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阳
目的 探讨血清PCT、sTREM-1对肺癌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2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比较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治疗好转组与未好转组、好转组治疗前后血清PCT、sTREM-1水平以及CRP水平、乳酸水平等.结果 感染组在术后24 h以及48 h后CRP、乳酸、PCT以及sTREM-1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未好转亚组在术后24 h、术后48 h、感染时、感染后24 h以及感染后48 h CRP、乳酸、PCT以及sTREM-1均显著高于治疗好转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好转组CRP、乳酸、PCT以及sTREM-1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患者PCT、sTREM-1能够及时评估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细菌感染的风险,及时诊断肺部细菌感染,并评估治疗效果.
作者:刘建斌;贾涛;展晖;郝曙光;赵冰;刘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突变阳性且为ⅢB~Ⅳ期的不可通过手术方法切除)52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6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对照组26例,选择单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不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率、不良反应以及生存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局部控制率为92.31%,对照组局部控制率为65.38%,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Ⅲ度白细胞脱落,治疗后恢复正常,两组患者均无出现对其他脏器的功能损害;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0.76%,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61.54%,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65.38%,对照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38.46%,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中位生存时间也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优于单药,是一种有效性高、安全性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阳甜;李宏;陈天君;李飞燕;陈明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387例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前列腺偶发癌有375例,笔者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后制定自编问卷并将其应用于收集前列腺偶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收集到的临床资料,以期找出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为8.55%(375/438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β=1.68,95.0% CI=3.15~9.23)、Gleason评分(β=1.58,95.0% CI=3.30~7.08)、分化程度(β=1.87,95.0% CI=3.29~13.03)、淋巴结转移(β=3.04,95.0% CI=5.50~79.82)、血清PSA(β=1.90,95.0% CI=2.05~22.01)、临床分期(β=0.83,95.0% CI=1.35~3.90)是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较高,老年、临床分期、血清PSA水平及其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的危险因子.在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针对高危人群高度警惕前列腺偶发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并早治疗.
作者:王宁华;苏元华;董锐;王国举;魏军;刘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鼻咽癌患者共110例,其中单纯调强放疗48例为对照组,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62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随访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近期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2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3~4级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48%、83.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及远处转移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单纯调强放疗治疗,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近期疗效更好,能显著提高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且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相对较低.
作者:明帮春;张书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培美曲赛联合铂类密集化疗治疗肺腺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分别接受培美曲赛联合奈达铂非密集化疗(对照组28例)和培美曲赛联合奈达铂密集化疗(实验组32例),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纳入的60例患者中,对照组28例,总有效率ORR为14.3%,疾病控制率DCR为57.2%;实验组32例,总有效率ORR为25.0%,疾病控制率DCR为78.1%;不良反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2年累积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x2=4.63,P=0.032<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培美曲赛联合铂类密集化疗治疗肺腺癌疗效相对较好,不良反应相对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庚武;张午临;李静;刘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之一,在肿瘤相关疾病死亡率中排第二[1].临床上急需一种能够准确预测HCC患者疾病复发、转移和预后的标志物以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报道表明在多种人类肿瘤中miR-21表达增加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侵入[2],且部分研究证实miR-21可以作为某些肿瘤诊断和预后标志物[3-5],然而HCC患者的miR-21表达情况及其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miR-21对评估HCC患者疾病预后的价值.
作者:黄新造;占桂香;赛君;纪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价值.方法 选取4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4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中,共病变42个,其中Ⅰ型15个,14个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3.33%;Ⅱ型12个,11个确诊,准确率为91.67%;Ⅲ型4个,检出2个,准确率为50.00%;Ⅳ型6个,检出5个,准确率为83.33%;Ⅴ型5个,检出3个,准确率为60.00%.结论临床针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简单、无创、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有助于医师更好地判定病情,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蕾;程建中;刘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晚期喉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探讨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措施.方法 选取60例晚期喉癌患者,以随机试验原则分为2组,A组采用部分切除癌变部位,B组采用全部切除癌变部位,即部分切除组(32例)和全部切除组(28例).2组患者术后均定时随访36个月以上,3例失联,随访率95%,对比2组患者的恢复水平及生存情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生存率对比:部分切除组1年生存率为68.75%(22/32),3年生存率为56.25%(18/32);全部切除组1年生存率为64.28%(18/28),3年生存率率为53.57%(15/28).同期生存率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生活质量对比:部分切除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0.59±5.88)、(79.19±4.12)、(82.95±5.91),全部切除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1.57±4.38)、(74.64±5.09)、(75.61±4.53),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采用放射治疗是影响晚期喉癌患者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对晚期同程度喉癌患者,部分切除手术较全部切除手术的生存率略高,患者治疗后早期生活质量也显著好于全部切除组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采用放射治疗是影响晚期喉癌患者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
作者:赵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TSHIT)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对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8样蛋白2(TIPE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根据术后是否采用TSH抑制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观察组采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剂疗法.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入组3个月、6个月后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STAT3表达阳性率情况,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入组后3个月、6个月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比较2组患者入组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肿瘤复发、转移率.结果 2组患者入组前年龄、性别、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方式、血清FT3、FT4、切除肿瘤周围组织TIPE2、STAT3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观察组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STAT3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组3个月、6个月对照组患者甲状腺激素T3、T4均低于观察组(P<0.05).入组6个月、12个月2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或(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24个月、36个月后,观察组肿瘤复发率或(和)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SH抑制疗法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甲状腺功能的稳定作用明显优于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并能有效抑制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STAT3的阳性表达率,提高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TSH抑制疗法对维持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巧兰;李和玲;张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在行腹腔镜治疗后的效果及妊娠结局,并与74例健康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16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在孕中期实施腹腔镜手术,实施手术时的孕周(11~24)周,平均孕周(16.03±4.45)周,手术所用时间(37.66±9.28)min,术中出血量(50.44±10.61)ml,所有手术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手术较为成功.术后对卵巢肿瘤病理情况进行分类:上皮性肿瘤3例,巧克力囊肿5例,生殖细胞瘤1例,成熟畸胎瘤6例,瘤样病变1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中87.50%产妇于妊娠足月娩出胎儿,胎儿Apgar评分(9.09±2.61)分,胎儿状况健康,与健康产妇分娩结局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于妊娠中期给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产妇治疗卵巢肿瘤并顺利完成妊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疗效显著,新生儿娩出情况良好,有效改善母婴结局,安全有效.
作者:赵志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系统综述各地使用低剂量CT筛查肺癌的实践情况.方法 根据纳入与排出标准,从中英文相关数据库筛选出的36项筛查项目进行系统性分析.并且通过Meta分析计算肺癌检出率及95%置信区间,绘制森林图.结果 基线筛查的肺癌检出率为0.9%,定期筛查的肺癌发现率为0.5%,总体肺癌筛查发现率为1.3%(1.0%~1.7%);检出的肺癌病理分型以腺癌为主(52%),分期以Ⅰ期非小细胞肺癌为主(70.8%).结论 在我国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推广低剂量CT的肺癌筛查,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作者:纪颖;薛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辅助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长春瑞滨辅助治疗,21 d为1个化疗周期,2组都治疗3个周期.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0.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黏膜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症处理后均明显好转.随访至今,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为(16.39±2.19)个月和(19.44±1.87)个月,都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3.22±1.89)个月和(16.98±2.22)个月(P<0.05).结论 吉西他滨辅助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提高治疗效果,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丹凤;洪朝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转录共激活子TAZ对肝癌细胞株MHCC97H的增殖能力的影响,以期对阐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1个新的研究思路.方法 应用细胞转染、RNA干扰(RNAi)以及过表达技术,在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干预TAZ的表达.在转染后提取细胞RNA和总蛋白,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TAZ、Nek7的表达.选用细胞计数kit-8(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结果 与NC组相比,转染了TAZ特异性靶向干扰片段之后,TAZ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Nek7表达也出现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功能实验(CKK8)发现MHCC97H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也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一方面,过表达了TAZ之后,Nek7表达水平也相应上调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MHCC97H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也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转录共激活子TAZ能通过调控Nek7的表达对肝癌细胞MHCC97H的增殖能力产生影响,该发现对于阐明TAZ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作者:张雷;王林;耿智敏;万永;孟凡迪;孟宪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108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按照术后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希罗达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2年生存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84.62%;实验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为10.71%、35.71%,显著低于对照组17.31%、44.2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泻、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皮肤色素沉着、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Karnofsky评分均有所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Karnofsky评分升高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夏晓天;贾正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Th1及Th2相关指标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关系.方法 选取62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时以同阶段的62名健康同龄人为对照组,然后将2组的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Krouse分级患者的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并采用Logistic分析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IL-2及IFN-γ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他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不同Krouse分级患者的检测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经Logistic分析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均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结论 Th1及Th2相关指标均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有密切的关系,应加强对此类患者上述指标的监测与干预.
作者:贺伶;林志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情况.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与排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4 d的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肺部感染、腹腔脓肿、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16.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进行评定,观察组排尿功能Ⅰ级46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0例;对照组排尿功能Ⅰ级32例,Ⅱ级11例,Ⅲ级10例,Ⅳ级2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具有很好的应用可行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有利于促进泌尿系统功能的恢复.
作者:丁平军;罗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方法 78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传统开腹25例,腹腔镜手术者5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切除淋巴结数目及切缘阳性率;术后在院天数、疼痛持续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及1、3、5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在术中方面,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两方面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在术后恢复方面,腹腔镜对患者带来低创伤对与患者的术后恢复显著快于开腹组;在术后预后方面,开腹切除结肠癌相比于腹腔镜切除较好.结论 手术本身所带来的创伤方面,腹腔镜切除结肠癌肿瘤相比于开腹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远期预后,腹腔镜切除却低于开腹手术.
作者:何平;梁杰雄;邵天松;宋辉;张钊;李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本一共190例,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EGFR 基因第 18、19、20 和 21 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其临床病理关系、EGFR基因突变丰度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吸烟史、病理分型,高危因素包括:女性、吸烟者、腺癌.190例 NSCLC 患者肿瘤组织中,成功检测出90例存在 EGFR 基因突变,EGFR 突变丰度与性别(P=0.962)、吸烟史(P=0.809)无相关性;EGFR突变丰度与病理分型相关.和非腺癌对比,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丰度明显更高,(x2=14.110,P=0.000).术前腺癌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非腺癌组,P<0.05;术后腺癌血清CD44v6明显高于非腺癌患者,P<0.05;术后Ⅲ~Ⅳ期组血清VEGF、CD44v6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高危因素为吸烟者、女性、腺癌,与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吸烟史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丁昊;王灿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Zometa)对骨肉瘤细胞中MMP-9、TIMP-1及COX-2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凋亡实验、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研究Zometa对骨肉瘤细胞U2OS的影响;应用WB和qRT-PCR,研究Zometa对骨肉瘤细胞内COX-2、MMP-9和TIMP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Zometa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骨肉瘤细胞凋亡,且这些影响都存在剂量依赖性;经不同浓度Zometa处理后,骨肉瘤细胞内COX-2、MMP-9 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TIMP-1 蛋白mRNA表达水平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都存在剂量依赖性.结论 Zometa通过调节COX-2、MMP-9和TIMP1在细胞内的表达来影响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可作为治疗恶性骨肿瘤的药物,且对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冷华平;段永壮;李宽宽;钱华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FHL1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HL1A在89例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采用该方法与western blot法对38例配对样本(同一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FHL1A表达差异进行检测,并对各病例的预后影响与FHL1A表达差异间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FHL1A 在胶质瘤中表达明显低于其在周围正常组织中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FHL1A 的表达与胶质瘤级别呈负相关,FHL1A表达低的患者预后效果差.结论 FHL1A的表达与胶质瘤的预后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对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韦喜生;郑晓君;曾弼良;刘英香;范元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