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对比

李欣竹;李玲

关键词: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超声造影, 增强CT, 增强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患者的超声造影、增强CT特征与诊断效果.方法 对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EHE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超声造影和增强CT造影特征,记录增强强化方式.结果 25例患者中10例为单发病灶,15例为多发病灶,总共检出72个病灶.CT平扫所见病灶多位于肝包膜下,均未见包膜征象,动态增强表现为类似于血管瘤的向心性强化倾向;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平均大直径为(33.87±12.94) mm,平均小直径为(8.12±2.91)mm.在72个病灶中,50个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整体增强,22个病灶表现为边缘环状增强;增强CT显示48个病灶表现为整体增强,24个病灶表现为边缘环状增强,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HE在超声造影与增强CT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方式可为HEHE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联合应用两种影像学检查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奥沙利铂与吉西他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与吉西他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方案对晚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晚期HCC患者,其中45例以奥沙利铂碘化油乳剂行TACE者为对照组,51例以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碘化油乳剂行TACE者为研究组.随访至2017年4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无病进展生存期.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病进展生存期的中位时间为178.4 d(95%CI:101 ~231 d),对照组为94.9 d(95% CI:42 ~114 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奥沙利铂与吉西他滨行TACE可明显延长晚期HCC患者的无病进展生存期,疗效较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温娟;王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胸部肿瘤放疗患者双手放置摆位误差与治疗床位置误差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胸部肿瘤放疗患者双手放置摆位误差与治疗床位置误差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胸段食管癌患者172例,根据放疗时双手放置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2例与对照组100例,两组都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体位固定装置为新型颈胸膜,观察组放疗时双手抱肘置于额头上,对照组放疗时双手置于身体两侧,记录摆位误差与治疗床位置误差,统计校准情况.结果 观察组X、Y方向的摆位误差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Z方向的摆位误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X、Y、Z方向的校准频率分别为20.1%、12.9%和18.8%,对照组分别为53.0%、47.8%和30.2%,观察组都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X、Y、Z方向的治疗床位置误差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都无超过0.2 mm.结论 相对于双手放体侧,基于双手上举的新型颈胸膜固定方式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能减少X、Y方向的摆位误差,且不会增加治疗床位置误差,也能减少放疗中校准的次数,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兆昆;于松茂;刘巍巍;盛鹏飞;杨敬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乳腺癌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2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CEA、CA125和CA153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但治疗后,2组较治疗前均改善显著(P<0.05),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可有效减少肿瘤标志物分泌,抑制肿瘤生长,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率低,程度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新方案,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李成蓉;刘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胃窗超声造影和高频小探头超声内镜在早期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胃窗超声造影和高频小探头超声内镜在早期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胃窗超声造影和高频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记录2种检查方法对早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检查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胃窗超声造影对早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70.9%,高频小探头超声内镜的总准确率为72.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窗超声造影对早期胃癌术前T1、T2、T3、T4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0.0%、73.1%、64.3%、100.0%,超声内镜分别为80.0%、84.6%、78.6%、60.0%,胃窗超声造影对T4期的准确率高于超声内镜,超声内镜对T1期诊断准确率高于胃窗超声造影.结论 胃窗超声造影和高频小探头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术前T分期均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其中胃窗超声造影诊断T4期有优势、超声内镜诊断T1期有优势.

    作者:周振玉;洪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新辅助放化疗对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手术方式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手术方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直肠癌诊治的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新辅助放化疗和手术治疗,共53例,对照组则直接行手术治疗,共71例.分析实验组新辅助放化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分期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保肛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生活质量及生存情况).结果 实验组经新辅助放化疗后其临床分期由Ⅱ期(34例)和Ⅲ期(19例)变为Ⅰ期(24例)、Ⅱ期(25例)和Ⅲ期(4例);实验组经新辅助放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42%,经对症处理后均顺利完成后续手术治疗;实验组切除率及保肛率(100.00%,96.23%)均高于对照组(92.96%,67.61%),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5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年生存率(62.26%)略高于对照组(40.8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可降低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从而提高其手术切除率及保肛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作者:权瑞泉;熊明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MRI联合PSA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以164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62例前列腺癌患者行内分泌治疗.对比MRI检查和PSA检查以及2种检查方法 联合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中的效果.结果 3种诊断方法 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联合PSA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PSA和MRI(P<0.05),MRI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PSA(P <0.05).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的PSA水平和前列腺体积均低于治疗前(P<0.05).3种诊断方法评估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联合PSA的评估治疗有效率高于PSA和MRI(P <0.05),PSA和MRI的评估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联合PSA可提高对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的准确率,但在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经济情况和医疗条件等情况,充分发挥各种检查的优势.

    作者:徐小虎;丁玉芹;邰兆琴;刘思宏;刘荣伟;许亚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形态学、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组化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形态学、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组化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骨髓穿刺,并进行形态学、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形态学检查、流式细胞学检测以及免疫组化检测的结果 .结果 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球蛋白增加和正色素性贫血,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主要表现为异常浆细胞增生,且出现质的改变.流式细胞学检测CD45表达异常(55例阴性、5例部分阳性);CD19的阴性表达率为100.00%;CD38以及CD138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0%.免疫组化检测Kappa阳性43例,CD138阳性表达率为100.00%,lambda阳性16例.流式细胞学以及免疫组化检测的阳性诊断符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形态学检查骨髓瘤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流式细胞学以及免疫组化检测(P<0.05).结论 形态学、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组化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将三者联合使用以提高临床阳性诊断率和疗效监测.

    作者:王慧;高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TP、NP以及GP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紫杉醇联合顺铂(TP),吉他西滨联合顺铂(GP)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接受的化疗方式不同分为NP组、TP组以及GP组.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位生存时间(TTP),1年生存率,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NP组、TP组以及GP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4.44%,50.00%以及50.00%;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7.77%,78.95%以及88.89%.NP组、TP组以及GP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2(3.6~16.5)月,6.5(2.9~16.7)月,7.9(3.8~15.4)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72.22%,65.79%,77.78%.NP组、TP组以及GP组患者的QOL评分分别为(52.6±4.2)分,(53.4±5.61)分和(56.5±5.54)分;VAS评分分别为(5.96±0.79)分,(5.21±0.89)分以及(5.15±0.86)分.NP组、TP组以及GP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均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以及贫血.上述指标在3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P、NP以及GP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3种方案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周广磊;孙甲甲;陈立明;黄景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胸椎转移癌调强放疗布野方案及脊髓保护边界不同勾画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胸椎转移癌调强放疗布野方案及脊髓保护边界不同勾画情况.方法 选取行调强放疗的胸椎转移患者120例,使用6MV-X射线进行照射,处方剂量是50 Gy,每次2 Gy,每例患者做六个治疗计划,都使用5、7、9野等分布野,脊髓的保护区边界是椎管内壁(f2)与脊髓硬脊膜(f1);对比不同计划靶区的剂量分布情况,PTV适形度的指数(CI),脊髓0%体积的平均及大剂量情况.结果 脊髓保护区两个边界的不同画法PTV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布野方式内PTV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保护区两个边界不同画法PTV适形度的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布野方式内PTV适形度的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保护区两个边界的不同画法脊髓0%体积的平均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布野方式内脊髓0%体积的平均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保护区两个边界不同画法脊髓0%体积的大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布野方式内脊髓0%体积的大剂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及9野方案优于5野方案,可使脊髓的大受量下降,脊髓安全性更高;调强放疗脊髓保护区边界的不同勾画可统一,使主观差异性降低.

    作者:刘海军;王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进行系统性盆腔淋巴结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20例,通过分析患者术后情况、3年和5年生存率、复发率,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切除Ⅰ期、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与术后复发率无关,淋巴结总数< 20个与淋巴结≥20个与术后复发率也无关(P>0.05).Ⅲ期患者PALD+ PLD组与PLD组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淋巴结总数<20个与淋巴结≥20个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PALD+ PLD组Ⅰ期、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0%、95.3%,3年生存率均为100.0%;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73.1%、3年生存率为92.8%.PLD组Ⅰ期、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7.4%、79.4%,3年生存率都为100.0%;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67.7%,3年生存率为76.3%.结论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能够提高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但对Ⅰ、Ⅱ期患者作用不显著;切除阴性淋巴结数≥20个不影响患者生存率;切除淋巴结数≥20个能够降低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复发率.

    作者:江二喜;曾凡慧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用调强照射技术剂量学比较

    目的 评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三种常用调强照射技术的靶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为术后临床佳治疗计划的选择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左侧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经CT扫描后将图像传至Pinnacle3 9.6治疗计划系统中并由同一医生进行靶区勾画.针对每例患者靶区分别设计临床常用的IMRT6野计划、IMRT7野计划和VMAT 3种调强计划.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3种调强照射方法的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体积和靶区适形指数及剂量不均匀性指数.结果 ①VMAT靶区PTV的Dmean较6F、7F小,VMAT的靶区适形度高,7F次之,6F差.3种计划靶区均匀性指数无差异.②VMAT心脏小受量要稍大于6F、7F;但心脏大受量及平均剂量三者间无差异.VMAT心脏V30+V40等高剂量受照体积明显小于6F、7F,而低剂量V5~V20三者间无明显差异.③患肺大剂量、小剂量及平均剂量三者并无明显差别.6F左肺中高剂量照射体积V15、V20、V30、V40、V50较VMAT明显高.7F左肺的中高剂量照射体积V15 、V20 、V30也显著高于VMAT,但在其余体积处两者无明显差别.6F与7F 2种计划差异不明显.④6F右肺平均剂量Dmean明显低于7F和VMAT,但低剂量区域V5 、V10等处三者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⑤右侧乳腺的Dmean、V5、V10等处三者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常规固定野放疗6F与7F相比,VMAT计划在满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和均匀性临床要求的同时还可以更好的降低肺组织和心脏、脊髓等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和照射体积进而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实际临床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谢琛;张怀文;洪潮;胡海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血清CA19-9、CA15-3、CEA、NES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CA19-9、CA15-3、CEA、NES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研究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的空腹血清CA19-9、CA15-3、CEA、NES水平,并与对照组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作对比,并比较肺癌不同病理分期血清CA19-9、CA15-3、CEA、NES水平情况,以及分析其联合检测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术后3个月血清CA19-9、CA15-3、CEA、NES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其术后3个月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CA19-9、CA15-3、CEA、NES水平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水平(P<0.05);检测血清CA19-9、CA15-3、CEA、NES早期诊断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53.33% (32/60)、68.33%(41/60)、78.33% (47/60)、75.00%(45/60),特异性分别为88.33%(53/60)、91.67% (55/60)、86.67%(52/60)、90.00%(54/60).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67%(52/60)、93.33%(56/60).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CA19-9、CA15-3、CEA、NES水平升高,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其诊断价值,可作为肺癌临床诊断指标.

    作者:张海生;徐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再次CT扫描定位对肺癌适形放疗靶区剂量学的影响

    目的 研究再次CT扫描定位对肺癌适形放疗靶区剂量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103例,所有患者用热塑体膜进行体位固定,在CT机上进行第1次CT定位扫描,图像定义为CT1,并制定全程适形放疗计划,总剂量57~65 Gy,定义为Plan0.在放疗中剂量达37~41 Gy时的计划定义为Plan1,重新CT扫描,图像定义为CT2,根据CT2图像重设放疗计划定义为Plan2,剂量为23 ~17 Gy.将初次计划Plan1与修改计划Plan2进行拟合,得到实际治疗的拟合放疗计划Plan1+2及拟合叠加的剂量体积参数,与计划Plan0的剂量体积参数比较,分析肺的Vs、V20、V30、MLD,心脏的V30,脊髓的Dmax等参数变化.结果 ①再次定位CT2图像较首次定位CT1图像,GTV体积缩小了(70.85±36.5) cm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定位CT2图像较首次定位CT1图像,患侧肺体积增大了(182.8±55.8) cm3,全肺体积增大了(165.1±35.2) cm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lan0全肺V5、V20、V30较Plan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an0全肺MLD、侧患肺MLD较Planl+2分别下降了(4.2±8.8)%、(4.7±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an0心脏V30较Plan1+2下降了(2.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an0脊髓D一较Plan1+2下降了(12.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再次CT检查后Plan 0较Plan1+2靶区缩小,相应设计计划时照射野缩小,计算的剂量分布曲线向内收,肺的受照射剂量减少.结论 再次定位CT2图像较首次定位CT1图像肺的体积增大,肿瘤靶区体积缩小,能够减小患肺及全肺受照射剂量,减轻放疗副作用及有效保护正常器官.

    作者:南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对比

    目的 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患者的超声造影、增强CT特征与诊断效果.方法 对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EHE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超声造影和增强CT造影特征,记录增强强化方式.结果 25例患者中10例为单发病灶,15例为多发病灶,总共检出72个病灶.CT平扫所见病灶多位于肝包膜下,均未见包膜征象,动态增强表现为类似于血管瘤的向心性强化倾向;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平均大直径为(33.87±12.94) mm,平均小直径为(8.12±2.91)mm.在72个病灶中,50个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整体增强,22个病灶表现为边缘环状增强;增强CT显示48个病灶表现为整体增强,24个病灶表现为边缘环状增强,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HE在超声造影与增强CT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方式可为HEHE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联合应用两种影像学检查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李欣竹;李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侵袭性胸腺瘤CT表现及分析

    目的 探讨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经手术病理学确诊、临床资料完整的胸腺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统计21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CT表现,并对比非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 CT诊断21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91.3%、阳性预测值为90.5%和阴性预测值为95.5%.侵袭组与非侵袭组患者的胸腺瘤在形态、钙化、囊性变或中心坏死、纵隔脂肪线、均匀增强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诊断侵袭性胸腺瘤具有操作简便、诊断时间短、可靠性高等优点,且根据CT表现可以有效鉴别侵袭性胸腺瘤与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作者:席建平;马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和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和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以单独GP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沙利度胺.比较2组的疗效、肾功能指标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Scr和BUN水平高于且GFR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2组Scr、BUN和C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INF-γ水平和INF-γ/IL-4高于且IL-4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NF-γ水平和INF-γ/IL-4高于且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较好,可调节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纠正Th1/Th2失衡,并且不会明显增加对患者肾功能的损伤,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薛辉;阚炳华;朱宏财;高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DWI与多普勒超声及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DWI与多普勒超声及CT对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23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别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多普勒超声以及CT技术方法来鉴别诊断患者的颈部良性和恶性淋巴结,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统计分析三者诊断效能.结果 用DWI技术检测出534枚淋巴结,其中179枚淋巴结为良性,355枚为恶性,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其诊断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81.69%、68.10%、77.15%;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出643枚淋巴结,其中220枚淋巴结为良性,423枚为恶性,其诊断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94.56%、80.45%、89.74%;用CT技术检测出552枚淋巴结,其中188枚淋巴结为良性,364枚为恶性,其诊断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82.69%、73.94%、79.71%.多普勒超声检测出643枚淋巴结,数量多,且检测出小病灶直径小,检测效果明显优于DWI和CT(P <0.05),DWI和CT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测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诊断效果优于DWI和CT,而DWI和CT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作者:熊瑜琦;蒋莉莉;康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中缺氧相关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缺氧相关因子Glut-1与HIF-1α及p-Akt在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中表达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活检或手术标本66例,选取同期接受治疗60例声带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PI3K、Glut-1、p-Akt及HIF-1α在癌症和声带息肉内表达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率因素.结果 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中Glut-1阳性表达率为81.82%(54/66),声带息肉组织共阳性表达率为6.67% (4/60);HIF-1α表达率为54.44%(36/66),声带息肉表达率为0;PI3K阳性表达率为45.45%(30/66),声带息肉表达率为0;p-Akt表达率为36.36%(24/66),声带息肉表达率为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984、9.387、12.063、11.338,P<0.05);66例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患者3年生存率36.36%,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患者间生存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患者PI3K、Glut-1、p-Akt及HIF-1α表现为高表达,其生存情况和发生远处转移有联系.

    作者:张燃;张金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乳腺肉瘤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收治的17例乳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40个月至16年.7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为47%,10年生存率为18%.患者主要死于肺、脑、骨、肝和全身广泛转移.结论 本病主要通过病理确诊,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恶性程度高,分化差的肿瘤,应辅以放化疗,减少患者复发,提高生存.

    作者:徐惠君;闫滢;吴书胜;胡小秀;柯丽红;牛佳郁;李慧敏;罗会芹;胡冰;何义富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对肿瘤根治性指标及术后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 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对肿瘤根治性指标及术后疗效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结肠癌患者10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1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52例(传统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淋巴清扫情况以及术后疗效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清扫淋巴数量较对照组多,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Ⅲ期清扫淋巴结数较对照组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Ⅲ期淋巴结阳性数量较对照组多,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显著增加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在一定程度减小患者手术风险,且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会有所增高,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王志凯;张超;白军伟;张辉;田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