改变、乳腺发育和进入抵抗期等,手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低于常规治疗组的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势手术治疗比常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PSA和睾酮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马得茸;尹永生;郗新生;冯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紫杉醇靶向化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7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药物靶向化疗,对照组采用PE化疗方案,2组疗程均为3周.评价2组治疗前后胸部X成像、NSE,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肿瘤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缓解率观察组为68.31%,高于对照组5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SE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良好率为7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肝毒性和消化道等不良反应的概率分别为5.1%、2.6%、7.7%、0.0%,低于对照组的20.5%、17.9%、25.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12.8%)低于对照组(3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靶向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具有高疗效、低药物毒性的优势,保证了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也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贾利;贾霖;韩建军;王允;高飞;陈宓;何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IGF-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患者共100例(实验组),同时选取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外周血IGF-Ⅰ表达水平为(1301.19±101.02)μg/L、IGF-Ⅱ表达水平为(801.89±21.45) μg/L,对照组外周血IGF-Ⅰ表达水平为(789.01±31.00).μg/L、IGF-Ⅱ表达水平为(212.01±35.06) μg/L,实验组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ER阳性患者外周中IGF-Ⅰ和IGF-Ⅱ水平高于子宫肌瘤ER阴性患者,分别为(1463.71±79.81) μg/L、(1097.62±69.01)μg/L;(871.89±23.12) μg/L、(515.71±21.01) μg/L.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中IGF-Ⅰ和IGF-Ⅱ水平与子宫肌瘤ER呈正相关,二者有密切的联系.
作者:宋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顺铂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培关曲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32.50%,控制率为72.50%.对照组有效率为20.00%,控制率为55.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WHOQOLBREF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EGFR、SCC、CEA以及CA125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陈长洋;王月芳;周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都是由多种基因、多个蛋白信号转导通路调控及多步骤协同发生的生物学过程,近年来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且死亡人数增加,因此,寻找新的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以及控制恶性肿瘤的恶化及转移,对其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细胞型朊蛋白对癌症细胞的生长、爬行和抗药性都有作用,提示细胞型朊蛋白可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以及转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1-2].本研究对细胞型朊蛋白在胰腺癌、胃腺癌及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使用免疫组织化(ELISA)检测,初步探讨其在胰腺癌、胃腺癌及结直肠腺癌中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孙杨安;杨小文;付红萍;周巧玲;陈志军;王忠军;吴昆;陈文学;傅爱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局部化疗对中央型肺癌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中央型肺癌患者82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给予所有患者全身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纤维支气管镜局部化疗.观察2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41%,高于对照组的31.71% (P<0.05).治疗前,2组的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CEA、Cyfra21-1、NSE和CA19-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CEA、Cyfra21-1、NSE和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CD4+、CD8+和CD4+/CD8+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CD4+和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CD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的CD8+水平略低于治疗前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且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的MMP-2和MMP-9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MP-2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身化疗基础上经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局部化疗治疗中央型肺癌较单纯全身化疗治疗总有效率高,在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以及改善患者全身免疫功能状态等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何涛;范明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肽结合羟脯氨酸(TAM)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妇科肿瘤患者200例,以病理学诊断为对照,依据良恶性分为恶性组(n=50)和良性组(n=150).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CEA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TAM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因子鉴别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统计分析所有患者血清CA125、CEA、TAM水平.结果 恶性组患者血清CA125、CEA及TAM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CA125以35 U/m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1.00%、81.33%、82.00%;CEA以5.2 ng/m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2.00%、83.33%、83.00%;TAM以95 U/m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76.00%、80.00%、78.00%;三者联合检测时,分别为98.00%、94.00%、95.00%.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三者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A125、CEA及TAM水平与妇科肿瘤恶性病变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鉴别妇科肿瘤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翟春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炭结合精细被膜解剖法对保护甲状旁腺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纳米炭结合精细被膜解剖法治疗组(A组,n =40)和传统甲状腺全切手术治疗组(B组,n =40),对2组患者的PTH、Ca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的PTH、Ca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5),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低钙血症发生率[15.0% (6/40)、7.5%(3/40)]均显著低于B组[30.0% (12/40)、25.0% (10/40)] (P <0.05).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炭结合精细被膜解剖法保护甲状旁腺的效果较传统甲状腺全切手术好.
作者:周博;李凌;崔振英;薛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HPV-DNA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合并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以180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肿瘤标志物、HPV-DNA基因分型检查、阴道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联合检查以其中一种达到阳性标准则判定为阳性.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肿瘤标志物及HPV-DNA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与各单项检查及两两联合方法对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的阳性结果及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对于CIN,联合检查的阳性率均略高于各单项检查,肿瘤标志物、HPV-DNA和阴道镜联合检查的阳性率均高于各单项检查和两两联合检查,且与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宫颈癌,各种方法的阳性率未见差异(P>0.05);肿瘤标志物、HPV-DNA和阴道镜联合检查的总阳性率高于各单项检查和两两联合检查,且与各单项检查、肿瘤标志物联合HPV-DNA检查和肿瘤标志物联合阴道镜检查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检测、HPV-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联合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各单项检查和两两联合检查(P<0.05).结论 肿瘤标志物检测、HPV-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联合检查可提高对宫颈癌前病变的准确度,但需要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以探讨其对宫颈癌的筛查优势.
作者:牛志莹;岳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